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五、社區關係

標準五、社區關係(17分)有標記“※“的為核心標準

子標準5-1 鼓勵家庭及社區參與學校的活動(5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5-1-1學校邀請社區相關人士或團體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活動,並公開表揚社區積極參與健康活動之人員。

健康促進活動計畫及過程紀錄。

 

 2

 詳如佐證資料

5-1-2學校積極舉辦可讓家庭參與的健康促進活動。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活動計畫及過程紀錄。

 2

詳如佐證資料 

 

子標準5-2 學校積極主動與當地社區聯繫(7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5-2-1學校邀請社區相關人士或團體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成果觀摩、媒體行銷、分享經驗。

成果觀摩與媒體行銷之計畫書與過程紀錄

A.成果觀摩

B.媒體行銷

 3

詳如佐證資料 

 

5-2-2學校學區內有安全維護網絡。(如:與學校附近周邊愛心商店合作…)

 1

詳如佐證資料 

5-2-3學區周邊環境有友善安全輔助措施(如:通學步道、愛心家長、交通服務隊…),有利學生上下學。

 2

詳如佐證資料 

 

子標準5-3 連結當地社區資源與學校推行健康促進活動(5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5-3-1學校結合衛生單位與地方團體辦理健康促進活動。(如:健康體位、無菸校園、口腔保健、視力保健、性教育、正確用藥等議題)。

各項議題活動實施計畫及過程紀錄。

□學校辦理健康促進活動有運用衛生單位所提供的各項資源

□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地方團體或衛生組織,協助參與學校活動。

□學校配合衛生單位舉辦健康促進活動(如:縣市健康體重計畫、戒菸講座、血壓量測、血糖檢測、癌症篩檢等)。

 4

詳如佐證資料1

詳如佐證資料2

 

標準三、學校社會環境

標準三、學校社會環境(15分)

子標準3-1 學校支持推行心理健康並配合教職員工生之需求(5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3-1-1學校推動反霸凌的工作。

反霸凌週(或友善校園週)實施活動。

 1

 詳如佐證資料1 

 詳如佐證資料2

3-1-2學校制訂班級的健康生活守則或透過獎勵制度,鼓勵健康行為實踐。

 2

 健康中心制定牙菌斑檢查通過者於獎勵  詳如佐證資料

3-1-3辦理教職員工健康促進相關活動。

 2

 詳如佐證資料1 

詳如佐證資料2

 

子標準3-2 學校提供互相關懷和友好的支持環境(6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3-2-1建立教職員工生彼此支持和關懷制度。辦理相互關懷及關愛生命等活動(如:優點大放送、愛要說出來、生命教育、成長團體、給予重大傷病事件或長期病假之師生關懷)。

教職員工生支持和關懷實施計畫(或辦法),及活動紀錄。

 3

 詳如佐證資料1

詳如佐證資料2  開蘭基金會之曙光計畫

3-2-2學校應擬定重大事件因應計畫,如:處理教職員工生之暴力、受虐、性侵害、AIDS、自殺及死亡等事件。

校園對於教職員工生危機處理辦法。

 2

 詳如佐證資料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規定

 

子標準3-3 學校提供協助給予有特殊需要的學生(2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3-3-1鼓勵學生照顧弱勢族群,協助特殊教育需要服務的學生,設置相關機制或同儕服務組織。

相關機制或同儕服務組織設置之計畫及過程紀錄。

 2

詳如佐證資料 

 

子標準3-4 學校提供家長的教育需求資源,以影響學生福祉(2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3-4-1學校提供志工家長(如:故事家長…)訓練及場地。

 2

 詳如佐證資料

 

標準四、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動

標準四、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動(16.5分)

         有標記的為核心標準

備註:子標準「健康教育課程」指國中、國小階段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中之健康教育部分課程」以及高中職階段之「健康與護理科目課程」。

子標準4-1 提供全面性的健康教育課程(8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4-1-1健康教育課程設計以生活技能為導向,並運用多元化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健康教學策略和活動形式來推行健康教育。

A. 包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健康與護理科目」之學校總體課程計畫.

B.有以生活技能取向及學生為中心的健康教學教材設計

以生活技能取向的健康議題(請參照1-2-1)設計生活技能取向及學生為中心之教案

C.有生活技能取向及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紀錄

以生活技能取向的健康議題(請參照1-2-1)設計生活技能取向及學生為中心之教案

 

 4

 

詳如佐證資料1

詳如佐證資料2

詳如佐證資料3

詳如佐證資料4

4-1-2依據課程規定安排健康教育課程上課時數,各年級每週至少一節課。(國小)

4-1-2依據課程規定安排健康教育或健康護理課程上課時數,每週至少一節課。(國高中)

