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辨正]天庭蓋?

 

近日一則駭人聽聞的消息見諸於98/4/28聯合報A10版,如下所貼剪報:


990428聯合報A10

 
有無辜小孩受虐,頭頂有三個流血的小孔,竟是被人插了三根縫衣針,所幸性命尚存,相關單位正追查虐待小娃的兇手。
這則新聞中比較奇怪的用詞就是「天庭蓋」。當早報新聞播出時,我直覺是主播忙中有錯,但見報紙上確實標題就是作「天庭蓋」。
按:《教育部國語辭典》謂:
「天庭」指:(1)天。《文選.班固.答賓戲》:「未仰天庭,而睹白日也。」(2)術數用語。相術家或醫生稱人兩眉之間為「天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八》:「看那小廝時,生得天庭高聳,地角方圓,兩耳垂珠,是個不凡之相。」
請注意我藍色字所標示「兩眉之間為天庭」。見諸報載小娃娃受害的位置(有媒體甚至刊出x光照片),是在頭頂。因此這個「天庭」用法是有問題的。
《教育部國語辭典》中有「天靈蓋」一詞,指:頭蓋骨的上部,即指頭頂。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則恁的東倒西歪,推一交險破天靈蓋。」《醒世恆言.卷十七.張孝基陳留認舅》:「這一響,只道是打碎天靈蓋。」亦稱為「天靈」。
由此可知,應是音近而使報社編輯錯用。 

認識宜蘭的兩樣寶–鴨子與豆奶

此為jiafeng
99/4/23出刊之《慧燈中學雙週報》第12期所寫的文稿,自存於部落格中。

原本自訂題目為「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認識宜蘭的兩樣寶──博士鴨與養生奶」,經雙週報編輯改為現題。

本文亦經「羅東鎮農會養生觀光工廠」部落格 轉載,該站亦於本校前往參觀後報導相關訊息

[@more@]


人們對於生活中的慣見事物,經常習焉不察,或以其普遍平常,就疏於留意。這樣的態度,常使我們失去探索的機會,無緣見識其背後潛藏深厚的美好底蘊,如果及早覺醒,或可追索於萬一,但若這項事物式微,斷了傳承可能追悔莫及。

  作家洪醒夫在其〈紙船印象〉一文中說道:「有一些事,卻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葉,像春花,也像秋草,似無所見,又非視而不見……不去想,什麼都沒有,一旦思想起,便歷歷如繪。」我們鄉土的宜蘭,也有一些可親可愛的小東西,值得同學去關注,這學期的校外教學,我們聚焦於在地產業的認識,帶領同學去了解宜蘭的鴨產業,以及養生豆奶的歷史。

  談到宜蘭的特產,除了金棗蜜餞,最有名的莫過於鴨賞了。宜蘭是臺灣養鴨事業最發達的縣分,五結鄉更是養鴨人家集中的地區,這是有著地理人文的因素。現在的宜蘭冬山河水道平直、水流穩定,以規畫優美的風景名勝區著稱。早年卻因河道蜿蜒,加以夏秋之交常暴雨成災,農田淹沒,作物損失慘重。農民為維持生計,故以養鴨為重要的經濟來源,宜蘭養鴨已傳承百年,對於鴨子製品如鴨賞、皮蛋、鹹鴨蛋可說經驗老到,這些食物自然有著令人難以忘懷的滋味。

  這次我們前往博士鴨觀光工廠,透過廠方人員的介紹,同學認識鴨鄉宜蘭、鴨賞製作、以及鴨子相關知識,此外還做了胖鴨彩繪DIY,也在回答問題之後,嘗到了鴨製品美食。

  記得我小時候有一年與父母搭乘火車,適逢假日一票難求,連行李貨車廂也擠滿了人。行李貨車廂中滿是載運的雞蛋盒,天熱、人擠,又是雞蛋稻殼等混濁的氣味,側身於車上的人苦不堪言。就在百無聊賴之際,我注意到有蛋殼被啄破,竟然是小雞誕生在火車上,之後陸續有好幾隻小雞也破殼而出。大家的注意力,全被小雞吸引住了。我看著幼雛的羽毛由溼癟而蓬絨,而後車廂中滿是嘰嘰聲,這個旅程因為小雞,再也不枯燥難熬,對於年幼的我來說,真是一大震撼。因此這次特別安排,
請博士鴨工廠為我們找來當天會孵化的一籃鴨蛋,有緣的同學,因此可以見證到生命誕生的一刻。這天,那籃鴨蛋前,不時圍繞著同學們駐足旁觀,我想同學們應可感受到生命的美妙。

