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

http://epaper.edu.tw/vlog_list.aspx

 

全部影片
美工圖案影片分類: 

請選擇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瀏覽─《馬鈴薯狗》

童年童玩特色課程

國中教案

高中教案

國小教案

校園

學生作品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

2007「Sony童心協力看台灣 從我的高度拍世界」

法治教育向下紮根─民主基礎系列少年版示範教學

法治教育向下紮根─民主基礎系列兒童版示範教學

留聲─華人音樂家

教育部宣導影片

教育開講

終止童妓協會「網路交友i小心,創意影音我來show」得獎作品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火金姑的傳說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火金姑的傳說

教育部國語會規劃推出的一系列閩南語學習卡通,選擇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影片,重新配音後,作為小朋友學習閩南語的最佳教材,不僅可做為教師上課之用,也能讓小朋友下課自學,是相當好的閩南語學習素材。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譀古主任引起的青菜風波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譀古主任引起的青菜風波

教育部國語會規劃推出的一系列閩南語學習卡通,選擇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影片,重新配音後,作為小朋友學習閩南語的最佳教材,不僅可做為教師上課之用,也能讓小朋友下課自學,是相當好的閩南語學習素材。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宜信.谷木(下集)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宜信.谷木(下集)

教育部國語會規劃推出的一系列閩南語學習卡通,選擇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影片,重新配音後,作為小朋友學習閩南語的最佳教材,不僅可做為教師上課之用,也能讓小朋友下課自學,是相當好的閩南語學習素材。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宜信.谷木(上集)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宜信.谷木(上集)

教育部國語會規劃推出的一系列閩南語學習卡通,選擇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影片,重新配音後,作為小朋友學習閩南語的最佳教材,不僅可做為教師上課之用,也能讓小朋友下課自學,是相當好的閩南語學習素材。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充滿祈福魔力的天燈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充滿祈福魔力的天燈

教育部國語會規劃推出的一系列閩南語學習卡通,選擇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影片,重新配音後,作為小朋友學習閩南語的最佳教材,不僅可做為教師上課之用,也能讓小朋友下課自學,是相當好的閩南語學習素材。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幸福飛菱仔菜的總舖師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幸福飛菱仔菜的總舖師

教育部國語會規劃推出的一系列閩南語學習卡通,選擇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影片,重新配音後,作為小朋友學習閩南語的最佳教材,不僅可做為教師上課之用,也能讓小朋友下課自學,是相當好的閩南語學習素材。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拖地板的煩惱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拖地板的煩惱

教育部國語會規劃推出的一系列閩南語學習卡通,選擇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影片,重新配音後,作為小朋友學習閩南語的最佳教材,不僅可做為教師上課之用,也能讓小朋友下課自學,是相當好的閩南語學習素材。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大嬸婆的五鮮錢(下集)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大嬸婆的五鮮錢(下集)

教育部國語會規劃推出的一系列閩南語學習卡通,選擇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影片,重新配音後,作為小朋友學習閩南語的最佳教材,不僅可做為教師上課之用,也能讓小朋友下課自學,是相當好的閩南語學習素材。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大嬸婆的五鮮錢(上集)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大嬸婆的五鮮錢(上集)

教育部國語會規劃推出的一系列閩南語學習卡通,選擇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影片,重新配音後,作為小朋友學習閩南語的最佳教材,不僅可做為教師上課之用,也能讓小朋友下課自學,是相當好的閩南語學習素材。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蛀蟲侵入的大危機
閩南語動畫卡通線上學習–《大嬸婆與小聰明》蛀蟲侵入的大危機

教育部國語會規劃推出的一系列閩南語學習卡通,選擇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影片,重新配音後,作為小朋友學習閩南語的最佳教材,不僅可做為教師上課之用,也能讓小朋友下課自學,是相當好的閩南語學習素材。

共 233 筆目前在 1 / 24 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看最新影片

推薦網站

  生活台語百寶箱
  鯤島本土文化園地─踏話頭
  台北縣鄉土語言輔導團
  九年一貫鄉土語言台語教材資源中心
  鹹酸甜台文工作室
  台灣語文學會
  Yalon阿龍網路世界
  qq
  台語輸入法免費下載
  逐家來講笑
  僑委會台語
  暗光鳥 ê 厝
  古雅臺語人
  Tai-gu-bun bang-cham 台語文網站
  國家台灣文學館
  ~~認識台語之美~~
  empower 教師創意教學網站
  台灣綠野山莊大廳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師資培育中心
  國立教育資料館整合查詢
  莊永明的台灣古早味─莊老師台語講台
  鹹酸甜台文工作室-Original Web Site
  台灣另類教育學會
  南方快報《台語文專題》
  鯤島台語文園地
  教育部學習加油站
  台灣文化學院
  海洋台灣 Ocean Taiwan
  失落的漢學 台灣閩南語
  鄉土電子書

[ 台語教學站 ] 工作坊


歡迎光臨http://sctnet.kh.edu.tw/SIGNet/workshop.php?GI=SIG2004122620183311f09b859878030cb93c86f226c9fedd&VC_ID=1

回工作坊專區

回工作坊

工作坊列表

加入工作坊

留言版

工作坊首頁

工作坊資源

推薦網站

投票區


  • 名    稱
  • 台語教學站

  • 成 員 數
  • 15

  • 目    標
  • 台語老師互換教學經驗

  • 簡    述
  • 台語老師互換教學經驗
    網站聲明
    網站中提供的所有資訊僅為達到傳播知識和交流訊息為目的,資料整理過程中考慮到人為疏忽,若資料不小心引用到著作權人資料時,請以書面或e-mail方式通知我們,我們會立即處理。

