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藥物濫用–加強導師反毒知能進修研習

宜蘭縣頭城鎮竹安國民小學『加強導師反毒知能』進修研習計畫

一、依據:

(一)教育部98521日台軍()字第0980080675C號函辦理。

(二)宜蘭政府98525日府教學字第0980072598號函辦理。

二、目的:

(一)增進教師藥物濫用防制觀念,落實藥物濫用防制教育,建立無毒校園。

(二)強化學生藥物濫用防制知識,提升教師反毒知能,認識青少年常用毒品及其如何使用,以防制毒品流入校園。

(三)了解毒品施用者的徵狀及外在行為,進而輔導藥物濫用者並提供其求助管道,落實教師輔導學生之職責,全面提昇師生反毒能力。

三、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宜蘭縣學生校外會

(二)承辦單位:宜蘭縣竹安國小教導處

四、研習日期:

   (一)自中華民國1001019日(星期三),時間為13301530計二小時。

 (二)請逕行上網報名,全程參與研習者,核發二小時研習時數。

五、研習地點:宜蘭縣竹安國小藝文教室

六、參加對象:本校教職員工

七、課程及活動內容

時 間

           

主持人/主講人

   

13:20~13:30

報到

江佩珊組長

 

13:30~13:35

主持人致詞

陳銘俊校長

 

13:35~15:30

加強導師反毒知能研習

歐陽宇昇教官

 

八、經費來源:教育部「反毒宣講團」相關經費支應。

九、本計畫經校長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                   單位主管:                校長:

100年青少年學生吸菸行為調查及危害

珍愛生命.傳播健康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新聞稿

 

 

 

 

 

 

 

發稿單位:國民健康局

發稿時間:101329

 

100年青少年學生吸菸行為調查結果

國民健康局辦理100年「青少年學生吸菸行為調查」發現,國中學生和高中職學生在過去30天曾吸菸之比率(以下簡稱吸菸率)各為7.3%14.7%;國中學生和高中職學生學校二手菸暴露率各為17.8%25.8%;另國中學生和高中職學生家庭二手菸暴露率各為42.5%41.2%,顯示不同年齡之青少年學生目前吸菸率、學校與家庭二手菸暴露率,仍值得各界持續關心。

100年調查係以隨機抽樣選取具全國與縣市代表性之樣本進行調查,計抽取41,598名樣本學生(國中14,356名,高中職27,242名),以匿名自填問卷方式進行調查,完訪樣本數計38,267名(國中13,408名,高中職24,859名),完成率為92.0%(國中佔93.4%,高中職佔91.3%)。

青少年學生吸菸率首度壓制下來

100年高中職學生吸菸率為14.7%(男性20.3%,女性8.1%),相較於96年調查結果為14.8%(男性19.3%,女性9.1%)98年為14.8%(男性19.6%,女性9.1%);另100年國中學生吸菸率調查結果為7.3%(男性10.5%,女性3.7%),相較於97年調查結果為7.8%(男性10.3%,女性4.9%)、99年為8.0%(男性11.2%,女性4.2%);整體而言,持續呈上昇趨勢的「國中男性」與「高中職女性」吸菸率,都首度壓制下來。(如圖1

吸菸率有隨年齡和年級上升而增高的趨勢

13歲、14歲、15歲、16歲及17歲學生吸菸率分別為5.8%6.2%9.2%12.2%13.0%15.7%,但在超過19歲以上的學生吸菸率卻大跳躍為36.1%(如圖2進一步分析高中職學生調查結果發現,高中、高職、綜合學校及夜間部學校的學生之目前吸菸率分別為3.6%16.5%16.1%33.3%(如圖3),其中夜間部學生的目前吸菸率雖與歷年相比有下降趨勢,但仍屬偏高。

比較國中與高中職學生歷年學校類別與年級別調查資料,可發現國中至高中職學生有逐年級上升之趨勢,97年的國中三年級學生吸菸率由9.2%上升為98年高中職一年級學生的14.8%,上升幅度達60.2%99年的國中三年級學生吸菸率由9.1%上升為100年高中職一年級學生的14.4%,上升幅度達58.0%(如圖4

高中職三年級學生的吸菸率雖仍比國中三年級學生高,但比較同(100)年調查中的高中職二年級學生則有略為下降趨勢,國中一至三年級學生吸菸率分別為5.4%7.7%8.9%,高中職一至三年級學生吸菸率分別為14.4%15.9%13.9%(如圖5顯示隨著學生年齡或年級越高,吸菸盛行也隨之上升之趨勢