 

  說起養生奶,也是早年臺灣人的共同記憶。民國四、五十年代,當時政府為了增進人民營養,鼓勵農民種植黃豆,保價收購,並且輔導各地農會產銷部門製作「養生奶」行銷,這可說是大眾飲品,除了豆奶之外、米奶、杏仁奶等也是讓人懷念的口味。

  現今的小朋友,可以享受的飲料、口味五花八門數倍於昔日,對於豆奶可能還看不上眼,不過,當時的小朋友若能在「柑仔店」買瓶養生奶喝,真可謂是莫大的享受
了。

  時至今日,在便利超商索取貨品上架費,大賣場要求促銷價差額自行吸收,以及市面上各種飲料的多元選擇下,養生奶系列,漸漸淡出消費者眼界,全臺灣的農會,只剩三家仍持續經營養生奶──除了花蓮鳳林農會外,其他兩家就是宜蘭縣的員山農會,以及我們此次造訪的羅東農會

  羅東農會保留原來養生奶的口味,另外配合現代人重養生的概念,開發了新的產品,也將原來的行銷部,配合觀光休閒潮流,轉型為「羅董養生驛站」,我們同學在此品嘗養生奶,也參觀養生奶、養生皮蛋的製作過程,自己又實作紅豆豆花湯,大塊朵頤。羅東農會將廢棄的舊穀倉改建為農業文化展示空間,展現農業攸關的二十
四節氣知識為「二十四節氣館」。這部分與上學期我們安排頭城農場體驗稻作文化的校外教學,恰可以做為互相延伸補充。

  有副對聯是這麼說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要忽略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世事洞明皆學問,關心,從身邊開始!蘭陽平原上還有好多的地方產業,他們在宜蘭默默耕耘,未來仍將有新的校外教學行程,訓育組請同學們來認識家鄉、體驗宜蘭。

鄉長蒞校,為「慧中路」催生

此為jiafeng 為99/3/12出刊之《慧燈中學雙週報》第9期所寫的文稿,自存於部落格中。

原本自訂題目為「鄉長蒞校,為慧燈開路」經雙週報編輯改為現題。

本文的照片,請逕連至慧燈雙週報網頁觀看。

[@more@]

  員山鄉新任鄉長江永和先生,平日關心鄉里事務,甫於3月1日交接履新,會後隨即前來本校
致意,受到師生熱烈的歡迎。

  慧燈中學立基於枕山,多年來作育人才無數,也因此引介不少外地家長認識枕山,學校附近的民宿、果園、生態觀光及水果攤販等驟增,慧燈與社區共生共榮,慧燈
可以說已是社區中一個重要的地標。在其他地方,有許多道路,係以重要地標命名,而與本校校門口慧燈大道垂直的枕山路117巷,是慧燈二千多位師生出入的必
經要道,因此,若比照「宜中路」、「女中路」方式而以「慧中路」為名,也必能給予外地遊客及家長更多的方便,應為允宜之舉。

  隨著慧燈中學的成長茁壯,學生人數日增,每當本校放學時,陣容浩蕩的遊覽車隊,以及家長們迤邐不絕的小客車,穿梭於117巷上,常苦於路幅狹小,會車不
便,有「行不得也」之憾。

  江鄉長傾聽了慧燈中學多年來的心聲,表示將於任內積極推動「慧中路」的拓寬與命名。有此一諾,慧燈人未來必可行動自如,社區因交通瓶頸疏通,亦將更加繁榮
進步。

氣魄臺灣頭--歡迎新縣長蒞校指導

  此為jiafeng 為99/3/12出刊之《慧燈中學雙週報》第9期所寫的文稿,自存於部落格中。

原本自訂題目為「喜迎縣長蒞校,新春祝福慧燈」,經雙週報編輯改為現題。

本文的3張照片,請逕連至慧燈雙週報網頁觀看。

[@more@]   去年年底,林聰賢縣長以「氣魄宜蘭臺灣頭」為口號,在鄉親的支持下,贏得了選戰,在未來
四年,將領導宜蘭邁向新的里程。為了營造一個「幸福宜蘭」,甫接掌縣政,林縣長即馬不停蹄,四處諮訪以了解各界心聲與建言。本校林董事長在教育界耕耘多
年,林縣長特別在農曆春節年前,撥冗蒞校向林董事長致意,並且祝賀慧燈中學師生新春佳節愉快。

