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週的艋舺巡禮,本週前往台北市最早的發源地:大稻埕。

今天是葉倫會老師第818次導覽,也是他第119次的大稻埕導覽,然而他卻謙稱「只是沽名釣譽,嬴得青樓薄倖名」罷了。

【大稻埕】

大稻埕以台語發音,就能知道它昔日是一個大的曬穀場,人們漸漸以「大稻埕」稱之。 1853年泉漳械鬥,泉州同安人敗走大稻埕,1856年重建霞海城隍廟。

當時,艋舺也有同安下郊商,頂郊人因商業利益,大舉攻打並放火焚燒祖師廟,同安人傷亡慘重,往大龍峒逃避,大龍峒支援義士也犧牲多人,於是退回保安宮。多數同安人隨即在保安宮左側建築規劃十戶輦輪堡,基牆以奇哩岸石,挖土做護溝,以土曬制土角磚砌牆,當時正好遇連日大雨,土角磚被一連49天大雨淋爛泥了。眾人見狀以為神明不贊許,於是擲茭請示,後轉往大稻埕發展,而創造了同治後百多年的繁華。(資料來源:圓環文化工作室)

【霞海城隍廟】

城隍爺與媽祖略有不同,葉老師說,全世界拜的媽祖都是林默娘,是同一個人,生日一定是農曆三月23日,但是很多人都能當城隍爺,例如:市長(如果做得好,受民眾擁戴的話),讀書孝順的人,以及「死後要有不忍人之心」,這些人才可以做城隍爺。葉老師建議我們去看「水鬼變城隍」的故事。城隍爺是財神,是護城河的河神。

古時候,縣官上任前一天晚上,要到城隍廟住一晚。

  • 古代教人做官的黃六鴻福惠全書》寫道,新縣官蒞境:「於上任前一日,或前三日至城隍廟齋宿」以便在夢中請教境內是否有懸而未決的冤案。(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151024_085727
1445811837-3091897320_n
▲此照片由葉老師部落格引用
20151024_085901
▲霞海城隍廟

葉老師特別表示,文化沒有優勝劣敗,沒有是非對錯,只是觀點不同。(這話其實套用在許多方面都很合用啊!)

由城隍廟出發,葉老師特別帶領大家祈福,那是一首台語的順口溜。

摸獅頭,你就蓋大樓!
摸獅嘴,你就大富貴!
摸獅腳,你就吃不乾 !
摸獅耳,好順利!
摸獅尾,好家夥!
石獅 !石獅!賺錢給我們大家花(開)!

你貢好不好啊?好~~!

城隍廟週邊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建築。

20151024_085509
▲【屈臣氏大藥房】
20151024_095822
▲【永業實業大樓】葉老師談到其間有關於顧正秋,任顯群,蔣經國的一段故事。然而我比較有興趣的是一樓的萊爾富,以現在的語言來說,它就是當時光泉公司的直營店,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是開架式的販賣,拿盤子,夾喜歡的食物去結帳,找位子坐下享用。最愛它的冰米漿和泡芙。
20151024_122704
20151024_122719
▲【迪化街郵局】如果不聽導覽,誰知道那是外露的水管呢?

【永樂市場】

永樂市場是傳統市場轉型成功第一例,它轉型為布市。我今天在第一次到二樓,才知道它真的是布的超大集散地!

20151024_093400   
20151024_094044
20151024_093549
20151024_094208
20151024_093511 20151024_093541
20151024_094817 
20151024_094828
▲【永樂市場二三樓】我想這裡應該能滿足們所有人對「布」的需求了吧~

【迪化街】

20151024_101439
▲屋頂的鳳梨說明了這家原本是臺灣的鳳梨大王。
20151024_103312 
20151024_103427

20151024_104318 20151024_104527
20151024_104551
▲【富貴人家的樓梯】每一個階梯、扶手、護欄,都看出作工的細膩,畢竟是大戶人家。
   20151024_105045
20151024_104854
20151024_104958
▲【街屋一隅】
20151024_105231
▲【李春生舊居】
他是一個船夫的兒子,出身低微,但是他就從小跟著船夫載外國人,所以要重新開始學外國話。學會外國話之外,他還有一個信仰基督教,跟著外國人信基督教。所以他的英文就很好。他是迎接日本人進台北城的主要策劃人,所以日本人就邀他到日本去訪問,李春生有寫日記的習慣,回來以後他把日記整理之後發現,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強大的原因:
一、日本男女受教育平等。
二、日本言論自由
三、日本的宗教自由
四、廣設博物館

