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幸福與湖山

選擇,幸福與湖山      校長 陳建州 撰

隨著歲月的流逝在湖山國小畫上不少刻痕,原本在1968年由地方人士奔走下建造的三間鋼筋水泥教室,早已孕育無數個「讀書人」,而在2012年功成身退了,換上新的面貌,湖山國小有了新的校舍及新的風雨操場,相關的硬體建設也將到此先告一段落。學校以「湖光山色『陶』花源、活力創意新湖山」為願景,期望時時創新,發展特色學校,創造出一種屬於這裡土地與人的特質,這已經就是一個不需要仿效、複製活動課程來建立的特色,卻可以因為人,讓許多事情變成可能。對於始終維持著「傳統」的小村落來說,它的價值所在就是「人」:推動與創建學校的人、維護這塊土地的人、默默經營著社區發展的人、日常陪伴孩子的人…。原本平淡的農村,其實沒有甚麼機會點,但這裡的人,卻不斷地創造出機會,而讓與多事情激發出無限可能。

在少子女化的嚴重衝擊下,這所偏鄉小校感覺已退無可退,但因為學校小,我們選擇反思逆向操作的方式,以閱讀為主軸發展出走讀課程,在閱讀桃花源的架構下結合各式教學資源,將各教學領域藉由閱讀力的穿針引線,閱讀是無所不在,跨越各種時間空間的媒材,結合學校之各領域課程,進行永續教育空間規劃,將閱讀素材拉進學校自然步道區、生態池區、地震觀測站區、水車區等,讓校園閱讀環境更加的宜人舒適,將這幸福的種子傳播下去,把幸福的記憶刻印在小孩們的心中。展現如同教育社會學家H.A Giroux所提出的跨越邊界教育理念,教師作為轉化型知識分子,與學校行政端相互結合,整合發展出一套真正適合湖山國小的教學體樣,讓教師樂於教學、學生樂於學習、家庭樂於參與、學校樂於行動跨出教室。

這是一個多元且包容的社會,有著滿滿後現代的味道,雖然我們的教育現場仍舊有很多現代的影子,我們還是勇敢跨越邊界。我們若是將時間軸拉長來看,現代是短暫的、文史是長久的、環境是永續的、教育是無止盡的,跳脫課程制式框架,將學習走出書本,把能力帶進生活,我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把世界上的事物帶進生活中,讓學生可以盡情揮灑學習的天空,在長期的努力與經營下,我們有各方資源形塑下的深厚基礎,於是乎,我們帶孩子跨越書本知識,結合各項資源,搭配各種促動學習動機與實效的學習活動,鼓勵伸展學習觸角,策勵充實多元的學習活動,激發主動學習興趣,走讀各地增廣見聞,引導應用閱讀能力,營造的是閱讀桃花源,在多元精彩的環境中培育一群未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