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地文化為核心,融入藝術教育成為學生的集體記憶
這個寒假輔導團至基隆取經
結合全基隆,讓孩子有感的藝術課,如何執行,又怎樣轉化成宜蘭在地經驗呢?
輔導員這邊紀錄所知所見,也邀請各位藝術領域的夥伴一起集思廣益呦!
—————————————————————————————–
宜蘭基隆,同「雨」不同藝術輔導團交流活動

十年小雨滴計畫






在視覺表象之前以環境藝術為切入點從人文藝術出發,而課程核心是帶著孩子用不同的視角去看這個自己生活的城市,產生自己對生長的城市意象與想像。
由在地-李奇鴻藝術家做公版課程設計,輔導團協辦研習,縣市執行老師與藝術家一期一會學習課程操作與想法
課程設計有兩個階段:


視覺藝術不能缺少的基本技法認識,從公版簡單的且以回收物為主材料(回收物做作品展覽後可以再回到回收系統),讓每個授課老師結合原本課程去完成這個城市的集體創作。




由下往上的推廣,當很多人在關注就不會被取代,當變成亮點就會被看見
從人文藝術去看城市想像再到社區營造、社區擾動

What’s This !?
~對話,宇宙海~





交流後,看到集體記憶的課程魔力,回想羅東鎮的春節佈置,也許不大,但是學年群學生對自己生肖年的回憶,
藝術很有事,藝術行動可以帶來很多大大小小記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