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的第一次校外教學~~~行前老師千叮嚀萬交代..還睡不好
總是很擔心小小朋友會不懂規矩~~難以約束…甚至…
沒想到~~~大家都表現的這麼棒!!
不但服裝整齊~~讓老師很好辨識
也懂得處理自己的飲食和剩餘垃圾~~行進中也知道要跟著隊伍
也會體諒夥伴的腳程…雖然真正入園只有短短兩小時~~~一切卻在不言中
大家真的都表現得很棒~~~感謝家長的指導和配合喔~~~
希望以後二年級的校外教學…一樣這麼快樂~~~好玩^0^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明天是大家的第一次校外教學喔~~~很興奮也很期待
有幾件事情~~~要請大家注意喔
才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喔^0^
1、星期三的作業請於星期五再交。
2、3月31日(四)上午8:10出發。【請勿遲到】
3、請穿學校運動服(長褲及外套,以利老師辨識),用小背包帶輕便雨衣、帽子【可遮陽及小雨】、、隨身包衛生紙、小塑膠袋(隨身裝垃圾)、少量零食、飲用水【勿帶鋁箔包或易開罐,未飲用完畢很難處理】。
4、路程約30~40分鐘,易暈車者,請前晚早日就寢,並於出發前用畢早餐(勿吃太多)。
5、預計回校時間為中午12:00,學校備有午餐【不用帶餐盒】。12:50統一放學。
6、因參觀時間只有2小時,勿帶太多零食增加自身負擔。也不用帶零用錢,徒增遺失困擾。
採訪/
圖片/達志影像‧詹雅涵提供
「你快樂嗎?我很快樂!」耳邊傳來庾澄慶演唱的《快樂頌》,腦海中卻對現代兒童的快樂指數打了問號。其實,想讓孩子快樂成長,除了減輕課業壓力、引導抒解情緒之外,還可以從「飲食」著手,讓孩子吃出健康、吃出好心情!
當孩子從幼稚園邁入小學,爸爸媽媽開心記錄寶貝迎向人生新階段!然而,當書包變重了、考試變多了、課業變難了,孩子臉上的笑容似乎隨著年紀的增長而減少,看在爸媽的眼裡覺得好心疼,恨不得自己能幫孩子念書、幫孩子考試,減輕孩子的壓力。
其實,抒解壓力,不只是「精神」層面,也可以從「飲食」著手。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就曾在接受《健康兩點靈》雜誌訪問時指出,有些食物可以吃出快樂、幫助減壓,因為這些食物能影響神經傳導、增加血清素分泌,吃下去以後,的確能夠讓人精神振奮、神經鬆弛、釋放壓力、心情放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營養師詹雅涵,在接受本刊專訪時,進一步針對兒童如何吃出快樂,推薦了10大類食物,將蔬果類依顏色分類,讓爸媽在挑選健康食物時更好記;其他如奶類、海鮮類、豆蛋肉類、全穀類、堅果類缺一不可;也呼籲爸媽別忘了提醒小朋友多喝水,活化腦細胞,快樂自然跟著來。
1.奶類
主要食物:牛奶、起司、奶酪、優格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2份(240㏄為1份,480㏄為2份)
奶類富含色胺酸、鈣質及維生素B群,能增加血清素分泌,緩解情緒,所以當人睡不好時,喝杯牛奶,心情會舒暢,較好入眠。如果平常多吃乳製品,例如牛奶、起司、小魚乾等,心情會愉快。提醒爸媽,不要給小朋友挑選調味乳,因為調味乳額外添加精緻糖,容易讓小朋友疲倦。
2.海鮮類
主要食物:深海魚、蝦、蟹、蚌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1份(約女性三根指頭大小)
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脂肪較柔軟,使細胞彈性好,包括了EPA、DHA,其中EPA對改善憂鬱症有效,因其對神經系統有助益,影響腦神經傳導,可以增加血清素分泌。而帶殼的蝦、蟹或蚌,含有豐富的鋅、硒等礦物質,也是很好的快樂食物!
