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新趨勢 蘇蘭

http://sulanteach.msps.tp.edu.tw/

筆者以一名站在國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廿三年來未曾須臾離開崗位的教學與輔導經歷,提供您幾項可供參考的國語文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向。我們現就教材、教法 (加上教境教具,是教學評鑑的四大向度) 來說明。

一、教材:

開放民間版本之後,小的出版社雖有理想但財力不濟的一一被吞沒後(明倫、聯教、光復、新學友、仁林…)只剩三大家—-康軒、南一、翰林—-三分國小國語科教材的天下。

每一家有每一家的風格及特色,優缺點也壁壘分明:有的版本文學性強,有的堅守傳統教科書路線,也有折衷取向的。

編輯群小一至小六一以貫之是較安穩可信的組合,但也可能失之偏狹;反之編輯群的流動率高,甚至整個班底由甲家更換到乙家,不但顯現出語文圈就這麼丁點大,人才捉襟見肘,也易造成學生學習上不能完全銜接的憂慮。

專門研究國語文教材發展現況及趨向的國北師林教授(于弘)曾說:[將來的國語文老師,會明顯的分成「三加一」種:「康X種」、「南X種」、「翰X種」,還有較另類的「自編種」—-這是看著筆者額外加的一種。的確,我專事國語科任教學至今,從不干涉學年導師們何版本的國語科教材,因任何一家的編輯、作者,皆不如我了解我要教的學子們,每一份教材皆有需我挑選、修正、補充成為我的孩子們較適合的學習素材。

教學者需有—-無論版本為何、我都可以教得好的自信

教育改革、開放版本最終的目標,不就是期盼教學者以其專業—-「自編」、最起碼也能自選學生適合的學習素材?切記—-教材本位、教師本位的時代皆已過去,學生需學什麼去應付他未來的人生與時代,教師就有責任引導他朝向前瞻的目標。若用「過去的觀念」、「只能適合現在的素材」,是不敷學生應付未來的。所以,「教材」只是學得「學習方法」的媒材,藉著新穎、有趣、甚或不朽的古典素材,教會學生「學的方法」,應是孩子小學六年基礎教育中,應達成的具體目標。

而中、低年級基礎墊磚的功夫不可少,教師從「注音符號正確發音、拼讀」、熟知「教育部一字多音統一後公布的版本」,將「國字正確書寫的筆順、筆順名稱和書體」當隨時查閱校正錯誤的工具書….都是教師本身要從事國語文教學的基本修行課程。

任何語文的學習,都是一致的以求取「正確無訛」開始,而教師自身可不同於社會人士_____實用的工具性達成與人溝通即可,教師在教人之前、必先得以身作則。

二、教法:

根據國語文教學六大能力指標—-注音符號的應用能力、傾聽能力、閱讀能力、寫能力作、說話能力、寫字與識字能力而言—-

    後四項是傳統「讀、說、寫、作」的延伸:

à閱讀èè「廣義的閱讀」能力

      èè「口語的表達」能力

à加上識字的區隔

à寫作èè「文字的表達」能力

èè之後是我在教學時、自訂的課程名稱:

()廣義的閱讀

是指:學會各種的閱讀「方法」廣泛的定義「閱讀的對象」。前者包括古人沒有的各類視聽輔助器材、科技網路、自己讀或與人共讀 (各式讀書會…)註一;後者包括:讀「人」、讀「書」、讀「報」、讀「廣告」、讀「電視節目」、讀「電影」、讀「舞台演出」、讀「好山好水」…..,讀生活中所有一切具象到抽象(精神層面)的東西。所以、當然也包括了讀音樂、讀建築、讀畫、讀各式展覽、各類藝術、各種文化、甚至讀你的心。

()口語」和「文字的表達

本是一體的兩面,只是「輸出的工具」不同,內涵則趨於一致。一個口才好的人,文字魅力也有一定的程度,若不是,則不能算是口才好,只能算是「耍嘴皮子」。因為「會說」和「愛說」是不一樣的;反之,文才佳的人口語表達未必成功,滿腹經綸但演講時令人昏昏欲睡的許多大師,便是實證。究其源,除了保守的民族性、個人個性之外,近二十多年才開始重視口語表達訓練及教育,應是主因—-我們小時候所看見的菁英型演講培訓或競賽,不都是死背稿子上台去比「背誦」能力嗎?這完全不重視思維、內涵與應變能力的傳統演講比賽,就是「口語表達訓練」只重表象、成績,卻不是真正培育實質表達能力的有力證明。

學「說」與學「作」必得同步並進;「說」可在前,但「作」之能力,一定是「說」的基石、靠山。

()傾聽能力

這是從前不被重視而現在特別標示出一大項目標,強烈要求教學者要重視的一環。其實,它可以與前面筆者所提—-學習各類的閱讀方法,相提並論。因為筆者認為「傾聽」也是「怎麼進來」的方法,只是與「閱讀」使用的表象管道不同而已。前者是「怎麼聽、聽什麼」,後者是「怎麼看、看什麼」,人類之五官六感開啟,全是「怎麼進來」的管道,「傾聽」所需之專注力才能聽到,思考力—-才能聽懂;組織力—-歸納、演繹、邏輯、辨證後,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表達,在閱讀方法上,也完全適用。聰明的你,發現了沒有?這是我致力國語文教學多年後、深刻的體認,現可是第一次提出之「個人創見」!參考囉!

