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二不二要』 

二不二要 

請『棄養或疏縱家中寵物』;『接觸野生動物』

『每年主動為家中飼養犬貓施打動物狂犬病疫苗』;『記得也幫牠植入晶片ㄡ』

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通常在哺乳動物間傳播,人類因為接觸染病動物唾液而感染,致死率高達100%。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其唾液中含有病毒,狂犬病病毒會隨著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進入人體。在開發中國家,以犬、貓為主要的傳染窩;而野生動物如蝙蝠、浣熊、狼、土狼、胡狼、鼬鼠、鼬貛及其他會咬人的哺乳動物,也可能造成疾病的傳播。

  狂犬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主要發生於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5,000死亡病例,其中亞洲約占31,000例死亡,非洲約占24,000例死亡,其中30~50%是幼童。

  臺灣自1959年起不再有人的病例,2002年及2012年各發生一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2013年發生一例自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1961年後不再有動物病例,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3年公布國內野生鼬獾檢出狂犬病毒,並將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及其他山地鄉列為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

狂犬病的傳播途徑?

  狂犬病病毒會隨著動物的唾液,透過動物抓、咬的傷口而感染。各種哺乳動物(如狗、貓、蝙蝠等)均可感染並傳播狂犬病。被動物抓咬傷後,病毒會在被咬的肌肉處複製,侵入末稍神經後,以向心性的方向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在腦及脊髓發育增殖而出現典型症狀。病毒一旦感染在腦部大量複製後,就會順著神經往下跑到各種富含神經的器官、眼睛、唾液腺,並由該處傳播。潛伏期約1-3個月,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等因素而定。

  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病毒,理論上有可能透過人與人直接傳染,但是至今尚無病例報告。但曾發生因接受狂犬病感染患者捐贈器官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的案例。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有什麼症狀?

  狂犬病初期症狀包括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等,咬傷部位會出現異樣感的症狀,持續數天後,病患會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然後發展到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引起恐水之症狀(所以又稱為恐水症),隨後會發生精神錯亂及抽搐。

國內狂犬病最新疫情

  目前已確認自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拾獲的3隻鼬獾感染狂犬病。另,102年7月23日台東縣東河鄉鼬獾傷人事件,補獲鼬獾送檢後亦已確認感染狂犬病毒。

  台東縣東河鄉遭鼬獾咬傷民眾,已緊急送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診療,疾病管制署緊急送達”人用”狂犬病疫苗,該民眾已於7月24日凌晨完成免疫球蛋白與第一劑疫苗接種,目前正密切追蹤該民眾健康狀況。

狂犬病防疫注意事項

  因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02年7月公布國內野生鼬獾檢出狂犬病毒,並將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及其他山地鄉列為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相關防疫建議如下:

  • 於國內動物狂犬病發生的四個鄉鎮(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及其他山地鄉,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流浪犬貓抓咬傷或皮膚傷口、黏膜接觸其唾液等分泌物,請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
  • 於國內其他地區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不含流浪犬貓)抓咬傷或皮膚傷口、黏膜接觸其唾液等分泌物,建議立即就醫並評估是否接種疫苗。
  • 於國內各地區如家犬/貓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飼主應立即向當地鄉鎮公所及衛生單位通報。經主管機關評估確有風險後,建議飼主接受狂犬病暴露後疫苗接種。
  • 於國內其他地區遭受無症狀家犬/貓或流浪犬/貓抓咬傷,感染狂犬病的風險極低,建議不須接種疫苗。
  • 提醒22處禁帶寵物森林遊樂區,如下表

22處禁帶寵物森林遊樂區

宜蘭縣102年度辦理狂犬病預防注射機構

動物醫院(符號※表示附設寵物登記站)疫苗每劑120元(自費)

宜蘭縣102年度辦理狂犬病預防注射機構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