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評表
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計畫
認證學校自評表
撰寫說明:請參加學校以100學年度資料依各項題目達到程度進行選填。
基本資料: | |||||
學校名稱 | 中華國中 | ||||
學校地址 | 宜蘭市東港路15之3號 | ||||
電子信箱 | polo@ilc.edu.tw | 聯絡人(職稱) | 衛生組長游圳仁 | ||
連絡電話 | 03-9382704 | 傳真 | 03-9380930 | ||
評分表 | |||||
項目 | 配分 | 自評分數 | 總分 | ||
標準一、學校衛生政策 | 17分 | 15 | 91.5 | ||
標準二、學校物質環境 | 17分 | 14.5 | |||
標準三、學校社會環境 | 15分 | 15 | |||
標準四、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 | 18分 | 16 | |||
標準五、社區關係 | 15分 | 11 | |||
標準六、健康服務 | 18分 | 17 | |||
標準七、特色與其他(加分) | 11分 | 3 | |||
填表人簽章: 校長簽章:
標準一、學校衛生政策(17分)
子標準1.健康教育健康促進計畫的定位(7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1-1學校制訂一套健康促進政策。 | ||||
1-1-1 | 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成員涵蓋不同處室的成員,並依照需求評估結果,制定一套實施方案且納入整個學校的校務發展計畫或藍圖中,且經由校務會議(行政會議)表決通過。(0、1、2、3) | 3 | 工作分配表(涵蓋不同處室成員) 校務/行政會議表決通過健促計畫實施方案,並將健康促進活動融入學校行事曆 | |
1-2學校衛生委員會(或類似委員會)設置及運作情形,能成立學校衛生委員會,依健康促進學校工作內容,負責統籌規劃、推動及檢討學校的健康政策。 | ||||
1-2-1 |
| 1 | 配合學校擴大行政會議,將健康議題融入會議討論中校務/行政會議紀錄 | |
| ||||
1-3-1 | 學校衛生經費或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相關經費表。(0、1) | 1 | 每年度均編列經費,如環境維護管理、校園環境綠美化、清潔維護、健康中心備用藥品費用等預算;其中經費不足處,則申請相關計畫挹注,例如健康促進學校經費一覽表 | |
| ||||
1-4-1 | 教師研習時數紀錄。(0、1、2) | 2 | 每年均規劃相關教師增能訓練,研習時數證明 |
子標準2.學校對於所訂立的健康政策,定期進行檢討(10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2-1制定學校本位相關健康議題推動(行動研究)並落實。
| ||||
2-1-1 |
| 5 | 為培養學生健康飲食及運動習慣,針對相關主題舉辦講座(健康體位活動紀錄);校內有運動性社團,如:桌球隊、田徑隊、羽球社等。 | |
2-1-2 | 無菸校園 | 為讓學生瞭解吸菸對自己與他人健康的危害,拒絕菸品的誘惑,舉辦拒菸、反毒專題演講。 | ||
2-1-3 | 口腔保健 | 為讓學生瞭解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及保健牙齒的方法,至各班進行口腔衛生教育宣導;為落實口腔保健,校內推廣師生餐後潔牙活動;為讓學生瞭解口腔健康狀況,及早發現齲齒或其他口腔問題,校內進行口腔檢查活動,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 ||
2-1-4 | 視力保健 | 為維護學生視力健康,瞭解視力保健的重要,擬定視力保健工作計劃表、進度表;為讓學生養成良好居家用眼習慣,提供「視力保健居家生活檢核表」,由家長協助孩子減適用眼習慣;校內定期進行視力檢查、視力保健教學等。 | ||
2-1-5 | 性教育(包含HIV/AIDS預防) | 將性教育主題融入輔導課,以有趣活潑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性教育,如性別平等議題活動、性別教育班級輔導活動,安排專題演講及美術海報比賽等。 | ||