  99年2月5日上午,縣長由秘書陪同到訪本校,吳松溪校長率各處室主任於春風樓穿堂迎接,隨即登樓與林董事長會晤。

  林董事長針對臺灣政壇亂象,認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教育。慧燈中學長久以來即在宜蘭默默耕耘,多年來小有所成,獲得海內外肯定。在慧燈十多年的發展過程
中,有不少頗有遠見的創舉:

  以教室冷氣為例,建校之初,有人建議教室採用窗型冷氣即可,日後再徐圖改進。董事長經過多方探詢,權衡利弊,寧可先花較多費用,採用中央空調,既能避免外
牆景觀紊亂,四處滴水之窘,亦可集中管理。

  再以英語教育為例,董事長深深了解宜蘭在地學生英文學習資源較為缺乏,念茲在茲,欲透過慧燈的倡導,進而帶動蘭陽地區英語學習的進展。多年
來,成果豐碩,本校全民英檢通過者眾多,英語話劇除了縣內公演,去年更是拓展至臺北演出。

  有感於宜蘭多雨,慧燈又將在宜蘭樹立一項標竿,那就是建置風雨操場。該工程已於日前動工,預計今年校慶落成。往後學生將不再為雨所困,天天得
以龍騰虎躍,舒展身心。

  本校這些措施深獲林縣長共鳴,他指出,在他上任後所任命的教育處長,並非傳統師範體系出身,而是一位建築碩士,目的即是能夠突破陳窠,為宜蘭
教育引入新的想法。宜蘭子弟深受天候影響活動,他向本校索取風雨操場的設計圖,日後若能推廣至縣內其他學校,慧燈又再次成為帶動宜蘭教育進步的發軔者。

  惟私校之經營辛苦,慧燈中學在奮鬥的過程中,來自於政府之協助有限,而政府種種防弊的管制,卻經常成為掣肘之源。董事長為私校請命,也盼縣長
未來能夠盡力協助。

  會談後,董事長簽名贈送他的口述歷史著作《朱昭陽回憶錄》給縣長及其秘書,縣長亦回贈本縣三星鄉上將銀柳,並給予本校無限的祝福。

再談「躬逢其盛」或是「恭逢其盛」

  本人前於98/7/5於本部落格中所寫:[錯別字辨正]逢其盛?躬逢其盛!一文,日前99/2/9葉狀師網友的回應。葉狀師君說到:「對不起,我正好路過,感謝您的用心解說,不過教育部的辭典上是「恭逢其盛」耶:
http://140.111.34.46/chengyu/mandarin/fulu/dict/cyd/14/cyd14737.htm
出處:
鏡花緣˙第八十四回:如此好令,真是酒席筵前所未有的,妹子恭逢其盛,能不浮一大白!」

我個看法是這樣的:  [@more@]   

  感謝您的回應。

  成語的使用絕對不是背了詞語解釋,就想當然耳套用,必須考量使用的語境。

  一般標準的用法是「躬逢其盛」,強調事情發生時機點剛好,「自己」「親自」在場,言下之意自認為運氣不錯,才能恰好遇上。

  在您引用的教育部《成語典》中,您可查到兩個「ㄍㄨㄥ」逢其盛:

一是「躬」,一是「恭」。而您所提的「恭逢其盛」一詞,見錄於《鏡花緣》小說中的第八十四回。

  按:《鏡花緣》該回中提到眾女燕飲,行酒令罰酒,因罰酒杯數甚多,其中有一寶雲建議:年幼時因見其父母憂慮無後而多病,故許下抄經流傳的願來為父母祈福。她多年來抄寫關聖帝君的《覺世真經》,現在希望分送姊妹,完成對神明的承諾。為表虔敬,她想了個罰酒時先要念誦真經經文,並且規定眾人在念完固定句子才能在句末時飲酒。

  如此欲借行酒之時,又能傳播經典,實是兩全其美,因此有一位喚做蘭言的女子,稱頌寶雲的想法精妙,說:「如此好令,真是酒席筵前所未有的,妹子恭逢其盛,能不浮一大白!」

  此語境中,蘭言表示:她能參加此一美好盛事,豈能夠不喝一大杯酒來賀一賀?這一喝酒,自然就消去罰酒的酒數了。

  蘭言的話語中,還是強調「自己」(躬)的成分。《鏡花緣》作者李汝珍不知是不慎寫錯字,還是有意為之──因為是誦讀真經,故須敬謹,以至於他筆下就順手寫成「恭」。

  既然文本寫成了「恭逢其盛」,後人解說自然就成了「敬逢這一盛典或盛況」。(教育部《成語典》的解釋)