  • 成立日期
  • 2004/12/29

    「阿蘭城的社會和文化變遷」—引自《話說阿蘭城試刊號》莊文龍

    1
    一、前言
    本計劃「阿蘭城的社會和文化變遷」是國科會贊助的兩年研究計劃(88 年8
    月-90 年7 月),主要的目的在於探討阿蘭城在過去數十年來的社會及文化變
    遷。兩年來收集的資料包括有家庭生活、經濟活動、宗教活動及社團活動。本
    份報告及依據這些資料整理而成。
    二、田野地點介紹
    阿蘭城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目前隸屬於同樂村,人口有120 多戶,人口有600
    人左右。雖然大約只佔同樂村的三分之一,但卻是一個相當完整的聚落
    (settelement)。『清朝的時候叫作「阿蘭圍庄」,根據昭和八年(西元一九三三年)
    日據時代員山庄役場出版的《員山庄庄誌》記載:「嘉慶四年(西元一七九九年)
    有福建漳州府蔡天福開墾現今新城一帶,為了防備番害而築土城,因而他所建
    的隘寮取名稱為「新城」」。黃阿蘭共同參與開墾其中的一部份,另外建築的一
    個土城,故以黃阿蘭的名字,取名叫作「阿蘭城」。』(引自《話說阿蘭城試刊
    號》莊文龍)
    阿蘭城的水資源豐沛,由大、小礁溪匯流的新城溪(阿蘭溪),流經此地潛為
    伏流,湧泉處處可見,因此不但城內居民大量引用地下水做為日常生活用,諸
    如露天洗衣溝、游泳池、水井等。日據時代宜蘭酒廠也曾在此掘井取水,現今
    的信仰中心廣濟宮更有著黃阿蘭揹負保生大帝神像到這裡一個大水窟落地生
    根的傳說。
    三、經濟活動
    阿蘭城的居民主要以農業為生。這裡的土地大多分割為長條狀,土質多為乾
    燥的石礫地,因此種植的作物以水果為主。據當地的居民表示,這裡的果園40
    幾年前都是種李子,樹下兼種豆仔(黑豆)、花生、蕃薯,到了約30 年前就改種
    柳丁(蓮霧也種了有30 幾年了),但是柳丁也不過十年的好光景就開始”敗種”
    了,於是大家紛紛改種別的,現在成了雜作,有種芭樂(現在的紅心芭樂大約
    30 元/斤)、柿子、桃子、蔬菜等。
    2
    阿蘭城的居民除了種植水果外,許多人在阿蘭城外附近地區都擁有一些水
    田,稻作量雖然不大,但也算是本地的經濟作物之一。在採收之後,這裡的果
    農多半將農產品直接交割給大盤商,再由大盤商轉售至全省各地,當然也有零
    星的一部份是果農自己載至市場販售,只不過自行販售地點通常都出不了宜蘭
    縣、市,利潤也就相對偏低。不過也有人照顧果園之餘,自行往返於台北、宜
    蘭間,為的是提高農產品的獲利,更有十來個長駐在梨山的果農,只利用山上
    農閒的時候返家,這樣的生計方式在阿蘭城已行之數十載,實為特殊。
    這裡的居民有印象以來,阿蘭城最早的的經濟活動是以銼柴為生。今年61
    歲,穿著牛仔褲、布鞋,身體硬朗得還可以搬重物、照顧果樹的雜貨店老板娘
    江李阿桃說:『阮以前生活多艱苦呢!我原本是枕山人,親生母親生了13 個孩子
    養不起,父親又不喜歡工作,只好把我送來這裡當童養媳,那時公公會去工作,
    都是去礁溪山上銼柴、抽菅筋(菅芒的葉筋),挑到山下賣。』50 多歲但已經滿
    頭白髮的鄭樹城表示:『最早時,這裡老一輩的人年輕的時候都是去大礁溪山上
    銼柴、燒火炭為生,那時木柴可以”壓柄仔”(製成刀、斧的柄),就跟燒好的炭
    一起拿到宜蘭去賣。到了我小的時候,這裡才開始種水果。』今年72 歲,因
    為不想讓園荒掉還堅持做園的李金連也回憶他小的時候:『國民學校唸完六年以
    後,我就開始上山銼柴燒火炭,這時上山的人很多,當時這樣做是犯法的,可
    是因為大家都很會躲,所以城仔底那時被抓去關過的只有兩個,也都是關個一
    年半載而已。』
    今年57 歲,在牛豆仔種水果,長得一身釉黑的”黑人”江朝男則回憶說:『小
    時候這裡的人是半做園半種稻,那時河堤(新城溪)再過去那邊都是田,稻子是
    一年兩穫,在春天時插秧,端午時收割,中間約經過120 天,收割完再插秧,
    經過4 個月又再收割一次。園的方面,黑豆也是在春天種,在5 月稻子收割前
    會先挖黑豆,黑豆可以用來做豆油,所以我們小時候都要幫忙磨豆子,等到稻
    子割完再種蕃薯,到了農歷12 月再把蕃薯挖起來,在這期間也會摘蕃薯葉餵
    豬,之後就讓土地休息,等到春天再種黑豆,所以也等於一整年都很忙。還有,
    3
    以前這裡的水果也是很盛的,那時的黑豆、蕃薯都是種在李子樹下,李子還分
    成很多種類,有的是可以現採現吃的,有的是專門拿去加工的,不像現在都是
    隨便種了李子就拿去加工,不像以前那麼”貨真價實”了。到了大約30、40 年
    前歐伯颱風過後,李子的量就開始減少,之後就越來越種不起來,後來改種柳
    丁,可是也是種沒幾年就敗光了,後來大家就都隨便種,發現芭樂一整年都可
    以收成,生長期也可以自己控制,所以芭樂算是目前這裡最多的水果了。』
    除了農業以外,本庄目前的其它產業尚有兩間雜貨店、一間冷凍食品廠、
    一間稻穀烘培廠、三間園藝農場、一間布料裁剪廠、一間成衣包裝廠、一間養
    豬場、一間養雞場、一間電子零件加工廠、一間紙箱製造廠、一間碗盤出租廠、
    一間糖果製造廠。這些產業雖然並非都是由阿蘭城本地居民開設,但是卻為此
    地的居民增添了許多就業機會,此外,阿蘭城也不乏水電、泥水工與沙石車司
    機。
    在主要產業之外,阿蘭城的婦女平時並不僅只處理家庭事務,她們多半有從
    事家庭代工例如家庭裁縫、手工零件組合等,也是本地經濟上不可忽視的收入
    來源。其中又以成衣裁縫居多,阿蘭城裡可以看到幾乎每個沒有出外工作的婦
    女家中都會有一台縫紉機,她們都是自己直接去接外面工廠的生意,近來庄內
    更新添了一間小型裁縫工廠,集合了許多原本因貨源不穩而收入不固定的婦
    女,也提昇了她們的收入固定率。
    以下我們就以幾個實例來說明阿蘭城目前的經濟活動情形:
    (一)、芭樂種植
    阿蘭城目前的農業種植屬芭樂、高接梨為最大宗,芭樂目前約有30 公頃的
    栽種面積,以紅心芭樂為主,種類繁多,本地也成立了全台灣第一個使用網室
    栽培的芭樂產銷班。
    4
    芭樂產銷第一班
    班長
    江朝男
    會計 副班長
    採購組 行銷組 防治組 技術組 推廣組
    江 李吳鍾鄭鄭江張鍾張黃程 張
    阿 明樹鎗勝貴阿金影春朝欽 聰
    仁 昌遠鎔繞聖日昌池生俊成 文
    年紀有74 歲,理了個小平頭,看起來仍然精神奕奕的果農江阿爐,以前年
    輕時主要是靠出去做粗工養活幾個女兒,後來跟住在宜蘭的一位地主租了一塊
    地。他表示,現有的芭樂約30 幾棵,此外還零星有幾棵柳丁、蓮霧跟木瓜,
    江阿爐說:『這塊地其實也是自己從小就做到大的,小時候只念了兩年書,十幾
    歲就開始替人放牛、幫人家做園,那時這個地主有錢買了很多地,也是請人家
    來顧園,我是幫他顧園的其中一個。那時因為還有在做粗工,早上上工前要來
    園裡巡一次,下午下工後再到園裡巡一次,一整天都在做,很辛苦。到最後地
    主就廉價租給我們,旁邊兩塊快要荒蕪的芭樂則是弟弟江阿泉跟江添財租的,
    我一年只要給地主$800 元。,』江阿爐最近還剛移植了30 棵紅心芭樂,移植的
    方法很簡單,只要把紅心芭樂的粗枝砍出缺口再覆上泥土就會生根了,然後再
    把生根的支砍下來種,他打算等紅心芭樂大一點就把現在的土芭樂砍掉:『這樣
    才不會太密』,因為他認為現在紅心芭樂是比較多人愛吃的。他也表示,芭樂
    其實蠻好種的,只要沒什麼大太陽(像夏天就要常噴水),隔一陣子下點雨就足
    夠了。談到自己的種植情形江阿爐說:『我在花田園藝後方有一塊自己的地,種
    5
    了30 棵柿子,在新城橋那附近還有六、七分的稻子。芭樂的採收期從5、6 月
    的旺季到隔年2 月,有半年多可以採,2、3 月就要插秧種稻,6 月收割,收割
    的稻米則有農會會來收購。我都是請人來用機器插秧,收割跟碎穀也都是花錢
    請人來做,一甲地約各要$1000 元,一年至少就要花$3000 元請人,只有平時
    照顧是自己來,還好縣政府對沒有插秧的那半年也有一點補助,一年有幾千
    塊。唉!沒法度!老了做不動,但是自己的地總不能放著不做吧!像做這些都沒什
    麼好賺啦,阮是老了加減做,沒賠就很好了啦!』對於收入,江阿爐並不是太在
    意,他說:『現在年紀大了,可以想做再來做,只要兩老能溫飽就好了,所以大
    多下午吃過飯來看看就可以了。平時我老婆會到宜蘭街上賣,一天可賣上50
    斤也算不錯了,像初一、十五拜拜前生意是最好,因為過了拜拜的日子就較少
    人會買了。』
    主要以賣芭樂為生的鄭成龍,今年35 歲,為人相當的豪爽,因此家中總
    是有許多朋友來來往往。鄭成龍說他現在的的主業是賣芭樂,不過也兼做其它
    副業,他的名片上面包括了專營紅心芭樂跟鐵工、土木、工程包工、梨山果菜
    買賣等副業,也因此為他添了個”芭樂龍”的外號。鄭成龍開始專營芭樂有十年
    的時間了,更早之前做的工作則是五花八門,包括土水、業務、送貨、雜工等,
    那時的工作地點主要是在宜蘭,可是如果工作上有需要也是要跑到外地,像是
    送貨到台北或是批衣服到台北賣。
    鄭成龍目前有大約三甲地,是祖產再加上自己買的。一分地約種了50 棵芭
    樂,所以差不多有1500 棵紅心芭樂。另外也有種6、70 棵的蓮霧,可是因蓮
    霧比較難照顧,所以鄭成龍並沒有專心在做蓮霧。鄭成龍表示芭樂跟連霧都是
    水份過多就不行,淋了太多水不但甜度低,色澤也會不好,像是蓮霧就會變白
    色,宜蘭多雨,因此要有先見之明,先以藥物或肥料控制到甜度夠了,這時如
    果再下雨就較不會受影響了,此外水過多果實也會裂開,那就不好吃了,而新
    芽冒出也會影響果樹養份的分配,果實也就不甜了,所以在果實長到一定大小
    時,再有新芽冒出就要剪掉。平時鄭成龍2、3 天跑一次台北、瑞芳賣水果,
    6
    他都是自己開著車在路邊或市場旁邊賣,大概清晨三、四點就要出門了,回到
    家就已經下午兩、三點,回來後沒有賣完的芭樂差不多就要丟了,因為芭樂如
    果採下來放著不去動它,還可以放個2、3 天,然後就會開始變軟了。如果台
    北那邊有盤商要直接跟他批,鄭成龍就不用再自己載出去賣了,如果生意好可
    能還會天天要批,所以多久批一次是沒有固定的。鄭成龍說:『我如果是批出去
    的,像現在比較好價的可以到一斤30 元,可是到了市場上有可能賣到100 元
    出頭,也有可能賣三斤一百,這不一定啦,也要看時價波動、看市場需要。』
    他現在跟比較固定的買主合作有一年多了,到現在運費都還是鄭成龍這邊先出
    的,一趟就要三、四百塊,所以鄭成龍有點不甘願,打算要跟對方談,他認為
    運費應該由對方出才對。
    紅心芭樂的採收期一年有8 個月,從國曆9 月到國曆的4 月底就結束,因此
    國曆5、6、7、8 月就是休息或做其它工作,鄭成龍則是趁這時採蓮霧,因為
    蓮霧期跟芭樂期不會互相衝突,蓮霧5、6 月可以開始採收,而且採收時間不
    能拉太長,大約要在15 天之內就採完。此外,在梨山水果的採收期鄭成龍也
    會上山批一些果菜來賣,主要是農曆7 月時的水蜜桃跟農曆8 月時的梨子,由
    於梨山的水果蠻受歡迎的,這期間鄭成龍大概一、兩天就會上去一次,而這時
    芭樂也可以採,所以這兩個月就算是比較忙的時候了,還好鄭成龍的老婆平常
    打理家務之餘,也會跟著他到處跑,幫忙賣水果。
    除了做農以外的時間,鄭成龍也偶爾做散工,例如鐵工、土木等,這些都是
    有認識的來召喚比較多,或是經由朋友介紹,鄭成龍說現在蓋房子都是需要人
    手時,就問問看誰有空來做,很少像以前那樣,固定一群人跑來跑去了,鄭成
    龍說他也算什麼都做吧,人家來叫有空就做,他說:『偶爾做做不同的工作也才
    不會覺得無趣呀!』沒有工作時鄭成龍就是喝酒、休息。此外鄭成龍表示他很喜
    歡變一些新的花樣,像是兼賣一些水果醃製品,或是有時會去人家園裡批不同
    的蔬果載去賣,不過一次通常會批清一色的東西,因為這樣成本較低,而且也
    會選擇比較普遍性的東西來賣,像柳丁、甘蔗、高麗菜等,賣的時間則較常選
    7
    在初一、十五的前一天,像下雨就因為比較少人會出來買,所以他也比較不會
    出去。
    住在新城仔的阿忠,在本庄的相思林旁邊也擁有一片整理得算乾淨的芭樂
    園。阿忠表示相思林道旁的檳榔都是他種的,有十幾年了,當初只是種來當做
    圍籬,可以掛防蜂的網子,這樣就不用再釘柱子了,這排菁仔從來也很少去摘,
    因為沒人要吃,阿忠說宜蘭的菁仔沒人買的,因為太硬了,至於上面一點那些
    別人種的檳榔他就不清楚是不是要種來賣的了,有的話也是賣到外地去,『不
    過不值錢啦』他說。
    阿忠家裡是開理髮店的,但是理髮店的業務幾乎都是老婆在照顧,把芭樂太
    高的枝剪掉,因為太高的果實也摘不到,乾脆不要讓他長,也可以集中養份,
    這一片大約150 棵的芭樂都是土芭樂(白心土芭樂),此外他最近也整理了一下
    園,把空出來的地種珍珠芭,他說:『宜蘭的土芭樂不好吃,可能是土質的關係
    吧,南部的土芭樂就比較好賣。』他感嘆的說:『唉!現在大家也都開始放棄土
    芭樂,改種紅心跟珍珠了,目前這裡最多的要算是紅心芭樂,可是其實無論紅
    心或珍珠,只要一多起來就會不值錢了啦!像以前很多土芭樂都很受歡迎,到最
    後還不是沒落了,不過其實土芭樂還是比珍珠芭樂香的,多了一股芭樂的香
    味。』
    除了做些芭樂跟一些梨子外,他也有在做工,他是做綁鐵仔的那一部份的,
    阿忠說:『一棟房子各部份請不同的師傅來做,快的話四、五個月可以蓋好,可
    是也也拖很久的,現在這裡有人要蓋房子也不一定都會找本地人來蓋啦!大部份
    是看比較便宜的就請吧!自己的鄰居如果人家都說他蓋的不好或比較貴,也沒有