各年級課表或教學日誌。

 1

 詳如佐證資料

4-1-3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能讓學生與社區相關議題或生活經驗相連結,將所學運用在生活中。

課程教學計畫,教學過程紀錄或學習單。

 

 2

 詳如佐證資料1

詳如佐證資料2 

 

子標準4-2 教職員有充分準備,以擔當健康教學的工作(4.5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4-2-1健康教育授課教師建置個人教學檔案(包含教案、教材、學習單)。

授課教師教學檔案。

 1

詳如佐證資料1

詳如佐證資料2

 

4-2-2每學年(或是定期)辦理課程統整或協同教學之健康教育教學觀摩。

舉辦教學觀摩過程紀錄。

 1

 詳如佐證資料1

4-2-3健康教育授課教師有參與專業在職進修,每二學年至少參加學校衛生相關研習十八小時。

健康教育授課教師研習時數統計表。

註:新進教師需九小時。

 2

詳如佐證資料 

 

 

子標準4-3 提供學校家長及社區民眾獲得健康生活技能的學習機會(4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4-3-1學校提供家長及社區成員以技能為取向的健康訓練課程。

健康生活技能等相關訓練課程計畫及過程紀錄。

 2

 詳如佐證資料

4-3-2在校內籌組衛生隊、急救社團、健康服務隊等組織。

 

 1

 詳如佐證資料

 

標準二、學校物質環境

標準二、學校物質環境(17.5分)

子標準2-1 提供安全環境(5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2-1-1在選購設施及器材時考慮安全因素,並確保使用人員瞭解安全的使用方法。

選購教育設施器材規格或採購會議紀錄、及使用人員訓練紀錄(或研習紀錄)。

 1

詳如佐證資料

2-1-2定期實施建築物及設備、設施之安全檢查,並加以維護。

校園安全檢核表及紀錄(校園安全管理手冊)。

 2

 詳如佐證資料

2-1-3學校建立危急及災難應變機制(含防震、防火、颱風、土石流)。

防災計畫及演練過程紀錄。

 1

 詳如佐證資料1      詳如佐證資料2

 

子標準2-2 提供適當的衛生設施與安全用水(7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2-2-1按規定設置足夠的大小便器及洗手設備並維持清潔。

(1)學校便器符合部頒標準,並有廁所管理辦法及紀錄。

 

 3

 詳如佐證資料

如佐證資料  廁所管理辦法  廁所清潔紀錄表

(2)學校洗手設備符合部頒標準,並有洗手設備管理辦法及紀錄。

 2

 詳如佐證資料  洗手設備管理辦法  

2-2-2訂定飲用水設備管理辦法,定期維護飲用水衛生。(如:定期清洗水塔、水池及飲水機水質檢驗)

 1

 詳如佐證資料1

 詳如佐證資料2

 

 

 

子標準2-3 學校支持推行環保計畫(1.5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2-3-1學校透過循環再利用、節約用紙和能源等措施,推行環保行動。

具資源回收或環保行動辦法,相關設備及推行環保行動過程與紀錄。

 1.5

 如佐證資料

 

子標準2-4 鼓勵學生愛護校園設施(1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2-4-1學生參與清潔和綠化、美化校園工作,並鼓勵愛護校園設施。

環境清潔和綠化實施或計畫。

 1

 詳如佐證資料

 

子標準2-5 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3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2-5-1提供恰當的照明系統及確保光線充足。

全校教室照度檢核表。

 2

詳如佐證資料  每學期採光檢測一次

2-5-2學校針對未達安全標準之設施器材(體育設施及遊戲器材)尋求相關資源,獲得改善方法。

 1

 詳如佐證資料  遊戲器材安全檢核表

標準一、學校衛生政策

標準一、學校衛生政策(17分)有標記的為核心標準

子標準1-1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進計畫的定位(9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1-1-1學校制定一套健康促進政策。

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成員涵蓋不同處室的成員(包括校長、處室主任、組長、校護、學生與家長代表等),並依照需求評估,制定一套實施方案且納入整個學校的校務發展計畫或藍圖中,且經由校務會議審議通過。

 3

102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書    詳如佐證資料

1-1-2學校衛生委員會(或類似委員會)設置及運作情形,能成立學校衛生委員會,依健康促進學校工作內容,負責統籌規劃、推動及檢討學校的健康政策。

學校衛生委員會(或健康促進學校委員會)或校務會議/行政會議中有討論健康促進議題之紀錄。

 1

 詳如佐證資料

1-1-3衛生經費籌措與預算支用情形編列或籌措相關經費因應。

學校衛生經費或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相關經費表。

 2

 詳如佐證資料 

1-1-4學校教職員工參與學校衛生相關的在職訓練或衛生保健業務之研習活動。

教職員工(包含校內所有成員)研習時數紀錄。

 3

 詳如佐證資料1 

 詳如佐證資料 2

 