2-1-6 | 正確用藥 | 邀請專業藥師到校演講,舉辦正確用藥講座;亦舉辦校內正確用藥海報比賽,推廣正確用藥的重要性。 | ||
2-2實施健康促進學校成效自主管理模式,並能遵循部頒或縣定指標之精神。 | ||||
※2-2-1 | 學校將部頒或縣定指標之精神納入計畫書中,並訂定自主健康管理指標並有具體成效。(0、1、2、3) | 3 | 配合指標納入本校健康促進學校計劃書 | |
2-3在制訂、執行和評價、檢討政策時能徵詢相關人士的意見。(如:中央輔導委員、在地健康促進輔導團或相關議題之專家) | ||||
2-3-1 | 中央輔導委員、在地健康促進輔導團或相關議題之專家訪視紀錄。(0、1、1.5、2) | 0 | 無訪視紀錄 |
標準二、學校物質環境(17分)
子標準1.提供安全環境(5.5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1-1在選購設施及器材時考慮安全因素,並確保使用人員瞭解安全的使用方法。 | |||
1-1-1 | 教育設備選購器材規格或採購會議紀錄。(0、1) | 0 | 無紀錄 |
1-1-2 | 人員使用說明紀錄。(0、1) | 0 | 無說明紀錄 |
1-2定期實施建築物及設備、設施之安全檢查,並加以維護。 | |||
1-2-1 | 校園的安全檢核表及紀錄。(0、1、2) | 2 | 定期檢查校園安全設備,並確實紀錄於校園安全檢核表。 |
1-3在上課期間設立門禁、訪客登記並定時巡視校園,保護學生免受陌生人士的滋擾。 | |||
1-3-1 | 警衛或校工巡視校園安全紀錄。(0、0.5) | 0.5 | 訂定車輛進出校園管制要點、教學巡堂辦法,落實門禁措施及確實填寫巡視校園安全紀錄。 |
1-4學校建立危急及災難應變機制(含防震、防火、颱風、土石流)。 | |||
1-4-1 | 防災計畫及演練過程紀錄。(0、0.5、1) | 1 | 訂定防災計畫、進行防災教育、緊急避難觀摩演練。 |
子標準2.提供適當的衛生設施與安全用水(4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2-1按規定設置足夠的大小便器及洗手設備並維持清潔。 | |||
2-1-1 | 學校便器及洗手設備符合部頒標準。(0、1) | 1 | 中華國中便器及洗手設備統計表(完全符合部頒標準) |
2-1-2 | 廁所及洗手設備管理辦法及紀錄。(0、1、2) | 2 | 廁所整潔美化比賽實施辦法及清潔紀錄 |
2-2訂定飲用水設備管理辦法,定期維護飲用水衛生。(如:定期清洗水塔、水池及飲水機水質檢驗)。(0、0.5、1) | 1 | 訂定飲用水設備管理辦法、定期清洗飲用水水塔紀錄。 飲水機維護紀錄(修繕、水質檢驗合格紀錄) |
子標準3.學校支持推行環保計畫(1.5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3-1學校透過循環再利用、節約用紙和能源等措施,推行環保行動。 | |||
3-1-1 | 具資源回收或環保行動辦法,相關設備及推行環保行動與紀錄。(0、0.5、1、1.5) | 1.5 | 行動過程紀錄:廢乾電池回收桶設計及回收比賽 環保概念建築或節能設備,其他各項請參閱本校環境教育網 |
子標準4.鼓勵學生愛護校園設施(1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4-1學生參與清潔和綠化、美化校園工作,並鼓勵愛護校園設施。 | |||
4-1-1 | 環境清潔和綠化實施或計畫。(0、1) | 1 | 環境清潔及各班公共區域分配表、盆栽綠美化認養活動,其他各項請參閱本校環境教育網 |
子標準5.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5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5-1提供恰當的照明系統及確保光線充足。 | |||
5-1-1 | 各班照度檢核表。(0、0.5、1) | 1 | 照度檢核表(定期檢測1次、2次以上/本學年)、採光活動紀錄。 |
5-2確保校舍安寧,免受噪音的干擾。(學校以外產生之噪音不列入評分標準) | |||
5-2-1 | 維持校舍安寧實施辦法。(0、1) | 1 | 校舍安寧實施辦法及廣播設備使用 |
5-3學校針對未達標準之設備器材尋求相關資源,獲得改善方法。 | |||