    人會去請啊!』
    (二)、平地高接梨
    阿蘭城的新興農產品高接梨引進大約只有10 年的時間,佔地就達到5-6 公
    頃,可見其高度的經濟價值與受到重視的程度。
    對人相當親切的李金墻今年62 歲,曾經在梨山做了三十多年,更早之前是
    8
    替人家做農,約在十多年前開始在這裡種高接梨,是阿蘭城第一個種高接梨的
    的,他說最先是他在三星的岳父那邊有種,後來他就引進來阿蘭城,剛開始種
    高接梨還一邊往返梨山,由於梨山與平地的採收期不同,因此可以同時照顧兩
    邊。李金墻剛開始還不確定高接梨可不可以成功,到了六、七年前他種的平地
    高接梨開始可以穩定了之後,他就把梨山上的園交給兩個兒子做,自己要照顧
    這邊的高接梨,李金墻表示山上的梨子因為氣候關係不能在平地種,可是比較
    好吃,因此拿山上的枝來接,會比一般平地梨好吃。
    30 幾歲的李羅福,大學唸的是化工,他表示回到家鄉還是覺得種水果比較
    好,所以現在以種植高接梨為主要生計,他種高接梨有4 年的時間了。李羅福
    現在種有248 棵高接梨,目前正值接枝時期,現在接枝過一個月就可以開花了,
    接枝的過程是把梨樹可以接的各分枝割出一道傷口,再把梨山上拿下來的枝條
    (”新興仔”品種)剪成小枝節插進去,然後用膠布捆緊,還要用半黑半透明的小
    套子罩住綁起來,以防止水氣的喪失,等到大約過年時就開始開花,到時再把
    套子拿下來。李羅福請了三、四個人來幫工,都是住這附近的另外他的妻子與
    母親也都來幫忙,李羅福的母親說由於梨樹大小不一,因此一棵樹能接多少枝
    並不一定,平均是四、五十個,而一個枝接了以後能生出幾多花、結幾個果實
    也不一定,可能是三到五個。
    (三)、往返台北宜蘭賣菜
    庄裡有七、八個農民的生計方式是到台北縣市賣菜,有的人是在台北有攤
    位,有的是在路旁叫賣,他們通常一星期當中有三、四天都是往返於台北、宜
    蘭之間的。去台北賣菜生意好的話一天可以賺幾千塊,在宜蘭的菜價就沒那麼
    高了,主要是因為台北人會覺得宜蘭菜比較新鮮、好吃,比較多的台北人會願
    意買宜蘭菜,此外台北的物價本來就比較高一點,所以也可以得到多一些的利
    潤。
    30 多歲的鐘倉鎔去台北賣菜快二十年了,目前在土城向人家租攤位賣菜,一
    個月租金20000 元,一星期有4、5 天都要往返台北跟宜蘭之間,平時以假日、
    9
    節日的生意比較好,像是初一、十五前,或其它要拜拜的日子,星期一的生意
    就比較差,因為大多數人會利用週日休息時就先把菜買好。
    去台北賣菜通常是清晨3、4 點就出發,先到大賣市場去批貨,然後再載到
    台北,回到家已經是下午3、4 點了,鐘倉鎔的攤位是月租的,所以如果沒有
    去賣就會可惜,但是又不可能每天都去,那樣太累了,所以鐘倉鎔沒去台北時,
    就把攤位臨時再轉租給想在那賣的人,另外,在家休息的空檔,鐘倉鎔還要利
    用時間去看看自己的菜園,平時有父親幫忙種一些菜,鐘倉鎔只在下午回來後
    或休息的日子去照顧菜園,他說:『自己種跟去大賣批在成本上還是有差的,有
    的菜自己有就不需要去批,多省一點成本就可以不用跑那麼勤啦!』雖然利潤不
    算低,但是鐘倉鎔還是覺得:『我做農也做了很久,有點想換工作,只不過好像
    做其它的又沒什麼專長,可是做農實在太辛苦了。』
    (四)、長駐梨山的果農
    阿蘭城裡目前有十多個長期住在梨山上的果農,主要以種植水梨為生,他們
    有的是在山上租了地,有的是自己買了地,一年之中大部份的時間他們都待在
    山上照顧水果,除了採收期剛結束這段期間可以有一到兩個月休息時間外,他
    們平均兩個星期到一個月才返家一趟,停留在家中的時間也都只有幾天而已。
    最早去梨山種水果的人是李金墻先生,因為他年輕的時候在那邊幫工,當時
    梨山的雇工女工一天$40 元,男工一天$60 元,算是不錯的。李金墻幫人家照
    顧的水果都照顧得不錯,很好價,因此後來也有買地自己種植,李金墻的梨園
    在靠近武凌的地方,這邊除了原住民保留地大部份是公有地,因此雖然說是買
    了自己的地,也只算是向政府買個種植的權利而已,哪天政府如果說不能種就
    不能種了。
    經常參與廟裡宗教活動的70 多歲老人張炎山,每天也都會到自己的梨園走
    動,但是這邊的梨子主要是兒子在照顧,張炎山只是常去巡,撿較大的落葉。
    張炎山只有一個兒子,目前在梨山種水果,都是跟人家租地,加起來約有一甲
    多,包含三、四百棵的梨子跟桃、李等水果。兒子在還沒生小孫子之前就去梨
    10
    山了,最先是幫人家做,後來經過人家介紹開始自己租地做,張先生在這邊平
    地也有種高接梨,大約有5 分地,也種了兩、三百棵高接梨,分部在龍潭跟蘭
    城橋下。張炎山說,兒子在還沒結婚前是在泰山的工廠做工,後來認識媳婦結
    婚後,回來這邊就開始賣芭樂,那時也是跟人家批然後去台北賣,做了不久看
    庄裡有的人去梨山好像做得不錯,就開始去梨山做,到現在也有十幾年了。聽
    說張炎山的兒子對梨子相當在行,連李金墻這邊的高接梨得了什麼病都要來問
    他呢!
    張炎山說山上的梨子有不同種類,今年大致上採收期是在農曆7 月下旬,通
    常二十幾天內就採完了,到時都有人會直接去山上買或批,甚至還沒開始採就
    有人來問了,張炎山興奮的表示他們山上的梨子從來都沒拿到平地賣過,光在
    山上就賣不夠了。而平地高接梨的採收大約在6 月底,比山上早一點,也是也
    人會到他們的梨園去買,至於山上的桃、李大部份跟平地高接梨同期採收,都
    是載下來賣比較多,如果非採收期,張炎山的兒子平均十幾天就會下來一次,
    在山上時就是灑農藥、肥料或搭鐵架等工作。
    吳信吉的兒子本來也是在梨山種梨子,後來覺得種梨子越來越不合算,而且
    又要跟進口的梨子競爭,因此在一年多前就改種高麗菜,高麗菜一年可以三
    穫,吳信吉的兒子大約租有四甲的地,以一分地年租12 萬跟人家租,這樣一
    年只要用第一期的獲利去繳地租就夠了,剩下至少還有兩期的獲利可以賺,而
    這麼大片的耕作當然用到機械化的地方很多,要用到人力的地方則請原住民來
    幫工,原住民在山上都會有工作團隊,一有缺人力通知一聲就有人來幫工了。
    庄裡有幾對夫妻都在梨山工作,像是郭溪川和朱淑如夫婦,兩個人都只有3、
    40 歲,瘦小的郭溪川不太愛說話,山上的事主要是他在照料,朱淑如則在大月
    (採收期)和套袋期會上山幫忙,平時則在家帶孩子,他們最大的孩子也才讀小
    學而已。水蜜桃在農曆的6、7 月是採收期,梨子則是農曆7、8 月採收,採收
    完就要寄運到各地行銷處賣給大盤商,採收完就可以回來休息一陣子,休息的
    時間也要看情形,通常是一、兩個星期,如果山上有事,休息幾天就要回去了,
    11
    回去以後就要做採收完的後續工作,像是施肥、灑農藥等,到了來年的3、4
    月則要剪枝,整體而言,只有採收完那一段時間比較閒,其餘幾乎一整年都在
    山上照顧果樹,平時下山回家也只能待幾天而已。
    郭溪川十幾歲開始就是梨山的雇工,自己買地來種還不到10 年的時間,當
    初是用300 萬買了一甲的地,最近幾年政府有意將山坡保留地收回,栽植樹木,
    梨山的果農找了一堆原住民去抗議,朱淑如說:『因為山地人比較兇,原本政
    府比較希望那些地給山地人種,但是有的山地人賺了些錢以後都不想種了,所
    以原本梨山很多地是山地人在種,但是幾年來漸漸移轉,變成平地人比較多
    了,以前是平地人給給他們雇用,現在換山地人給我們雇用了。但是雖然說土
    地有買賣,政府卻不承認,不讓我們過戶拿土地權狀,雖然我們也有去抗議,
    可是聽說政府還是會有一個強制執行的期限,我們現在就是能做多久算多久
    了。』
    在梨山工作一年就有一、兩百萬,可以吃一整年,但是相對要付出的代價也
    相當大,朱淑如說她們沒有雇人幫忙,只有在最忙採收期時,忙不過來才請一
    兩個幫工,其它都是靠自己做,加上現在肥料農藥人工都在漲價,『只有梨價
    沒漲!』朱淑如說,最近的梨價一箱若以30 個計算,賣給大盤約$600 元,大盤
    再轉賣到消費者手中就要$1000 元,但是果農再扣掉成本大概只賺了一百多
    元,所以也只算是賺回了成本而已,朱淑如無奈的表示:『如果政府真的要把地
    收回,那我們只好被迫轉業啦!』
    雖然在梨山工作的獲利不小,但是也具有風險,像是今年的921 大地震就震
    碎了阿蘭城許多辛苦在山上種植的果農的血汗成果。地震當時由於梨子大多剛
    採收完,仍冰在山上的冷凍櫃裡等著要賣,大地震一下子造成了許多冷凍櫃的
    損壞,果農們的梨子不是發黑就是爛掉,天災造成的損害,冷凍櫃廠商因而不
    予賠償。在梨山工作也有二、三十年的江阿發帶領阿蘭城有在梨山工作的果農
    參加了宜蘭縣梨山果農自救會,開了無數次的會議,也到處求償、抗議,到最
    後所得到的補償也不到一半,江阿發的老婆江李阿桃表示:『庄裡損失最嚴重有
    12
    兩個人,他們的梨子幾乎全毀,加起來有5000 箱,一箱如果以$800 元計算,
    一下子就損失了$400 萬元,一年唯一的一次收入就這樣泡湯了,若是沒有賠
    償,叫他們要怎麼生活!?』
    除了因天災外,最近也有人把從梨山移植到阿蘭城裡的高接梨再度移植到大
    陸去,因為土地租金、人工成本都較台灣便宜許多。
    (五)、冷凍食品工廠
    阿蘭城裡唯一一家冷凍食品工廠全偉冷凍食品是由張金昌開設的,不到40
    歲的張金昌在本庄算是重量級的人物,年紀輕輕不但是目前阿蘭城信仰中心廣
    濟宮的主委,也創辦了阿蘭城新風貌促進會,並在會內擔任了理事長一職,推
    動許多相關的建設,阿蘭城的居民有什麼糾紛也常找他排解,因此除了白天在
    工廠殺雞的工作外,張金昌還要利用所剩的時間處理許多事情。
    張金昌的冷凍食品工廠開設有10 年了,在這之前張金昌也曾經跑過業務、
    送過貨,後來自己開始殺雞,才慢慢轉為小有規模的工廠,全偉冷凍食品主要
    的業務是宰殺雞隻,然後冰存為冷凍雞肉再銷售給各個業主,像是速食店、賣
    炸雞的小攤販或學校的自助餐都是張金昌的買主,目前並聘雇了16 個員工,
    但是阿蘭城的居民只佔了3 人,其中也有人不是本地人。為了工作而來這裡租
    房子,夫家在枕頭山的蕭月嬌表示,她在張金昌的殺雞場做10 年了,大概5、
    6 年前才搬來這裡租房子,這個是算鐘點的,時薪80 多塊,一天約賺
    $700~$800,當初是人家介紹她有這個工作,後來張金昌的妻子周素麗介紹她
    有房子可以租,所以就乾脆在這裡租房子比較不用跑來跑去。
    (六)、布料剪裁
    家庭式的小型工廠在阿蘭城內不少,盧清朝跟鄭秀玉夫婦所經營的布匹裁剪
    廠就是其中之一,40 多歲的盧清朝跟鄭秀玉原本都是在外面的工廠做事,盧清
    朝後來把自己在工廠所學的布料裁剪技術學習起來,回家自己做,夫婦兩就一
    起在家中挪出原本客廳的空間當作工作的場所,到現在也已經有十幾年了,她
    們有固定合作的上游廠商,訂單量的起伏都不會太大。而今年跟以往不同的
    13
    是,年底時原本該是淡季,卻變成了旺季,鄭秀玉表示有可能是因為原本在東
    南亞有設廠的廠商都遷回來了。由於最近業績的攀升,盧清朝也打算把原本荒
    廢的幾分地整理好,蓋成比較大間的工作室,再將居住場所與工作場所分開。
    在民國89 月的五、六月,新工廠成立了。一樓的工作面積是原先客廳的十倍
    大,也先後請過三個工人來幫忙,還新買的一部八十餘萬元的牽布機,可是在
    90 年的冬天,整個景氣又變淡了,清朝對於才投下的八十幾萬感到萬般無奈,
    他說:『這和美國911 的恐怖攻擊有關,但也和全球經濟惡化有關。』他說:『有
    不少衣廠已關門了,還有些也搬遷到大陸去了。』
    (七)、成衣裁縫代工
    前面提到有在梨山工作的朱淑如,其實只有在梨山大月時才上去幫丈夫郭溪
    穿的忙,其餘時間朱淑如在家裡有兼作一些裁縫,她本來也是長期跟丈夫郭溪
    川住在山上,後來孩子要上小學了,比較需要有人照顧,才變成兩邊跑,在這
    裡沒事時就做些裁縫,到現在有6、7 年了。早先年輕時朱淑如就有學過裁縫,
    後來下山是鄰居介紹她到工廠做,做了一年公司也沒貨了,就自己到外面看廣
    告欄找,但朱淑如表示:『其實都做不到什麼,因為成衣大月(夏天是成衣的大
    月,因為要做冬天的衣服,秋天開始量就漸漸變少,冬天則算是小月)時她就必
    須要上山包梨子了。』
    庄裡最近開設了一間小型的成衣裁縫工廠,老板娘是鄭秀琴,鄭秀琴做成衣
    裁縫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了,50 多歲的她看起來仍是個有點迷糊的人,但平時對
    人卻很熱心,她對自己做的裁縫,認為並賺不了什麼錢,她覺得主要是因為自
    己實在太懶了。鄭秀琴的丈夫盧國鍾是做保全的工作,家中三個孩子都已經大
    學了,鄭秀琴說她以前在孩子還小時也曾待過工廠生產線,不久就因為要照顧
    小孩轉回家裡做兼職的,她現在做的都是人家訂做的成衣,像夏天或冬天因為
    冷熱比較明顯所以算是成衣旺季,若是正值季節轉換,冷熱不定貨源就會比較
    少,因為廠商不能確定市場的需求,出貨量就會比較少。
    通常都是從裁好的布料送來鄭秀琴就要做成一件衣服,這就是所謂的手工成
    14
    衣,工資方面則要看是什麼款式的,一個月下來共裁縫了什麼款的幾件加一加
    再結算,鄭秀琴舉例,像是外套,一件作到好工資是$450,一天雖然勉強可以
    做好2 件,可是事先還要花一、兩天的時間剪裁布料,這樣算起來一件也是要
    花差不多一天來做。而像妯娌鄭秀玉在裁剪的那種大批布料則大多是屬於生產
    線的,就是像一般人印象中在工廠裡以一貫作業加工那種,通常在生產線的是
    比較大量,製做過程可能比較簡單,當然成品也大多比手工的要粗糙些,至於