  一如我在前次拙文文末所說的,一字之差,其意義就有:「親自」參加與「敬肅」參加的不同。「『親自』參加和『敬肅』參加,二者不可一概而論:在事件發生的時空點,你剛好親眼目擊,至於你是否贊同此事件,則是另一個待探究的問題,不可因為親自在場,就代表支持或認同。」

  《鏡花緣》中出現了這個「恭逢其盛」,使得現在《成語典》的引用似乎有所憑藉。但本成語的正用既是「躬逢其盛」,只為曾因音同音近而訛,以至於混淆視聽,顯示在文本上讓後人有所曲解。我們畢竟不能起古人於地下究問,面對此種矛盾,為前人諱,於是產生了某一種「通同」的用法,接受在某個期間,有某種「特殊」的用法。

  教育部的《成語典》,它是基於資料庫的觀念,收錄多本不同的成語典,將資料彙集總成的巨構,其編輯說明(http://140.111.34.46/chengyu/editex/tzeng_edit.htm)中曾謂:「應付古老且浩瀚的典籍,我們在編輯過程,如典源異說的判定、版本紛雜的選擇、釋義艱澀的解讀、例句適切的掌握、辨識同異的析辨等等,或有端緒難尋、莫衷一是之困擾。遇此狀況,經反覆討論,權採一家之說。所以使用這部《成語典》時,在典源、版本、解說等方面,異說旁解難免,請讀者臨文參詳。」

  「請讀者臨文參詳」,不能盡信而無疑,我們必須保有對於語詞用法的正確認識,不能過於和稀泥的「通」(用)來「通」(用)去。如果因為基於該成語典中也收錄有不同的例子,就認為另一種「異」見也無可厚非,或是反而以正為異,這並不是好現象。

  我認為現代人用字,仍以精確為尚,莫造成後代人的困擾。

  現在做語文「字頻」調查的研究,常以主要通行的報紙、雜誌、教科書等做為統計的根據,以為字辭典詞彙編選的考慮。我常常覺得做公眾媒體者有其社會責任,若不仔細去斟酌,影響就很深遠。像是報紙,一經印刷出版,一段時間就被圖書館收錄典藏,成為未來的研究依據,編校者若不用心,子孫就會誤用。此亦本人常常找報紙的碴之故,我不敢說一愚之得必定正確,但盼效精衛填海,能稍稍力挽狂瀾。只是找碴歸找碴,我無力塗改千千萬萬份產出的報紙的誤謬,只能求自我書寫之純正。

  再次謝謝指教。

 

寒冬中的熱情--記慧燈98年歲末聯歡晚會

此為jiafeng在慧燈中學部落格」所撰寫的文稿。自存於部落格中。本文亦經99/1/15《慧燈中學雙週報》第8期收錄。

[@more@]   每年冬天,當平安夜的寧靜溫馨還未散去,緊接著就是送舊迎新的跨年倒數即將到來。平日在校住宿的慧燈人,雖然沒能和家人或親友共同享受團聚的那一刻,但屬於歲末隆冬的年節氛圍,卻也不會因此消融──慧燈的師生,在慧燈城堡,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狂歡──歲末晚會正是眾人期待的一場盛會。

有時是耶誕、有時是跨年,也有像今年名之為歲末晚會,活動名稱視學校的行事曆而變。這是慧燈的師長為了豐富學生的住宿生活,所精心安排的節慶。早在近一個月前,師生莫不為此緊鑼密鼓的籌備著。所有的節目全來自於師生自己的創意及巧思,完全不假手於他人。從才藝競賽初賽的競爭激烈,到勝出團隊利用課餘時間加緊排練,無非希望在晚會當天,能呈現最好的一面給老師及同學們欣賞。

本校的升學成績優異,但不要以為慧燈學生只會念書,他們的才藝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從主持人,到每個登臺演出的同學都是一時之選,今年的節目除了勁歌熱舞,也有短劇及魔術表演。其中最特別的一項節目是由高三義班幾位同學擔綱演出的「香蕉五小龍與醜和尚」,劇情或許無厘頭,但他們表演的橋段,配樂、口白的搭配,以及五位身著黃色緊身衣的同學滑稽的動作,絕佳的默契,都留給觀眾深刻的印象。