3.蛋豆肉類
主要食物:蛋、豆腐、雞、豬、羊、牛肉之瘦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2~3份(蛋1顆為1份,半盒豆腐為1份,女性三根指頭大小的瘦肉為1份)
這類食物含有豐富蛋白質,色胺酸含量多,可促進血清素生成,解除腦海中的憂慮,快樂指數相對提升;此外,鈣、鎂及維生素B的成分也高,可改善因壓力引起的肌肉緊繃。不過,提醒爸爸媽媽,要幫孩子挑瘦肉為佳,因為肥肉脂肪多,多吃會讓血中膽固醇上升。
4.全穀類
主要食物:燕麥、糙米、胚芽、十榖米、紅豆、綠豆、地瓜、南瓜、山藥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1碗以上
全穀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群、鎂、錳,其中,碳水化合物含多醣素,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使血糖、胰島素趨於穩定,讓情緒得以安定。建議爸媽,早餐不妨給小朋友吃燕麥片、五穀雜糧麵包或全麥麵包,讓血糖會慢慢上升、血清濃度增加,一早就有好心情。也提醒爸媽,白米飯不屬於全穀類唷!
5.堅果類
主要食物:核桃、開心果、杏仁、花生、瓜子、芝麻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1份(手抓一把為1份)
堅果類食物含有維生素E、鎂、錳、銅、磷……具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管細胞更為柔軟,對神經傳導有助益,增加血清素分泌;不過,給小朋友吃堅果類時「天然耶尚好」!不要為了好吃或變化口味,就給他們海苔、蜜汁、抹茶等口味,建議以原味為主,且盡量每天吃不同的堅果類。
6.白色蔬果
主要食物:香蕉、竹筍、牛蒡、白蘿蔔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蔬菜3份(生菜100g為1份,熟食1/2~2/3碗為1份)/水果2份(女性拳頭大小為1份)
香蕉是白色水果?因為香蕉的食用部位是「果肉」,果皮雖是黃色,但果肉是白色的,因此被歸類在白色水果。香蕉的「色胺酸」含量豐富,色胺酸是營養素、神經傳導的重要物質,能促進血清素的合成分泌,緩解情緒,讓人不易緊張,具有安撫神經作用,又容易入口,很適合小朋友吃。其他像是竹筍、牛蒡,則是纖維豐富,可以減緩緊張所引起的腸胃道不適。
7.綠色蔬果
主要食物:青江菜、油菜、奇異果、美濃瓜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蔬菜3份(生菜100g為1份,熟食1/2~2/3碗為1份)/水果2份(女性拳頭大小為1份)
綠色蔬果富含維生素B群,葉酸多,是安定神經很重要的元素,當小朋友的葉酸攝取不足,容易引起焦慮、健忘等症狀。況且,綠色蔬菜還含有很多鈣、鎂,可以讓人神經鬆弛,較不緊張、心情舒暢。一般而言,生食效果較佳,若煮成熟食,小朋友每餐也要吃半碗以上。
8.橙黃色蔬果
主要食物:柑橘、鳳梨、黃椒、紅蘿蔔、木瓜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蔬菜3份(生菜100g為1份,熟食1/2~2/3碗為1份)/水果2份(女性拳頭大小為1份)
人壓力大時會分泌腎上腺素,而維生素C是製造腎上腺素的成分之一,故需求量上升,尤其緊張時會冒汗、水分流失增加,平時多吃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柑橘、柳丁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且,柑橘、木瓜等橙黃色蔬果,富含維生素A、C,具有抗氧化作用,對小朋友的健康有益。
9.紅紫色蔬果
主要食物:草莓、蔓越莓、櫻桃、紅椒、紅西瓜、藍莓、茄子、葡萄、海帶等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蔬菜3份(生菜100g為1份,熟食1/2~2/3碗為1份)/水果2份(女性拳頭大小為1份)
紅紫色蔬果含植物性化學物質,可抗發炎、抗氧化,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質都很豐富,小朋友吃了會開心!若小朋友不敢吃生菜沙拉,可加葡萄乾增加香氣。提醒爸媽,五種顏色的蔬果可各挑一份給小朋友吃,才能達到天天共五份五色蔬果,為小朋友的健康加分。
10.水
主要食物:水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1000~2000㏄
水可以活化腦細胞,因此,人體缺水時,會容易疲倦、甚至覺得頭痛。冬季天冷,小孩較少外出運動,比較不易覺得渴,相對較常忘記喝水,爸爸媽媽要幫孩子準備水壺,提醒孩子下課時補充水分。
番外篇
.吃巧克力會覺得開心,是真的嗎?
