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學校「環境教育人員」素養提升暨認證展延研習
成果報告
一、辦理學校:宜蘭縣湖山國小
二、參加對象:
(一)宜蘭縣內各級學校之環境教育指定人員,參加人數預計100人。
(二)參加人員必須符合已取得環教人員認證者;請各校指定該人員業參加。
三、辦理時間及地點:
第一場次:105年 8月4日(星期四 ),地點:宜蘭縣湖山國民小學
第二場次:105年8月5日(星期五),地點: 頭城農場
第三場次:105年8月11日(星期四),地點:宜蘭縣湖山國民小學
第四場次:105年8月12日(星期五),地點:雙連埤生態教室
四、場次及參加人數:
第一場次:30人 第二場次:34人 第三場次:30人 第四場次:26人
五、活動內容:
u 課程安排:
第一場次:8 / 4 (四)– 湖山國小  | ||
時間  | 課程內容  | 講師  | 
9:00-9:10  | 報到  | |
9:10-10:00  | 空氣汙染防制  | 鄭茂錫會長  | 
10:00-10:10  | 休息  | |
10:10-12:00  | 空氣品質分析與監測  | 王欽哲主任  | 
12:00-13:00  | 午餐時間  | |
13:00-14:50  | 學校食農教育推展  | 黃增川校長  | 
14:50-15:00  | 休息  | |
15:00-16:50  | 戶外教學資源整合及關係建立  | 陳建州校長  | 
第二場次: 8 / 5 (五)—頭城農場  | ||
時間  | 課程內容  | 講師  | 
8:00-8:10  | 報到(頭城農場)  | |
8:10-10:00  | 綠色生活與環境教育體驗  | 林宏達經理  | 
10:00-10:10  | 休息  | |
10:10-12:00  | 綠色生活與環境教育體驗  | 林宏達經理  | 
12:00-13:00  | 午餐時間  | |
13:00-14:50  | 環境教育法規  | 梁明煌教授  | 
14:50-15:00  | 休息  | |
15:00-16:50  | 環境教育法規  | 梁明煌教授  | 
第三場次:8 / 11 (四)—湖山國小  | ||
時間  | 課程內容  | 講師  | 
8:00-8:10  | 報到  | |
8:10-10:00  | 建築與聚落  | 莊文生老師  | 
10:00-10:10  | 休息  | |
10:10-12:00  | 文化景觀與資產  | 莊文生老師  | 
12:00-13:00  | 午餐時間  | |
13:00-14:50  | 水土保護與防災防洪  | 游振棋技師  | 
14:50-15:00  | 休息  | |
15:00-16:50  | 災害防制與管理  | 游振棋技師  | 
第四場次:8 / 12 (五)—雙連埤(限35人)  | ||
時間  | 課程內容  | 講師  | 
8:30-9:00  | 報到(雙連埤生態教室)  | |
9:00-10:00  | 環境保育與濕地生態  | 荒野保護協會  | 
10:00-10:10  | 休息  | |
10:10-12:00  | 環境保育與濕地生態  | 荒野保護協會  | 
12:00-13:00  | 午餐時間  | |
13:00-14:50  | 戶外生態教學與解說  | 荒野保護協會  | 
14:50-15:00  | 休息  | |
15:00-16:50  | 戶外生態教學與解說  | 荒野保護協會  | 
u 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展延研習課程內容綱要:
課程 名稱  | 教學目標  | 
環境教育法規  | 1.認識環境教育法規起源與理念。 2.瞭解環境教育法規原理、目標與內涵。 3.認識環境教育法規國際重要發展趨勢。 4.認識我國環境教育法規現況。  | 
學校食農教育推展  | 1.藉由農業體驗活動,瞭解農業生產與飲食及環境生態之關聯性。 2.藉由飲食體驗活動,連結食物生產與消費之環境安全議題。 3.建立健康飲食生活與環境友善之觀念。  | 
空氣品質分析與監測  | 1. 了解空氣品質管理內涵及架構。 2. 認識空氣品質標準及防制區的基本意函。 3. 認識空氣品質監測與資料分析內容。 4.室內空氣品質監控與認識。  | 
空氣汙染防制  | 1. 能瞭解環境污染的發生原因與解決方法。 2. 知道如何應用科技來解決環境問題達到環境保護的目標。 3. 對環境保護有所認知,並能體認環境的相關問題與影響,建立環境責任意識。  | 
建築與聚落  | 1.認識蘭陽平原空間發展歷程、系統所屬與遷徒歷史。 2.瞭解台灣建築與聚落發展的概況。 3.瞭解建築與聚落保存修復重要性與再利用的文化保存價值。  | 
文化景觀與資產  | 1.認識古蹟、文化景觀與文化資產對於文化的重要性。 2.透過實際案例介紹文化景觀及資產,討論台灣建築保存實踐與理論上之問題。 3.瞭解文化景觀與資產保存的意義。  | 
戶外教學資源整合及關係建立  | 1.建立戶外教學資源盤點之知能。 2.確認學校及關聯團體各自所擁有的環境教育資源,並瞭解聯結之互惠關係。 3.學習如何建立環境教育伙伴關係,並增進組織溝通與協調能力。  | 
災害防制與管理  | 1. 各類天災、人為災害之成因與影響介紹。 2. 提升對於防災素養的基 本認知。 3. 藉由各項的災害風險分析了解災害防制及管理的重要性,減低災害造成的威脅與影響。  | 
綠色生活與環境教育體驗  | 1.認識多元的團隊互動和引導方式,將創意體驗教學融入環境教育中。 2.瞭解活動安全與團隊管理之技巧與方法。 3.從案例分享或個人實際經驗中,瞭解體驗教學規劃與實施之歷程、成效與挑戰。  | 
戶外生態教學與解說  | 1.認識戶外生態教學的目標及內涵。 2.確認推行戶外教育的意義及目的。 3.探討戶外生態教學的概念及意義,並思考實踐在地性永續的生活與教學解說要義。  | 
水土保持 與防災防洪  | 1.瞭解環境災害議題與成因,思考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2.瞭解災害概念,並培養對災害的警覺意識。 3.瞭解國內對水土保持與防災防洪的策略,以及相關的教育資源。  | 
環境保育與濕地生態  | 1.認識濕地生態系統的組成、互動、功能,並省思人類在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 2.瞭解國內外環境生態保育的演變、現況與作法。 3.認識生物多樣性,以及觀察物種棲息環境的變化。 4.將生物多樣性調查融入校園環境教育中,營造教室外學習場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