5-3-1 | 針對有問題的設備器材,並有處理流程。(0、0.5、1) | 0.5 | |
5-4加強學校環境衛生,落實防疫工作。 | |||
5-4-1 | 傳染病防治應變計畫(如:腸病毒、登革熱、流感…)。(0、1、2) | 2 |
標準三、學校社會環境(健康文化)(15分)
子標準1.學校支持推行心理健康並配合教職員工生之需求(6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1-1學校推動反霸凌的工作。 | |||
1-1-1 | 反霸凌週(或友善校園週)實施活動。(0、1、2) | 2 | |
1-2教職員工生有機會參與制訂學校相關心理健康政策。(0、1、2) | 2 | 設有班聯會及各項會議可供溝通討論,會議紀錄及會議簽到表 | |
1-3學校制訂班級的健康生活守則或透過獎勵制度,鼓勵健康行為實踐。(0、1、2) | 2 | 透過落實學生榮譽制度實施辦法、日行一善實施計劃,鼓勵健康行為實踐 |
子標準2.學校提供互相關懷和友好的支持環境(3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2-1建立教職員工生彼此支持和關懷制度。辦理相互關懷及關愛生命等活動(如:優點大放送、愛要說出來、生命教育、成長團體、給予重大傷病事件或長期病假之師生關懷)。 | |||
2-1-1 | 教職員工生支持和關懷實施計畫(或辦法),及活動紀錄。(0、1、2) | 2 | |
2-2學校應擬定重大事件因應計畫,如:處理教職員工生之暴力、受虐、性侵害、AIDS、自殺及死亡等事件。 | |||
2-2-1 | 校園對於教職員工生危機處理辦法。(0、1) | 1 |
子標準3.學校提供協助給予特殊需要的學生(2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3-1鼓勵學生照顧弱勢族群,協助特殊需要的學生,設置相關機制或同儕服務組織。 | |||
3-1-1 | 相關機制或同儕服務組織設置之計畫。(0、1、2) | 2 |
子標準4.學校提供兼容性的環境,學生彼此尊重(2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 |||
4-1-1 | 各項活動之辦理計畫(需以多元文化角度辦理)。(0、0.5、1) | 1 | 活動過程紀錄 |
4-2學校課程融入多元文化、宗教信仰及種族的學習機會。(0、1) | 1 |
子標準5.學校提供家長教育需求資源,以影響學生福祉(2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5-1-1 | 學校提供合適的場所,以供家長(如:志工家長、故事家長)可以接受特定的教育服務。(0、1、2) | 2 |
標準四、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18分)
備註:「健康教育課程」指國中、國小階段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中之健康教育部分課程」以及高中職階段之「健康與護理科目課程」。
子標準1.提供全面性的健康教育課程(6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1-1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能與學生之社區相關議題結合、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連結,將所學運用在生活中。 | |||
※1-1-1 | 課程教學計畫,教學過程紀錄或學習單。(0、1、2、3、4、5) | 4 | 健康教學活動紀錄 |
1-2依據課程規定安排健康教育課程上課時數,國中、小各年級每週至少一節課。 | |||
1-2-1 | 各年級課表或教學日誌。(0、1) | 1 |
子標準2.健康教育課程能促進學生對健康議題的基本瞭解並能實際運用於生活中(3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2-1以生活技能取向的健康議題,如:拒絕菸檳、正確用藥、維持口腔衛生、視力保健、體位控制及性教育(HIV/AIDS預防)教學。 | |||
2-1-1 | 課程計畫及教學過程紀錄。(0、1、2) | 2 | |