學校二手菸暴露主要來自吸菸同學

100年國中學生學校二手菸暴露率為17.8%(男性20.5%,女性14.7%),與99年的19.7%(男性22.9%,女性16.2%)及97年的21.0%(男性23.7%,女性17.8%)相較,已有改善;另,100年高中職學校內的二手菸暴露率為25.8%(男生31.2%,女生18.8%),與98年的26.9%(男生33.1%,女生19.6%)和96年的35.2%(男生43.1%,女生25.9%)相較,亦有改善。整體而言,學校二手菸暴露率雖有下降與改善,但依菸害防制法規定,高中職及以下學校本應全面禁菸,各級學校仍有很大的改善之空間。(如圖6

另,調查發現青少年學校二手菸之最主要來源是吸菸同學(國中49.3%,高中職60.9%),其次為其他校外人士(國中33.8%,高中職21.2%)、老師(國中6.0%,高中職6.9%)、警衛或工友(國中6.6%,高中職3.9%)、校長(國中3.6%,高中職5.6%)及行政人員(國中0.6%,高中職1.5%)。(如圖7

同儕對青少年吸菸行為的影響力大

歷年調查也發現,青少年有較多好友有吸菸或父母吸菸者,其目前吸菸率也呈現比較高之現象,例如有多數好友吸菸的國高中職學生吸菸率達五成(國中41.2%,高中職學生55.1%),為沒有或少數好友吸菸的學生吸菸率(國中5.1%,高中職學生8.3%)約7倍(國中8.1倍,高中職學生6.6倍)。在未曾吸菸者中,調查顯示有14.7%的國中學生和10.8%的高中職學生表示,未來一年內好友提供紙菸時會吸菸;而過去曾吸菸但目前已不再吸菸的學生中,則有40.6%的國中學生和37.1%的高中職表示好友提供紙菸時會吸菸。換言之,不少青少年學生深受來自朋友吸菸態度的影響。

由於學校為群體生活,有高達23.6%的國中吸菸者和32.5%的高中職吸菸者表示在過去30天內曾經在學校裡吸菸,其中更有88.1%的國中在校吸菸學生和86.6%的高中職在校吸菸學生表示通常和同學一起吸菸,顯示校園吸菸問題仍須小心防範。

家庭二手菸暴露仍高,是菸害防制的死角

100年國中生家庭二手菸暴露率為42.5%(男性41.5%,女性43.3%),99年為44.2%(男性43.9%,女性44.2%)與97年的46.8%(男性46.2%,女性47.3%)相較,僅有小幅度的改善;另高中職學生家庭二手菸暴露率為41.2%(男性39.8%,女性42.5%),和98年為41.6%(男性40.5%,女性42.5%)與96年的45.3%(男性44.6%,女性45.4%)相較,亦已有改善,但其家庭二手菸暴露率仍高(如圖8

另外,吸菸學生表示第一次吸菸地點以家中最多(國中37.8%,高中職學生30.8%),高於一般人預期的公共場所(國中27.5%,高中職學生27.1%)、學校(國中13.3%,高中職學生17.5%)、朋友住處(國中6.0%,高中職學生6.4%)與社交場所(國中3.5%,高中職學生5.6%)。(如圖9

家中父母至少有一人有吸菸的國中生和高中學生吸菸率各為10.2%19.4%,為父母均不吸菸的學生吸菸率(國中4.3%,高中職學生9.6%)約2倍(國中2.4倍,高中職學生2.0倍)。此外,在家中暴露於二手菸者,其曾經吸菸率、目前吸菸率及可能吸菸率均較未暴露者高,顯示家人吸菸對於青少年來說,可能間接被鼓勵吸菸行為,無菸家庭是必須特別重視。

青少年學生每月零用錢與吸菸率有正相關

在有買菸習慣者中,每月菸品花費在800元以上者竟高達三成(國中17.1%,高中職學生33.4%。平均每月沒有任何零用錢的青少年吸菸率僅約4%(國中3.2%,高中職學生4.7%,但每月平均有3,5004,499元零用錢的青少年吸菸率達兩成(國中20.9%,高中職學生17.5%,而每月平均有超過4,500元零用錢的青少年吸菸率更高達三成以上(國中29.0%,高中職學生37.0%),顯示每月可支配的零用錢與吸菸率有正向的關連性(如圖10

