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流感

1.好發季節:流感為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之流行疾病,疫情的發生通常具有週期性,臺灣地區位處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雖然一年四季均有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流行高峰期多自12月至隔年1、2月份進入高峰。
由於流感在臺灣好發於冬季,尤其自10月開始病例逐漸上升,至次年3月後逐漸下降,秋冬時節正值流感及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達到高峰的季節;因此,應及早防治,以避免感染後合併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風險。

2.傳染方式:主要在密閉空間中經由空氣傳播;由於流感病毒可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故亦可能經由接觸傳染。

3.潛伏期:14天,一般為2

4.症狀:流感的病毒只有一種:流行性感冒病毒,分A、B、C三型。其中致病力較高、容易造成大流行的就是最近作亂的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的威力略遜A型,所以流感疫苗會包括兩種A型、一種B型流感病毒株。

流感症狀通常是突然發生的全身症狀,包括持續高燒(可能達40以上)、全身肌肉關節疼痛、嚴重的倦怠,至於咳嗽、鼻塞、喉嚨痛等症狀則較不明顯;其病況遠比一般感冒嚴重,常讓成人臥床動彈不得,且持續一至兩周。 

 

5.預防方法:

(1).由於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可以停留在手上,並經過手口的途徑感染,所以毛巾、漱洗用具、飲食器具等,也應注意分開使用。
(2).
感冒之病毒主要由飛沫傳染,公共場所人多擁擠,傳染機率大,每次的流行性感冒幾乎都先由小朋友在學校中得到感染後,再帶回家中傳染給親人,由此途徑而造成全省大流行。
(3).
大人得到感冒時要勤洗手、帶口罩。
(4).
照顧幼兒者,甚至家中地其他人,如果自己發生了感冒時,應該盡量避免與寶寶做很密切的接觸,如果寶寶暫時無法托旁人照顧時,也要避免與其面對面的呼吸、咳嗽、打噴嚏;幫寶寶沖泡牛奶或調理食物時,應先洗手,避免對著食物說話、咳嗽、打噴嚏。

除了一般的預防方法外,針對嬰幼兒、老人、及體弱多病等等易感染的高危險群,或可以利用下列兩方法來預防及治療。
(1).
流行性感冒疫苗:主要係針對過去曾流行的三種(ABC)病毒所研發的,注射的時程般是建議每年於流行期前接種︰溫帶地區可以在秋天開始接,熱帶地區可以在流行季節前接種。但因通常當年新的流感病毒早已變異過了,即使醫界能及早製做目前在流行的變異病毒疫苗,但時效上仍緩不濟急(在流行季節之末期始能上市),故疫苗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前一年的預測,先選取少數幾株病毒製成,因為各地流行的病毒可能有異,國外製造的疫苗在國內效用未必是一樣,其預防疾病之效果仍是有限,頂多約只有七八成,且只能維持壹年,目前國內尚未大量進口供臨床使用,但因副作用很少,所以還是值得高危險群患者及早接種的。
(2).
預防藥物:抗病毒藥物 Amantadine對預期可能遭受感染或初期的感染患者,或可收預防及治療之效。不過因或可能加速藥物之副作用即抗藥性等問題,沒有必要所有的人都服用。

6.治療方法:
當感染流行性感冒時,通常最主要的還是:
(1).
症狀治療:服用可以減輕症狀的藥物,如止咳藥、退燒藥、鼻塞流鼻水藥等等。注意:退燒藥應避免使用Aspirin 類藥物,以免增加雷氏症候群的機會。
(2).
保持體力:就是需要多休息,減少不必要之消耗,以保持體能來全力對抗病害。
(3).
飲用大量的水分:以使身體的水分循環充足,維持各器官新陳代謝之穩定。
多看醫生︰萬一身體有不良變化時,能夠及早獲得適當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