功克力有植物化學物質,抗氧化作用高,加上滋味甜甜的,深受小朋友喜愛,適度吃顆巧克力可以反射大腦神經,產生愉悅的感覺,心情變好,念起書來也覺得開心。但營養師詹雅涵提醒爸媽,給小朋友吃巧克力時要盡可能選「黑巧克力」,但怕孩子覺得濃度太高會苦,起碼也要50%以上。另一要點是「原味最好」,牛奶巧克力加了糖,或含咖啡因,反而會讓小朋友焦慮躁動。
★小學生每日食用量:40公克以下
諮詢專家
詹雅涵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營養師
轉載自http://beta.babyhome.com.tw/info/child/recipe/article/4441
許多青少年自認為長大了,特不喜歡父母管束,卻常連些日常小事都做不好,需要父母幫忙善後。父母幫忙孩子的界限在哪裡,如何幫,孩子才能學會負責?
請問楊老師:我兒子國二了,總是粗心大意、丟三落四,考試要用2B鉛筆,他忘記帶;寫作文要用黑筆,結果他帶2B鉛筆。我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我希望他是為自己讀書,但他什麼都心不在焉,每天渾渾噩噩的,我該怎麼幫他呢?
粗心大意、丟三落四跟心不在焉、渾渾噩噩是不同層次,但可能有關,我們先釐清這兩者,再談如何處理。
心不在焉、渾渾噩噩的孩子既無目標也沒動力,因為讀書不是他自己要的,自然不想花精力,這牽涉到比較深層的態度。至於粗心大意、丟三落四,可能是缺乏動力的表象,也可能只是孩子的天生特質,與動力無關。譬如有種孩子,在準備2B鉛筆的過程中,突然看到有包餅乾,打開來吃,就忘了2B鉛筆這件事,他的丟三落四是因為注意力分散度較高。第二個層次較技巧性,比較容易解決。所以我們先從技巧性問題來談。
一般而言,丟三落四、粗心大意會隨著年齡增長、功能成熟,而有改善,但改善程度如何,還要看小學階段父母是否教養得當。換言之,在十二歲前,許多自理能力都應變成習慣,粗心大意只是偶爾發生的小插曲。但如果到了青春期,丟三落四的情況還和小時候沒兩樣,父母可能已經錯過建立這項能力的黃金階段。不過,儘管到了青春期有些教養事倍功半,對於有嚴重後果的行為,父母仍然要設法以不同於國小階段的方式,來幫助孩子。
孩子小學時,父母就像一個教練,要幫助孩子看到他的問題卡在哪裡,和孩子一起找到方法,透過練習讓孩子內化成習慣。到國中還這樣粗心大意,你若像小時候一樣耳提面命,想用一整套系統方法來幫他建立良好習慣,青少年肯定抗拒。
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做呢?以下提供六招幫助青少年學會為自己負責:
第一招 表達同理心
很多父母會說,「你看吧,我早就告訴你,要準備好的。」這種話只會產生負作用,絕不會讓他更好。孩子感受不到關心,反而會認為你就是覺得他不好。這不是父母的本意,卻是許多孩子真實的感受。
如果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懊惱,父母最好順勢而為,表達同理心,「忘了帶2B鉛筆,以致該有的分數都沒了,你一定覺得很懊惱」。先說同理的話,讓他知道你了解他的心情,而且因為沒被指責,孩子不用費力氣去防衛抗拒,反倒能好好面對問題。放下情緒重擔,才有動力去解決問題。
第二招 抽絲剝繭、找出環節
表達跟孩子有同感,讓親子找到一個共識點,「我看你也覺得可惜,媽媽真的很好奇,你知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如果說,「我明明記得準備好了,第二天卻發現2B鉛筆不在書包裡」,那表示他有動力,但習慣不佳,在準備過程中錯失了某個環節。
「看得出來,你也不想忘記」,當青少年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時,記得先肯定他改善的意願,再陪伴他回頭想想。透過他的描述來找到問題點,引導他、和他一起探討解決方法。例如:確定孩子是否常說「等一下」,重要事情留到最後,匆忙間就給忘了;或者是孩子常在準備的過程中被別的事情吸引或打斷,以致功虧一簣。前者需要建立「輕重緩急」的概念,建立優先處理重要事情的習慣;後者則應練習完成所有程序才可以結束一件事情。
第三招 建立檢查表
建立檢查表,就像公司有SOP(標準作業流程)一樣。到了青春期,生活裡的瑣事,儘可能隨他去,但如果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不容任何閃失,就需要和孩子討論,一起建立SOP。小事不管,孩子比較可能接受父母在重大事情上,扮演品管的角色,幫忙檢核。此外,檢核一定要開誠布公,不要偷偷摸摸。因為如果孩子已經準備了,私下檢查表示你不信任他;如果他沒準備好,偷偷摸摸也無濟於事。