2-2學校運用多元化、具創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健康教學策略和活動形式來推行健康教育。 | |||
2-2-1 | 課程計畫,教學過程紀錄或學習單。(0、1) | 1 |
子標準3.教職員有充分準備,以擔當進康促進的工作(5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 |||
※3-1-1 | 健康教育相關專業證照或研習資料(如:研習時數十八小時或研習十八小時證明)。(0、1、2) | 2 | 健康教育科教師:呂怡秀老師教師研習證明合計45小時 |
3-2健康教育教師建置個人教學檔案。 | |||
3-2-1 | 教師教學檔案。(0、1) | 1 | |
3-3每學年(或是定期)辦理課程統整或協同教學之健康教育教學觀摩。 | |||
3-3-1 | 舉辦教學觀摩過程紀錄。(0、1) | 1 | |
3-4健康教育教師參與專業在職進修,並於每二學年至少參加學校衛生相關研習十八小時。 | |||
3-4-1 | 健康教育教師研習時數統計表。(0、1) | 1 |
子標準4.提供學生家長及社區民眾獲得健康生活技能的學習機會(4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 |||
4-1-1 | 健康生活技能等相關訓練課程計畫及過程紀錄。(0、1、2) | 1 | |
4-2在校內籌組衛生隊、急救社團、健康服務隊等組織。 | |||
4-2-2 | 組織成立辦法及運作情形。(0、1、2) | 2 |
標準五、社區關係(15分)
子標準1.鼓勵家庭及社區參與學校的活動(6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1-1鼓勵家長一起制訂和檢討學校衛生政策和健康促進計畫。 | |||
1-1-1 | 健康促進相關會議討論紀錄。(0、1) | 1 | |
1-2學校積極舉辦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的活動給予家庭參與。 | |||
1-2-1 |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活動計畫。(0、1、2) | 2 | |
1-3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地方團體或衛生組織,協助參與學校之活動。 | |||
※1-3-1 | 活動計畫。(0、1、2、3) | 3 |
子標準2.學校積極主動與當地社區連繫(6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2-1學校邀請社區相關人士,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活動、制訂和檢討發展健康促進學校政策,並公開表揚社區積極參與健康活動之人員。 | |||
2-1-1 | 活動過程紀錄。(0、1) | 0 | 無 |
2-2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校際觀摩、媒體行銷,分享經驗。 | |||
2-2-2 | 活動紀錄。(0、1、2、3) | 0 | 無 |
2-3學校學區內有安全維護網絡。(如:與學校附近周邊愛心商店合作…) (0、1) | 1 | ||
2-4學區周邊環境有友善安全輔助措施(如:通學步道、愛心家長、交通服務隊…),有利學生上下學。(0、0.5、1) | 1 |
子標準3.連結當地社區資源與學校推行健康促進活動(3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3-1學校辦理健康促進活動能結合衛生單位所提供的各項資源(如:手冊、單張、海報宣傳品..等),讓學生家長或社區家庭成員參與。(如:健康體位、無菸校園、口腔保健、視力保健、性教育、正確用藥等議題)。 | |||
3-1-1 | 各項議題活動實施紀錄。(0、1、2) | 2 | |
3-2學校配合衛生單位舉辦健康促進活動讓學生家長或社區家庭成員參與。如:血壓量測、體脂肪測量、血糖檢測、癌症篩檢…等。 | |||
3-2-1 | 學校參與活動紀錄。(0、1) | 1 |
標準六、健康服務(18分)
子標準1.教職員工生基本的健康服務(國小8分;國、高中職7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1-1預防接種調查及輔導缺點矯治,並有完整紀錄。 | |||