結語

國語文是最傳統的教學科目,但我將之變成最新穎、活潑的時代課程。無論是教材擷取教法思變,筆者均隨著時代、時事、社會變遷、生活樣貌,作調整與更迭。

心態上,我並不是在「教」孩子,而是與孩子們「共學」;

觀念上,我並不以為自己只 是「施」者,更是「受」者;

行為上,我切實做到「言出必行」、「以身作則」;

職業道德上,我以為有了「」的人本基石,再談「態度」與「能力」;

愛你所選之後,才能的盡職負責;唯有重自己的志業,才有成為的可能;

唯有得到他人的敬重,才能成就「教學為藝術」的大師風範

    若在建築的硬體工程上,都有人可以成為舉世聞名的大師;

那麼在人類的靈魂工程上,我們也將大有可為!   ~蘇蘭~

作者: 莊文龍

歡喜相褒學臺語,輕鬆好耍真趣味,網站放送來做起,傳教簡單閣順利。簡單好學的相褒歌是精緻臺語文化中,相當珍貴的一項資產;如同歌仔戲的七字仔、四句聯,出口成歌,每句押韻,是相當通俗的白話詩,日常生活對話,見景取材,即興創作,趣味性高,把看到的、聽到的馬上入歌,隨即唱出,就好像張帝的急智歌曲一樣,也好比曹植七步成詩一樣,還可以呈現多元的音樂風貌;還可以用活潑的歌仔戲調如歡喜玉玲瓏的狀元樓、留傘調…相褒調、吟詩調、民謠、囡仔歌、東西洋名曲、現代流行歌曲、對口相聲、答嘴鼓、RAP等,呈現多元的音樂風貌。吟唱歌詞內容包羅萬象,以傳統七字仔,押韻的相褒歌及自創歌詞介紹給學生,使能聽、說、讀、寫、作、演、吟、唱。設計創新、好學、好記的自編學習教材。作品可吟唱,能善用音韻特性,結合律動,提供生活化、趣味化、活潑化且正確之教學設計,方便學生自我學習。增進臺語教學之活潑性,並發揮多媒體教材、資訊融入教學的優點,豐富教學內涵,引發學生學習意願,提升臺語能力,輔助語言學習,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意願及成效。作品題材設定、單元安排與教學設計符合初學臺語程度的原則。吸引學習者的創意與趣味性,激發繼續學習的興趣。希望有機會能讓臺語的美繼續流傳下去。以自創歌詞介紹給學生,適合進入學校教導小朋友,譬如宜蘭風景真正好,李子好吃粒粒酸…等,即時即景的歌謠,可吟唱.可朗讀,可表演,可配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特色,節慶表演都非常適合。 評量方式:聽懂、會講、讀唸、記寫、團體創作、演唱。寫出心情感受,去憂解煩的作品。 講師E-Mail:Win3798@gmail.com 部落格**臺語相褒歌 教學站--歡迎逐家相招來相褒** https://2blog.ilc.edu.tw/3860/2009/07/16/%e8%8e%8a%e6%96%87%e9%be%8d%e8%ac%9b%e5%b8%ab%e7%b0%a1%e6%ad%b7/ 我的名叫莊文龍,佇教臺語衝衝衝,鼓勵學生來欣賞,傳承智慧世界強, 認真拍拚向前衝,若有缺點小原諒,好的建議會聽從,互相相挺來褒獎, 眾人意見定尊重,分工合作相參詳,建設言論來呼籲,學生乖巧逐家暢。 臺語教學到如今,全面推動如火急,教育事業有愛心,敬業精神負責任, 骨力充實袂放鬆,觀摩學習會上網,交換經驗來開講,有樣看樣比平棒, 交流互動勤研習,需要逐家緊匯集,教材教法來編輯,臺語活水捷補給, 教學研究做完備,佇教臺語真順利,互相鼓勵佮支持,開創臺語好時機。 學生朋友學臺語,大聲開喙上歡喜,會曉讀冊唸歌詩,這款快樂無底比, 唸歌算是好代誌,讀了若熟加捌字,功課咱若做完畢,閒閒通好唸歌詩, 人講酒逢知己飲,若好詩句會友吟,眾人學習真有心,臺語園地歌詩吟。 熱愛臺灣文化,有心改造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