好文共賞~~孩子是大人的鏡子

孩子是大人的鏡子

  • 史提夫.畢度夫◎著 王聖棻、魏婉琪◎譯

    採訪/

    • 林潔雨
  • 諮詢/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 邱啟勝
    • 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賴宗炫
  • 攝影/
    • 彭鏡蓉

一九九二年有個驚人的發現:我們的體內有鏡像神經元。它們是由神經細胞構成的網路,隨著我們的運動神經運作,並且扮演了一個特殊的角色:它們會反映(或者說是模仿)我們看到的一切。

所以當我們觀賞芭蕾、美式足球或是看到有人在熱吻,鏡像神經元就會練習這個動作。這些鏡射動作儲存在我們的大腦裡,讓我們能夠準備好輕鬆地模仿看到的動作,所以即使是常常窩在沙發看電視的人,體內也有個運動員、搖滾明星或是熱情如火的情人正在摩拳擦掌!

這就是我們能夠很快學會技能的原因。但它是一把雙面刃,這表示孩子的大腦也會接收他們看到的一切,想要加以模仿,而造成難以預料的結果。

這個發現絕對會影響我們允許孩子看哪些電視與電玩,重要的是不讓孩子接觸媒體中的暴力行為和性暴力情節。然而,影響最大的是我們和孩子相處時的行為。

如果孩子總是看到我們暴躁易怒、自怨自艾、鬼鬼祟祟、偷搶拐騙、凶惡狠毒或是殘酷暴力的一面,他們也會變成那樣。

孩子的大腦不僅接收我們的動作,還包括了情緒和態度。許多男人都曾驚訝地發現,自己跟父親有相同的手勢、動作和表情,甚至會不經意說出爸爸以前說過的話或俗諺。

這並非基因遺傳,而是「鏡像學習」。基於這個理由,你應該多加留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為舉止。

孩子會學習你的態度

孩子不僅會學習你說的話,也會模仿你的態度。

我有一個朋友是越戰的退伍軍人,有一次開車載著他的小孩,在紅燈前停下來,坐在車後安全座椅上的四歲小孩突然對著正在過馬路的某個亞裔家庭脫口說出帶有種族歧視的言論!我的朋友聽出那是他自己說過的話,從孩子口中聽到這句醜惡而充滿誤解的話,讓他非常震驚。於是他找了一個停車位,把車停下來,告訴他的小孩很抱歉自己說過那種話,並希望孩子絕對不要再說出那句話。

孩子會學你如何去愛

孩子會觀察你的舉止,學習什麼是「愛」。他們喜歡看到爸爸對媽媽表達體貼、讚美、打情罵俏、互相擁抱或親吻。大多數的小孩看到父母擁抱時都會忍不住擠進去插一腳,因為他們喜歡沉浸在你們倆的感覺裡。當你們關上房門獨處時,他們甚至可以從中學習到愛的莊嚴與神祕。

尊重孩子的母親很重要,自我尊重也一樣重要。發生爭執時不要辱罵或污蔑對方,你的兒子不僅需要看到女性絕對不會受辱,也要看到男人不必藉由打人或罵人就能冷靜地解決紛爭──聆聽對方說話,表達自己的看法,並且確定對方可以理解。

孩子會學你如何表達情緒

男孩會藉由觀察他們的父親和其他男性來學習如何表達情緒。他們需要看到你表現出以下四種基本情感:

悲傷:有人過世或發生不如意的事時。

憤怒:發生不公平或不對的事時。

快樂:事情一帆風順時。

恐懼:遇到危險時。

爸爸在孩子面前必須非常注意自己的情緒表現,因為父母是孩子世界的支柱,他們不希望看到這兩根支柱垮掉。所以孩子除了需要了解我們何時會憤怒、恐懼、快樂或悲傷,也需要知道我們能夠處理這些情緒。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害怕,但是不要過度慌亂;可以氣憤,但是不要陷入危險;可以快樂,但是不要做蠢事;可以難過,但是不要沮喪或崩潰。

他們真的不希望看到我們失控,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流淚或是誠實表達憤怒和恐懼,他們就會受到觸動而窩心地伸出援手,因為他們隨時都充滿了這些情緒。

