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 健康與體育領域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人:吳佳樺 教學節數:共2節
教學 起訖日期 | 101-10-8 101-10-15 | 單元名稱 | 1-2 健康飲食指南 | |||||
能力指標 | 2-3-1 設計、執行並評估個人的飲食內容及飲食習慣,以符合身體成長和活動的營養需求。 2-3-2 指出需要特殊營養照顧的時期或疾病,並提出預防的策略。 | 重大議題 | 家政教育 | |||||
教 學 準 備 | ||||||||
一、教師:空白投影片、投影筆、海報紙、彩色筆、食物模型、食物圖片。 二、學生:填寫「我的飲食日記」學習活動單。 | ||||||||
月 | 日 | 節 | 教 學 重 點 | |||||
|
| 1 | 介紹青少年的健康飲食指南,並以活動的方式協助學生了解簡易食物代換原則。 | |||||
|
| 2 | 明瞭健康飲食的特性,均衡、多樣、適度節制。 | |||||
學 習 目 標 | ||||||||
一、學習每日飲食指南。 二、認識不同身體活動量與飲食需求間的關係。 三、了解均衡飲食的意義、重要性及健康飲食原則。 | ||||||||
教 學 指 導 要 點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 重點 |
【引起動機】 一、教師請學生回想前一日三餐所攝取的內容,請幾位同學上臺將前一日的三餐飲食內容,簡要記錄於黑板。 二、教師詢問同學,誰吃得最健康?而最想和誰做出同樣的食物選擇?請學生自由發表選擇的原因。 三、教師說明喜歡吃的食物不一定就是健康的食物,所以「吃」也是一門藝術,如何吃得健康又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是需要學習的。 四、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吃得營養與健康,衛生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是重要的參考依據。我們可以根據「每日飲食指南」的規範,在青春期階段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促進自己的生長發展。 【健康飲食指南】 一、教師說明健康的飲食要符合身體生長、活動需要的熱量和營養素,認識六大類食物及其分量的攝取,可以幫助我們有效選擇自己的飲食內容。 二、教師介紹「每日飲食指南」,說明六大類食物、功能及其分量,強調青春期所需各類食物的分量,並以五穀根莖類為例,引導學生思考3.5~5碗設定的意義。說明因為性別及活動量的差異,飲食指南在熱量食物的呈現上是「範圍」,而不是固定的分量,讓我們可以因個人需求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三、教師強調各類食物分量的簡易估算方式,進行「分量大挑戰」爬格活動。活動方式如下: (一)將學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發下小白板,每組有一個代表玩偶,若該組回答正確,其代表玩偶即向上爬一格。 (二)第一輪:教師發出口令「某食物的分量」,要求學生立刻換算分量,並在小白板上寫下答案(例如:四片土司麵包的分量是幾份五穀根莖類?學生應填答一份)。 (三)第二輪:教師發出口令「某食物的分量」,要求學生立刻換算該食物應準備的數量,並在小白板上寫下答案(例如:做出「一份」的五穀根莖類,需要幾片土司)。 (四)活動結束,教師統計結果,鼓勵表現優異者,說明活動目的是幫助同學熟悉簡易食物代換的原則,讓學生在選擇食物時,可以粗略估計自己飲食分量,以了解自己的飲食概況,做出調整。 四、教師請學生課後完成「我的飲食日記」的學習單,清楚記錄自己週末的飲食概況,以利下堂課教學。 (第一節結束) | 10’
35’
|
.學習活動單 | .觀察 .紀錄
.觀察 .紀錄
|
【「食」字路口】 一、教師請學生演出課本中「食字路口」對話,請學生思考自己平日的飲食習慣與課本中何人較相似? 二、教師以故事主角為例,介紹青少年常見的飲食問題,並說明調整飲食習慣的原則與方法。 【飲食好習慣.健康沒煩惱】 一、教師請學生思考平常學生常聽聞的不良飲食習慣,並討論該項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導致那些健康問題。 二、教師請學生思考自己是否有需改變的飲食習慣?並想想為何會產生這樣的飲食習慣?如果改變,對自己有何好處?壞處? 三、教師說明不良的飲食習慣的調整與控制,對不同的人而言,有不同的難度。請學生分組,將自己的不良飲食習慣在組內分享,彼此共同思考提出的不良習慣是否可以調整或控制,具體行動可以如何改善? 四、分組上臺說明討論結果。 五、請學生分別挑選可行的方法嘗試執行,並於執行後,於下週課堂帶回報告。 六、教師總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必須不斷自我提醒並調整,同時搭配運動、正常作息及樂觀的心態,才能幫助自己健康成長。 (第二節結束) | 20’
20’
| .學襲活動單
.學襲活動單
| .課前準備 .觀察 .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