    產品是以生產線完成或手工製做就是看廠商的決定了,如果是手工做的,廠商
    下面通常有代理的人一層層發包下去,鄭秀琴這種就屬於最基層的。鄭秀琴
    說,其實不管是旺季還是淡季,對她來說都沒什麼差,因為她其實也都不是很
    認真在縫,常常被一些雜務拖住,甚至有時講個電話就可以聊好久,所以要是
    貨比較多時就會被老闆娘一直趕,她還曾經有一個月拿工資$2000 多元的記
    錄,不但是因為出貨需求少,再加上自己有時候並不是很專心在做,鄭秀琴說:
    『但是我就有朋友做這個一年賺60 幾萬的喔,人家可是很努力在做的。』
    不久鄭秀琴就決心要自己來開一間小工廠了,鄭秀琴表示,最近因為有幫
    鄭秀玉的老板縫一些領子,後來鄭秀玉的老板有請她乾脆自己成立一個小廠幫
    他做。丈夫盧國鐘還把原來保全的工作辭了,主要是因為鄭秀琴的工廠剛開始
    運轉,鄭秀琴一方面要訓練員工,一方面還要送貨,有點分身乏術,所以盧國
    鐘希望能回來幫忙送送料子,他也另外找了一份比較輕鬆的工作,是幫忙看顧
    空的廠房,時間可以自由的調度,在家時就幫忙送料子,比較空時就去上班。
    鄭秀琴的工廠是利用以前的舊房子再裝修過,現在這裡的員工包括鄭秀琴已經
    有8 個人了,除了2 個新城仔人以外,都是這裡的人,有江阿仁老婆朱秀英、
    江永宗老婆魏素卿、江秀椿的女兒李中蜜,還有江添財的女兒跟阿觀,她們以
    前都有做過這個,有的是很久沒做,但是經過練習也就熟練了。鄭秀琴說這是
    分工式的,就像個小型生產線,所以到時候就是看估價單上哪個部份工資多
    少,再發給員工薪水。
    15
    (八)、電子零件代工
    30 多歲的李淑麗夫妻兩前幾年才買下了住家隔壁的一間空屋,這裡現在還當
    倉庫用,此外也是李淑麗用來做家庭代工的場所,李淑麗的丈夫鄭興欲是幫人
    搭棚架(寮仔)的,李淑麗自己則一直在家帶孩子,有空時就做做兼差家庭代工
    之類的。李淑麗以前本來做的代工是成衣包裝,她跟婆婆兩人也是拿回來在這
    裡做,後來那間工廠倒了,就專心帶孩子,半個月前才又開使做電子零件,這
    些電子零件是從庄裡的電子工廠那邊拿來做的,她說庄裡像林榮茂的老婆跟陳
    月英也都在做這個,她做的部份是電扇裡的金屬線,用機器綑好後再用手將膠
    布纏上,一對(兩個)是7 角,工廠方面有規定一天底限要做500 對,但是沒做
    到其實也是不會怎麼樣。李淑麗說因為她還要照顧上小學的孩子,不能花太多
    時間在這上面,所以一天通常都做差不多500 對的量就停了,其餘的時間就要
    做做家事、買菜或接送小孩、陪孩子寫功課。
    (九)、其它家庭代工
    50 多歲的鄭廖阿菊,家中三個孩子都在外成家立業了,家裡現在剩下公公、
    婆婆跟鄭廖阿菊夫妻兩。鄭廖阿菊目前拿回家裡做的代工是獎牌的背帶,工資
    是一個成品$0.35 元,只要把帶子穿過鐵圈(這部份0.1 元),然後再用裁縫機縫
    一下帶子就好了。鄭廖阿菊說斷斷續續做這個已經一年多了,因為時間比較彈
    性又不趕,像她有時要去台北照顧孫子,又要照顧臥病在床的公公,就不適合
    做固定時間的零工,像前陣子鄭秀琴的裁縫廠請她去做,她考慮了一下結果也
    沒去,因為怕擔誤人家的進度,現在跟婆婆做這個,婆婆還可以一邊陪公公聊
    天,自己的丈夫因為身體不好沒有工作,在家裡有時候也會幫忙做一下。
    阿蘭城裡有一群年紀都在七十歲以上的老太太,莫約六、七個人,閒來無事
    時就向外面的工廠接一些手工剪毛線頭的工作來做,其中一位鄭林阿娥表示,
    這些毛衣都是要外銷的成衣,公司在台北,這裡的小包商是新城仔人,再拿來
    給她們剪、勾線頭,一件工錢$1.2~$1.4 元,有得做的時候就多少做一點,沒得
    做時就在家閒晃,她們的速度大概1、2 分鐘可以勾好一件,鄭林阿娥說:『反
    16
    正錢不多也不是問題,主要是能出來一起聊天,還一邊有錢賺就不錯了。』
    四、家庭生活
    由於本研究沒做問卷調查,因此詳細的家庭型態無法確知,此處所描述
    為家庭生活的片段。從這些片段中,我們可以發現老一輩的真是歷經滄
    桑,早期的經濟委實是不好過,但到了最近一、二十年來生活雖較穩定,
    但並不見得生活很富裕。
    例一:
    黃吳雪 黃坤焰
    長女次女三女四女 五女六女
    黃月紅黃月秋黃麗冠黃麗華黃嘉雯黃怡甄
    出嫁出嫁宜蘭龍潭宜蘭幼稚園台北工作台北念二專
    電子工廠 老師
    領班
    他們於民國81 年由礁溪匏崙遷入,原先阿伯是做建築板模工人,但在二十
    年前摔傷,腦震盪半年,因此沒有工作。而阿姨則是在宜蘭開美容店,他的前
    四個女兒也有幫忙,但後來女兒出嫁以及其他女兒不願繼續做此業,因此在七
    八年前收起來。搬來這邊主要是阿伯的意思,原本他們看了許多房子,但後來
    因為風水的關係才選擇這邊,但阿姨說這裡不熱鬧,他也跟這裡的人不熟,也
    沒有參加什麼活動,主要是阿伯有時會去店仔走走,跟其他老人喝酒抽煙。他
    們都已經沒有在工作了,只有早上出去外面晃一下,大部分家裡的收入跟買這
    棟房子的錢,都是女兒出的。他的女兒也長的很漂亮,只是有兩位住在家裡的,
    17
    遲遲未結婚讓阿姨很擔心。在他大女兒結婚時原本想對方說:要有一個小孩(男
    生)跟他們家的姓,但後來因為對方的親家太厲害,就說不用了,結果他的大
    女兒也祇生了三的女兒而已。據阿姨說:他的大女婿不好,很少來家裡走動,
    對女兒也不好,兩個人住在台北也常吵架。她的大女婿是宜蘭海邊的人,但都
    在台北工作。反而是二女婿比較好,有一段日子,大約三四年,他們都跟阿姨
    們住,彼此相處的很好,但現在也搬到台中了。阿姨的房子整理的很乾淨,也
    很大,地坪有近40 坪,建坪有70 多坪,是這批新國民住宅最大的,但也是最
    貴的,約370 萬,阿姨說:當時買貴了,現在應該沒這麼貴。
    阿姨最大的特色是很會唱戲,如梁山伯、祝英台等等,而更厲害的是:還
    會自己編歌詞,反應很快。阿伯則是在日本學校念到小學三年級,後來還有參
    加日語補習,所以他的日語比一般老人不錯,而且也喜歡表現。
    明慧說他之所認識這對夫妻是為上次旅遊時,四人坐一排,由不熟到認識,阿
    姨仔很會唱歌。她先生說她過去唱花旦及小生十餘年,因此是真的會唱歌仔戲。
    阿婆是他的丈母娘,今年已是91 歲,走路很穩健,聽力、視力都不錯。
    這對夫妻有六個小孩,都是女兒,嫁出兩個,還有4 位未出嫁。最小的一位是
    讀二專畢(商)想繼續再讀,父親說沒錢,他說要讀夜間部,自食其力。老五
    則高中畢業後在幼稚園幫忙,深得老闆喜歡。去年景氣差,有人被炒魷魚,但
    他還被留了下來。
    例二:阿米糕阿姨與其家人之情形
    蘭城路30 鄰八號戶長為程明道戶籍資料編號18 原蘭城路26 鄰8 號
    洗衣溝斜對面間
    阿米糕阿姨屬蛇,原住在店仔對面第二間老房子,現他的娘家已都搬出去了。
    他嫁給先生前都是在家砍柴跟養豬的,他的先生住在國泰駕訓班的旁邊,現在
    這棟房子是他們的田地,在他嫁入後陸陸續續賺錢先蓋矮房子,後來在他小兒
    子退伍後兩年才蓋現在這棟大房子,共花費約七百多萬,目前還在付房屋的貸
    款跟會錢中。
    18
    程黃美玉(阿米糕) 程明道
    程麗雪 程旺福 程旺火 程建明
    大女兒 大兒子 二兒子 三兒子
    嫁到桃園 在新莊 在桃園工廠在員山鄉農會工作
    開便當店 媳婦娶兩年在幼稚園當主任
    他們共有九個孫子
    目前阿米糕阿姨跟阿伯主要在梨山工作,成本一年需要進一百萬,其中接
    枝佔50 萬,租金佔31 萬,另外需要人工等共約20 萬。但目前生意不好做,
    今年只是打平而已,他說像桃子去年一盒可以在台北賣約一千多元,今年只能
    賣到六百多元,但成本還是很高,有些如箱子、肥料等費用又提高,根本賺不
    了什麼錢,因此他的兒子建議他說:在家的前面那塊田種些蔬菜來賣,每天賺
    個一百多元就可以生活了。
    阿姨也說他現在越做越累,也有點想收起來,可是阿伯喜歡去種水果,
    早其他剛嫁近來的時候還要輪流煮飯,每個人輪五天,很辛苦,而且沒有電燈。
    他的月子也做的不好,大約二十天就要開始工作了,後來才一邊做一邊存錢蓋
    房子,但目前這棟房子都是他小兒子一個人打理的,姊姊哥哥也有出一些錢。
    例三:有棟蘭城路33 號的外表示四間的房屋,有位老太太在清理雞隻,
    庭院在曬芭樂乾,陣陣的拉樂香味撲鼻而來。我向阿婆說這些芭樂乾是否要泡
    茶喝?他說:他曬完後就要拿去賣,也許人家買了是去泡茶喝吧!他也不太清
    楚。
    他說這棟房子是他先生兩兄弟的,他們的是建兩間,但小叔那邊則蓋成一
    19
    間,雖然面積是一樣大。他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和小兒子做水電,二
    兒子買了房子在台北,但在員林和人合夥開餐廳,三兒子則是做板模工,大女
    兒未嫁,但在二兒子的餐廳做會計,小女兒在在礁溪的私人公司上班,晚上回
    家。他說他們這棟房子的水電就是由大兒子做的。房子已有十五年左右了,因
    為當年剛好是長孫出世,如今長孫已16 歲了。
    五、宗教活動
    一般而言我們可以把宗教分為制度化的和普化的兩種(Yang,1967),一般的
    民間信仰是屬於普化的性質,阿蘭城的宗教信仰即屬此種。我們可以按三個層
    次來簡單敘述阿蘭城居民的宗教信仰和行為:(1)個人層次的(2)家庭層次
    的(3)全社區性的(包含神明會)。個人和家庭層次有時是很難有清楚的劃分
    的,因為有時一個人問神明,關聯的是整個家庭。神明會的成員數量和活動範
    圍應是介於全社區性的和家庭層次之間,其活動力也沒有全社區性的廣濟宮來
    得熱鬧。以下就依次加以敘述:
    (一)、個人性質宗教活動
    關於阿蘭城個人性質的宗教活動,比較明顯的例子可以用信徒自己到廟裡拜
    拜或求藥籤、請神明回家跟扛紅轎來說明,其中請神明回家坐鎮更可以說和家
    庭層次關聯性甚大。
    A、拜拜、求藥籤
    庄裡有的信徒相當虔誠,除了初一、十五或宗教節慶這些該拜拜的日子
    外,也有人進出廟宇次數頻繁,像是信徒江林阿棗女士。江林阿棗對於保生大
    帝信俸得相當虔誠,每天都會到廟裡跟大道公”說話”,將生活的鎖事報告給大
    道公聽,同時也詢問大道公的意見。有一次有人在洗衣溝洗衣服時撿到了錢,
    後來江林阿棗發現那是她掉的會錢,可是又沒有證據說那是她的,就跑去問保
    生大帝,她說保生大帝告訴她說還有一部份錢掉在洗衣溝附近,但是江林阿棗
    並沒有這個福份全部得回,結果江林阿棗依照指示去找,果真找回了一部份的
    錢,可是也真的沒辦法得回全部的錢,後來聽說剩下還有一點錢被聽到這件事
    20
    的人撿回去了。
    由於廣濟宮是祀俸保生大帝,保生大帝跟神農大帝一樣是屬於藥神,所以廣
    濟宮也提供藥籤給信徒求取,一共有100 支藥籤,信徒只要先擲杯取得大道公
    的同意,再求取一支藥籤號碼,拿著藥籤到指定的中藥房抓藥,目前最近的中
    藥房是在阿蘭城旁邊的庄頭新城仔,藥房有一本廟方提供的處方籤書,藥房老
    板再按照藥籤替信徒抓藥。這些處方大部份是針對慢性疾病,藥房拿到信徒的
    處方籤時,也會先為信徒解說一番,說明種藥大概是治療哪方面疾病的。
    B、請神明回家
    庄內信徒自己私底下把神明請回家中的情行相當普遍,多半是因為家裡有要
    動工,或要有什麼新的改變時,請大道公回來家中坐鎮,可以保祐一切進行得
    順利。
    鄭秀琴的小型裁縫工廠要開工時,她聽從鄭秀玉的建議去廟裡把大道公祖的
    金身請回來坐鎮,放在工廠裡一整個晚上,燈火通明,神像在工廠待了一晚上,
    隔天一早鄭秀琴又請大道公回到自己家中的神桌坐一坐,然後才還回廟裡。這
    種私底下請大道公祖回來”過夜”,只要一個晚上給廟方三十元,然後跟廟公燈
    記一下,就自己拜一拜把神像請回來就可以了。盧清朝要蓋新的工廠動工時,
    也請到叔叔盧文政來幫忙擲杯,問神明適合動工的時辰,鄭秀玉表示因為盧文
    政比他們年輕人還會問,所以幾乎要問神時都會請他來幫忙。到了準備動工的
    時候,盧清朝就去廟裡請了大道公祖到工地,也準備了一些拜拜的供品,動工
    後就把神明請回家中坐鎮一下,再請回廟裡。
    C、扛紅轎
    “扛紅轎”在阿蘭城也是時而所見的情形,所謂的紅轎其實就是請出大道公出
    字問吉凶,就像是扛輦轎會起輦一樣,只是扛紅轎是一般家中或私人又什麼問
    題或遇到困難時,求助於大道公的行為。
    庄裡的鄭基新年紀才三、四十歲就開始洗腎,最近病情更是惡化,鄭基新的
    幾個兄弟決定幫他問神,當天除了家屬外還有鄭家的幾個叔伯兄弟跟庄裡常扛
    21
    輦轎的的鄰居在幫忙。鄭基新家門口放了平常廟裡請神出字用的那張桌子,桌
    上安置的是保生大帝身旁紅臉的將軍,紅臉的將軍官皆比另一尊將軍高,扛轎
    的則是鄭正義跟林榮茂,轎上坐的是大道公,據說扛紅轎的時候請出將軍跟保
    生大帝兩尊神明,讓祂們彼此溝通,才會有結果。
    張秋波在一旁幫忙拿香撫平桌上的香灰,鄭正義拿起筆來寫了幾張金紙,一
    旁的人幫忙蓋上保生大帝的印,解字的老師正在幫鄭和助一邊擲杯一邊問神,
    鄭文忠說鄭和助身體也不太好,所以現在算是順便問的,神明出了一些字,結
    果老師邊看就邊說鄭和助的心、肝不太好,火氣容易上來,老師又問鄭和助是
    否曾向土地公許過願沒還的,鄭和助想了想便說:『有是有,不過可能是在年輕
    剛當完兵的時候,現在都六十多了,也記不得了。』最後老師就叫鄭和助要向
    土地公還願,並且將剛才神出的一些藥籤拿給鄭和助,交代他要怎麼吃(藥簽上
    寫的是川芎等中藥材)。
    之後老師交代要做草人當做替身,張炎山就用稻草做了個草人,老師在草人
    的身上綁了金紙,放在剛剛大家拆好的金紙堆中,然後又把剛才神明出字寫的
