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陳建州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大學以上學歷(含目前進修學歷) | 學校名稱 | 院系所 | 學位名稱 | 領受學位年月 |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 初教系 | 學士 | 87年7月 | |
私立佛光大學 | 社會學所 | 碩士 | 92年6月 | |
經歷
| 服務機關名稱 | 專兼任 | 職稱 | 任職起迄年月 |
羅東鎮公正國小 | 專任 | 教師 | 86年8月-90年7月 | |
羅東鎮公正國小 | 兼任 | 教師兼生教組長 | 90年8月-92年7月 | |
員山鄉湖山國小 | 兼任 | 教師兼學務組長 | 92年8月-93年7月 | |
員山鄉湖山國小 | 兼任 | 教師兼總務主任 | 93年8月-95年7月 | |
員山鄉湖山國小 | 借調 | 清溝國小籌備處教師 | 95年8月-96年7月 | |
清溝國小籌備處 | 兼任 | 教師兼總務主任 | 96年8月-97年7月 | |
冬山鄉清溝國小 | 兼任 | 教師兼總務主任 | 97年8月-98年7月 | |
冬山鄉清溝國小 | 借調 | 宜蘭縣政府國教輔導員 | 98年8月至今 | |
發表或著作(無則省略) | 1. 2. 3. 4. | |||
獲得之重要獎項及榮譽(無則省略) | 1. 2. 3. 4. 5. 6. | |||
|
壹、
辦學理念:教育是成人之美,領導要感動人心。
一、 教育是成人之美:
(一)
適性教育,成學生之美。
(二)
適性領導,成教師之美。
(三)
因地制宜,成學校之美。
二、
領導要感動人心:
(一) 感:敏於感知,透過不斷走動、觀察,掌握學校氛圍。
(二) 動:學校經營是動態歷程,透過行動、對話及反思,適時調整領導作為,展現行動力與執行力。
(三) 人:教育是以人為本的志業,以「教師有效教學與學生快樂學習」為核心,營造友善和諧,具有人情味的校園文化與環境。
(四) 心:教育領導應有理念及願景。並以校長用心領導、教師愛心教學、行政同心辦學、學生歡心學習、家長熱心助學,鼓勵多元參與,溫和而堅定的實踐學校願景。
貳、 校務經營原則:
一、 學習優質化:國民教育階段首要任務是營造活力溫馨的學習環境,以養成學生良好的品格與學習習慣,啟迪學生多元智能發展,達到優質學習的目標。
二、 教師專業化:行政服務教學,主動滿足教師教學需求。透過激勵教師士氣,鼓勵教師專業發展,提昇教師專業學養,營造敬業、樂業、專業的教學團隊。
三、 學校社區化:發展具枕山社區自然、觀光及文化產業特色課程,提升學生對社區與鄉土的認識與認同,讓社區與學校資源共有共享。
四、 目標具體化:辦學重點與教育部及教育處重視之閱讀、品格、永續等議題結合,爭取教育資源,挹注學生學習,以呼應國家教育政策。
五、 校園溫馨化:藉由學校校舍改建工程,整體規劃經濟、安全、實用溫馨的新校園,建構友善和諧,具有人情味的校園環境。
參、 校務經營目標:
一、優質行政:塑造全面品質的學校效能,展現學校行政的有效支援,以建構學習型組織,共同達成教育目標。
(一)充分尊重教育人員之專業能力,引導成員參與共同解決問題。
(二)組織中各處各司其職,能建立水平協調,發揮統合的功能。
(三)適切滿足師生需求,激發團隊組織共識,充分發揮行政支援教學的角色。
(四)建構學習型的行政生態,不斷進修持續改進。
在良好的品質管制之下,將管理學的觀念,融入教育組織系統中,並將事先預防、合作取代競爭、全面參與、品質承諾、以客為尊、事實管理、永續改進等觀念導入教育中,以發揮學校整體的力量,不斷提昇學校教育的品質,創造最佳競爭力。
二、專業教師:展現教師專業知能,提振積極熱忱的教師士氣,以建立教師專業形象,確保良好教學品質。
(一)引導教師發展為課程設計者、主動的研究者、教師專業成長發展、能力的引導者,並將輔導理念融入教學以提昇有效教學。
(二)培養教師溝通及反省性教學能力,建立專業自主創新教學的自信,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引導自主學習。
(三)培養親師溝通能力,與家長社區建立良好關係擴展教學資源。
(四)發展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鼓勵行動研究,帶動進修的風氣,以協助學校決策。
(五)教育工作應培養多元觀念,致力於多元智慧的整體發展。
藉由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希望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自主權,讓教師能充分掌握教學,並以學生學習中心取代學科本位的知識傳授,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取代過去全國統一的課程,賦予學校教師主動發展課程及自編教材的機會,並確立教師專業自主的地位。
三、誠善學生:啟迪多元智能的學生能力,成就誠真善美的學生氣質,以成就學生帶著走的能力。
(一)安排豐富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
(二)教育必須符合全人教育與因材施教理念,配合每位學生所具有的獨特智能之發展。
(三)培養「e生藝世」現代基本生活能力的學生。
(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國Gardner認為人類智慧包括了語文、邏輯數學、視覺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自然觀察者智能等至少八方面的智慧能力,希望藉由舉辦多元能力認證成長活動,如:游泳技能、服務學習認證、閱讀護照等,以及推展多元化社團活動,如:直笛、陶笛、直排輪、射箭等,達到多元智能發展的學習。
四、活力社區:鼓勵參與教育的社區家長,整合豐沛開放的社會資源,以形成強有力的夥伴群。
(一)學校與社區相輔相成,應融入社區文化,展現辦學理念。
(二)社區資源融入,成為生活教育的場所。
(三)學校凝聚社區意識,健全社區總體發展,建立資源共享制度。
(四)調查社會資源,建立資源運用和經營模式,達到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功效。
在財政困難、各項經費緊縮的情況下,為有效確保教育品質,善加運用社會資源,以補足教育資源之不足,是重要且必要的課題。而學校是社區的一環,是社區文化生活的中心,學校與社區是相互依賴而不可分離,並負有領導社區的責任,社區資源的整合正是資源有效利用的開端,更是學校特色發展強而有利的後盾。
總合而論,應妥善規劃與整合相關資源,建立溝通平台,善加運用社會資源,以補教育資源之不足,謀求學生學習,最大利益,並追求學校教育精緻化及卓越化。在學校與社區彼此相輔相成下,學校充分了解社區,則可運用各種方法,啟發社區民眾,凝聚共識,擴大教育功能;社區視學校為公共財,社區得以分享、參與和維護學校資源,使社區建設與學校教育相互連結,學校與社區資源互有、共享,而成為開放、融合的系統。
肆、 教育學的想像:
一、 追求「活力、藝術、科學、創新」的學校願景,達成「優質行政、專業教師、誠善學生、活力社區」的學校目標。
二、 以帶好每一個孩子,並構築有人情味,充滿生命力、自由、愛、尊重與感恩的「活力優質新湖山、人文溫馨好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