吸菸對青少年之危害

201012月美國衛生部發表的「How Tobacco Smoke Causes Disease, The Biology and Behavioral Basis for Smoking Attributable Disease」報告指出,相較於成年人而言,青少年使用少量的菸品就會成癮,即使每週吸一至二支就可能出現成癮症狀;青少年發育中的腦部對尼古丁相當敏感,吸菸會影響學習,且愈早吸菸者成年後愈容易成為重度吸菸者;亦有研究顯示,以每天吸一包菸的青少年,較不吸菸者,未來有3倍以上的機率使用酒精及10-30倍的機率會有多重藥物成癮的問題。另吸菸會使皮膚皺紋,產生黑斑或增加皮膚癌機率;菸焦油的沉積,造成手指及牙齒變黃,全身滿口的菸臭;吸菸也會損害大腦,使思慮變得遲鈍及智商減退,影響課業學習與生活;菸煙的尼古丁、焦油與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增加呼吸道的阻力、阻礙呼吸系統發育及降低體力,也會降低肺功能增長,增加日後罹患氣喘、哮喘、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耳疾病、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之潛在風險;吸菸造成女性增加自發性流產和子宮外孕的機會,懷孕女性吸菸則有早產以及產下低體重兒的風險,嬰兒吸到二手菸亦有可能增加嬰兒猝死症候群;男性吸菸除了精蟲的活動力受到影響,也會導致性功能障礙。

家長儘速戒菸,樹立好榜樣不要使青少年因吸菸而輸在起跑點

國民健康局與教育部合作推動「校園菸害防制實施計畫」,透過加強擬定與推動菸害防制政策、推動校園內全面禁菸,並在本(101)年將辦理校園戒菸種子師資訓練,以達到每所學校培訓至少一名菸害防制種子師資為目標,以提供校園師生員工的戒菸教育及服務。

青少年吸菸成癮或家庭之二手菸暴露都使其健康輸在起跑點上,也是終身揮之不去之健康威脅。家庭成員吸菸常為青少年模仿的對象,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特別呼籲:「青少年要享受學習及青春,但絕對不要吸菸,而家庭之吸菸成員應該趕快戒菸,以樹立好榜樣」。有鑑於戒菸者除了有戒菸動機外,更重要的是尋求專業協助來增加戒菸成功機率,吸菸者可善加利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所提供之多元戒菸服務,例如: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可提供隱密性高的一對一戒菸諮詢,戒菸專線也會定期傳送電話簡訊來關懷及支持進行戒菸者;各縣市衛生局所辦理戒菸班提供專業戒菸諮詢服務,儘速幫助您戒菸成功!

 

新聞資料詢問:國民健康局衛教中心馮宗蟻研究員 02-29978616#4020968-224-299

新聞聯絡人:國民健康局衛教中心蔡維誼科長 02-29978616#4300972-725-705

 


新聞稿附件(附圖)

                                                                                                          圖1. 歷年國中及高中職生目前吸菸率

註:

1. 資料來源為國民健康局「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2. 目前吸菸率定義:過去30天內曾經嘗試吸菸,即使只吸一、兩口

3. 高中職生定義:高中、高職及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含夜間部)

 

 

 

 

 

                                                                                                          圖2. 國高中職生不同年齡別之吸菸率

註:

資料來源為國民健康局10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圖3. 歷年高中職生不同學校類別之吸菸率

註:

1. 資料來源為國民健康局「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2. 高中定義:日間部普通科的學生

3. 高職定義:日間部職業類科的學生

4. 綜合高中定義:日間部普通科、職業類科學生均有的學校。

5. 夜間部定義:在晚間上課之學生,包括普通科、職業類科學生。

6. 94年調查資料中學校類別歸類方式不同,故不宜直接比較。

 

 

 

 

                                                                                           圖4. 99100年青少年學生逐年級之吸菸率

註:

1. 資料來源為國民健康局9910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2. 高中職生定義:高中、高職及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含夜間部)

 

                                                                                                          圖5. 國高中職生不同年級別之吸菸率

註:

1. 資料來源為國民健康局10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2. 高中職生定義:高中、高職及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包含夜間部

 

 

 

 

 

                                                                                             圖6. 歷年國中及高中職生學校二手菸暴露率

註:

1. 資料來源為國民健康局「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2. 學校二手菸暴露定義:係指在過去七天內,在學校中有人在面前吸菸。

3. 9394年無學校二手菸暴露調查資料。

 

 

                                                                                         圖7. 國中及高中職生學校二手菸之最主要來源

註:

1. 資料來源為國民健康局10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2. 學校二手菸之最主要來源定義:係指在過去七天內,在學校中有人在面前吸菸者,最常在面前吸菸的人。

 

 

 

 

 

 

 

 

                                                                                             圖8. 歷年國中及高中職生家庭二手菸暴露率

註:

1. 資料來源為國民健康局「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2. 家庭二手菸暴露定義:係指在過去七天內,在家中有人在面前吸菸。

                                                                                             圖9. 國中及高中職吸菸學生第一次吸菸地點

註:

1. 資料來源為國民健康局10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

2. 社交場合定義 : 如朋友聚會、親友婚宴等活動地點

3. 公共場所定義 : 如網咖、公園、百貨公司、街上等地點

 

 

 

 

 

                                                                                                 圖10. 國高中職生不同零用錢別之吸菸率

註:

1. <span styl

流感Q&A–開學期間注意流感疫情

開學期間注意流感疫情

並加強衛生習慣

如有發燒–盡速就醫

退燒後24小時在上課

教育部流感防治提問事項

 

一、   是否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標準為何?