晚會節目當中,洪校長是我們的神祕嘉賓,他登臺高歌一曲「小薇」,引起同學狂烈的呼喊,臺上臺下互動,
猶如演唱會實況,同學深深沉醉其中。整場精彩晚會幕後擘畫的功臣、臺前指揮的大將是我們的音樂科陳妍貞老師。董事長在晚會結束前的致詞中說:「很擔心好萊塢將陳老師挖角,因為如此一來,慧燈晚會將黯淡不少。」每年在陳老師的精心策畫,以及訓育組的配合下,所辦的晚會,都是同學在校生活中難忘的回憶。

這點可以由活動當天,許多的畢業校友,雖已蓬飛四散,負笈他鄉苦讀,卻依然不約而同飛奔回慧燈,只為重溫那竟夜的狂歡熱情來證明。今年最最讓人感動的就是高中部的第七屆畢業校友,好幾班集體返校,與老師及學弟妹們共度,使人感受到一股濃厚的慧燈愛,以及校友對母校的向心。

慧燈對學生的愛,可以由今年的一件小事看到:原本我們已經在名人大道上將舞臺及座位都安排妥當,但董事長考量天候不穩定,恐怕在寒風中參加晚會的同學受寒,堅持不惜耗費,要求搭設大型的篷子,讓同學能夠安心地觀看節目。我們雖然因此增加了許多額外的工作量,但也更感受到董事長對學生的關懷。董事長全力支持這項活
動,我們總勸他為自己的身體珍重,但他老人家每年總是全程陪伴同學到最後。

我想,今年應該是最後一次在名人大道搭篷辦活動了,董事會已經通過興建風雨操場,也將在元月分興建,相信當風雨操場竣工,未來的晚會活動,將有一番新面貌,且讓我們期待著下一個聯歡晚會的到來。

 

註:本文一些文字不甚通順處,業經雙週報編輯修改,jiafeng從善如流已隨之修正,感謝指教。惟藍色字部分我仍維持原議。

按原先我第四段的文意,提及「所辦的活動,都是同學在校生活的難忘回憶。」,故第五段緊接著介紹活動當天校友返校的情景來延續內容。我用的句型是「這點可以由……來證明」,我認為刪除了「來證明」三字,文句表達不完整。

古早生活親體驗,都會青年喜流連

此為jiafeng在慧燈中學部落格」所撰寫的文稿。自存於部落格中。本文亦經98/12/4《慧燈中學雙週報》第5期收錄。

 

作家陳幸蕙曾說:「世界是一本大書。」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學問,學習本來就不侷限於教室上課一種。如果做個調查,那麼校外教學應該是最受師生歡迎的一項活動了,透過校外教學,能夠將高懸在上的博識,藉由實際踏察,更與生活相結合。相較於過去的教育捨近求遠,慧燈的教育理念,一向重視扎根與奠基;我們學校立足於臺灣宜蘭,我們希望每一位慧燈人可以貼近宜蘭、認識宜蘭。[@more@]

這學期安排了同學們前往頭城農場辦理校外教學,期望學生能夠認識鄉土、體驗古早的民俗,進而引發同學愛鄉愛土的情懷。

頭城農場位於東北角海岸線上,占地百公頃,擁有臺灣農村生活的風貌。我們的同學隨著農場解說員,在這邊認識大自然的蟲魚鳥獸,體驗傳統農村的生活。來到此地,應該有種回到鄉下祖父母家玩的熟悉感,這正是現在都會小朋友較為陌生與欠缺的經驗。

大家平常吃著飽滿晶瑩的臺灣米,恐怕難得走走田埂,摸摸稻穗。我們的小朋友蹲在水田旁,望著潔淨的田水中,有蝌蚪游動,目不轉睛;農場叔叔用腳踩踏打穀
機,同學手捧收割下來的稻穗一起幫忙打穀,驚呼連連;陽光親吻著稻埕上金黃的穀子,同學跟著農場老農用耙子推穀、堆穀;同學手抓穀粒投入去殼機,看白米流
瀉,充滿感恩。今天的小朋友,不再是吃飯而不知米是怎麼辛苦才得來的了。

「燒喔!」來碗熱騰騰的鼎邊趖,還是汗流浹背來碗清涼痛快的綠豆湯,來吧!農場主人熱情,任你來客恣意嘗鮮。到頭城農場,除了飽嘗鄉土美食之外,中午的烤肉,更是同學們的最愛,大家分工合作,大快朵頤。

鄉土手工藝製作是此次校外教學的另一個重頭戲:竹蜻蜓、鳥笛與竹鶴。農場員工把竹藝品零件備妥,教同學們組裝、操作,而後一隻隻栩栩如生的鶴挺立在基座上,配上此起彼落鳥笛聲,一時之間頗有百鳥齊鳴的聲勢。

