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地文化為核心,融入藝術教育成為學生的集體記憶

這個寒假輔導團至基隆取經
結合全基隆,讓孩子有感的藝術課,如何執行,又怎樣轉化成宜蘭在地經驗呢?
輔導員這邊紀錄所知所見,也邀請各位藝術領域的夥伴一起集思廣益呦!
—————————————————————————————–
宜蘭基隆,同「雨」不同藝術輔導團交流活動⛰️
十年小雨滴計畫
⭐️對象:
👉縣市端行政
👉藝術輔導團
👉策展藝術家
👉縣市內有授視覺藝術課的高年級老師
⭐️目的:十年的課程,給同一個世代植入記憶裡頭的城市意象,集體藝術經驗。
在視覺表象之前以環境藝術為切入點從人文藝術出發,而課程核心是帶著孩子用不同的視角去看這個自己生活的城市,產生自己對生長的城市意象與想像。
由在地-李奇鴻藝術家做公版課程設計,輔導團協辦研習,縣市執行老師與藝術家一期一會學習課程操作與想法
課程設計有兩個階段:
👉課程1.學生先了解什麼是雨,先做雨的科普,了解為何在地有雨,再與雨做藝術性感受
👉課程2
視覺藝術不能缺少的基本技法認識,從公版簡單的且以回收物為主材料(回收物做作品展覽後可以再回到回收系統),讓每個授課老師結合原本課程去完成這個城市的集體創作。
👉當「教案材料都準備好,一節課就可以出作品」但是透過不同授課者可以更深入多樣的作品展現
👉每個小孩的想法都被認真且仔細的擺置,滴滴等值的小雨滴
👍透過藝術行為去觀看雨,會有不同的想法與觀點,雨不再是不便,雨會變成我們的集體經驗與視覺新意象
⭐️計畫如何永續
由下往上的推廣,當很多人在關注就不會被取代,當變成亮點就會被看見
人文藝術去看城市想像再到社區營造、社區擾動
⭐️海科館特展活動-
What’s This !?
~對話,宇宙海~
👉生物學家研究了人造肌肉失敗了,失敗的產品就是垃圾了嗎?換個想法,「再生」成為了藝術的創作
👉世界上應該沒有垃圾,只是我們還沒找到他的用途,當了解特性,就能能變成作品。
👉藝術品只看到表面就難以去思考更複雜深層的內容
🪐腦子就是博物館,他存著你獨有的記憶
🪐宇宙是最大的博物館
交流後,看到集體記憶的課程魔力,回想羅東鎮的春節佈置,也許不大,但是學年群學生對自己生肖年的回憶,
藝術很有事,藝術行動可以帶來很多大大小小記憶事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