答:

(一)   依「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經研判國內、外流行疫情嚴重程度,認有必要時,得提具體防疫動員建議,報請行政院同意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指派指揮官。

(二)   依本署分析監測資料顯示,本流感季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數與死亡病例數均較去年同期明顯為少,經評估現階段疫情尚未達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規模。又本署已於10113日成立「流感疫情防治協調會報」,並邀集相關部會研商防治措施,雖未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名,然已達統籌全國資源之實;本署將持續監測流感疫情,並視需要適時報請行政院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二、           指揮中心成立前,是否要授權縣市規定停課標準?班級停課或學校停課?

答:鑑於本流感季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數與死亡病例數均較去年同期明顯為少,爰現階段尚不宜頒訂停課標準,以免造成民眾對疫情之錯誤認知及社會恐慌,惟地方政府可考量各縣市疫情狀況,自行規劃停課標準及措施。另目前應加強宣導強化學生個人衛生及自我防護措施(尤以生病在家休息之宣導)更為重要。

三、           有關是否持續行政宣導國小4年級以下學生施打公費疫苗?或提高年級至國中三年級以下學生?

答:

(一)                由於流感病毒變異性極大,每年都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建議之疫苗株製造疫苗,本來就不可能百分之百與當年流行病毒株吻合,但流感疫苗內含有A型流感病毒株2株(H1N1H3N2)及B型病毒株1株,仍具有交叉保護效果,因此接種後還是具有保護力。由於目前流感流行疫情仍逐漸攀升中,加以流感病毒主要流行株隨著疫情攀升仍有可能改變,因此各縣市衛生局仍持續鼓勵各國小4年級以下學生踴躍接種,有意願接種者可洽各地衛生所開立接種通知書至指定醫療院所施打。

(二)                另依照本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尚未將國高中學生納入公費疫苗實施對象,且目前疫苗結餘量僅敷建議之高危險群接種,故應對該些學生強調咳嗽禮節、生病在家休息等防治措施,若自覺有風險者應考慮自費接種疫苗。

四、   流感併發病症狀發生前,是否有簡易方法得以教導學校及校長判斷應送教學醫院就醫如發燒38或全身痠痛症狀

答:

(一)  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等症狀,即一般所稱的類流感症狀,少數人感染後會有腹瀉或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二)                類流感的定義需同時符合下列三項條件:

1.    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 38℃)及呼吸道症狀。

2.    具有肌肉酸痛、頭痛、極度倦怠感其中一項症狀者。

3.    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與支氣管炎。

(三)  鑑於學童為流感病毒之高傳播及高風險族群,如有出現上述流感症狀,即應儘速就醫。

五、   國小學生建議在家休養幾天為原則?是否有配套措施(家庭照顧假)如果只有咳嗽?是否得以戴口罩上班上學?

答:

(一)  建議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於退燒後24小時,配戴口罩返校上課。

(二)  至於家庭照顧假係屬勞委會及人事行政局權責。

(三)  建議有呼吸道症狀之學童應請假在家休養,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保持勤洗手等衛生好習慣,以降低流感疫情擴散。

六、   是否有其他防疫作為要求地方政府或學校配合辦理?

答:

(一)                請督導各級學校及幼兒機構加強學生、家長及教職員工之自身防護衛教宣導,包括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維持手部清潔,落實生病在家休養(不上課、不上班),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場合等;此外,如遇有流感症狀者,應提供口罩並協助就醫,同時請其居家休養;倘有流感群聚事件發生,應儘速通報衛生單位,妥善因應。(行政院衛生署10113日署授疾字第1000101213號函諒達,同函檢附流感防治工作指引:學校及托育機構)

(二)                有關「學校及托育機構流感防治工作指引」摘述如下:

1. 加強衛生教育

1.1 宣導內容包含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生病在家休息、施打流感疫苗等。

1.2 宣導對象除學生及小朋友外,也應包含家長及教職員工。

2. 維持衛生環境

2.1 供應足夠的洗手設施及充足的洗手時間。

2.2 定期清潔學生、幼兒經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如鍵盤、課桌椅、門把、公共區域的公共用品、教具等,但要注意避免過度使用消毒藥劑(有關消毒藥劑之使用方法可參閱「消毒劑使用指引」),並穿戴手套及口罩進行清潔作業。

