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_7-1-1_宜蘭縣壯圍國民中學防災演練腳本

宜蘭縣壯圍國民中學防災演練腳本

時間

演練

項目

狀況內容

演練對白

備註

07

:

45

|

07

:

48

(一)情境模擬與介紹。

 

(二)師生安撫與指導。

(演練開始)

1.鐘聲急響代表有強烈地震發生,搖晃時間持續30秒。

2.學生:啊!有地震!有地震!(慌張)

3.導師:請同學不要慌張,拿起防災頭套套放在頭上,迅速蹲在桌子旁邊,窗戶與電視櫃旁的同學請移至隔壁走道蹲下,等待地震過後再聽從老師指揮作疏散動作。

※注意:請確保教室門為開啟狀態。

4.學生:是。

5.約30秒後鐘聲再度響起,各班教室內老師進行安撫及避難指導。

 

07

48

|

07

55

(一)師生避難與疏散。

 

 

 

 

 

 

(二)避難引導組員引導與清查。

1.副指揮官:學務處報告,各位老師、同學,剛才發生了大地震,請大家不要慌張,請老師先關閉電源 ,並攜帶學生緊急聯絡簿,帶領小朋友依防災地圖及避難引導標示,現在進行疏散避難。

2.副指揮官:請避難引導組組員協助班級疏散避難。緊急救護組請到司令台前處前設立緊急醫護站。

3.避難引導組:請同學下樓梯不要奔跑、推擠,依照平時教導之疏散避難路線到操場集合。

4.導師:同學們將書包放在頭上,迅速到走廊集合,然後依

照疏散避難路線走,並注意掉落物。

5.學生:是。

※全校師生依序疏散到校園操場。

6.導師:同學成兩路縱隊蹲下。現在開始清點人數,點完名的同學請蹲下。

操場

07

:

55

|

08

:

15

 

(一)啟動災害應變組織。

 

 

 

 

 

 

(二)校園災情勘察與回報。

 

(三)人數統計與回報。

 

 

 

 

 

 

 

 

 

 

 

 

 

 

 

 

(四)災情掌握與回報。

1.指揮官:因應災害發生,現在成立緊急應變組織,請災害應變組織人員迅速至操場集合,並配戴個人識別臂章。

2.副指揮官:請各組組長向我回報集合狀況,完畢。

3.避難引導組:報告副指揮官,本組除了部分組員已前往各樓梯口協助班級疏散之外,其餘全員到齊,完畢。

4.通報組:報告副指揮官,本組全員到齊,完畢。

5.安全防護組:報告副指揮官,本組全員到齊,完畢。

6.緊急救護組:報告副指揮官,本組全員到齊,完畢。

7.搶救組:報告副指揮官,本組全員到齊,完畢。

*************************

1..副指揮官:請安全防護組開始巡視校園,並注意自身安全,並回報校園受災狀況。

2.副指揮官:請避難引導組統計各班人數後,回報。

3.避難引導組:請各班導師向避難引導組回報師生人數。

※現在各班導師在清點人數之後,立即回報。

 

1.導師:報告避難引導組,○年1班師生應到○人,實到○人。(各班導師負責向避難引導組隊員回報班級人數)

2.避難引導組:報告副指揮官,師生應到583人,實到581人,未到2名學生。

3.副指揮官:請安全防護組巡視校園時,注意是否有學生受困於教室或受傷,注意教室是否有受困於或受傷損,並請回報校園受災情形。

4.安全防護組:報告副指揮官,志學樓一樓走廊有2名學生受傷,且志學樓教室坍塌,疑似有學生受困於此。中央大樓因地震受到損壞,其餘大樓無明顯毀損。

5.副指揮官:請搶救組至志學樓前救助受傷學生,注意自身安全。

6.搶救組:搶救組人員馬上到現場搶救。

7.副指揮官:安全防護組,請繼續巡視校園其他角落,並隨時回報災情。

*************************

1.副指揮官:請通報組陳報宜蘭縣災害應變中心、教育部校安中心,報告學校目前所發生狀況。

2.通報組:是。(鈴!鈴!)宜蘭縣災害應變中心(教育部校安中心)您好,這裡是宜蘭縣壯圍國中,本校因地震造成2名學生受傷,另志學樓教室坍塌,有學生受困於坍塌教室,其餘校舍無明顯損壞。

