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健康蔬食養生觀研習實施計畫及活動過程紀錄

宜蘭縣立礁溪國民中學101年度精進教學研習(一)

「減碳健康蔬食養生觀」研習實施計畫

一、依據:宜蘭縣立礁溪國中101年度環境教育實施計畫。

二、目的:

1.了解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對地球環境之影響,激發環境教育認知的覺醒。

2.促進全校同仁建立對環境教育之支持及節能減碳愛地球之觀念。

3.協助教師了解環境教育各類教學資源與環境教育議題觀念之結合與運用。

[@more@]

三、主辦單位:礁溪國中教務處

四、協辦單位:愛海公益推廣中心

五、研習時間: 101年2月7日(星期三)上午9:10-12:10

六、參加對象:全校教職員工。

七、地點:本校正明樓四樓視聽教室

八、課程內容:

時間

主題

主講人

9:10-9:20

報到

英國牛津大學生理學博士

國防醫學院藥理學系

羅時鴻 教授

9:20~10:40

地球暖化與節能減碳之關聯

10:40~10:50

休息

10:50~12:10

減碳健康蔬食養生觀

九、預期效益:

1.了解全球暖化問題的嚴重性及如何做到生活節能減碳。

2.協助教師建立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學的觀念與運用。

十、報名方式:即日起至2/6止,逕自於全國教師在職進俢網報名。

十一、研習時數:依據宜蘭縣教師進修辦法,報請教育處核予研習時數3小時。

十二、經費來源:講師鐘點費由協辦單位愛海公益推廣中心支應。

十三、本計劃呈 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研習名冊】

image image

【活動照片】

羅時鴻博士主講健康蔬食養生觀

clip_image002

 IMG_6400  IMG_6397 

研習後全體教職同仁與講師合影

IMG_6486

1000831 友善校園及健康促進闖關活動

宜蘭立礁溪國中100學年友善校園及健康促進闖關活動

壹、目的:鼓勵同學主動積極參與校園各項品德教育活動,藉由參與過程強化「尊重學習權益」、「深化人文素養」及「積極樂觀進取」之品德修養;讓本校學生能在溫馨友善校園中快樂學習。

貳、宣導主題:以本校學校願景教育中心德目-「快樂」、「成長」、「惜福」、「責任」為主軸,並融入反菸反檳暨口腔癌防治、藥物濫用、春暉五反及反霸凌、反黑道入侵校園、健康促進等宣導要項,以活動方式讓同學認識與了解,進而內化為主動實踐的動力。

[@more@]

參、實施方式

  • 活動時間:100年8月31日(星期三)14:15~16:00
  • 活動地點:前操場及川堂(雨天改為五育館)
  • 參加人員:一、二年級全體師生
  • 活動內容:詳如下表

    肆、活動內容:

    宣導主題

    支援人力

    活動方式

    備註

    1.反菸檳暨口腔癌防治

    衛生所人員、

    玉萍

    有獎徵答及遊戲

    前行政大樓走廊

    菸害展示架、宣導品、帆布架、彈珠台

    2.藥物濫用

    衛生所人員、

    素婧

    文宣展示、拼圖遊戲

    展示架、拼圖

    3.家暴、性侵防治

    衛生所人員、

    德芳、麗玲

    文宣展示、有獎徵答

    展示架

    4.反霸凌

    學務處全員、

    文玲、玉鈴、

    美惠

    文宣展示、有獎徵答、祈願卡

    卡片

    5.視力及口腔保健

    衛生所人員、

    謝乙斳、實習老師(暐婷)

    遊戲、文宣展示

    戳戳樂框、展示架

    6.健康體能

    衛生所人員、

    健瑋、柏羽、

    毓瓊、賴冠瑛

    腰圍體重測量、握力檢測、跳繩

    腰圍尺、體重計、握力器、跳繩、碼表、軟墊、表單、檢測標準對照表

    7.糖尿病及腎臟病防治

    衛生所人員、

    許雅婷、實習老師(雨雰)