3. 協助發生症狀者

3.1 主動關心學生、小朋友、教職員工有無類流感症狀。

3.2 如發現類流感患者,應讓其戴上口罩,留置於單獨空間,並協助其儘速就醫及返家休息。單獨空間應設於非人潮必經之處,不需獨立空調,但要保持空氣流通。

3.3 不宜由孕婦、慢性病患等流感併發症高風險者照料發生症狀的學生或小朋友,且照顧者在工作時間應配戴口罩,並勤洗手。

3.4 住宿生罹病,除就醫外,於宿舍中應安置於與健康學生有所區隔之處,提供適當照護,直至症狀緩解後24小時。

4. 加強通報作業

如發現突發群聚疫情,學校、幼稚園及托兒所應依規定通知當地教育主管機關,必要時會同當地衛生主管機關處理。

5. 學生停課期間之注意事項

學校如決定採取停課措施,應注意以下事項:

5.1 停課學生不應再參加人口密集性活動,例如至補習班、安親班或參加課後社團活動等人潮聚集場所。

5.2 學校及家長也應維護停課學生之安全及督導學生不應參加人口密集性活動。

5.3 住宿生罹病者(無法回家者),除就醫外,應予安置於宿舍中,並與健康學生區隔,至症狀緩解後24小時才能參加團體活動。

5.4 教師可利用電話或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學生保持聯繫,並適時提供關懷及協助。

5.5 可視學校疫情狀況及校園空間,考量擴大學生在校活動的距離,方法如下:

5.5.1考慮暫停各項大型活動,如班際活動、社團活動、運動會等,並取消以跑班方式授課。

5.5.2擴大學生課桌椅之距離,或將班級移至較大的空間,並保持空氣流通。

5.5.3將授課班級分成較小班級。

5.5.4有關課業學習部分,可考量利用電視、廣播、電話及網路等教學方式,實施遠距教學,避免學生因停課致課業荒廢。另也應規劃培訓代課老師,當發生老師因生病或請假等無法上課情形時,立即派遣短期代課老師接替教學工作,以確保學生教育之持續。

 

流感Q&A–開學期間注意流感疫情

開學期間注意流感疫情

並加強衛生習慣

如有發燒–盡速就醫

退燒後24小時在上課

教育部流感防治提問事項

 

一、   是否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標準為何?

答:

(一)   依「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經研判國內、外流行疫情嚴重程度,認有必要時,得提具體防疫動員建議,報請行政院同意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指派指揮官。

(二)   依本署分析監測資料顯示,本流感季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數與死亡病例數均較去年同期明顯為少,經評估現階段疫情尚未達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規模。又本署已於10113日成立「流感疫情防治協調會報」,並邀集相關部會研商防治措施,雖未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名,然已達統籌全國資源之實;本署將持續監測流感疫情,並視需要適時報請行政院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二、           指揮中心成立前,是否要授權縣市規定停課標準?班級停課或學校停課?

答:鑑於本流感季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數與死亡病例數均較去年同期明顯為少,爰現階段尚不宜頒訂停課標準,以免造成民眾對疫情之錯誤認知及社會恐慌,惟地方政府可考量各縣市疫情狀況,自行規劃停課標準及措施。另目前應加強宣導強化學生個人衛生及自我防護措施(尤以生病在家休息之宣導)更為重要。

三、           有關是否持續行政宣導國小4年級以下學生施打公費疫苗?或提高年級至國中三年級以下學生?

答:

(一)                由於流感病毒變異性極大,每年都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建議之疫苗株製造疫苗,本來就不可能百分之百與當年流行病毒株吻合,但流感疫苗內含有A型流感病毒株2株(H1N1H3N2)及B型病毒株1株,仍具有交叉保護效果,因此接種後還是具有保護力。由於目前流感流行疫情仍逐漸攀升中,加以流感病毒主要流行株隨著疫情攀升仍有可能改變,因此各縣市衛生局仍持續鼓勵各國小4年級以下學生踴躍接種,有意願接種者可洽各地衛生所開立接種通知書至指定醫療院所施打。

(二)                另依照本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尚未將國高中學生納入公費疫苗實施對象,且目前疫苗結餘量僅敷建議之高危險群接種,故應對該些學生強調咳嗽禮節、生病在家休息等防治措施,若自覺有風險者應考慮自費接種疫苗。

四、   流感併發病症狀發生前,是否有簡易方法得以教導學校及校長判斷應送教學醫院就醫如發燒38或全身痠痛症狀

答:

(一)  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等症狀,即一般所稱的類流感症狀,少數人感染後會有腹瀉或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二)                類流感的定義需同時符合下列三項條件:

1.    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 38℃)及呼吸道症狀。

2.    具有肌肉酸痛、頭痛、極度倦怠感其中一項症狀者。

3.    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與支氣管炎。

(三)  鑑於學童為流感病毒之高傳播及高風險族群,如有出現上述流感症狀,即應儘速就醫。

五、   國小學生建議在家休養幾天為原則?是否有配套措施(家庭照顧假)如果只有咳嗽?是否得以戴口罩上班上學?