一旦男人覺得尷尬,通常會將它轉換成自己比較熟悉的「生氣」的情緒。當你的小男孩在購物中心走失或是青春期的兒子做了無謂的冒險,能夠說出「我很害怕」的父親比起那些大吼或摔門的父親會帶給孩子的影響更大。如果男人總是以生氣掩飾悲傷、害怕、甚至喜悅,小孩就會感到困惑。

當男孩試著結合內在的感受與外在的行為時,需要我們提供最佳示範。

別壓抑,盡量表達你的感覺

曾經發生一件讓我想哭的事,但是因為十二歲的兒子就在旁邊,所以一直忍著沒有哭出來。

當時我接到一通電話,得知某個好友已經癌症末期了。我震驚不已,強忍淚水地放下話筒。走進客廳時,我心想:「這樣好嗎?我希望兒子看到我這個樣子嗎?」答案是:「當然,讓他看到我這樣沒什麼不好。」

我請太太給我一個擁抱,然後就站在那裡抱著她啜泣。我感覺到兒子走過來,把手放在我的肩膀

──他在安慰我!最後我們三人站著抱在一起。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溫馨畫面。

也許看了我那樣的情緒表現之後,他會知道當他難過時也能流下傷心的淚水。我不希望當他遇到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哀傷時卻極力壓抑或是轉為怒不可遏,而我想他將來絕對不會變成這樣的人。

野人文化
《教出好兒子》

(資料來源:BabyHome 編輯 提供)

最前頁 上一頁 1234 下一頁 最終頁

–>

0515雪山盃直排輪賽佳績

休閒A組(鋁合金輪)~~~

男子組第一名…黃子宸

女子組第一名…吳靜惠

女子組第六名…林玉青

休閒B組(塑膠底座)~~~

男子組第六名…李博鈞

女子組第四名…林芷妤

女子組第五名…林俐儒

女子組第六名…王篙美

恭喜以上同學^0^

好文共賞~~~什麼藥,可吃可不吃?

什麼藥,可吃可不吃?

  • 文/黃瑽寧 採訪/
    • 林潔雨
  • 諮詢/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 邱啟勝
    • 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賴宗


早點吃藥,病早點好,對嗎?打點滴,病好得快?發高燒,應用退燒栓劑嗎?掌握兒童用藥4原則,家長放心、孩子不受罪。

在上個月的專欄中,我們學會了什麼樣的藥物及包裝適合兒童使用。這次我們來談談一些基本的兒童用藥原則。

原則1 藥物種類能少就少

不管中藥或西藥,任何一種藥都有副作用。如果藥物強調天然植物提煉,完全不提其副作用的部分,那就是一種欺騙行為。天然提煉不等於安全的代名詞,很多不好的東西也是天然植物提煉的,比如大麻。

大部分獨立包裝的西藥都很誠實的將副作用寫在藥品仿單上,萬一不幸發生了不良反應,就可以回溯是哪一種藥所引起的。然而,一種藥加上第二種藥會發生什麼事情,有時候就很難評估;如果再加上第三種、第四種、第五種,配合各式各樣不同的食物,說實在的,會迸出什麼不良的火花,恐怕神仙也難知道。況且許多藥物上市前僅針對成人進行臨床試驗,所以在兒童身上的副作用其實可能是未知的。

因此,若您的孩子看完病後,拿到紅白藍綠黃混在一起一大堆的藥,請算一下處方單上有幾種藥物:種類超過七、八種的處方,恐怕要考慮清楚是否給孩子服用。對於兒童用藥而言,「吃藥種類能少就少」!

原則2 大部分感冒藥可吃可不吃

我相信這個觀念與許多人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都以為「早點吃藥,病早點好」,其實未必盡然。兒童用藥最常開立的不外乎退燒藥、化痰藥、鼻涕藥、止瀉藥、脹氣藥等。孩子吃了這些藥物,病就會好嗎?不,絕對不是的。這些藥只是「症狀治療」,也就是「讓您的孩子在生病過程中舒服一點」,卻沒有殺菌的作用。