    幾張金紙交代鄭基新的家人說分別貼在家門口、房間、給病人帶著、化成符水
    喝。鄭基新的太太看起來很焦急,不斷的雙手向神明祈拜,對於老師的話也都
    馬上照辦,金紙貼好後,老師拿起草人又拿了柱香口中唸了些話,老師這時說
    的大意是鄭基新被冤死的女鬼纏上,現在請出大道公,希望能化解,以燒香拜
    拜希望女鬼答應遠離,擲了聖杯之後表示對方答應了,老師就拿了條細黑線,
    兩端分別綁在大道公(由扛轎的張炎山牽著)跟草人(由鄭基新的老婆拿著)上,一
    邊拿著刀子筆劃一邊唸著然後把線切斷,意思大概是把不好的東西斬斷了,然
    後就叫抬轎的人跟大家拿了那箱金紙及草人一起去溪埔那邊燒了。對於這種沖
    犯到陰類的事情,解字的老師顯的相當忌諱,並不希望有人問東問西的,大家
    也都乖乖尊照老師的指示,後來神轎回來老師就叫他們準備賞兵,算是整個儀
    式結束了,老師準備要走了,可是鄭家準備了炒米粉要請大家幫忙的人來吃,
    算是答謝大家。
    22
    後來鄭基新的家人提起這件事都還很贊嘆那解字老師的功力,鄭基新的哥哥
    說那時鄭基新數度進出醫院,老師來問神的結果表示鄭基新還有一個劫數,如
    果過了某一天會好就會好,不然就會沒命,結果發現他劫數的期限就在隔天,
    家人後來決定轉送台北的醫院,結果醫生果真說那一天是危險期,如果安然度
    過就沒事了,後來鄭基新也平安的度過,現在已經回到家中,也能走路開車了。
    (二)、家庭性宗教活動
    在這裡家庭性宗教活動指的是全家成員所共同參與的,既不是全庄居民共同
    參與的公共事務,也不僅只是一個人的宗教行為,這裡我們例舉了阿蘭城的謝
    神、跟掃墓祭祖活動。
    A、謝神
    酬神的活動一般都是各家庭自己舉辦,主要是有人曾向神明許願,並答應神
    明如果願望實現就要謝神,也算是還願的一種,酬神的活動在年底時會有比較
    多,多半代表一年結束了,許願者的願望在一年之中有達成了。游先生一家人
    酬神時從早就開始忙著殺豬公,準備拜拜要用的東西,到了晚上,大大小小神
    像便被請在外面高高的供桌上,還要看方位擺,因此看起來整個供桌是斜斜
    的,而這些神都是從各地請來的,其中也有廣濟宮內的神,表示許願者曾到這
    些神明前去許過願,聽說游先生是向神明許了保祐兒子當兵平安之類的願望。
    供桌旁邊除了要拜的供品例如三牲、粿,還堆了一大包一大包的金紙,金紙是
    由要謝神那戶人家的親朋好友拿來的,聽說越多越好,才會越旺。等到子時一
    到,即十一點十五就要開始拜,並有請道士來頌經,在拜的時候,也會忌諱某
    些生肖或哪些人不能看,要從晚上一直拜到凌辰三點多,隔天的中午還會辦幾
    桌酒席請親朋好友來吃。
    B、祭祖、掃墓
    祭祖、掃墓是一般家庭共同的宗教活動,掃墓一般是分成壓墓紙跟真正的掃
    墓,差別在於壓紙時並不需準備牲禮祭拜,有的人都是把草除一除,壓紙後就
    好了,而掃墓就要準備牲禮才算有拜,一般的習俗是一旦有掃墓,就要連續掃
    23
    三年才能停。阿蘭城的居民大部份都是把往生的家屬葬在員山第二公墓,距離
    阿蘭城相當的近,只有幾百公尺的路程而已。
    盧國鐘與盧清朝兩兄弟的父親八十歲冥誕時,兩人的媳婦鄭秀琴跟鄭秀玉一
    早就開始準備菜餚要祭拜公媽,在這一天,不但是住在鄰近的這兩家人都要集
    合在家,連盧國鐘嫁到外地的姐妹們也都回來團聚、拜拜。盧國鐘嫁出去的四
    個姐妹也在這天紛紛帶了自己滷的豬腳回來,相當的熱鬧,鄭秀琴說:『我們祭
    祖是沒有限定要拜什麼啦!就是平常的一些飯菜而已,可是滷豬腳是一定要有
    的。』鄭秀琴表示,其實為公公做冥誕,主要的原因也是想讓大家有機會團圓
    吃個飯,增進感情,否則平時大家都很忙碌,連過年都不一定有機會團聚呢!
    清明節當天,一大早盧清朝、盧國鍾兄弟兩家人就爬起來準備去掃墓,盧清
    朝的叔叔盧文政也跑來問我們什麼時候要出發,雖然只在第二公墓那麼近,可
    是因為要拜的東西不少,所以還是把東西都打包用貨車載,車子載不下的人就
    自己單車或機車去。盧清朝把箱型車停好後,就吩咐小孩子們拿了祭品進到墓
    區,這時已經有不少人在掃墓了,等盧國鐘騎著單車拿了許多除草工具來之後
    就開始清理墳上的雜草了。盧清朝的老婆鄭秀玉說因為她們要祭的墳有四個,
    所以每年都要很早來,等全部弄好也要到中午了,本來是要先跟叔叔盧文政一
    家人去掃另外兩個墓,可是因為盧文政他們家都還沒有到,所以就先來掃公公
    盧水仙的墓,這裡沒有長太多芒草,只有比較短小的雜草,再加上盧國鐘跟盧
    清朝兩兄弟的動作很快,一下子就整理好了,然後在墳前插上蠟燭,鋪上報紙,
    再把祭品(水果跟餅甘)擺上,斟上了酒,就點了香拜拜,香一共插三個爐,包
    括左右的福神、龍神(皇天、后土)。這時盧文政打電話來催說那邊他們已經整
    理好了,就等盧清朝這邊過去祭拜,鄭秀玉就催促大家趕緊燒紙錢(金紙跟銀紙)
    及壓紙,鄭秀玉說:『其實公公的這個墓我們只算是來”壓紙”而已,並不是真正
    的”掃墓”,如果明年大家決定公公這邊要掃墓,就要連續三年準備牲禮來拜
    了。』盧清朝分別在墓碑跟福神龍神上方放上黃紙,以一旁撿來的小石塊壓著,
    再在墓碑後面的土地上前、後左、右都壓了紙,代表了東、西、南、北,鄭秀
    24
    玉說這是幫他的房子屋頂蓋好,盧國鐘說:『就像是一年來整修一次的意思一
    樣。』
    紙錢燒了差不多以後,大家就開始收東西,然後把拜過的東西拿回車上,再
    拿了要拜的祭品朝另一個墳出發,雖然都是在這個墓區中,可是因為有的墳還
    沒整理,雜草叢生,路都難以辨認,盧清朝找了一下才看到盧文政一家,他們
    已經在等盧清朝兩家人燒香拜拜了,這個墳是盧文政的爸爸、阿公、阿媽的墳
    (墓碑上註明翻修過),也就是盧清朝的阿公、阿祖、祖媽的墳,盧文政還在整
    理乾淨的墳土上種了一些綠色小植物,看起來美觀許多,鄭秀玉跟鄭秀琴兩妯
    娌張羅著把自己準備的牲禮、祭品放好,然後就開始燒香了。盧文政的三個兒
    子跟一個女兒都從外地回來了,所以大家要燒香的時候就顯得有點擠,不過還
    是可以趁這個機會聊天,彼此問問近況,盧文政大兒子還準備了小型鞭炮燃放,
    這時剛好附近有許多庄裡的熟人像江家的阿桃、鄭車水等親人的墓都在鄰近,
    大家也彼此打打招呼。
    由盧文政帶路不久後一行人又往盧文政的母親及其他早夭的兄弟的墳去,路
    雖然也是很難找,可是聽說因為昨天盧文政有先來探過路,所以還是在撥開一
    堆跟人同高的芒草後找到了,小孩子們都笑說覺得能找到真是不可思議,在經
    過一翻”披荊斬棘”後,盧文政又把帶來的小植物種上,整個墳看來乾淨多了。
    這邊祭拜完之後盧文政一家人就要回去了,而盧清朝跟盧國鍾兩家人還要回車
    上拿祭品再去掃母親的墳。
    (三)、社區性宗教活動
    阿蘭城內有許多宗教性的社團,包括有廣濟宮委員會、頌經團、義女會、將
    軍會、及各個神明會,諸如大道公會、土地公會、太子爺會、王公會… 等,所
    以也算是有多樣化的民間信仰。此外城仔底也有人信仰一貫道、日華蓮教、日
    本神道教、藏傳佛教等,除了廣濟宮,阿蘭城內還有一間有應媽小廟跟一間石
    頭公小廟,這兩間小廟都是私人所設,有應媽據說俸祀的是無主的水流屍,石
    頭公則是傳說中最早來此開墾的黃阿蘭公。以下我們只例舉幾項主要活動來說
    25
    明,包括有進香、大神尪出境、點卸明燈、安卸黑令旗、大道公生及眾多神明
    會活動。
    A、廣濟宮
    宗教信仰對於阿蘭城的居民來說是生活重心的一部份,本地的宗教信仰中心
    廣濟宮所俸祀的主神是保生大帝(大道公),因此居民的信仰也就以大道公為
    主。根據民間傳說,保生大帝(一般又稱大道公)是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人,
    姓吳名本字華基,號雲喪,生於宋朝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生前懸壺濟世,
    死後被皇帝下詔賜封為「大道真人」。
    廣濟宮內其它的神明還有天公(玉皇大帝)、三官大帝、保生大帝、佛祖、中
    壇元帥、濟公禪師、土地公跟保生大帝的兵將。凡是廟裡有活動需要祭祀的,
    信徒們無不放下手邊工作,抽空去拜一拜。當信徒在生活上遇到問題,例如身
    體不適、事業不順或家中有任何狀況時,也會不時求助於大道公祖,詢問一下
    祂的意見,他們親切的稱呼一聲”咱祖啊”,就像把大道公當做自己親人一樣,
    相信這位親近的神明一定會幫助自己渡過難關。
    廣濟宮的事務目前由一個管理委員會所管理。若事關所有信徒的權益時,委
    員會則要召開信徒大會,讓信徒們共同參與討論、決定。廣濟宮頌經團的成員
    都是阿蘭城的居民,頌經團並沒有限制加入成員的性別,但是男的成員較少,
    以女性為主。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到廟裡頌經,平時每個星期也有兩次的練習
    時間,有請到庄外的老師來教經,另外每年有一次的年度聚餐,由於教經的老
    師也有教外庄的頌經團,因此每年的年度聚餐由各庄的學生輪流請老師,今年
    就輪到了阿蘭城。有些平時工作忙碌的婦女,因信仰的虔誠,頌經的時候都會
    排除萬難參與,也只有趁著頌經的時候才有機會與其他人交流。
    B、卸明燈、卸黑令旗
    農曆的12 月15 是廣濟宮要卸光明燈的日,卸明燈幾乎是全庄都會參與的活
    動,傳統上是每年十二月十五卸下光明燈,到了正月初一再點上去,之後也有
    人陸續再點,一盞光明燈最少是三百塊,有高低之分,一層層向上疊成塔狀,
    26
    裡面是由電燈炮組成,每盞光明燈都會掛上寫有各人姓名的牌子,放在廟宇內
    兩側,高一點的可能就要給多一點錢,但也是看各人誠意,並沒有限定要給多
    少。
    卸光明燈跟卸黑令旗是同一天,廣濟宮有一支象徵廟的黑令旗,安插在廟埕
    外。卸明燈當天一早就有人來廟仔把棚子搭好了,總舖師也從早上就開始準備
    下午拜拜及晚上要用的菜,廟的大殿供桌上則是擺滿了信徒的水果。到了下午
    2 點,人還不多,廣濟宮由請來的廚師們準備了幾樣牲禮卸黑令旗跟卸明燈,
    卸令旗的牲禮在廟前廣場朝外拜,卸光明燈的牲禮朝內拜,不久信徒們也紛紛
    提著供品到來,有素的也有葷的,據信徒表示,這都是看各人要拜什麼,沒有
    限制葷素的。卸令旗的供桌一下就不夠放了,大家就很自動的把桌子排起來,
    雖然雨開始變大,可是人還是在增多,供品放上桌燒了香的人也趁此機會聊
    天。由於卸明燈的日子跟大家吃尾牙的日子很近,廣濟宮就在卸明燈當天晚上
    辦聚餐,一個人頭$300 元,一方面庄裡的老板們可以不用再花時間辦尾牙,一
    方面也可以藉此聯落庄民的感情,更有人說這是可以吃個平安的,所以一戶都
    至少會有一個代表來,今年來廟裡吃平安、吃尾牙的人加起來一共有21 桌。
    拜完的人燒了金紙就各自回家了,最後廟裡的供品跟供桌也收起來,大家準
    備扛輦轎,盧文政拿出神轎要把大道公神像安置上去,幾個人還研究了一番,
    看得出盧文政是喝了一些酒,後來還叫主委張金昌象徵性的開始扛了一下轎,
    之後又有幾個人輪流扛,都沒有”起輦”,大家也都在一旁等。據說會扛前面那
    個位置的人沒有幾個,這時70 幾歲的張炎山先是抬著輦轎像在沉思一樣沒有
    動靜,然後就突然起輦,還把後面的盧文政摔了一跤,然後拿起桌上準備的墨、
    筆、金紙寫寫畫畫,一旁則由鄭和助等人輔助被附身的張炎山出字,此外還請
    了外面一位會看神明字老師來解字。
    起輦之後把張炎山把金紙抓到哪裡,後面就要有人跟著去燒,後來輦轎還跑
    到住在廟對面的張秋波家門前(聽說張秋波昨晚喝了酒騎車摔倒),最後輦轎帶
    領大家到令旗前,解字的老師指揮其它人把黑令旗拿下來去燒。回到廟裡聽說
    27
    神明還要出字,鄭金盛就在桌上鋪灑了香灰,扛轎的人以手扶著轎把在香灰上
    劃出字符,出字由解字的老師猜解,鄭和助幫忙擲杯問神明是不是這樣的意
    思,一個字可以問好幾次不同的意思,直到問出聖杯為止,問完一個字就用幾
    支香把香灰拂平再讓神明出字,最後老師把出示的字結合起來問神明是不是這
    個意思,也是要擲杯得到正確答案為止。
    解字的老師說神明還表示要請張秋波出來,於是張秋波老婆就騎車把他載出
    來,腳上打著石膏的張秋波,眼圈上還有一塊黑青,還被大家消遣了一下,他
    拿著香坐在神明前,由李老師幫他收驚消災,李老師拿燒了的金紙在張秋波身
    上做勢劃了劃,口中並唸唸有辭,一下就完成了。
    卸完令旗晚上廟公就把光明燈上的姓名牌抽掉,這樣就算完成,等到要點光
    明燈時再把名字貼上去。
    C、安黑令旗
    安令旗時也要扛輦轎問神,安令旗主要是代表由大道公祖來請天兵天將下
    來,因為這邊沒有人會看字(神的字),所以每次要扛轎都請外面的看字先生來,
    而安令旗的儀式是從卸令旗那天老師就會問神明什麼時候要安令旗,時間大概
    都會在元宵前後,也問神明要安的令旗長、寬大小、旗竿長短等都會先問好,
    然後再去訂做令旗。
    安令旗前一天就通知大家要來拜拜,卸令旗是先拜再卸,安令旗則是安好再
    拜。請出神轎時只要拜一下,把神明綁上轎,再用金紙燒了燻一燻,然後就可
    以開始扛轎。在安令旗前還要先灑水、馬草(給馬吃)跟燒甲馬(金紙的一種,上
    面寫有”甲馬”兩字,是要載兵將的),起輦之後扛轎者會夾著金紙符到各處,上
    面蓋有保生大帝的印,跟卸令旗時一樣,這時一旁就要有人跟著過去燒金紙。
    當天在扛輦轎的兩個人是張炎山跟李金墻,轎上坐的當然就是大道公祖了,
    廟裡人並不多,比較有在參與的是有張秋波、鄭文忠、盧文政、吳朝枝幾個,
    這次是由廣濟宮副主委鄭文忠在一旁協助解字的老師擲杯,儀式進行到老師問
    神明安令旗的時辰時神轎就起輦了,起輦以後在前面扛<