答:

(一)  建議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於退燒後24小時,配戴口罩返校上課。

(二)  至於家庭照顧假係屬勞委會及人事行政局權責。

(三)  建議有呼吸道症狀之學童應請假在家休養,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保持勤洗手等衛生好習慣,以降低流感疫情擴散。

六、   是否有其他防疫作為要求地方政府或學校配合辦理?

答:

(一)                請督導各級學校及幼兒機構加強學生、家長及教職員工之自身防護衛教宣導,包括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維持手部清潔,落實生病在家休養(不上課、不上班),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場合等;此外,如遇有流感症狀者,應提供口罩並協助就醫,同時請其居家休養;倘有流感群聚事件發生,應儘速通報衛生單位,妥善因應。(行政院衛生署10113日署授疾字第1000101213號函諒達,同函檢附流感防治工作指引:學校及托育機構)

(二)                有關「學校及托育機構流感防治工作指引」摘述如下:

1. 加強衛生教育

1.1 宣導內容包含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生病在家休息、施打流感疫苗等。

1.2 宣導對象除學生及小朋友外,也應包含家長及教職員工。

2. 維持衛生環境

2.1 供應足夠的洗手設施及充足的洗手時間。

2.2 定期清潔學生、幼兒經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如鍵盤、課桌椅、門把、公共區域的公共用品、教具等,但要注意避免過度使用消毒藥劑(有關消毒藥劑之使用方法可參閱「消毒劑使用指引」),並穿戴手套及口罩進行清潔作業。

3. 協助發生症狀者

3.1 主動關心學生、小朋友、教職員工有無類流感症狀。

3.2 如發現類流感患者,應讓其戴上口罩,留置於單獨空間,並協助其儘速就醫及返家休息。單獨空間應設於非人潮必經之處,不需獨立空調,但要保持空氣流通。

3.3 不宜由孕婦、慢性病患等流感併發症高風險者照料發生症狀的學生或小朋友,且照顧者在工作時間應配戴口罩,並勤洗手。

3.4 住宿生罹病,除就醫外,於宿舍中應安置於與健康學生有所區隔之處,提供適當照護,直至症狀緩解後24小時。

4. 加強通報作業

如發現突發群聚疫情,學校、幼稚園及托兒所應依規定通知當地教育主管機關,必要時會同當地衛生主管機關處理。

5. 學生停課期間之注意事項

學校如決定採取停課措施,應注意以下事項:

5.1 停課學生不應再參加人口密集性活動,例如至補習班、安親班或參加課後社團活動等人潮聚集場所。

5.2 學校及家長也應維護停課學生之安全及督導學生不應參加人口密集性活動。

5.3 住宿生罹病者(無法回家者),除就醫外,應予安置於宿舍中,並與健康學生區隔,至症狀緩解後24小時才能參加團體活動。

5.4 教師可利用電話或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學生保持聯繫,並適時提供關懷及協助。

5.5 可視學校疫情狀況及校園空間,考量擴大學生在校活動的距離,方法如下:

5.5.1考慮暫停各項大型活動,如班際活動、社團活動、運動會等,並取消以跑班方式授課。

5.5.2擴大學生課桌椅之距離,或將班級移至較大的空間,並保持空氣流通。

5.5.3將授課班級分成較小班級。

5.5.4有關課業學習部分,可考量利用電視、廣播、電話及網路等教學方式,實施遠距教學,避免學生因停課致課業荒廢。另也應規劃培訓代課老師,當發生老師因生病或請假等無法上課情形時,立即派遣短期代課老師接替教學工作,以確保學生教育之持續。

 

請注意小心–別讓腸病毒上身

 

 

腸病毒衛教單張

 

親愛的家長,您好:

    現在正值腸病毒的流行期間,故請家長將此衛教單張詳細閱讀以利獲得正確的腸病毒衛教措施,給予孩子最佳的健康照護。

一、傳播途徑:            

    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患童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感染。

二、病徵:

