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人愛吃藥,一年就吃掉了1200億元,共浪費36噸藥品,重複就診率達1.7%,造成逾20億元的健保藥品浪費,這些剩藥跑到那裡去了?根據檢驗,台灣中北部河川藥品檢出率,乙醯胺粉(解熱鎮痛劑)為94%、水楊酸(阿斯比靈)95%、咖啡因(感冒用藥)97%,檢出率高達九成;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Ibuprofen)也有高達八成的檢出率。
針對台灣河川藥品汙染問題,台大環衛研究所副教授陳家揚指出,目前國內飲水用品質均在安全範圍沒有問題,但是台灣河川藥品汙染嚴重,甚至有條河川紅黴素的檢出量,是德國檢出量的1500倍、加拿大的900倍。陳家揚說,台灣除了汙水下水道接管率超過9成的台北市可有效攔截藥物汙染外,外縣市接管率低,剩藥沖入馬桶或隨排泄物流入河川,未經攔截,直接進入河川原水,造成環境衝擊。
對於這項警訊,陳家揚呼籲,應該要減少源頭用藥,和藥品不當棄置,以及提升下水道接管率,並要開發較易分解的藥品,民眾則千萬不要亂丟藥品,或直接從馬桶沖掉。
為了讓民眾不隨意丟棄藥品,造成環境生態的破壞。藥師公會全聯會也將在1500家藥局推動社會公益站,以提供定期藥品回收,相關活動訊息可上藥師愛心網站查詢。http://www.5214.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