    EZ talk美語會話誌

    http://epaper.pchome.com.tw/adm/brief_left.htm?s_code=0055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Dig…out 讓(某人)脫身
    Tighten Your Belt.勒緊褲腰帶-2
    今日EZ單字


    價值5000元的大陸新娘!
    生活法律大觀園~

    每日 EZ Word

    Dig…out 讓(某人)脫身

    dig是從地底或雪裡「挖掘」的意思。「負債」是get into debt,「還債」是get out of debt,債務給人身陷泥沼的感覺可見一斑。口語用dig描寫還債,更能顯出清償債務的艱難。

    今日會話 EZ Talk

    Tighten Your Belt.勒緊褲腰帶-2

    Beth: Where do you suppose we went wrong?
    Ron: Oh, you know how it is. These things are always *cyclic.
    Beth: Yeah, but this cycle seems to be particularly bad.
    The Economy
    Beth: Personally, I think there’s been too much money going out, and not enough coming in.
    Ron: Yeah, I agree. It doesn’t help that we’ve had two wars going on.
    Beth: Absolutely. It’s a huge 1)drain on the economy.
    Ron: Well, I think I’m all done with your hair. What do you think?
    Beth: Much better. How much do I 2)owe you?
    Ron: Fifteen dollars.
    Beth: Uh-oh. Wouldn’t you know? I left my purse in the car.
    Ron: That’s OK. Freddie can pay me next time I see him.
    貝絲:你認為問題出在哪?
    阿朗:喔,你也知道,這種事向來都是循環性的。
    貝絲:是啊,但這個循環似乎特別糟糕。
    經濟現況
    貝絲:我個人認為,整個國家一直入不敷出。
    阿朗:我同意,打了那兩場戰爭更是雪上加霜。
    貝絲:一點也不錯,耗費大量經濟資源。
    阿朗:好,我想我已把妳的頭髮修剪得差不多了。妳認為如何?
    貝絲:好多了。我該付你多少錢?
    阿朗:15元。
    貝絲:糟糕,我把皮包留在車上了。
    阿朗:沒關係,我下次見到費迪時再跟他算。

    今日EZ單字

    1) drain (n.) 消耗,負擔
    2) owe (v.) 欠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09-03-02
    Tighten Your Belt.勒緊褲腰帶…

    2009-02-27
    Walt Disney World.迪士尼樂園…

    2009-02-26
    Walt Disney World.迪士尼樂園…

    2009-02-25
    Walt Disney World.迪士尼樂園…

    主編推薦

    不用怕!看這邊通通不用錢~

    10大原則,像巴菲特一樣思考

    科技新貴 變身果醬女王

    正向思考,就對了!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日月文化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中心

    圓滿家庭親子教育報


    每週 二 出刊.2009.03.03

    http://epaper.pchome.com.tw/adm/brief_left.htm?s_code=0127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尋找新的親子關係


    懷古、仿古與創古
    「玩」世界的新方法~

    教養可以這麼輕鬆

    尋找新的親子關係

    兩歲的瓜瓜因為會自己上網學英文、數學,曾接受過新聞採訪成為知名的兩歲天才兒,在這背後我們知道很多父母一看到新聞的當時,多少曾想過:「天才?一定是這孩子一生下來就很聰明了,再不然就是父母花了很多時間金錢來教養,才會有這樣厲害的表現,我的孩子天生不是這塊料,也沒有比較好的家境栽培他,看來就只能放他去自生自滅,將來不要變壞就偷笑了!」
    瓜瓜曾經是到了快兩歲還只會說「爸爸媽媽」的孩子,今日他的聰明懂事絕對不是偶然,也不是出於一個物質享受的教養環境,為了讓他多講些話,我們在我懷地瓜後期還帶瓜瓜去動物園接受自然刺激,就在剛過完兩歲生日的某一天,瓜瓜突然指著英文字母唸出來:「B、J、K…。」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字母,卻讓我們突然頓悟:這孩子的沉默是…金。
    所有問題皆能從耐心引導瞬間轉變成光芒耀眼的結果,我們的育兒觀念皆在於「信心」的基礎上展開,充分相信每個孩子皆有不同的優點與才能,培養生存的抗壓性和各項能力後,放膽就由孩子自己去摸索成長。
    「命令強迫、打罵限制、火爆處理問題」,都是讓教養失敗的重要原因,可卻是最多父母親的迷思:「我不扮黑臉誰扮黑臉?不打不成器阿!能夠好好講,我還需要發脾氣嗎?」如何稱為好好講?看了這本書後,你會發現以前所謂的好好講,其實都只是父母親在「笑裡藏刀或委曲求全」,甚至讓孩子「得寸進尺」而已,因此您將更需要這本輕鬆教養書,來協助自己找到一個親子新關係。
    瓜家育兒的煩惱總是還來不及嘆息就已經成功解決,並非瓜瓜和地瓜兩兄弟好生好養,而是在於我們先練了幾年「父母基本功」後,才迎接這兩個小寶貝的到來。如果你剛好相反,是在擁有寶貝後才學育兒,大可不必感覺沮喪難過,本書讓每位認真偉大的爸爸媽媽通通來得及!只要你從現在開始進入閱讀,馬上就有輕鬆易用、根本解決惱人育兒問題的絕妙好招,還會讓你越來越憂鬱的心情,突然感覺快樂舒暢唷!
    瓜家教育四原則
    一、養孩子但不怕孩子:
    生下來就要養,這是基本責任,父母不能怕孩子哭鬧、不能怕孩子生病受傷,不能怕孩子失敗!要勇敢陪他去面對每一個挑戰。
    二、愛孩子但不慣孩子:
    愛孩子不是處處依他、慣他、寵他,而是讓孩子能夠知道爸媽不是聖人,也會有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所以有時後就不會順著孩子,並非不愛他。
    三、教孩子但不打孩子:
    只有一歲前的孩子,用打或許有效,過了一歲後,要「教」才有效!有的父母談到孩子一歲後用打還是有效,因此沾沾自喜,當你發現孩子又更大時,同樣的問題再度出現,才知道當時孩子只是壓抑住原本的壞習慣,並不是完全改過;對於之前打孩子的你,情何以堪!
    四、聽孩子但不罵孩子:
    了解孩子做每件事情的原因後,不用責罵收尾,而用積極引導的方式,導向我們想要的結果。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09-02-24
    我們為何不想讓孩子做家事?

    2009-02-17
    通往堅強人格的五條途徑(下)

    2009-02-10
    通往堅強人格的五條途徑(上)

    2009-02-03
    消除憂慮:二十分鐘守則

    主編推薦

    不用怕!看這邊通通不用錢~

    誰適合用整脊擺脫病痛?