   腸病毒的病徵潛伏期約3-7日。前1-5日類似感冒的症狀,6-10日手掌、腳掌出現無痛的皮疹或水泡。

三、預防方法:預防腸病毒最重要是注重個人衛生。

    1)時時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濕、搓、沖、捧、擦正確洗手五步驟。

    2)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3)飯前、如廁後勤洗手。

    4)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應經常清洗。

    5)病童應留在家中且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直至紅疹消退及水泡結痂。

五、請假規則

    若有學生罹患腸病毒、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症,或疑似罹患腸病毒,一至二年級及幼稚園學童需請假一週,方可到校上課。

   

                竹安國小健康中心  關心您101.01.04  

何謂流行性感冒

認識流感疾病

(一)什麼是流感
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等,但通常均在27天內會康復。臨床上所謂的感冒、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以及無法區分之急性呼吸道疾患均有可能為感染流感病毒所引起。而估計每年流行時,約有10%受感染的人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伴隨呼吸道症狀而來。
流感之重要性在於其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流感病毒

(二)好發季節
流感為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之流行疾病,疫情的發生通常具有週期性,臺灣地區位處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流行高峰期多自12月至隔年12月份進入高峰。
由於流感在臺灣好發於冬季,尤其自10月開始病例逐漸上升,至次年3月後逐漸下降,秋冬時節正值流感及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達到高峰的季節;因此,應及早防治,以避免感染後合併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風險。

(三)傳染方式
主要在密閉空間中經由空氣傳播;由於流感病毒可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故亦可能經由接觸傳染。

(四)潛伏期:短,通常14天。

(五)可傳染期:成人大約在症狀出現後35天,小孩則可達到7天。

(六)預防保健

A.衛教宣導
1.
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接觸傳染。
2.
如有出現類流感症狀,如有發燒、咳嗽等症狀,請及早就醫,以防感染流感引起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就醫後宜盡量在家休息,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有外出,請記得戴上口罩,並注意咳嗽禮節,於咳嗽或打噴嚏時,以手帕或衣袖捂住口鼻,避免病毒傳播。
3.
於流感流行期間,民眾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減少病毒感染機會。

B.接種疫苗:
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施打流感疫苗,健康成年人大約可達7080%之保護,而65歲以上等高危險群尤應接受疫苗接種,以防感染流感引起之併發症。

 

愛腎要趁早–圖畫比賽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導

101年度全國公私立國民中小學生【愛腎要趁早】圖畫比賽

一、主題:以愛腎要趁早為表現主題(見附件一)。

二、比賽主旨:希望小朋友彩繪出日常生活中保健腎臟的重點,畫出愛腎小尖兵具代表性的創意與創新。

三、舉辦宗旨:從國民中小學生進行宣導,從小培養優良腎臟保健觀念與習慣。

四、指導單位: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主辦單位:臺中榮民總醫院

協辦單位:各縣市政府教育局、社團法人台灣過敏氣喘及衛教協會

五、參加對象:全國公私立國中、及國小四年級以上之在學同學。

六、比賽規則:

(一)規格與素材:

 1.作品規格:以四開圖畫紙(54×39公分)為限。

 2.使用材料:表現素材不限,水彩、蠟筆、粉蠟筆、彩色筆、剪貼或綜合應用皆可。

(二)收件辦法:

由各地區學校統一收件或個別送件,於民國101215日前(郵戳為憑)將作品寄達指定收件地點(407台中市西屯區中港路三段160號,電話:04-235925255964)。

七、評選辦法:以愛腎要趁早主題表現為評選重點。

(一)收件截止後,依國小組及國中組兩組加以評選。

(二)評審方式:

1、依各組收件作品選出第名及優選獎、佳作獎、入選獎。

2、評分標準:創意40%、主題表現40、素材運用20

八、獎勵辦法:

(一)各組第一名1人,國健局獎狀一張、主辦單位獎章一枚、獎學金3,000元。

(二)各組第二名2人,國健局獎狀一張、主辦單位獎章一枚、獎學金2,000元。

(三)各組第三名3人,國健局獎狀一張、主辦單位獎章一枚、獎學金1,000元。

(四)各組佳作獎5名,國健局獎狀一張、主辦單位獎章一枚、獎學金500元。

(五)各組獎入選獎5名,國健局獎狀一張、主辦單位獎章一枚。

(六)各組作品,若未達標準時,名額酌減或從缺。

九、頒獎表揚:

各組得獎者之獎牌、獎狀、獎學金,於作品發表後,分別寄送各參賽表上書寫之「作者地址」。

十、作品發表:各組得獎名單及得獎者之作品將在國民健康局與主辦單位網站公告。

十一、參加辦法:

(一)請至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專區網站下載(http://www3.vghtc.gov.tw/ped )或剪下參賽表格(可影印使用)詳細填寫各項資料,貼在作品背面左下角,以捲筒或厚紙板妥善包裹,郵寄至收件處407台中市西屯區中港路三段160號(請於信封上註明:【愛腎要趁早】圖畫比賽)即可。