子標準1-2 學校對於所訂立的健康政策,定期進行檢討(8分)

標準項目及評分說明

自評分數

佐證資料

1-2-1學校依教育部或縣市教育局規定的健康議題,並按照實證導向的精神推動及落實。

 4

  口腔保健議題 詳如佐證資料  如佐證資料

1-2-2遵循部頒或縣市定指標之精神,實施健康促進學校成效自主管理。

學校將部頒或縣市定指標之精神納入計畫書中,並自訂健康管理標準並有具體成效。

 3

 102學年口腔保健議題  詳如佐證資料   如佐證資料

 

103年宜蘭縣學校行政人員愛滋病防治及性教育培訓實施計畫

103年宜蘭縣學校行政人員

愛滋病防治及性教育培訓實施計畫

壹、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補助民間團體及大專院校辦理愛滋病防治工作計畫。

貳、目的:

     一、提升國小、國中、高中職教育行政人員(校長及主任)推動愛滋病防治及性

         教育的知能。

     二、編製培訓研習問卷,瞭解培訓之成效。

     三、彙整參加培訓之研習後回饋表,以進行成效評估。

參、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二、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杏陵醫學基金會

三、承辦單位:宜蘭縣立復興國中

三、協辦單位:成功國小、礁溪國中、東光國中、中華國中、冬山國中、羅東國中、 

              宜蘭國中、壯圍國中

肆、研習對象:

    各國中、小校長或學務主任,請各校務必指派一名參加。

伍、研習日期與地點:

    一、日期:103312日(星期三)。

    二、地點:宜蘭縣教師研習中心三樓視聽教室。

陸、研習議程:如附件

柒、報名方式

   (一)請於311日前上全國教師進修網報名,各校請務必指派相關人員參加研習。

   (二)請服務學校准予參加研習之人員公(差)假登記及課務排代,全程參加人員始

        核發研習時數七小時。

   (三)參加人員請自行攜帶環保杯。

   (四)承辦是項活動之單位工作人員,視辦理績效由宜蘭縣教育處依權責敘獎。

捌、經費概算: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補助民間團體及大專院校辦理愛滋病防治工作

             計畫,補助經費支應。

玖、本計畫經  校長核定後送縣府核可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件:

議程表

 

時間

主題

主講人

08000850

簽 到

08500900

【始業式】開幕與歡迎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長官

晏涵文 教授

09001040

【專題演講】

愛滋病防治教育與學校性教育

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晏涵文 教授

10401050

休 息

10501230

續【專題演講】

愛滋病防治教育與學校性教育

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晏涵文 教授

12301330

午餐、休息

13301510

以健康促進學校模式推動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

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鄭其嘉教授

新北市積穗國中  龍芝寧主任

15101520

15201630

【綜合座談】綜合座談與結業式:

返學校後推動工作需提供之協助與資源

問卷評量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長官

晏涵文 教授

 

 

無論如何一定要救這個孩子!

 

http://n.yam.com/tlt/society/20130831/20130831720977.html

 

— 自由時報記者余衡/新北報導〕
自由時報-2013年08月31日 上午08:02「當下我們就是一直壓,再怎麼痠疼,也不能鬆手!無論如何一定要救這個孩子!」
昨天是新北市樹林區樹人家商開學日,上午7點多,一名高二女學生疑似心臟病發而昏倒在走廊,校護飛奔趕至,女學生已沒呼吸心跳,校護馬上打119並著手CPR,另有老師、教官趕來,4個人蹲跪著為她心臟按摩達10分鐘,直到救護車抵達,滿身大汗的4人才鬆了一口氣,女學生最後恢復呼吸心跳,送醫急救。
「若沒有那幾分鐘持續的CPR,恐怕真的會來不及!」消防員說,幸好樹人家商的師長接力「救命」,否則過了300秒的黃金救援期,腦部細胞就會因缺氧而逐漸壞死。
學務主任黃郁芬說,女學生有心臟病史,入學時校方就持續留意她,但毫無預警的昏厥卻是第一次發生,幸虧學校一再推廣CPR,在健護課堂要求學生實作並考評,所有師長也全面學習,才能驚險救回女學生。
我們無法在這個世界上做什麼偉大的事情,可我們可以帶著偉大的愛做一些小事。

近5成民眾仍不知「即便不加添加物,檳榔子即為致癌物」

近5成民眾仍不知「即便不加添加物,檳榔子即為致癌物」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發佈日期: 2013 / 12 / 02
QRCODE圖形碼

