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藝術教育中,有哪些是不可不進行的教學內容?
各位教育界先進與夥伴們:
最近教育部進行了一項藝文領域學習成果的抽測工作,相信本縣許多老師略有耳聞。而且本縣也有8所國小被教育部選中,分別在2007年3月21到27日期間,進行了抽測的工作。本文想藉此與大家展開交流,希望匯集縣內老師的意見,把國小藝術課程中所謂的『必修』部分整理出來,作為日後大家精進藝術課程與教學、或設計出評量方式…等等研發工作時,一個重要的參考。
[@more@]
一、沒有基本共識,藝術教育就不可能被真正重視。
21世紀的今天,國人大多數都『高度認同』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究竟要教些什麼?要怎麼教?大家的意見仍然太過龐雜。筆者認為龐雜當中,其實是可以整理出一些基本共識的,而且即便藝術教育的屬性是『隨性而不拘泥』,但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金科玉律』的內容。如果上述的一切不存在,或者如許多老師所認定,認為這些所謂必修的東西,永遠也研討不出來,則筆者認為藝術教育,在國內永遠不會有真正受到重視的一天。
二、一條思考的路線、五個著力的面向。
筆者率先提出一個思考的路線、五個可以著力的面向,供大家批判討論。希望這是一個開始,是本縣老師們匯集珍貴想法的新開始:
(一)一條思考路線—『能否對學生終生生存發展、生活品質這兩方面有幫助?』
我們同意『藝術活動以無所為而為』為高尚境界。但是筆者堅決認為『藝術教育』則應有所目的,沒有目的的教育措施,不但欠缺價值,更可能不被稱為『教育』。我們從事藝術教育工作的夥伴們,我們可以是一位無所為而為的藝術家,但面對教育工作,我們絕對要有明確的目的。
筆者一直以來堅守『能否是學生在生存發展、生活品質這兩方面有幫助?』這一個思考路線,用這個路線來搜羅、檢視、過濾、改進一切藝術類的教學內容。
(二)五個著力的面向—人應從『他人或人群』『自然』『自身』『藝術文化』『生活內容與環境』這五個面向,來分別整理出重要的教學內容。
藝術學習不同於自然領域、社會領域、語文領域…。藝術學習有一個很特殊的屬性,就是從『藝術的覺知來展開一切學習』。筆者過去習慣用『美感經驗』來稱呼,但後來許多老師們始終在『美』這個字面,去鑽牛角尖。現在筆者乾脆改用『藝術的覺知』來稱呼。
『藝術的覺知』指的是一種『經驗的過程』,這種經驗有時要借重知識的輔助,有時要借重視覺或聽覺…等要件的營造,有時需要更豐富的生命經驗來激發,但是最後都是喚起人與生俱來的『感動經驗』。因為這種感動經驗,不同於其他領域課程所給予學生的種種經驗。所以乾脆用『藝術的覺知』來稱呼。
『藝術的覺知』是一切藝術教育的泉源,但不應被看成是『藝術課程的終點』。例如:我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產生『藝術的覺知』,但是課程不應在這個點結束,應該有其他的內容來與這個『藝術的覺知』結合。例如,進一步發起對花草樹木的珍惜行為、從花草的顏色造型中探索『美的原則』…等等活動。
筆者暫時把自己的看法分享,就此打住。主要目的是引發大家的討論。如果大家有興趣,要進一步針對前文所述,看看有無更具體的教學案例,建議大家可以先到本部落格『檔案中心』,參閱課程計畫範例中『三到六年級總計畫』這一個檔案。當中有針對前述的『五個面向』作更具體的闡述。
最後,再次期盼大家一起來討論這個議題!謝謝!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 藝術與人文領域 游冠軍 敬上200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