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傷害處理

創傷處理
中暑
昆蟲咬傷

抽筋
蜜蜂螫傷
哈姆立克法

熱衰竭
毒蛇咬傷

創傷處理

◎一般外傷

1. 檢視傷口。

2. 敷料加壓止血。

3. 清潔傷口:用生理食鹽水或開水,以傷口為中心,環型向四

周沖洗,徹底洗淨傷口。

4. 消毒傷口:用優碘液以傷口為中心,由內向外環型向四周消毒。

5. 包紮:用消毒紗布塊敷蓋傷口,膠帶固定或繃帶包紮。

6. 必要時送醫處理。

◎鼻出血

1.安靜坐下;頭稍微向前傾,勿平躺。

2.捏住兩側鼻翼5~10分鐘,直接加壓止血。

3.用衛生紙或手帕塞住出血鼻孔,以口呼吸。

4.冰敷鼻樑。

5.如十分鐘未能止血,應送醫處理。 若懷疑因高血壓或顱底骨折

引起時,應立即送醫。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陽明大學衛保組

◎頭部創傷

(一)頭部創傷有可能導致腦震盪、顱內出血、顱骨骨折等情形,但因其症狀常是漸進出現,受傷後72小時內,周遭陪伴者需密切觀察傷者有無下列症狀出現,並立刻送醫:

1. 頭痛劇烈。

2. 意識逐漸喪失。

3. 噁心、嘔吐。

4. 複視(看東西有重疊影子),一側瞳孔放大,對光無反應。

5. 抽搐,臉部肌肉、肢體逐漸無力甚至麻痺。

6. 耳鼻出血。

(二)頭皮之傷口,應直接加壓止血及消毒,並用敷料覆蓋,傷口較大或裂開,應就醫診察是否需要缝合。

(三)如因頭部受創造成腫苞,可用冰敷消腫(每次15─20分鐘)。

◎燒燙傷和化學灼傷

在日常生活中,熱湯、洗澡水、機車排氣管、清潔劑、化學藥品等,都可能造成燙傷或灼傷,處理的重點在於:解除疼痛、預防感染、預防及治療休克。

*燒燙傷的程度可分為三度:

Ⅰ度:只侵犯表皮層,紅腫,疼痛厲害,無水泡形成。

Ⅱ度:侵犯至真皮層,可能有水泡,疼痛,有液體(纖維蛋白)滲出。

Ⅲ度:侵犯整層皮膚,一般無水泡形成,傷口呈現白色或黑色炭化皮革樣,皮膚沒感覺或感覺變差。

*急救原則:

1. 沖─儘快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以達到降溫之目

的,若無法沖洗,可用冷敷。

2.脫─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不可硬扯,以免將皮膚扯破。

3.泡─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

4.蓋─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物品。

5.送─儘快送醫治療。

*注意事項:

1. 有起水泡的傷口,不可弄破,若水泡已破,須消毒並塗抹燙傷藥膏,保持乾燥,每天換藥,以免細菌感染。

2. 勿於燙傷處塗抹醬油、沙拉油、牙膏、消炎粉等,以防傷口惡化。

3. 眼睛被化學藥物灼傷為眼科的急症,要將傷側朝下,以清水由眼睛內角向外角沖洗至少 15分鐘,並避免揉眼睛,迅速就醫治療。

4. 若受傷部位非常疼痛、面積過大或無把握處理的傷口,須就醫治療。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台灣師範大學衛保組