放天燈是最後的壓軸,不同於外面是組裝好的天燈,同學們需自行將紙張、竹框條黏貼成型再進行彩繪。也因為多了這個不確定性,後來施放天燈,有的滿載著同學們的心願冉冉上升,有的卻是燈火旺到「即地」燃燒,只聽得到處都是「讚」「嘆」,留下難忘的回憶。

整個校外教學活動,在頭城農場的一天,可說是體驗與見聞滿載,圓滾的肚腹飽滿(按:本句慧燈雙週報改為「除了美食滿腹」),還有歡笑回憶也滿滿。

98/11/30補註:

本文文題原作「農場體驗事事鮮,都會青年喜流連」,原意是概括活動前往的地點頭城農場,小朋友們樣樣都感到新鮮,這些「都市憨」(相對語為「庄腳倯(sông)」看到什麼都很新鮮、好奇,經過一天的活動,捨不得離開農場。

不過,原題目只照顧到押韻,如果希望題目能較符合寬鬆的對聯的形式,且合於「仄放平收」的話,則改成「古早生活親體驗,都會青年喜流連」,似乎較勝於昔。

感謝前輩本校校長祕書張寬如的指點,今改為「古早生活親體驗,都會青年喜流連」
。也歡迎有人可以提供高見,好讓題目更貼近主題。

 

 

 

 

 

親師共攜手,慧燈更進步:賀家長會張金昌會長連任

此為jiafeng在慧燈中學部落格」所撰寫的文稿。自存於部落格中。本文亦經98/12/4《慧燈中學雙週報》第5期收錄。

[@more@]   一所學校的組成,常人都認為是老師和學生,殊不知教育的背後,一個很重要的推手,就是家長。家長的社會脈絡,為資源有限的學校,挹注了相當的支持,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慧燈中學學生來源遍及北臺灣,家長俱是各行各業的菁英,平日對教育的垂注,更勝於一般學校。各班所推選的班級委員,素來是各班導師班級經營上所仰仗的對象,學校更要借重家長委員們的智慧與經驗,來協助推展校務。

98學年度家長委員會於11月21日下午,在本校春風樓四樓會議室召開。此次會議主要為推選會長、副會長、常委等。

新任會長張金昌先生是在地人,他關懷教育不遺餘力。他因為住家離慧燈頗近,常至學校走動,只要發現學校的不足之處,就奔走爭取。像現在校門口會客室增設飲水機供來訪家長飲用,即是出自他的建言。張會長不僅出錢出力,協助慧燈,長期以來,更以行動展現對慧燈的熱愛,他的子女們,均先後就讀慧燈,成為慧燈人。因此今年仍獲得全體委員的擁戴,第七年連任會長,真是眾望所歸。

98/12/4按:藍字部分為慧燈中學雙週報所無。

醒獅社技冠群英,勇奪獎盃

此為jiafeng在慧燈中學部落格」所撰寫的文稿。自存於部落格中。相關照片請至慧燈中學部落格觀看。本文亦經慧燈中學雙週報》第4期收錄。

 

[@more@] 

由宜蘭縣政府主辦的2009宜蘭精彩一整年系列活動,「98年宜蘭縣府盃龍獅技藝錦標賽」,於10月24日,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開。本校醒獅社八位同學,由譚家豐組長帶隊,前往參賽,在眾多隊伍中,奪得國高中醒獅女子組第一名、國高中組醒獅混合組單獅第二及第三名。
本校醒獅社草創才2年,能有此佳績,多賴指導老師嚴郁涵教練的辛勤指導,及縣體育會龍獅技藝委員會賴聰雲總幹事的協助,方能以初生之犢的姿態,奪得佳績。
參賽同學有:210蔡洺銣、108班周月上(女子組第一名);高二孝班莊凱文、204班李肇軒(混合組單獅第二名);高一義班陳立安、謝舜仁(混合組單獅第三名);後場鼓手206班許修齊、後場鈸105班林和成、204李肇軒。他們於朝會時將獎盃獻給學校,[洪校長]期盼未來獅隊有更多同學參與,讓我國傳統民俗技藝能薪火相傳。

98/11/23補註:藍字部分為慧燈中學雙週報》第4期編者所加。我原作的文意是站在自己訓育組的立場,期盼這個社團能夠光大綿延,主詞是我自己,不過,這個心願也是校長的殷盼,故加字說是他,也無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