根據國內研究調查顯示,同時有吸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民眾,罹患口腔癌風險機率高達123倍;為呼籲國人重視檳榔造成健康上的危害,自民國86年起,將每年12月3日訂定為檳榔防制日。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於92年公布檳榔子為第一類致癌物,亦即檳榔子不加任何配料即對人類具有致癌性。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1年調查結果顯示,國人18歲以上男性民眾針對「嚼檳榔即使不加配料,也會導致癌症」之檳榔認知率由96年的39.9%提升至51.5%,顯示近5成民眾仍不知檳榔子會致癌。
 依據衛生福利部99年癌症登記及101年死亡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4位,一年新增將近6千5百名口腔癌患者,另有約2千5百人死於口腔癌,其平均死亡年齡較其他癌症提早約10歲。資料顯示,每10名口腔癌患者中,就有9位有嚼檳榔的習慣,亦是國人罹患口腔癌的主要原因。國民健康署邱署長淑媞表示,拒嚼檳榔及定期口腔癌篩檢,是遠離口腔癌威脅的不二法門,透過這二個重要把關工作,才能達成口腔癌防治最大成效。
第一:拒嚼、戒除檳榔
 一般所謂的檳榔,是以檳榔子為主要成分,佐以荖葉、荖花和石灰作為配料。檳榔子也就是俗稱菁仔,含有多種成分,其中「檳榔素」和「檳榔鹼」這兩種成分經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潛在的致癌性。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89年出版文獻回顧研析計畫-「檳榔嚼塊的化學致癌性暨其防制:現況與未來」中指出:檳榔子因含有檳榔鹼在口腔中會硝化產生亞硝胺,這些硝化衍生物可誘導腫瘤產生。另外,一些添加物如荖花,因為含有黃樟素、丁香油等毒性成分共同作用,可能導致口腔表皮細胞層萎縮變薄,誘導發炎反應與細胞修復性增生,其他配料如紅灰、白灰等會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的環境,加重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然而,一般民眾仍認為檳榔及其添加物可以「提神、降火」且「檳榔只要不添加石灰、荖花等就不會得口腔癌」,造成檳榔宣導的困難。
 因此,國民健康署透過多元媒體管道及口腔癌病友現身說法以加強檳榔防制宣導,傳遞檳榔子致癌的訊息,並透過社區、職場、學校、軍隊等不同場域建構不嚼檳榔支持環境,同時藉由各縣市衛生單位及醫療院所,開設戒檳班或提供衛教服務。101年全國共補助142個社區健康營造單位辦理檳榔防制計畫,總計建構305家無檳職場及無檳社區,開設669班的戒檳班、超過2000人戒檳成功。另外,為向下扎根,101年輔導口腔癌高發生率縣市轄內共73所國中、小學校推動無檳校園,期待共同營造無檳文化氛圍。
第二:全面推動口腔癌篩檢工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國民健康署自99年起將口腔黏膜檢查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中,針對有吸菸或嚼檳榔民眾自30歲開始每2年1次免費篩檢。根據101年的統計結果顯示,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共逾98萬人接受口腔癌篩檢服務,檢出約6.2萬名陽性個案,經複檢發現約3,500名口腔癌前病變及1,200名口腔癌個案,即約每140人就可篩出一名癌前病變或癌症個案。
 截至目前為止,近二年(100-101年)篩檢率為52.5%。另,為加強照顧原住民健康,自102年6月1日起,新納入有嚼檳榔之原住民可提早自18歲即開始每2年1次免費篩檢。有嚼檳及吸菸習慣民眾,應藉由定期篩檢,藉由專科醫師診視確保口腔健康。若有發現病兆也應及早接受轉介治療,早一步處理、早一步重獲健康。民眾可以到合約醫療院所受檢查,詳細檢查資訊可詢問當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查詢。
 雖然國人的嚼檳榔率目前顯現逐年下降中,但以往長期嚼檳榔所累積的危害,現正反映在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上;惟因檳榔問題涉及許多部會,故除了衛生單位積極努力推動外,中央跨部會合作仍是未來推動重點,包括農委會、內政部、教育部、原民會、勞委會、環保署等齊力合作,才能真正對檳榔危害議題有全面具體成效。以照顧勞工朋友健康為例,根據勞工安全衛生研究院分析93-95年勞工3大癌症死因,即指出死於口腔癌的職業類別前三名分別為建築工程業、陸上運輸業及漁業(如圖一);另,依97年勞工癌症死因分析資料顯示,全國勞工因口腔癌死亡佔第3位,當中男性因口腔癌死亡則高居排名第2位(如表一)。故為保障勞工健康,本署已與各地方縣市衛生單位聯合,進入各職場加強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工作,並將與勞委會協調如何進一步照顧勞工之健康(如:結合勞工健檢與四癌篩檢)。123檳榔防制日,除再一次強調檳榔致癌風險,國民健康署邱署長淑媞特別呼籲大家「拒嚼檳榔,遠離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