◎扭傷、脫臼

處理原則─PRICE

    1. P =Protection.(保護患部):可用貼紮或繃帶包紮做固定

    2. R =Rest.(休息):受傷部位停止運動,一般扭傷休息2周,

拉傷休息 3 周

    3. I =Ice.(冰敷):受傷72小時內冰敷,嚴禁推拿、按摩、熱

敷。可每隔2-3小時冰敷20分鐘(須隔著毛巾或繃帶以免凍

傷),使微血管收縮,減少局部發炎反應。

    4. C =Compression.(壓迫):壓迫可使傷害區域的腫脹減小,以

彈性繃帶從傷處幾吋之下往上包紮,若出現刺痛、麻痺、皮

膚變色,表示包紮太緊,應解開重包。

    5. E =Elevation.(抬高):傷處應高於心臟,而且儘可能在傷

後24小時內,都抬高傷部,可以減少血液循環至傷部,避免

腫脹。

◎骨折

  1.檢視受傷情況,如有疼痛、腫脹、皮膚變色、肢體扭曲變形、

不能運動自如、有摩擦或斷裂聲。

  2.預防休克,給予保暖與心理支持。

  3.固定骨折受傷部位,保持骨折處及上下鄰近的關節不動,儘

速送醫。

◎眼睛外傷

1.檢視受傷情況,如有異物侵入或損傷時,勿用力眨眼及揉眼睛馬上在水龍頭下沖洗。

2.化學物品入眼(如實驗室化學物品):立即在水龍頭下沖洗,如異物在眼球表面,可用生理食鹽水輕輕沖洗。

3.挫傷時,以生理食鹽水紗布覆蓋,儘速送醫。

4.穿刺傷或箝入傷時,切勿將該物拔除,應以立體眼罩或代用品(如紙杯)固定後,同時覆蓋雙眼,儘速送醫。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陽明大學衛保組

抽 筋

◎可能原因:

★局部循環不良。★過度疲勞。★肌肉肌腱裂傷。★電解質不平衡

★局部溫度變化大。★情緒緊張以致肌肉不協調。

◎處理原則:

1、停止運動,坐下或躺下休息。

2、抓住痙攣肌肉,局部施以均勻壓力,然後緩慢且持續的拉長它(伸

直),使它放鬆。

3、勿用力打肌肉或把它拉得過長,以避免造成肌肉纖維或肌腱斷裂。

4、如抽筋時間過長,可用熱敷方式。

5、若肌肉因過度疲勞引起的抽筋,則須保持休息,不可進行運動,

等疼痛消失,才可以恢復運動。

◎預防方法:

1、預先做好熱身運動,不要一下子跳入冷水中游泳,否則肌肉暴露

低溫環境中容易抽筋。

2、避免肌肉受碰撞而裂傷。

3、放鬆心情。

熱衰竭

◎原因:

環境悶熱、濕度太高、不通風、出汗太多,造成體內水分及鹽分之不足。

◎症狀:

1、大量出汗,體溫略低。

2、臉色蒼白,皮膚濕冷。

3、脈博快而弱。

4、疲倦、頭痛、暈眩、噁心,可能發生嘔吐,很少有失去知覺現象。

◎護理要點:

1、將患者移到通風的地方,平躺,腳部抬高。

2、供應生理食鹽水,保暖。

3、嚴重的患者,須送醫治療。

◎預防:

炎熱及濕度高的氣候,對於擔任笨重工作 者,最可能引起不良的影響,因之必須注意通風。夏天出汗過多時,喝鹽水補充損失水分和鹽分。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衛保組

 

中暑

◎原因:

由於身體長期暴露於高熱下,體溫調節功能發生障礙,無法控制體溫,汗腺失去排汗功能,以致身體不能散熱。

◎症狀:

1、體溫上升(超過40度以上)。

2、面色潮紅、皮膚乾燥。

3、脈博快而強。

4、頭痛、噁心、全身無力、嚴重時可能失去知覺。

◎護理要點:

1、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解開身上的衣服,墊高頭肩部。

2、儘快減低患者體溫,可用毛巾或海棉浸溫水(38℃~40℃),

拍拭身體,使體溫降至38℃,脈博每分鐘100次以下。

  3、若意識清醒時,宜多補充水份或生理食鹽水。

4、注意體溫之變化和排尿情形。

5、保持環境安寧。

6、若失去知覺者,應確保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

◎送醫條件:

1、經處理後,體溫仍無法降到正常者。

2、數分鐘後知覺未完全恢復者。

3、合併有尿量減少、頸部僵硬、眼球位置異常、血壓急遽變化、

痙攣、手腳不自主的震顫者。

◎預防:

1、儘量避免直接暴露於陽光下。

  2、天氣炎熱時,出外要戴草帽或撐傘,穿著淺色的衣服。

3、出汗太多時,應喝生理食鹽水。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衛保組

蜜 蜂 螫 傷

◎定義:

被蜂尾的毒囊和利針刺入皮膚釋放毒液而引起。

◎症狀:

一般蜂螫傷,局部有紅腫、疼痛,數小時即可自癒,少數人出現水泡或肌肉壞死。驚動群蜂而被多處螫傷後,可能有全身症狀,如發燒、頭疼、噁心、嘔吐、腹瀉、煩躁不安,以致痙攣、昏迷。對蜂毒過敏者,立即發生全身性麻疹、喉頭水腫、氣管痙攣,以致過敏性休克。成人被蜂螫傷30~60處,可能致命。

◎護理要點:

■傷者保持鎮靜,如有毒刺遺留,應即用尖物或紙片刮出螫刺。

  ■用紗布或棉花沾氨水敷蓋患部5~10分鐘,以中和毒素(尿液

亦可)。

■局部冷敷、止痛。注意有無過敏、休克情形,若有應儘速送醫。

◎預防:

1、野外活動時戴白色帽子,穿淺色衣服,不宜使用香水。

2、若遇蜂窩,無萬全準備,不要去摘取。

3、若遇蜂襲就地伏下不動,儘量包住身體,減少被咬部位。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衛保組

毒 蛇 咬 傷

◎毒蛇咬傷的預防:

1、切勿招惹毒蛇:毒蛇大都不會主動襲擊人類,因此發現毒蛇時,

絕對不要招惹牠,以防反擊。

2、配備防蛇裝備:毒蛇咬傷多發生在前臂或下肢,尤其是在手指、

腳趾附近,所以登山、郊遊應穿長靴和長褲,並戴手套,是最簡

易的預防措施。

3、清除蛇類棲息場所:家屋附近的竹林、草叢、洞穴等,易為蛇類

棲息地方,應經常整理清除使蛇類無法藏身。

4、避免逗留徘徊戶外: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為蛇類最活躍時間,

應避免在可能有蛇的地方逗留徘徊,以減少被咬傷的機會。

◎毒蛇咬傷的緊急處理:

■保持鎮靜,儘可能辨別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

■在無法或尚未鑑定為有毒或無毒的情況下,一律以有毒毒蛇咬

傷的狀況進行急救處理。

■患肢大多會腫脹,應儘速除去束縛物,例如戒指、手鐲等。傷

者及受傷部位,儘量減少活動,並讓傷口低於心臟。

■儘速以彈性繃帶緊緊包紮患肢,包紮範圍越大越好,如無彈性

繃帶時,絲襪、褲襪亦可應用,再利用木板或樹枝等物做成夾

板,以固定患肢。

■詳記咬痕及病人的症狀。

■即刻安排送醫,各地衛生所及省、縣、市立醫院,均備有抗毒

蛇血清、破傷風疫苗。

■切勿輕信巫術或秘方,以免耽誤治療,危及生命。

■切勿切開傷口。

■切勿冰敷傷口或飲用刺激性飲料。

■切勿使用止血帶或壓縮帶。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衛保組

昆 蟲 咬 傷

◎原因:

昆蟲種類很多,有的有毒,有的無害,像毒蜘蛛、毛蟲、蠍子等, 都是有毒的昆蟲,若被這些昆蟲咬到,都可能發生中毒或紅腫現象。

◎症狀:

紅腫、疼痛、發燒、頭暈,甚至嘔吐、休克等。

◎處理方法:

1、如屬輕度傷害,可塗家用藥物即可解決;反應強烈時,應迅

速送醫,以解毒藥物處理。

2、冰敷患處。

3、其他可做的急救工作,不外安慰病人給予精神支持,給予止痛

藥劑、抗休克治療、吸出毒素、制止毒液擴散等。除安慰病患

外,其餘均須在醫院處理。

◎預防方法:

1、野外活動宜著長褲、長袖襯衫及布鞋,不要隨便觸摸或捕捉不

明的昆蟲,必要時,宜事先塗上防蟲軟膏。

2、遇不明蚊蟲,宜趕走或吹跑,勿在身上拍死,其毒液易使皮

膚潰爛,留下難看疤痕。

以上資料參考來源: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衛保組

哈姆立克急救法

窒息是常見的意外,美國每年有三千以上的人哽死,而哽死更是佔小兒意外死亡原因的首位,這種意外假如急救得法毫無疑問能挽回大量不必要的死亡。一九七四年美國哈姆立克醫師發明了哈姆立克急救法。

◎窒息特徵 一、不能講話或呼吸。 二、臉色蒼白,隨即發黑。 三、喪失知覺,隨即虛脫。

通常受害者往往把手放到喉部稱哈姆立克信號。假如你發現立即問他 “是不是喉頭被堵塞住了?”患者多半講不出話,但會點頭回答,應立即以哈姆立克急救。
有時受害者尚能站起來走出餐廳到洗手間或在走廊上就昏倒。這時與心臟病發作難以鑑別,但原則是只要病人昏迷不醒,立刻打電話一一九,然後做ABC,如氣體進不去,則再把頭後抑,如氣體仍進不去,則立刻施行哈姆立克急救法。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