3.通報組:報告副指揮官,通報組已完成通報手續。

演練結束

 

操場

104_7-1-1_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防災教育教案設計_學習單2

宜蘭縣立壯圍國中防災教育地震避難學習單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是非題:(每題5分)

1( )地震發生時,所帶來嚴重的災害,一般可分成直接性災害與間接性災害。所謂

的間接性災害,是指地震引發其他人為活動或建築物的改變或破壞,會對人們

的生命財產造成傷亡和損壞。

2( )大部分的地震、火山及造山運動是由於相鄰的板塊運動所造成的。

3( )台灣的地震頻繁是因為位處於菲律賓海板塊及太平洋板塊的交接處。

4( )準備三日份的飲水、乾糧及救急必需品,集中收納在救急袋內,置放在全家人

知曉便於取用位置,以做為預防因地震受困時,等待救援的補充糧食。

5( )參加災害救援相關訓練,可以讓我們在遇到災害時,能更增加自己與他人的安

全。

6( )地震發生時應盡量減少電話的使用,避免妨礙救災的通訊。

7( )地震發生時要打開所有逃生通道,避免房屋因為地震力擠壓變形。

8( )美國加州與台灣同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所以容易發生地震。

9( )2011年日本大海嘯發生的原因是地震。

10( )臺灣地區因常發生地震,民眾早已習慣,所以無需作地震避難演練。

 

二、選擇題:(每題五分)

1( )下列何者是地震發生時適當之避難行為:(1)關閉瓦斯或煤氣(2)注意保護頭部(3)

躲在堅硬的桌子底下(4)以上皆是。

2( )台灣地區最常見的地震型態為(1)構造性地震(2)火山地震(3)衝擊性地震(4)隕石

撞擊。

3( )台灣地區常見許多自然現象,有些甚至導致災害的發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 每年的五至七月是颱風侵襲台灣的主要時期(2)洪水經常是由暖鋒過境所帶
  1. 來的降雨所造成(3)台灣位於太平洋板塊的邊界上,所以地震頻繁(4)颱風常造成淹水,卻也是台灣不可或缺的雨量來源

4( )開車時如果遇到地震,應該怎麼做才是最安全的?(1)繼續往前開(2)停駛於遠

離建築物的路邊 (3)大聲按喇叭求救 (4)立即下車並躲到建築物裡。

5( )地震發生後,下列何者不是正確的應變行為?(1)有輕微裂痕的房屋若外觀仍完

整,則可判斷安全無虞 (2)察看周圍的人是否受傷,如有必要,予以急救 (3)

打開收音機,收聽緊急情況指示及災情報導 (4)遠離海灘、港口以防海嘯侵襲

6( )在高樓中遇到地震,應該如何避難?(1)躲在落地窗旁邊(2)躲在堅固的樑柱旁

邊(3)趕快搭電梯到樓下(4)第一時間趕快沿著樓梯下樓。

7( )若地震發生時你正在室內,下列哪項逃生方法是錯誤的?(1)先關瓦斯、電源,

避免火災的發生(2)將門窗打開,以防變形而影響逃生路線(3)情況危急時,最

好跑出室外(4)在大樓中,不可乘坐電梯逃生。

8( )地震來臨時,不可以(1)關閉瓦斯(2)開啟門窗(3)利用電梯逃生(4)關閉電源。

9( )台灣地震相當頻繁,是因為台灣位在什麼地震帶上?(1)歐亞地震帶 (2)環太平

洋地震帶 (3)中洋脊地震帶 (4)大西洋地震帶。

10( )目前地震的強度可分為幾個等級?(1)8個(2)6個(3)4個(4)2個。

104_7-1-1_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防災教育教案設計_學習單1

班級: 姓名:

地震學習單

  1. 當地震的發生時,你想到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維護自己的安全?(在框框處塗滿喔!)