【林五湖祖厝】
20151024_110016 20151024_110126   
▲【林五湖祖厝】目前祖厝的前半出租給茶行,只有星期六上午有導覽解說。室內上方可看到閣樓。
延伸閱讀:迪化街最古老的閩南式街屋
照片中穿白襯杉者是林家第十七代子孫林正欣先生,他也展示給大家看,臨街的門板全部是活動式,可拆卸的,為方便大件貨物進出。
老闆就坐在二樓閣樓,前門有什麼人進出,一目了然,如果「前場」忙不過來也能機動支援,很實在的設計。
20151024_110456
▲【窗孔】福、春二字張貼處是為防盗、宵小闖入的設計,一到夜晚,不開大門,若有人敲門,先由窗孔查看。
20151024_111219 20151024_111616
▲【岩石吸水】椅子旁刻意潑水,可發現漸漸被石頭吸收,吸越多水越重,越穩。右邊照片,那是利用壓艙石將地面墊高。
20151024_112021 20151024_112037
▲【二進(中堂)】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由於林家目前仍有開擇日館,供奉的是鬼谷子。上方有閣樓,屋頂有採光。最右方畫像即今日解說員林先生的父親。
20151024_112238         公母門 
▲這扇門大有亦機。首先在兩片門對接處,設計為一公一母(如右圖),關門的時候總是要左右互相搭配,否則就無法密合。意在提醒家人,互相配合才能成事。
門軸 ←這扇門還有另一設計,讓人嘖嘖奇。門開啟與關閉時,軸因為磨擦,會產生聲響,特殊之處即在於關門的聲音與開門的聲音不同,在房間裡只要聽聲音就能知道有人出門或是進門。以前的人沒有門禁卡,就是利用智慧啊!
大家或許會說,我家的門軸如果長時間沒上油,也會有聲音啊~但這聲音歷經一百多年,數萬次的開合,卻仍然保有這樣的特殊聲音,恐怕就不單單是沒上油的問題吧~

林家古厝屬閩南三進式建築。解說員(我尚不知他姓名,只知他是林家子孫,且以林先生稱之)表示,更早的時候祖先從大陸到臺灣,是先在基隆落腳,那時就開始做生意,店面住家倉庫各在一處,覺得不方便,待遷到迪化街,請人蓋房子時就將這三種功能合而為一,於是就有三進式的設計。
靠近迪化街的屬一進,是做生意的地方,辦公室及倉庫在二樓;第二進也就是中段部份是供奉神明祖先的地方,樓上也可住人;第三進目前未開放,據悉以前臨淡水河,有碼頭可以直接上下貨,前後大約一百公尺左右的距離,屋子的前前後後都照顧得到,很是方便。

說到為何現在開放給大家參觀,並且子孫固定排班當解說員?
林先生認為,他的祖先在他父親之前,三代單傳,這麼大的房子只有一個小朋友來跑去,實在很單薄。想不想多生?想啊!聚了三個老婆,還是只生一個。是生育能力的問題嗎?如果生不出來,應該一個也生不出來,可是怎麼三代都只生一個?直到他父親這代,生了九男四女。(他幫大家介紹牆上他父母親的畫像,厚,真像!)為什麼?很令人好奇。

林先生認為其來有自。

他的父親生意做很大,一天能賺一萬元,一萬元在當時已經可以買一間房了。也由於富裕,窮人家多拿著房契地契來跟他父親抵押借錢,待有收成再來贖回去。然而他父親卻讓人把房契地契拿回去,他認為那是人家家裡最重要的資產,不要押在他這裡,錢照借,有賺才還。

就這樣,待他父親民國61年過世,去查他名下的財產,什麼都沒有,只有迪化街這間房子。這富甲一方的人怎麼身後只有一間房子?然而,直到現在,每當過年還是有他不認識的人送來禮物,說是祖先有交代,待有翻身的一天,定要來向林家致謝。他這才明白父親的錢去了哪兒。

是不是因此積了陰德,才有九男四女的後嗣?只有天知道了。

民國98年,他們請人估價,賣掉可得二億五千萬,如果整修,還要再花二千五百萬。他們開了一個家族會議,據說十五分鐘決議:整修。

主要原因在於,如果賣了,錢分一分,子孫們就是吃好一點,住大一點的房子,如此而已。然而,這樣的屋子就沒有了,曾經在這房子裡的記憶與文化,也沒有了。何不化小愛為大愛?林先生也說,其實大家都還算過得去啦,才能做成這的決議。我則自忖著那句古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除此之外,還能怎麼解釋呢?

【大稻埕公園─李臨秋紀念公園】

行程來到迪化街的李臨秋銅像前,李臨秋是誰?望春風、補破網、四季紅…等膾炙人口的歌曲皆是出自他的手筆。令人訝異的是,眾人皆知補破網寫的是二二八後社會殘破的景象(我是看了說明才知道),葉老師說補破網是李臨秋寫給小三的歌?!葉老師說的也沒錯,李臨秋的兒子李鑑修先生有說明

行文至此,怎能不聆聽一下望春風呢?

https://www.youtube-nocookie.com/embed/ZUZF1rjQhCo?rel=0

在公園旁有一古老建築,是周先生的住所,內有150年的椅子。

20151024_115350 20151024_115559
20151024_115725
 20151024_120314
▲昔日喝交杯酒的專用杯子,注意蓋子手握處,它也有公母之分喔~
20151024_121200
▲周先生向我們展示日本天皇贈予他祖父的杯子,杯子是圓的,杯底是方的。此乃天皇御用,平民百姓不可擁有。

大稻埕巡禮尾聲,想著李春生寫日記的習慣,我也趁著記憶猶新,寫我的城市日記。葉老師曾是博物館館長,他正帶著大家參訪一座城市博物館,你跟上隊伍沒?

最後修改日期: 2015 年 10 月 26 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