    自由大道Milk 問鼎奧斯卡感人鉅作

    愛,讓孩子更優秀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久周出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

    有錢真好,有閒更好,有健康才是寶!

     

    見過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的人,多半以為他頂多是不惑之年,實際上,他已52歲了。他說,常保年輕的秘訣是大步走、多蔬果、少發火」,也因此很少用健保卡看病。

    身兼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的簡文仁,多年來致力於把物理治療與日常生活結合,自創如意操,而且針對遠離腰痠背痛,以淺顯口訣衛教,並出書和民眾分享,讓人印象深刻。

    身為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完全了解運動可為健康加分,他認為世界最完美的運動就是健走。

    他說,從小生長在萬里鄉下,放學後經常幫家人養雞、鴨,還要上山撿柴,因此練就了庄腳囝仔的活力;尤其念小學時,他看到校長每天抬頭挺胸大步走,讓他覺得英挺與意氣風發,不知不覺就學校長走路的樣態,直到後來踏入物理治療領域,更讓他肯定大步走的好處。

    簡文仁表示,大步走不但可節省時間,還可以鍛鍊身體,因為一旦抬頭挺胸邁開步伐,上身自然挺拔,不會駝背,走起路來更不會腰痠背痛,而且可強健大腿、小腿的肌肉,使下盤更穩。

    他說,透過走路來強化四肢,可促進血液循環及心肺功能,行進間等於對胃腸有按摩作用,且伴隨提臀、縮肛作用,有助泌尿系統,這也是許多老人家常說的「兩腳走、三腳勇」、「人老,腿先衰」的道理。

    3年前,簡文仁為激勵自己,徹底執行「每日1萬步」,開始配戴計步器;他說,到現在平均每天幾乎走了1萬3千步,秘訣是採走動式管理,在醫院上班時四處看看,若預知當天有較長的會議,他會早起先爬一趟四獸山,這樣就走了5千步,然後下班後勤走動,每天的「配額」因此輕鬆達陣。

    在飲食方面,簡文仁很喜歡吃蔬果,若值柳丁盛產期,常常一吃就吃掉4顆柳丁,連青菜也可吃掉一整盤。他說,多吃水果可補充水分,還可補充纖維質,因此從來沒有便秘的煩惱。此外,他從來不吃所謂的健康食品,頂多在感到身體疲累時,吃一顆維他命B來提神。

    除了注重生理健康,認識簡文仁的同事也都說,很少看到他發脾氣。他強調,現代人工作忙碌,而且比較自我,一旦遇到不順遂的事,就會產生摩擦,但動怒很傷身,因此他寧願退一步想,謹守「認天命、知己性、隨他緣」的原則,隨時忘掉不愉快的心情,心平氣和地看待任何人與事,這種養心法讓他每天倒頭就睡,而且一覺到天明。

    簡文仁不諱言,當年唸台大物理治療學系時,外表比較老成,常被同學戲稱「簡爸爸」;如今30年過去,兩個孩子都上大學了,現在他看起來反而比同窗要年輕許多。

    他逢人常說:「有錢真好,有閒更好,有健康才是寶」,因為唯有無病無痛,能夠自由自在地走動,才是人生的至寶。

    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 ~ 很感人.


    >> 主旨: Fw: 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 ~ 很感人.
    >
    >                              中午
    > 我站在學校大門口當交通導護,
    >
    > 幫助一年級的小朋友放學。
    >
    > 卓新勇的母親,悄手悄腳提著一個便 當                              在校門口。
    >
    >
    > 被我一喊,
    > >
    > 她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
    >
    >
    >                              「老師啊!...」
    >
    >>
    > 「哎呀!我不是跟妳講了嗎?
    >>
    > 學校不喜歡家長替孩子送便當。
    > >
    > 如果每個媽媽都像妳這樣,
    >
    > 學校大門就擠滿了人,那樣,
    >
    >                            我們怎麼放學呢?」
    >
    >
    > 「我知道!我知道!」哼!知道了還送,
    >
    >                              簡直是明知故犯。
    >
    > 「妳不會讓他自己帶便當嗎!」
    >
    >
    > 「我知道!我知道!」這些話,
    >
    >                              不曉得說了幾次。
    >
    > 每次一到中午,送便當的家長和放學的一年級小朋友,常常相撞在一起,造成相當的困擾。
    >>
    > 卓新勇是一位沈默寡言,乖巧內向的孩子。
    >
    > 有次上課,他竟然打瞌睡,我很訝異,把他叫起來。
    >
    > 「怎麼了?」他一臉迷惘站起來,不回答。
    >>
    > 第二天上課,也是這樣,我實在受不了,狠狠地把他叫過來。
    >                              「你到底怎麼了?」
    >
    >
    > 我已經氣得半死,口氣已經控制不住。
    >
    > 突然,他垂頭淌下淚水。我暗自一驚。
    > 「說呀!到底為什麼上課要打瞌睡呢?」
    > 我媽媽住院了!昨天一直在醫院陪她。」
    > 我一聽愣住了,頓時,心中的怒氣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無限慚愧,「她為什麼住院呢?」
    > 「是肺癌!」我一聽,心都涼到腳底。
    >
    >
    > 心中想到身體贏弱的卓新勇。
    >
    > 如果,不幸那天來臨,他將如何繼續往後漫長的歲月呢?
    >
    > 想到這兒,不禁鼻酸。吃飯時,妻子在餵兒子吃飯,
    >
    >
    > 我不禁想起,以前卓新勇的母親偷偷摸摸替他送便當。
    >
    > 第二天下班後,我騎著機車到醫院探望他母親。
    >
    > 幾個禮拜沒見,卓新勇的母親瘦得不成人形,蒼白的臉,光禿的頭,簡直不敢相信就是她。
    >
    > 她看到我,顯得很驚訝,努力想站起來,但是,一咳嗽,整個人歪了一邊。
    >
    > >
    > 「不要站起來!不要站起來!」
    >
    > 「老師!謝﹍﹍謝謝你!」她吃力喊著,眼眶消出淚水。
    >
    > 在醫院的走廊,卓新勇的父親對我說:「只剩下兩個月了!嗚!我﹍真的不知要怎麼辦?」他老淚縱橫。
                            回到學校,報告校長。
    >
    > 「他爸爸已經六十多歲了,現在母親又將離開人間,是不是我們可以發動全校募款。不管多少,都可以幫助他。」校長爽快答應。
    >
    > 經過幾天募款活動,我們總算募到五萬二千一百二十元。
    > 把錢送到醫院時,卓新勇的母親已經在昏迷中。
    >
    > 「我們準備今天送他回家!」卓新勇的父親,臉形憔悴得發白。我一聽,心頭抽搐一陣。
    >
    >
    >
    > 「老師!能不能幫個忙?」
    > 「請說!我能夠做到的,我一定答應。」
    > 「他前幾天,一直拉著卓新勇的手,喊著:媽媽不能再替你送便當了!我想,請老師再讓她送最後一次便當,只有送便當時,他才真正感受到一位為人母親的榮耀。」
    > 聽到這兒,我百感交集地點點頭。
    >>
    > 中午,一輛救護車呼拉拉開到學校大門口。
    >
    > 卓親勇的父親和一名醫護人員,推著擔架上的人。
    > 我淚水盈眶,站在旁邊,伴當交通導護老師。
    「到了!到了!」卓新勇的父親買了一個便當,躺在擔架上的卓新勇的母親,伸出瘦細蒼白的手提著便當,在旁邊人員推送下,慢慢靠近大門口的鐵門。> 在鐵門的另一邊,卓新勇伸出右手,接過母親的便當。> 「媽!」卓新勇嚎啕大哭。> 這時,我清楚見到她母親瘦削的臉頰,抽搐了一下,彷彿想說話,但是,又說不出來。>>「媽!我不要!我不要妳走!」卓新勇呼天搶地叫著。>> 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嘩嘩而落。我暗恨自己,以前是多麼殘忍!>隔天,卓新勇的母親就去世了。>卓新勇的母親出殯後。>> 一天,> 卓新勇的父親來到我辦公室,遞給我一包牛皮紙。> >> 老師!這是你和學生們幫助我的錢,我認為還有更多的學生,需要這筆錢,所以,還給你們。謝謝你熱心幫忙。」說完,錢一放,就掉頭離去。> 這筆錢彷彿生熱似的,直燙著!
      我心坎。>  我天天找卓新勇聊天話家常。深怕他經不起喪母的打擊。>> 「老師!你放心!我很好!你不要一直替我擔心!」>> 卓新勇對我說「我很早就知道,我母親就要死了,我也不是不想聽你話,叫媽媽不要送便當。因為,一天當中,只有中午,我才能吃到我媽媽煮的飯。」> 我心頭一凜,「為什麼呢?」>> 她很虛弱,家裡都是爸爸在煮飯。只有中午爸爸不在,她才能偷偷背著爸爸煮飯。是她堅持要送便當的。」說完,卓新勇淌出淚水。>> 很感人吧!我看到一半就忍不住眼淚就掉下來了!>> > 各位~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好好的孝順他們喔!>> 不然……..將來後悔也就來不及了!> 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 我的雙眼保持著眺望,我的雙耳仔細聆聽,唯恐疏忽錯過。> 後來才發現—那些握過的手,唱過的歌,流過的淚,愛�!
    �� 的人……>>  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 如果您收到別
    人分享給您的好文章,不要吝嗇,您也可以繼續分享給好友,請別忘我這一份喔。>> 當我們用心對人時,有心人將以熱情回報你,希望我們都是用心的人,也是有心的

    自信的陶晶瑩–掌握幸福每一步 文 / 長谷川久美子

     

    陶晶瑩,出道18年,對很多觀眾的印象,她聰明,會主持又會唱歌,應變能力一流,擁有國立大學高學歷,是多少女性憧憬的指標,剛出道時的她外型與演藝圈的標準大不相同,她又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美麗之路。
    還記得18年前,陶晶瑩剛出道的模樣嗎?戴著黑框大眼鏡,造型像極了漫畫「怪博士與機器娃娃」的「丁小雨」,在世俗眼光? 丑A不屬於絕對美女。然而,陶晶瑩高亢特殊的嗓音,及在「好彩頭」毫不生澀?漸D持,展現了不同層面的自信,「陶晶瑩」,這個名字就這麼打入了演藝圈。
    多年後,陶晶瑩的蛻變,有人說是「醜小鴨變天鵝」,但卻有更多人認為,她是從生澀少女進階為美麗熟女。對陶子來說,剛出道時雖然被笑得慘,並不因此難過,「只不過是外型與世俗美有所不同。」先懂得愛自己,這就是陶子自信的人生態度。
    先懂得愛自己,陶晶瑩接著了解自己,不管是長處或短處,當自己最親密的朋友。面對人生、事業低潮,與其難過,她選擇面對,分析每個環節的原因,不怨天尤人。但若是原因出在自己,「嚴以律己」痛定思痛,更加積極努力,低潮擊沉不了自信。
    一路走來,順遂多於跌撞,憑著自信的人生態度,如今陶晶瑩享有屬於自己的幸福。不僅有個疼愛她的好老公李李仁、女兒荳荳,即將報到的第二胎寶貝兒子,更是令陶子想來,臉上洋溢的盡是無價幸福。以過來人經驗,陶子建議沒自信的你,多出去走走,多元化的價值觀、思考,邁向自信人生的第一步。
    愛自己了解自己 在乎外表不如自信美
    !
    常有人說「愛自己」是自信的根本,陶晶瑩這麼說:「【愛自己】只是其中一個為自己打氣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夠打從心底接受自己。所謂的喜歡自己,不是一昧盲目地覺得自己什麼都對,什麼都很好,而是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優缺點,但不以批判的態度苛責,要以包容、順應自然的心態感謝並且珍惜。」
    絕大多數人把「愛自己」定義為愛自己的外型,認為自信取決於外型的美帥。因此,常會有人因為長得不夠帥、不夠美,而否定自己,轉而需要外來的讚美建立自信。對此現象,陶子也略有感嘆:「全球媒體都不斷的吹捧帥哥美女,但全球的學校教育卻又大聲疾呼,不要以貌取人,所以,年輕人更難適應這種矛盾又衝突的社會。」
    舉自己當例子,陶子說:「我在剛進演藝圈時! ,也被笑得很慘,但其實自己的心裡從沒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只是覺得我和世俗美的標準不一樣而已。」尤其看到許多人為了求得自信而整型,陶晶瑩表示常見許多一整再整的人,並沒有變得更美,反而是那些有自信的人,活的越認真越有魅力。「如果經常出國旅行,就可以了解,其實台灣人長的還不差。」陶子驕傲地這麼說。
    事前準備充足 自信面對每個演出
    踏入演藝圈快20個年頭,從歌唱到主持,甚至於拍戲,不管什麼演出,陶子說:「只要是事前準備充足的,我都覺得充滿自信。」的確,因為陶子做足功課,完美表現從不讓觀眾失望。從早期百變的娛樂主播、連續十屆的金曲獎主持人,到現在「超級星光大道」主持,穩健台風,戲而不謔的主持風格,令人激賞。
    當然,也會有不能順意的時候。回憶過往,陶子曾經有過不得已被強迫唱某些歌曲時,因為實在難以說服自己而唱的很心虛,只能強裝鎮定,勉強去完成,她說:「這就是工作。所以,等到自己有能力選擇時,盡量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自信便油然而生。」
    面對低潮 冷靜分析情勢
    看似一路順遂的陶子,演藝過程中也曾有過幾次低潮。面對低潮,陶晶瑩不逃避,選擇面對。理性的她會冷靜分析情勢,發現是其他人為或是大環境客觀等無法抗拒因素,不會因此太過否定自己。「但如果確實是自己的原因,我會痛定思痛,繼續充實。畢竟,天無絕人之路。」陶子說。不向低潮屈服,自信也絕不被所謂的低潮擊潰。
    在? C潮的時候,陶子總是這麼想著,「因為我相信,就算演藝圈走不下去了,我仍?鉒戙虷菑v喜歡的寫作、音樂,或甚至去學多項語文。」陶晶瑩認為,台灣教育不夠鼓勵多元,不夠尊重個別差異,多以文憑、功利取向,實則限制個體發展。以本屆奧運金牌王美國游泳選手菲爾普斯為例,陶子說:「他小時候是個過動兒,如果生在台灣,一定會被社會視為悲劇。」面對台灣的矛盾環境,陶子以她的反向思考,為自己開闢許多不同的路。
    媽媽階段 最想陪孩子成長
    從小女孩、少女、熟女,到了媽媽的階段,陶晶瑩不管面臨哪一階段,「保持對學習新事物的熱情,享受生命裡的每一刻」是她人生態度的準則。
    剛進演藝圈,歌唱、主持、廣播、戲劇,甚至是寫書、創作,陶子對事事好奇,努力衝刺,珍惜每次機會,好好表現。直到現在,這樣的熱情從沒少過。只不過走入家庭,多了「媽媽」角色,人生態度也有稍稍改變,陶子說:「有家庭,就希望能多留時間給家人。畢竟,錢再賺就有,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沒自信的人 多出去走走
    社會上,沒自信的人很多,可能把自己關在小小世界裡,也有人因為沒自信,少了快樂,多了憂鬱。對於沒自信的人,陶子給了這樣的建議,「多出去走走,看不同的世界。」
    從小框框踏出,看遍不同的世界,陶子這麼說著:「慢慢你會發現,一粒米也可以快樂一整天,只有一件褲子穿的人,仍可以天天笑著過活。開拓自己的視野,才不會把自己淹沒在單一價值觀裡。」從中找到自信,因為自信而知足,抓住屬於自己快樂的生活。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戴章皇(作者為中華科技公司執行副總)