1-1-1 | 國小:未完成學齡前預防接種者皆能補接種完成,若未能達成需分析其原因並研議改善策略。(0、1、2) | ||
國、高中職:協助衛生單位推動接種防治疫苗。(0、1) | 0 | 無 | |
1-2提供健康檢查,檢查前有對學生做教育性說明,並通知家長。 | |||
1-2-1 | 說明通知書或單張。(0、0.5、1) | 1 | |
1-3學生接受健康檢查的完成率。(如:視力、口腔、蟯蟲…等) (0、1) | 1 | ||
1-4學生的健康紀錄檔案都以「健康資訊管理系統」作資訊化管理且紀錄清楚、完整,並注意隱私性。(0、1) | 1 | 【實地訪視】 | |
1-5各項體格缺點學生皆能列冊管理,進行相關衛生教育,並能告知家長,轉介至醫療院所,進行矯治追蹤工作,且有紀錄可查,未能進行矯治追蹤工作,能分析其原因並研議改善策略。(0、0.5、1、1.5、2) | 2 | ||
1-6罹患特殊疾病學生能造冊管理,並分別擬定生活照護要點,持續關懷,掌握病情有紀錄可查。 | |||
1-6-1 | 特殊疾病學生名冊及關懷紀錄。(0、0.5、1) | 1 |
子標準2.健康服務的提供有助於教職員工之培訓(1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2-1學校應指派專人參與學校衛生保健業務之研習活動。(0、1) | 1 |
子標準3.傳染病防治(國小1分;國、高中職2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3-1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訂立校園傳染病防治辦法,有明確的實施流程和管理策略,以監控和因應流行病的發生。(國小0、1;國、高中職0、1、2) | 2 |
子標準4.提升健康中心功能(4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4-1能符合教育部訂定之各級學校健康中心設施基準。(0、1) | 1 | ||
4-2護理人員差假期間能建立職務代理人制度或辦法。(0、1) | 1 | ||
4-3定期健康檢查資料於規定內完成上傳,並利用統計結果作為校內衛生政策擬訂之參考。(0、1、2) | 2 | 【實地訪視】 |
子標準5.教職員工健康促進(4分)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5-1辦理教職員工健康促進相關活動。(0、1、2) | 2 | ||
5-2備有社區醫療院所名稱、地址、電話、門診時間表等資料供教職員工參閱。(0、1) | 1 | ||
5-3為教職員工提供保健諮詢服務並留存紀錄。(0、0.5、1) | 1 |
備註:【實地訪視】「健康資訊管理系統」:1-4及4-3自評分數先以滿分計算,全縣統一於6/15開始線上複檢(考評後)。經查未完成者倒扣20分,若造成初評成績低於70分者,追加複評C組程序。
標準七(加分)、特色與其他(11分)
加分上限以10分為限
評量項目 | 自評分數 | 佐證資料 | |
1-1檳榔防制(0、1) | |||
1-2預防藥物濫用(0、1) | |||
1-3禁止飲酒(0、1) | |||
1-4心理健康(0、1) | |||
1-5傳染病防治(0、1) | |||
1-6安全學校(0、1) | |||
1-7急救應變(0、1) | |||
1-8永續校園(綠色校園、環保校園) (0、1) | |||
1-9職業安全與健康(適用於國高中職) (0、1) | |||
1-10學校參與社區對學校周邊販賣的不健康食物之行動或地方計畫。(0、1) | |||
1-11學校對於校園食品營養定期進行自主管理檢核(0、0.5) | |||
1-12學校有運動社團或團隊,表現健康體能活動(0、0.5) |
備註:
1. 1-1至1-9佐證資料需包含相關健康議題計畫、清楚目標、過程紀錄、成效統計分析結果、有改善策略。
2. 1-10佐證資料需包含實施計畫、過程紀錄。
3. 1-11學校食品如合作社販售之七大飲品、點心等,定期對營養進行自主管理檢核,佐證資料需有「學校販售食品自主管理檢核表」(需校長核章)之定期檢核及紀錄。
4. 1-12佐證資料需包括社團或團隊設置計畫或辦法、活動或比賽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