最重要的是,不要存幸災樂禍的心態。這是父母最容易掉入的陷阱,那是人性,人總是忍不住要證明自己比較厲害。尤其當父母非常辛苦,而讓父母樂在其中的一大報酬就來自於:很長一段時間,你都是比較厲害的那個人。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很行對孩子確實有好處,唯有如此你才能把他照顧得很好。可是,當孩子長大,尤其國中這個階段,如果父母沒有覺察,很容易一方面要孩子獨立;另一方面又不自覺的做些不鼓勵他獨立的事情,讓他最後還是要靠父母。
第四招 釐清大小事
建立良好的習慣的確是件重要的事情,再錯過青春期就會進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高難度階段。到了青春期,父母必得學會放下小事,專注處理大事。青春期的孩子自認為已經長大,若父母連小事都盯,他會覺得自己好像很蠢。為了證明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差,他就會抵制、反抗,要不就故意放棄,好讓父母生氣。
培養孩子責任感或自主性,基本的原則就是善用自然或合理後果。忘了帶便當就得挨餓,這是自然後果;忘記帶便當盒回家來,因為媽媽沒有責任洗一個臭掉的便當,孩子就得自己處理廚餘、自己洗,這叫合理的後果。又例如,孩子忘了帶2B鉛筆,如果是小考,即使會得零分,也絕對不要幫他送,這是訓練孩子的最好時機。但如果是非常重要的考試,例如代價太大的基測、學測,無論如何當然還是要幫他送。不過,天生特質容易丟三落四的孩子,需要陪伴、訓練的時間也比較長。訓練不是一路指責,而是帶著孩子建立SOP,適度的提醒、執行自然或合理的後果,等孩子的能力逐漸成熟了,就可以將提醒的責任交給他自己。
父母都知道要讓孩子自己過馬路,必得配合能力的訓練,慢慢放手。負責任的態度也一樣,孩子丟三落四,父母不花心思訓練修補,卻期待孩子進入青春期就自然學會,這不可能;放棄孩子,要他獨自承擔後果,是「不教而殺謂之虐」,說不過去。
第五招 少說多行動
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很重要的就是要「少說多行動」。面對孩子丟三落四,有的父母很習慣一邊罵、一邊幫他扛責任,這叫「說得多、行動得少」。最常見的場景就是,你一邊檢查一邊罵孩子,一邊又幫他把2B鉛筆放進去,這種嘮叨不停,卻無法確實行動要求孩子負起責任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更沒有行為能力。
告訴孩子「時間到了,走,我陪你去準備」,接下來要學習「觀其行,不要聽其言、察其色」;只要孩子確實跟著你的腳步走,他臉色難看或碎碎唸,都不要理他。這個過程父母必須學會,只要跟目標無關的,統統不要聽、不要看。雖然他可能反抗,表現不以為然,但父母只要鎖定重要關卡盯他,避免節外生枝,孩子慢慢的就能體會父母的用心,態度也會逐漸改善。
第六招 維護孩子的自信
即使教養的方法對了,父母仍需了解,天生特質容易丟三落四的孩子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發展成熟。這期間,他們很容易受到師長的指責、同學的嘲弄,父母除了幫助他改善之外,還要支持孩子,讓他保有自信自尊。尤其對青少年,你要把眼光聚焦在他是不是努力、有沒有進步,而不是只看結果。如果你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孩子就會對自己有信心,而一個有自信的孩子才會想要變更好。
要教出負責任的青少年,父母要做到小事讓他自己面對後果,至於孩子還沒有能力承擔後果的大事,就要當教練帶領他,把他的能力培育出來。一旦孩子長大成熟,父母就可以轉型變成顧問,只在重要的點跳出來提醒他,而青春期,就是父母從教練轉成顧問的階段。
愛孩子還是害孩子??
我覺得~~值得家長深思
或許孩子已經一年級了~~~但是很多做法.想法…還是可以開始執行的
共勉之~~
http://blog.yam.com/loveCapricornus/article/35797346
PS.因是網路文章…不方便轉貼…要煩自行前往觀看喔^^
班內「說故事比賽」很精彩,大家都準備的很豐富,老師給了『認真獎』,獎勵這些願意付出時間讓自己更進步的小朋友。
還有小朋友看了大家的表演,終於忍不住「踢館」了,希望爭取說故事的名額,老師給了『勇氣獎』!這一節課大家都聽了好多故事呢!!