    文宣展示、互動遊戲

    掛圖、遊戲道具

    8.登革熱防治

    衛生所人員、

    美子

    文宣展示、有獎徵答

    展示架、宣導品

    伍、工作分配:

    一、各關卡支援人力除衛生所人員外,其他如上表。

    二、總務處:請協助準備長桌8張、椅子32張(雨天—五育館)

    三、獎品準備:棒棒糖、飲料、礦泉水(學務處)

    四、攝影:吳水源老師、俞先生。

    五、各班導師請依下列分組,隨班與學生共同進行闖關活動:

    1. 第1組:101、102、103

    2. 第2組:104、105、106

    3. 第3組:107、108

    4. 第4組:201、202

    5. 第5組:203、204

    6. 第6組:205、206

    7. 第7組:207、208

    六、位置圖:(略)

    七、活動相片

    IMG_4050 IMG_4055

     IMG_4153 IMG_4086 

    IMG_4109 IMG_4120 

    IMG_4139 IMG_4143 

    IMG_4151 IMG_4155

     IMG_4171 IMG_4174

       IMG_4126 IMG_4177

  • 1000323 健康生活動起來!

    根據國民健康局資料,我國成人過重或肥胖比率達44.1%,其中男性比率為50.8%,女性比率為36.9%,而兒童每4個就有一個為體重過重或肥胖!配合國民健康局在民國100年推動「健康100,臺灣動起來」計畫,本校與礁溪鄉衛生所合作,辦理健康減重自我管理計畫,3/23(星期三)中午邀集本學期體位過重與超重的學生舉行說明會與宣導,請大家為自己的體位健康加油!

    主任說了,體位過重不是丟臉的事!最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more@]

    由礁溪鄉衛生所護理長向同學們說明體重控制的意義,以及健康減重的重要性~

    填寫減重計畫問卷,兩個月後我們要回來看看大家的體重控制成效喔!

    雖然護士阿姨幫大家都量過腰圍了,忘記的人還可以請現場的志工媽媽再量一次^^

    填完問卷,每個人都可以領到[健康生活動起來手冊]、[纖體操VCD]、可以測量BMI的腰圍尺、還有衛生所貼心準備的宣導品-原住民公仔吊飾,哇!收獲滿滿~

    手冊裡有許多實用的資料,吸引同學們翻閱~

    如果有疑問或需要相關的協助,別忘了健康中心裡的護士阿姨是最大的資源,歡迎多多詢問,請大家加油!

    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定義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年齡

    過輕

    (BMI≦)

    過重

    (BMI≧)

    肥胖

    (BMI≧)

    過輕

    (BMI≦)

    過重

    (BMI≧)

    肥胖

    (BMI≧)

     2

    15.2

    17.7

    19.0

    14.9

    17.3

    18.3

     3

    14.8

    17.7

    19.1

    14.5

    17.2

    8.5

     4

    14.4

    17.7

    19.3

    14.2

    17.1

    18.6

     5

    14.0

    17.7

    19.4

    13.9

    17.1

    18.9

     6

    13.9

    17.9

    19.7

    13.6

    17.2

    19.1

     7

    14.7

    18.6

    21.2

    14.4

    18.0

    20.3

     8

    15.0

    19.3

    22.0

    14.6

    18.8

    21.0

     9

    15.2

    19.7

    22.5

    14.9

    19.3

    21.6

    10

    15.4

    20.3

    22.9

    15.2

    20.1

    22.3

    11

    15.8

    21.0

    23.5

    15.8

    20.9

    23.1

    12

    16.4

    21.5

    24.2

    16.4

    21.6

    23.9

    13

    17.0

    22.2

    24.8

    17.0

    22.2

    24.6

    14

    17.6

    22.7

    25.2

    17.6

    22.7

    25.1

    15

    18.2

    23.1

    25.5

    18.0

    22.7

    25.3

    16

    18.6

    23.4

    25.6

    18.2

    22.7

    25.3

    17

    19.0

    23.6

    25.6

    18.3

    22.7

    25.3

    18

    19.2

    23.7

    25.6

    18.3

    22.7

    25.3

     資料來源: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