    到底是誰斷送孩子的競爭力?

    截至目前一個多學期的教書歷程中

    深覺 等待 與 陪伴 的重要

    文中也給自我些警惕與原則

    愛必須有見識  不要看孩子過於所當看

    尊重與鼓勵是給孩子多一點空間與示範

    規範與原則才是保護孩子的紅綠燈

    否則自由中 交通大亂

    過於尊重與鼓勵 也只是

    把孩子的自主學習推落谷底

    扼殺孩子的元凶 究竟是

    誰?

                      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失云云。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政黨的的錯誤。坦白說,我非常不同意這種把複雜問題過分簡化的結果。我所想的是為什麼我們在批評教育官員或者是責怪學校老師時,何不想想我們自己?

    我早上出去運動時,都得經過一所國小校門口。最近也有機會全程參加一場國小運動會。一些發生在周遭的觀察,每天由家長、學生、老師所共同擔綱演出的「互動記」令我印象深刻。我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大人的手中,這不是小孩子的錯!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個國小校門口去看看,您有很大的機會會發現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一、大人充當書僮,幫小孩背書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寶貝,所以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有些人更覺得自己童年時受過不少罪,所以發誓要讓孩子過好日子。校門口一堆家長或外傭當書僮,為孩子們背著書包與水壺。這個書包真的重得令孩子無法負擔嗎?背書包上學是小朋友學習為自己的工作負責的基本功,更是形於外壓力訓練的開始。我無法想像這些連最基礎的訓練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之後,這個孩子將來還有何抗壓力可言?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小孩過馬路。

    一般而言,在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都有導護家長或老師負責學生穿越馬路之安全工作。家長們「不放心」導護家長或老師護送孩子自己過馬路,寧願隨便把車子一停,不管後面堵車如何嚴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甚至送到教室!此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而這個皇帝不是自願的,是家長們自己塑造出來的。從小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裡蕩然無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與他的同學面前做了最壞的示範。家長們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規矩的同時,怪誰?家長們應該好好思索,應該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無尊長,家長視若無睹。

    我還記得以前上小學時,師長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師長必須要先行脫帽,然後敬禮向老師問好。這項教育並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但是,當我經過校門口時,看到孩子們對於導護老師站在門口,幾乎都是老師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有些小朋友至少還禮貌地回應,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無表情地走進校園。更令人訝異的是家長似乎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讓我頗為震驚!

    四、孩子不願下車,家長苦苦哀求。

    校門口擠了一堆轎車,裡面的「小霸王」也許還沒睡醒,或者心情不好。車門已經打開,但孩子就是不下車。孩子鬧脾氣稀鬆平常,倒也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家長的現場處理方式就令人大開眼界!說理者有之,大罵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采」者莫過於苦苦哀求。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答應帶他去麥當勞、買他喜歡的玩具,似乎只是希望他龍心大悅,而不是教育他什麼才是對的。只要他肯下車,小孩就可以對大人予取予求。這種每天都可以來一次的機會,將成為孩子「習慣性」要脅家長的籌碼。

    校門口的戲碼精采,一場國小運動會我在場外欣賞的「劇情」也不遑多讓。

    學生表演開始,理應場地清場讓表演能夠順利進行。然而,沒想到音樂一開始,一大群家長竟然全部衝到表演隊伍當中為他們的寶貝孩子攝影!台上開始廣播請家長退出,如要攝影請家長蹲下,免得擋住其他來賓。然而,家長依然我行我素,他家的孩子最重要,其他團體紀律與秩序蕩然無存。

    拔河比賽非常激烈,往往得要纏鬥許久才分得出勝負。而在這個運動會上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女生拔河的某一隊長,在拔河進行了約莫三十秒鐘,雖然沒有大幅落後,但因為已經出現了繩子移向對方的徵兆,裁判尚未吹哨子判定勝負,她竟然突然放掉繩子,看著對方隊伍臉上露出不屑的微笑,讓隊友繼續拚命,他自己袖手旁觀。在三戰兩勝制中,我連續兩次看到她出現同樣的行為!一個四、五年級的孩子有這樣偏差的行為,現場沒有人教育他。這是我看過所有運動比賽中,最沒有運動精神的一幕。

    孩子們的天賦、聰穎容有高低,學習成績也因而會有差異。但是,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教育與學習態度才是孩子未來足以影響一生的條件。許多家長把「教育」這件事全部丟給學校老師或教育官員,是多麼的謬誤。在許多人自以為提出「專業教育理念」的同時,我建議或許先想想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為「教育最大絆腳石」?孩子的競爭力是否就是斷送在我們手中?

    教養兒女的七個金科玉律

    已有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強調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的新觀念橫掃台灣,卻被有些人解釋為「少管」或「不管」,以致教出不少「小霸王」、「蠟筆小新」,和自殘或傷人甚至動輒殺人取人性命的青少年。

    美國的情況類似台灣,被寵壞的孩子類似惡霸,使得愈來愈多心理及教育專家發展出更新的教育理論「合理管教」。父母應該以愛為基礎教兒女「紀律」的觀念。

    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教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參與不足」以及誤解了 「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真義,以為是放他完全自由,以致無法掌握孩子的行為與行蹤。

    「以孩子為中心」的理念已成為縱容惡行的藉口,《對孩子期許更高》一書的 作者戴門教授指出。

    其實,教育要兼顧敏感度與嚴格的,如果父母有引導、有規範,可以避免孩子身心出狀況。家庭心理專家蘿絲蒙指出,孩子性格發展期,教養需要適量維他命N。也就是說,父母要能勇於對孩子說「NO」,孩子才能學會分辨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

    綜合專家意見,合理管教,父母有7項金科玉律:

    1、當父母,不是當朋友

    當父母第一要事就是不要只想當孩子的朋友,因為「父母」的意義就是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明白「底線」在哪兒,美國心理學家霍恩指出,孩子需要的是教導他如何解決問題的「領袖」,而不是只聽他訴苦哭泣卻束手無策的「朋友」。

    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也說,孩子需要知道「規矩」是什麼,家裡誰「作主」, 這樣孩子才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覺中成長。

    所謂「尊重孩子」並非放任孩子為所欲為,「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也不是不教他規矩禮貌,否則孩子很容易依人性傾向主張「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懂尊重父母、也不會尊重其他人,教育學者魏世台說,她對「現代父母太常向兒女說抱歉」很不以為然,常見職業婦女7點趕回家向兒女說「抱歉,還沒煮晚飯」,而那些抱怨媽媽沒早點回家煮飯的孩子都已十歲以上,還在看電視不懂做家事。

    2、及早規範

    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如果小時候不給他訂下規矩,長大要管就會遭遇抗拒,管不動也管不住。管教態度要前後一致,尤其要避免和孩子討價還價,否則會讓孩子誤以為規矩與原則都有商量餘地,一旦他們有過這樣「談判」經驗,反而吃定父母,教養當然也成了空談。

    3、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愛孩子、教養孩子是要和孩子相處。很多父母過份強調親子相處重「質」就夠了,與兒女相處只是蜻蜓點水打個照面,但當孩子碰到問題需要有人和他談談時卻不見父母蹤影。
      切記問題不等人,相處有品質不能做為藉口,取代孩子希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較常與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一般表現都比較好。」

    4. 控制電子媒體

    研究發現美國22~34%的年輕受刑人有意識的模仿從電視看來的犯罪技巧。 事實上,孩子長期受到來自暴力色情的卡通、電視影集、綜藝節目以至新聞報導等,各種色情、暴力訊息制約,模仿媒體兩性親密行為,青少年學電視主持人低俗用語,殺人而無悔意的實例屢見不鮮。

    另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也發現,大量收視暴力電視節目的人後來犯罪、攻擊性及對子女嚴懲的傾向較高。

    「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代替了父母、宗教與學校的功能,是現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伯格慨道。

    美國心理學家卡倫主張,父母應該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才能避免孩子受影響。美國醫學會建議父母除了監督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內容,也要將每天觀看的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5、了解孩子在做什麼

    孩子在家無人監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人不在,孩子確實容易有偏差行為,例如在鄰里街坊間打破窗戶或順手牽羊。而即使大人在家,卻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一樣非常危險,有小學生打色情電話,青少年上網下載色情圖片,網上交友被誘離家等等,都是家人在家關起門來做的。

    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課後活動,並且善用家人、鄰居、朋友等後援力量支持,即使雙薪家庭一樣可以放心。

    6、不要誤解「維護孩子自尊心」的真義。

    真正的「肯定個人自尊」,應來自他真的達成某些挑戰,而不是凡事必讚美。少棒隊員未盡外野職守,即使隊伍拿名次,他仍不能共享光榮。戴門教授認為很多父母動輒把孩子當星星捧上天,使得「維護孩子自尊」一詞失去真正的意義。

    美國父親協會宏恩指出,太受保護的孩子無法自己解決問題。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以致過份呵護孩子,即使孩子沒特別努力也大聲讚賞,反而使得孩子缺乏從錯誤與挫折中學習如何處理困難與自己情緒的機會。許多專家認為,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自尊,否則,一旦承受不住挫折,輕則頹喪憂鬱,重則自傷傷人。憂鬱症年齡層逐漸往青少年移動,自殺成為風潮,是全球父母都應注意的警訊。

    7、不離婚

    完整的家庭對孩子成長有正面的幫助。父母親努力維繫婚姻是協助兒女成長調適最重要的一件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麥克蕾荷發現,出身單親家庭的孩子中輟學業的機率是其他孩子的2倍,而其中女生成為未婚媽媽的機率也是一般家庭孩子的2.5倍。

    這些孩子較易觸犯法律,長大成人後也較易中輟學業,較不善於與人建立穩定關係。研究者指出,並非所有單親家庭都會有問題,不過比起良好的婚姻關係,仍有遺憾。父母關係良好,不但給孩子安全感,兩個人一起管教,也絕對比單親管教容易得多。


    「幸福」是一顆夢想的種子, 需要用「生命的熱情」去灌溉;
    「幸福」不是靠別人給的, 而是要認真抓住、用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