最終選出「育群」、「語柔」兩位小朋友代表班級出賽。在22日比賽前要再多練習喔!!
露露養雷龍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2812
導讀
好萊塢影集《六人行》出現過這樣的場景:法蘭克帶著小孩(三胞胎)去探望姊姊菲比。姊弟在咖啡館裡閒聊敘舊時,三胞胎則在一旁跑跳玩鬧。法蘭克好不容易把玩累的孩子在咖啡館沙發上哄睡了。他看著孩子熟睡的臉,輕聲說:「看著他們小小的臉蛋,會覺得他們簡直就是天使!」當當菲比忍不住想要抱起其中一個的時候,只見法蘭克驚慌的阻止:「不要,不要。不要把他們吵醒。老實說,我累壞了。他們醒的時候,到處跳、到處叫,像小惡魔一樣啊!我已經好幾天沒睡覺了。」觀眾看到法蘭克近乎害怕的表情,忍不住噗嗤大笑。不過這句話的確道盡了許多父母的心聲:孩子醒著的時候是惡魔,睡著的時候是天使。
根據調查,父母親認為兒童出現的偏差行為中,以不懂得禮貌、老是吵著要零食玩具、喜歡高聲尖叫、哭鬧耍賴以及摔東西發洩怒氣等最普遍,父母往往束手無策。這些低EQ的行為全都可以在這個故事中的主角露露身上看見,難怪她會被認為是讓人非常非常頭痛的小孩了!雷龍在遇見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露露之後,運用了什麼技巧使得露露一哭二鬧三尖叫的伎倆全不奏效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
「怕麻煩」的代價是大麻煩
「沒耐心」往往是傷害親子合諧關係的主因,由它衍生而出的副產品「不耐煩、怕麻煩」正是促使孩子得以利用耍賴達到目的的癥結。露露的爸媽就是怕麻煩,只要露露開始尖叫,就棄械投降,卻不知道其實是自己助長了露露用尖叫達到目的的觀念。反觀雷龍處理露露驚聲尖叫的情況時,他以「時間換取空間」,展現高度的耐心,寧可忍受一時的噪音,靜心等待露露喊到累了自動停止為止。
再者,露露的爸媽「立場搖擺」也是助長露露任性的原因之一,他們在無法改變露露的心意之下,會逐步退讓,嘗試用另一個東西(玩具、零食或是小動物……)來換取短暫的安寧。這一下,又助長露露自大的氣焰了。反之,在雷龍要帶露露回家的途中,就展現堅定的立場。在和露露鬥智不鬥氣的過程中,雷龍(儘管)口氣委婉有禮,態度卻始終一致,不管露露表現如何蠻橫、高傲、溫和(注意到了沒?隨著時間過去,露露說話的方式有轉變了唷),甚至連「請」字都出現了,雷龍要帶露露回家的立場都沒改變,這也才讓露露終於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孩子是一面反射大人情緒的鏡子
在露露表現出的行為中,「沒禮貌」應該是最讓人頭疼的一項了,連跟她打過交道的動物都這麼覺得,熊、蛇、老虎都吃足了苦頭呢。如果我們再仔細想一想,當這些動物受到侵犯的時候,直接把不舒服的情緒宣洩出來,對待露露的口氣很不客氣,使得露露立刻以強硬的態度回應。反觀雷龍在跟露露說話時,口氣舒緩、溫婉,即使很堅持的要帶她回家當寵物,用字遣詞還是很有禮貌。這也使得露露從剛開始的哭鬧,轉變到(或許她自己還沒發現)不自覺的用溫和的語氣請求雷龍讓她回家。
人們常說:言教不如身教。當爸媽舉起手指指責孩子說話、行為舉止沒禮貌的時候,也應該反過來想想,自己平常對待別人的態度、語氣是不是粗魯無理兼無禮,讓孩子趁機有樣學樣?
開始永遠不嫌遲!(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孩子行為轉變是需要時間的,父母要想導正孩子的偏差行為,就應該先培養自己的耐心,別以「怕麻煩」當藉口。言語之間,多多利用「請、謝謝和對不起」,讓孩子去習慣這些字詞。面對孩子低EQ的行為時,用委婉的口氣、堅定的立場等正面的態度帶出孩子正面面對事情的態度,讓他們心甘情願的說出:請、謝謝和對不起。
轉載自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3419595&bid=24&r=0&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