    1.躲在椅子下 2.繼續做自己的事



    3.尖叫 4.地震停時到空曠的地方避難



    5.打開門窗,確保逃生口 6.注意玻璃和碎片



     

     

     

    二、在台灣,地震是相當常見的現象。地震可能會造成什麼樣的災害呢? (在框框打v)

■房屋倒塌 ■地震引起的火災


 

■路面、橋樑斷裂 ■水災



三、地震斷層有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請找出該斷層的圖片喔! (連連看)

1.正斷層 (岩層受張力影響斷裂, ●

上盤沿著斷層面往下滑降) ●

 

2.逆斷層(岩層受壓力影響斷裂, ●

上盤沿著斷層面往上抬升) ●

3.平移斷層

(岩層受水平剪力的影響斷裂,



段層面兩側岩層左右水平錯動)

104_7-1-1_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防災教育教案設計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防災教育教案設計

單元名稱

天然災害

融入議題

環境教育

配合教學年級

康軒(103)自然與生活科技 三下第四章第一節

設計教師

陳裕傑

關鍵字

板塊運動、地震、震度

教學時間

45分鐘

教學資源

學習單、海報、ppt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能力指標

  1. 知道臺灣位於板塊交界處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故地震頻繁。
  2. 能分辨震源與震央的不同。
  3. 比較芮氏地震規模及地震強度的意義,並說出地震報告所包含的主要內容。
  4. 認識減輕地震災害的方法,並能運用於生活上。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及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6-4-4-1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相關資源

標 題

說明

媒體類型

全球地震分部掛圖

認識全球地震的分布

海報

地震震度分級掛圖

認識地震的震度分級

海報

科學50-地震之島

體認台灣為地震密集區

DVD

隨堂測驗

檢視學習成效

隨堂測驗卷

  

數位資源

標 題

網址、檔案類內容簡述或格式

熟記【防震三部曲】

http://flowers.hunternet.com.tw/showthread.php?t=3793

生命三角

http://citytalk.t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787 

宜蘭縣壯圍國中防災演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uTqfAa-PA

  
  
  

備註: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資源

時間

一、課前準備

 

 

二、複習並引起動機

 

 

 

 

 

 

三、進入主題

 

 

 

 

 

 

 

 

 

 

 

 

 

 

 

 

 

 

 

 

 

 

 

 

 

 

 

 

 

 

四、總結

熟習課文內容,準備相關教具,整理補充教材

 

  1. 詢問學生生活上經歷地震的印象,讓學生舉手發表,例如何時曾經感受過地震的發生?當時在做什麼?地震搖晃的程度與搖晃的方向為何?心中在想些什麼?有無逃生的準備?

 

  1. 以全球地震分布圖說明全球地震的分布,並與全球板塊分布圖比較,請學生想一想,全球的地震帶與板塊交界帶是否吻合?
  2. 由全球地震分布圖提問學生臺灣在哪裡?是否有許多地震發生?引出臺灣在板塊分布的地理位置特殊。
  3. 利用中央氣象局的地震報導,介紹相關名詞意義。尤其「地震規模與地震強度」和「震源與震央」學生容易混淆,應該特別釐清其意義的 不同。
  4. 實施全班性的口頭測驗,評量學生對地震規模與地震強度的概念是否清晰。
  5. 先描述地震災害的可怕,作為引發學生討論的動機。例如都市地區大地震的發生,可能導致交通全面癱瘓,道路徹底損毀,捷運倒塌停擺,劇烈搖晃拉裂天然氣管線,加上電線走火,救援部隊無法到達支援,以致於到處火警或悶燒。
  6. 請學生預先準備資料,或利用情境模擬,討論地震災害的預防以及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措施,進行搶答活動或分組討論報告。
  7. 說明正確的減災措施,以及地震時的應變方式。

 

  1. 重點整理
  2. 線上隨堂小測驗
  3. 交代作業

預告下次上課內容

預習課文內容

 

 

思考,回答問題

寫學習單

 

 

 

 

 

 

聽課、思考、回答問題

 

 

 

聽課,思考、回答問題

 

 

聽課,思考

 

 

 

 

 

活動式評量

 

 

觀賞影片

 

 

 

 

 

 

 

 

 

 

 

 

聽課、思考

 

 

 

 

 

 

 

 

 

 

 

ppt

海報

 

 

 

海報

 

 

 

ppt

 

 

 

 

 

 

 

 

DVD

 

 

 

 

 

 

 

 

 

 

 

 

ppt

 

