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健康管理計畫

                             

宜蘭縣立員山國民中學

學生健康管理

壹、緣由

一、 某些先天性疾病如斜弱視有其治療的黃金時間,若錯過矯正治療的時間,就會失去矯治機會。

二、 有少數學生原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等特殊疾病,可能由於未發覺,或家長隱瞞不報,或未繼續診治,或未能遵照醫囑繼續服藥,或老師不知情而令其劇烈運動等致使在校園內發病甚至「猝死」。

貳、目的

一、校園內凡罹患先天性或特殊疾病的學生健康中心皆需列案管理,並依其個別需要提供診治建議或予以特別照護。

二、避免學生因先天性或特殊疾病由於校方不知情,而在參與不當的體能訓練或教學活動過程中發病。

三、罹患特殊疾病的學生若因故在校發病,校方能提供正確性、持續性、適時性和完整性的照護記錄給予醫療單位參考,使其能及早獲得適當的診治,將其傷病程度減低或避免因急症而死亡。

四、對於能及早診治的先天性疾病,校方能運用適當的健康檢查方法,其能早期發現潛在的疾病,適時提供正確醫療輔導,以把握治療的關鍵時期,確保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的權益。

參、個案管理的原則

一、收案之前審慎評估,建立詳細建立個案檔案資料。

二、以人為本,兼顧身、心、社會、靈性的「全人照護」。

三、根據個案和家長的認知程度提供適當的護理指導。

四、個案照護記錄務求正確性、適時性、持續性、和完整性。

五、重視個案的隱私權和檔案的機密性。

肆、個案發現的管道

一、定期健康檢查、臨時健康檢查及平時的健康觀察。

二、家長所填寫的學生健康狀況調查表或曾經患過疾病的調查表。

三、學生傷病至健康中心,經由專業知識或經驗判斷,進而發現問題。

    四、經由導師或其他醫療單位轉介的個案。

伍、收案和結案的基準

一、收案

()有重大傷病需長期追蹤診療者。

()有慢性疾病需預防再發或協同照護者。

()傳染性疾病需予監測或隔離者。

()有過去病史且在校曾發病需醫療照護者。

()先天性缺陷需長期追蹤照護者。

二、結案

()已病癒超過一年者。

()家長或個案拒絕被收案者。

()個案離校:如轉學、中輟、畢業。

()個案死亡。

陸、個案管理的步驟

一、評估學生問題

()家長會談收集身體特殊情況與原因,平時就診醫院、住址和電話號碼,藥物、食物過敏情況,並供給照護重點的衛教。

()儘可能與學生主治醫師取得聯繫,設法取得該疾病最新資料。

()將老師、家長或學生提供之資料加以確定。

()利用身體檢查與評估技巧評估學生健康狀況。

二、確立學生健康問題

三、排定問題優先順序

四、擬定護理計畫

五、確實執行護理計畫

六、評價:護理人員應持續評價個案管理的護理效果,並隨時修正護理計畫。

柒、校園常見先天性潛伏性個案的管理

一、斜弱視學生的管理

  ()檢查中發現視力或立體感篩異常的學生,應填發書面通知單通知家長 帶其子女接受眼科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及治療,以達早期發現早期矯治的目標。

()若有家長拒絕或拖延接受進一步診治,則學校相關人員要利用電話訪問或家庭訪問方式,了解不接受診治的原因,協助解決排除困難,協助學生掌握醫療適當時機,避免因延誤治療造成永久性的缺憾。

()學生進一步接受診察之後若確立診斷是屬於斜弱視的問題,則校方需協助家長取得相關醫療資源,促使學生能早日接受治療。

  ()學校應依據醫師診治建議,確實記錄於健康記錄卡上,輔導學生配合矯治醫療過程,並列案管理避免治療中輟,確保學生健康。

二、身高生長遲滯學生的管理

()學校應於每學期實施學生身高體重檢查,掌握學生身高成長狀況,了解學生生長發育變化。

()測量之後要將其測量所得的數值記錄於健康記錄卡上。並依下列由教育部與小兒內分泌科專家學者所制定身高不足學生評值標準篩檢出疑似身高生長遲滯的學生。

年級

足齡()