超過九○%的小兒急性感冒,都以病毒感染為主;而幾乎所有的病毒,醫學上都沒有特效藥可以對付(流感病毒除外),必須靠人體自然的抵抗力殺死它。感染不同種類的病毒,病程需要的時間不一樣,有些病毒需要兩天,有些則需要五天。如果感染這隻病毒需要五天才會痊癒,不管有吃藥或沒吃藥,都一樣會生病五天才能痊癒,吃藥並不會比較快好。「真的嗎?」您可能大吃一驚,是的,正是如此。

再次強調,吃感冒藥的功用,就是讓孩子在生病的過程中舒服一點。您可能曾經歷過發燒的孩子因為畏寒而哭鬧不休;痰太多咳嗽到生氣大哭;流鼻涕流得滿臉等。這些不舒服的症狀,都可以因為吃藥,多多少少得到改善。因此,如果症狀已經減輕很多,家長決定不需要再吃藥,也沒有關係。另外,如果孩子極度抗拒吃藥,每次餵藥都要哭鬧一、兩個小時,那麼「吃藥」這件事反而成為他最大的痛苦,在症狀輕微的前提下,就別再吃藥了。

然而有些用藥是不可以擅自停止的,比如抗生素、鼻噴劑或吸劑、免疫疾病用藥、代謝疾病用藥等。

原則3 不要隨便打點滴

我聽過太多位家長的請求:「吊個點滴讓孩子快點好。」我的答案常常是:「不好不好。」醫學上的共識很簡單,就是「藥能用吃的,就不要用注射的」。

靜脈注射點滴,通常只在非常時期,比如無法進食(腸胃道出血、阻塞)、脫水、休克、低血糖等,必須快速改善或急救的狀況。所以,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的孩子,絕對不需要打點滴。點滴液的成分,如果沒有加入其他藥物,基本上就是生理食鹽水與葡萄糖液。有人說:「是啊,醫生,裡面要加那個黃黃的營養針才有效!」那個黃黃的就只是維他命,如此還不如吞一顆小善存。

還有些家長要求在點滴裡加入退燒藥,這就回到我剛剛的原則:藥能用吃的,就不該用注射的。如果您知道每年都有人因為注射退燒藥而發生過敏性休克死亡,應該會和我一樣決定還是用吃藥的比較妥當。最後,如果您覺得打點滴之所以精神會變好,純粹是因為強迫臥床休息所導致。

原則4 不要經常塞肛門栓劑

肛門栓劑是一種變相的靜脈給藥,因為肛門的黏膜吸收好,藥物會很快進入血流到達全身,達到快速發揮療效的目的。

然而,台灣的兒童使用肛門栓劑是有些氾濫了,包括退燒栓劑、止吐栓劑、止喘栓劑等。這些在國外幾乎都沒有人使用,在台灣卻發揚光大的令人歎為觀止。

一般來說,栓劑只有孩子嘔吐不能吃藥的時候才使用。使用栓劑有兩個主要的缺點:肛門黏膜受損、孩子的心理傷害。因為藥物吸收得快,以退燒栓劑為例,使用栓劑退得快,燒起來更快,小孩因此常常畏寒發抖。這樣的用藥實在沒有達到我們「讓孩子在生病過程中舒服一點」的目的,反而徒增痛苦。因此大部分的兒科專家都建議:藥物還是口服最安全,肛門栓劑並非不能使用,但少用為妙。

哪些藥物不可擅自停止?

使用抗生素、鼻噴劑或吸劑……等藥物,是不可以擅自停止的。如果家長不確定藥物是否能擅自停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詢問處方的醫師:「這些藥一定要吃完嗎?」相信醫師會給您正確的答覆。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3343


延伸閱讀
>>流感、過敏季,家庭必備的保健常識
>>燒壞腦子?專家:發點燒 有好處

祝辛苦的媽咪們~~母親節快樂

祝辛苦的媽咪們.祝父代母職的爸爸們.祝隔代養育的祖父母們

大家…母親節快樂~~~

要讓孩子學著感恩…他們才能用溫柔.體貼的心去看待人事物

莫因"母親"二字….而心生怨懟…而有所遺憾或憎恨

孩子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

 

 

 

PS…今天有孩子缺席.有孩子尚未完成卡片.來不及上鏡頭….但祝福和感恩的心~~~都是一樣的喔!! 

PS…不知為何上傳的照片右邊被切掉了一小塊…所以…所以….SORR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