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來沒有腸胃型感冒?

thCA4QD6O3 1185991567

(圖片轉载網路)

 

 

康健雜誌 155期      作者:李佳欣

 

兩、三年來,不論大人或小孩,只要感冒伴隨著拉肚子或嘔吐症狀時,有些醫生就會告訴你是「腸胃型感冒」,進入秋冬時節後更是常見。但什麼是「腸胃型感冒」?有的醫生說是腸胃炎,也有醫生認為應該是感冒,讓民眾也被搞糊塗了。

腸胃型感冒可能是病毒性腸胃炎或感冒

其實醫學定義上,只有「感冒」與「腸胃炎」兩種用法。「感冒」(common cold)指的是病毒侵犯上呼吸道而引起鼻炎(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與咽部不適(乾、癢、異物感)等症狀。「病毒性腸胃炎」(Gastroenteritis)指的是病毒侵犯腸胃道黏膜,造成嘔吐、腹痛、與腹瀉。至於「腸胃型感冒」,則是醫生向病人解釋病情時創造的一種說法,每個醫生使用的時機都不一樣。

不少醫師將它用在病毒感染引起的腸胃炎,因為跟感冒一樣是病毒感染引起, 所以稱為「腸胃型感冒」。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與腺病毒40型、41型等,好發於秋冬,但台灣因為四季不明顯,因此各個季節皆可能流行。

患者除了腹痛、嘔吐與腹瀉外,也會發燒、疲倦、肌肉痠痛,而且若是腺病毒或輪狀病毒,也可能會同時侵犯呼吸道,引起患者輕微流鼻水或喉嚨痛。

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李敏雄認為,使用「腸胃型感冒」的說法,是為了和細菌性腸胃炎區分,因為在多數人的觀念中,腸胃炎是吃了不潔的食物或暴飲暴食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