(二)每人參加件數不限,但佳作獎以上之獎項不重複給獎。

十二、注意事項:

(一)全部參賽作品均不予退件,著作權歸主辦單位所有,對外發表恕不另給酬勞,未得獎作品之著作權視同放棄(凡參加者,均視為遵守本辦法之各項規定)。

(二)得獎作品指導與主辦單位有權複製或製作成各種文宣事務用品作公益性發行,得獎者不得異議。

 

 

附件一:愛腎要趁早的「三要四不」

    1三要:要提高警覺,發現自己及家人的腎臟疾病

              多喝水、均衡飲食,多運動

              聽從醫師藥師的指示

    2四不:不隨便吃標示不明、來路不明的藥品、補品或食品

要肥胖

憋尿

發現有異常,就醫拖延

 

以上「三要四不」的詳細說明,請到http://www3.vghtc.gov.tw/ped網站參考,讓你的圖話畫有更多的素材。

 

 

 

 

 

101年度全國公私立國民中小學生【愛腎要趁早】畫畫比賽參賽表

 

作品畫題

 

作者姓名

 

性別

 

年齡

 

聯絡電話

  

傳真

  

家長姓名

 

手機

 

作者地址

 

就讀學校:      縣、市       國民中、小學   年級

E-Mail

 

指導老師:               電話:(                   學校老師

參加組別:國中組                國小組(四、五、六年級

創作理念:請簡單描述作品創作概念及想表達的涵意,供評審老師參考。

 

 

 

<span style="font-family: 'Engravers MT'; font-size: 10pt; mso-hansi-font-family:

愛吃速食不吃菜-才8歲就得痔瘡!

記者王錦義/竹東報導

      才8歲的小朋友也會得痔瘡!新竹縣竹東鎮一名女童,因喜歡吃速食、油炸物,不愛吃青菜又不運動,小小年紀就得了痔瘡,日前大便出血家長帶到診所就醫,醫師呂紹達說,餅乾零食、速食等含較高油脂和糖分,易導致便秘、誘發痔瘡,幼童應少吃。
       呂紹達診所日前接獲8歲女童長痔瘡案例。呂紹達說,女童到院時,肛門旁出現約1公分大的外痔,詳細問診後發現,原來女童不愛吃蔬果,水也喝得很少,但相當愛吃速食,最後因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導致排便不順出現便秘,長久用力下來,肛門黏膜慢慢往下掉,脫垂到肛門外形成外痔。
呂紹達說,這案例是他門診見過年齡最小的病患,家長發現女童排便異常出血,以為是大腸出問題,就醫時知道長痔瘡,家長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所幸女童外痔還不嚴重,經過治療後可以舒緩。
       呂紹達說,預防痔瘡,多吃蔬果是不二法門,家長可以多變化蔬菜水果種類,吸引小朋友的興趣,其他食物也盡量水煮清燙,吃得清淡身體才健康。上廁所時,如果超過五分鐘還無法解便,應先離開,等有便意再上,避免過度用力壓迫肛門。

5成家庭垃圾食物–當正餐–肥胖兒童達50%

       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兒童的過重與肥胖比例,比起前一年調查增加了約8%的比例,平均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是小胖妹小胖弟,值得注意的是,有7~9成孩子其實愛吃蔬果,但因父母未提供充足份量,兒童三餐跟著父母吃,深受家長影響,有半數家庭,會將垃圾食物當正餐,專家憂心,飲食不健康,文明病多,台灣恐成為癌症橫行的國度。(徐韻翔報導)

        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國內3千多位兒童以及1千多位家長,總計近5千位民眾進行大規模調查,結果發現,小朋友在外面買東西吃時,最愛買的食物泡麵榮登榜首,其次是鹹酥雞,而滷味也不少,大都是鹹度較高的食物,並有高達半數的家庭,含糖飲料一週喝超過三次,並將垃圾食物當正餐。
而這次調查的結果,比起前一年調查,台灣的胖孩子從25%比例成長到33%,平均每三個就有一個過重,孩子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孩子的飲食偏好習慣,與父母有密切的關連性,有高達6成孩子認為,自己的飲食習慣受到父母影響最多,不良飲食習慣,埋下了將來肥胖、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罹病風險。
醫師呼籲,肥胖可能容易導致乳癌、大腸癌、攝護腺癌及胰臟癌,而纖維攝取不足則容易便秘、腸憩室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小老外」越來越多,台灣恐怕將成為一個癌症橫行的國度,呼籲經常外食的家庭,應該把握蔬果579原則,兒童每天要吃到5份蔬果、成人女性7份,男性應吃到9份,才能營養均衡、促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