身高評值(公分)

一年級

6

107

二年級

7

110

三年級

8

116

四年級

9

120

五年級

10

125

六年級

11

130

 國中一年級

12

男生

女生

134

138

國中二年級

13

141

144

國中三年級

14

149

146

()篩檢出疑似身高生長遲滯的學生,學校應填發醫療轉介單通知家長,並督促家長帶其子女接受內分泌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 若有家長拒絕或拖延接受進一步診治,則學校相關人員要利用電話訪問或家庭訪問方式,了解不接受診治的原因,協助解決排除困難,必要時聯絡醫療單位給予協助,避免因延誤治療造成永久性的缺憾。

()若家長是因對兒童生長發育遲滯的常識不足,則校方需供給相關醫療資訊或聯繫社區衛生醫療單位,說服家長務必帶學生至醫院診治,以免成年後因身材矮小在求學、就業、生活品質和心理適應等問題造成終身遺憾。

()疑生長發育遲滯學生轉介之後,書面通知的轉介單回條應予妥善收回整理,於健康記錄卡詳細記載,並依據醫師的診斷與建議,確實輔導學生進行生長遲滯原因的進一步檢查、矯治與醫療措施。

()確定生長發育遲滯的學生則需於收案管理。

捌、校園常見特殊疾病的管理

ㄧ、對於每位特殊體質的學生,應至少每學期會談乙次,學生家長應至少每學年乙次當面或利用電話和家長會談,了解學童目前的身體狀況、是否按時就醫複查並給予健康指導。會談內容需於記錄於個案紀錄表(附件1),可作為就醫診療的佐證和追蹤輔導的依據。

二、每學期填好輔導追蹤記錄後,需給予整理列印送交校長,學務處主任、衛生組長、體育老師和班級導師(只給予該班級的資料)。避免校內參與學生教學或體能活動的教師不了解學生病程進展,而在不知情情況下施予學生不當的活動,而誘發緊急傷病的發生或不知如何給予學生適當的緊急照顧,致使傷病危害不能減至最低。

三、若特殊體質的學童在校園內有傷病突發狀況,除依「學生傷病處理辦法」給予緊急救護外,事後必須於學生傷害事故紀錄表(附件2詳細記載突發傷病的時間和學習發病的經過及緊急處理的過程。

五、國內一般民眾普遍醫學知識皆不足,往往造成特殊體質學生的家長緊張慌亂,尤其是學期中新發現的個案。學校是教育單位所以責無旁貸收集相關正確的醫學資訊,可避免家長道聽塗說或輕信偏方,延誤或中斷治療,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

六、特殊體質的學生有些是不能恢復永久性的疾病如幼年型糖尿病、血友病和心臟病等,學生可能一輩子需與藥物為伍或與針劑作伴、甚至有些較嚴重的疾患需長期性進出醫院接受診療,這對學生本身和家長均屬於一種壓力源,所以校方除給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外,更應積極協助尋求外力支援如社會福利單位、社區行政單位、社區衛生機關或醫療單位,給予人力物力實質的幫助,讓學生及家長較能袒然接受疾病所帶來的不適和造成生活的不便,提昇生活的品質,讓他們更有勇氣和信心繼續完成人生未完的旅程。

七、特殊體質的學生有些雖平時無異狀,但若不小心誘發疾病發作則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如蠶豆症或氣喘等,若罹患人數較多時則可規劃團體衛教的方式給予適當的衛生教育,達到自我照護的目標。

八、較具有突發緊急傷病狀況或需嚴格限制活動量或需給予特別照護的特殊體質的學生,必要時可徵求校長的同意,召開會議,介紹個案之狀況、平時照護的重點、緊急因應措施等,避免因緊急傷病或「猝死」悲劇的發生。

九、特殊體質的學生在校期間與班級老師接觸最多,且其緊急傷病發生的場所、時間皆是無法預期的,所以學校唯一專業的護理人員有責任利用專題演講、晨會報告或書面資料提供醫學最新資訊,充實老師的醫療知識,期能共同合作使學童能獲得最適宜的照護,促進學童身心能更健康。

DOC140410-004 - 1

DOC140410-004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