 

線上學習平台

 

 

 

2分

2分

 

 

 

 

 

 

5分

 

 

 

 

5分

 

 

 

8分

 

 

 

 

 

5分

 

 

3分

 

 

 

 

 

 

 

5分

 

 

 

 

2分

 

 

3分

4分

1分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防災教育教案設計

單元名稱

天然災害

融入議題

環境教育

配合教學年級

康軒(103)自然與生活科技 三下第四章第一節

設計教師

陳裕傑

關鍵字

板塊運動、地震、震度

教學時間

45分鐘

教學資源

學習單、海報、ppt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能力指標

  1. 知道臺灣位於板塊交界處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故地震頻繁。
  2. 能分辨震源與震央的不同。
  3. 比較芮氏地震規模及地震強度的意義,並說出地震報告所包含的主要內容。
  4. 認識減輕地震災害的方法,並能運用於生活上。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及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6-4-4-1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相關資源

標 題

說明

媒體類型

全球地震分部掛圖

認識全球地震的分布

海報

地震震度分級掛圖

認識地震的震度分級

海報

科學50-地震之島

體認台灣為地震密集區

DVD

隨堂測驗

檢視學習成效

隨堂測驗卷

  

數位資源

標 題

網址、檔案類內容簡述或格式

熟記【防震三部曲】

http://flowers.hunternet.com.tw/showthread.php?t=3793

生命三角

http://citytalk.t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787 

宜蘭縣壯圍國中防災演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uTqfAa-PA

  
  
  

備註: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資源

時間

一、課前準備

 

 

二、複習並引起動機

 

 

 

 

 

 

三、進入主題

 

 

 

 

 

 

 

 

 

 

 

 

 

 

 

 

 

 

 

 

 

 

 

 

 

 

 

 

 

 

四、總結

熟習課文內容,準備相關教具,整理補充教材

 

  1. 詢問學生生活上經歷地震的印象,讓學生舉手發表,例如何時曾經感受過地震的發生?當時在做什麼?地震搖晃的程度與搖晃的方向為何?心中在想些什麼?有無逃生的準備?

 

  1. 以全球地震分布圖說明全球地震的分布,並與全球板塊分布圖比較,請學生想一想,全球的地震帶與板塊交界帶是否吻合?
  2. 由全球地震分布圖提問學生臺灣在哪裡?是否有許多地震發生?引出臺灣在板塊分布的地理位置特殊。
  3. 利用中央氣象局的地震報導,介紹相關名詞意義。尤其「地震規模與地震強度」和「震源與震央」學生容易混淆,應該特別釐清其意義的 不同。
  4. 實施全班性的口頭測驗,評量學生對地震規模與地震強度的概念是否清晰。
  5. 先描述地震災害的可怕,作為引發學生討論的動機。例如都市地區大地震的發生,可能導致交通全面癱瘓,道路徹底損毀,捷運倒塌停擺,劇烈搖晃拉裂天然氣管線,加上電線走火,救援部隊無法到達支援,以致於到處火警或悶燒。
  6. 請學生預先準備資料,或利用情境模擬,討論地震災害的預防以及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措施,進行搶答活動或分組討論報告。
  7. 說明正確的減災措施,以及地震時的應變方式。

 

  1. 重點整理
  2. 線上隨堂小測驗
  3. 交代作業

預告下次上課內容

預習課文內容

 

 

思考,回答問題

寫學習單

 

 

 

 

 

 

聽課、思考、回答問題

 

 

 

聽課,思考、回答問題

 

 

聽課,思考

 

 

 

 

 

活動式評量

 

 

觀賞影片

 

 

 

 

 

 

 

 

 

 

 

 

聽課、思考

 

 

 

 

 

 

 

 

 

 

 

ppt

海報

 

 

 

海報

 

 

 

ppt

 

 

 

 

 

 

 

 

DVD

 

 

 

 

 

 

 

 

 

 

 

 

ppt

 

 

線上學習平台

 

 

 

2分

2分

 

 

 

 

 

 

5分

 

 

 

 

5分

 

 

 

8分

 

 

 

 

 

5分

 

 

3分

 

 

 

 

 

 

 

5分

 

 

 

 

2分

 

 

3分

4分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