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遊做好自我衛生及防護,預防腸道及蟲媒傳染病
暑期旅遊做好自我衛生及防護,預防腸道及蟲媒傳染病
6月下旬開始放暑假,旅遊旺季也將到來。台灣夏季氣候潮溼炎熱,適合細菌、病毒等致病原及病媒孳生,也是桿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及細菌性腸胃炎等腸道傳染病的流行季節。民眾於暑假期間不論出國旅遊或規劃國內休閒活動,都應勤洗手並落實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及注意飲食衛生,不生飲不生食和避免向衛生條件不佳的攤販購買食物及冷飲,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才能降低腸道傳染病的感染風險。
夏天也是腸病毒的高風險季節,隨著暑假到來,學童參加夏令營及各類暑期旅遊活動,在公共場所接觸到腸病毒的機會增加。幼托機構在暑假期間多未停班,幼童仍有機會感染腸病毒,並傳染給家中其他嬰幼兒,所以家長及幼托機構人員仍應隨時注意個人及學童衛生;勤洗手才能降低腸病毒傳播的機會。若發現幼童身體不適,即應在家休息,避免到公共場所或參加團體活動,患者如有疑似重症前兆,要儘速送至大醫院,及時妥善治療。
依據疾管局統計資料,暑假期間是國內恙蟲病、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等蟲媒傳染病的流行高峰,民眾於登山、踏青、農莊旅遊或其他戶外活動時應落實自我保護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署核可防蚊液(劑),防止被恙蟎或病媒蚊的叮咬。如果旅遊後出現發燒、焦痂(eschar)、出疹等疑似恙蟲病症狀,或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登革熱症狀時,要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等相關資訊,以利醫師診療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