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家族:三度空間,要成為yahoo的註冊使用者才能進去
[@more@]
Yahoo奇摩家族:三度空間,要成為yahoo的註冊使用者才能進去
[@more@]
這是傅月庵先生在遠流博識網上的專欄,傅先生乃讀書的名家,拜讀其書評,真如沐春風也。 http://www.ylib.com/readit/tower/default.asp?docid=essay
[@more@]
話說在美國的某所大學,在舉行過期末考後,老師打算將其中一名學生的物理科答案評定為零分,而這名學生卻堅決認為他應該得到滿分。兩人互不相讓,沒有結果。最後雙方達成協議,決定委請另一位公正的老師來裁決。
這位被委任的老師首先要了解一下試卷的內容,原來,試卷上的的題目是這樣的:「試說明如何利用一具氣壓計測出一棟大樓的高度。」那名學生的答案是:「將此氣壓計攜至大樓頂端,繫上一長繩,然後將氣壓計垂放至街道上,再將其收回。測量所用繩子之長度,則此長度即為大樓之高度。」
看完之後,他覺得這位學生的回答完整而正確,的確有充足的理由得到滿分。但這位老師繼而又想,高分應該代表這名學生在物理學能力上的一種肯定,而他的答案卻顯然不能證明如此,於是他建議給這位學生另一次做答的機會。
這一次,他有六分鐘的時間回答問題。老師並且一再提醒他,答案中必須包含物理學方面的知識。過了五分鐘之後,他的答案仍然一片空白。老師問他說,是不是準備放棄了。他抬起頭來回答說:「不,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許多不同的答案。我只是在思考一個最佳的答案。」
在最後一分鐘裡,他一口氣寫完了答案。他的回答是這樣的:「將氣壓計拿到大樓頂端,身體貼近屋頂邊緣,拋下氣壓計,用馬表計算落地的時間。然後利用公式S=1/2at^ 2,即可算出大樓的高度。」原任的授課老師看完答案後一陣苦笑,決定投降。而那位委任的老師,則給了這位學生接近滿分的成績。
在離開辦公室之時,那位受託的老師突然想起這名學生曾提到他還有許多不同的答案,於是又將他找來,問他到底是些什麼答案。學生回答說:「沒錯。還有許多方法一樣可以測出大樓的高度。舉例來說,你可以在大晴天裡將氣壓計拿到室外,量出氣壓計及其影子的長度,再量出建築物影子的長度。利用簡單的比例關係,即可計算出建築物的高度。」
聽完後,老師說:「很好,那其它的呢?」於是他又繼續回答說:「有一個非常基本的計算法,我想你會喜歡的。只要拿著氣壓計沿著階梯而上,一面沿著牆壁用氣壓計的長度為單位,畫下記號。最後,計算一下這些記號的數目,即可得到大樓的高度,這是一個非常直接的方法。當然啦,如果你希望用一個較複雜的方法,可以將氣壓計繫於繩子的末端,當作鐘擺一般擺動。然後分別在街道,以及樓頂測出其重力加速度,利用此差異即可求出大樓的高度。」
最後他下結論說,還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決此一問題。也許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帶著氣壓計去敲管理員的門。當管理員出來應門時,對他說:「管理員先生,我這兒有個很棒的氣壓計,如果你願意告訴我這棟大樓的高度,我就把它送給你。」
這時候,老師忍不住問他說:「你難道真的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正確解答嗎?」他承認說知道,但他接著說:「從小到大,我已經厭倦老師不斷教導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使用『科學的方法』,而不是教導我們去認識事物的構造與本質。因此,我才以這種玩笑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抗議。」
讀完這段故事,相信念過國中理化的人都會莞爾。如果我們國家的學生拿到這道題目,會如何做答呢?而老師看到這類不按常理的答案,又會如何處理呢?長期以還僵化刻板的教學方式,不知扼殺了多少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從事教育工作者,可不深思乎?
(作者為史丹利,本文節錄自聯合報)[@more@]
曾刊載於慧燈青年第三期
[@more@]
前言
林忠勝老師是我們宜蘭教育界的前輩,早年畢業於省立宜蘭中學、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過中學、專科、大學及補習班,桃李滿天下。有鑑於近年來台灣社會亂象叢生,他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集資,在宜蘭員山鄉的枕山創辦私立慧燈中學,擔任董事長。他期望透過教育的力量,培養新一代的台灣人能夠改變風氣,為滾滾紅塵中,豎立一盞指向的明燈。
早年林董事長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曾追隨沈雲龍先生從事「口述歷史」的訪問工作,完成了《齊世英先生訪問紀錄》。後來在民國七十九年,他與李正三先生向美國政府申請成立非營利性的「台灣口述歷史研究室」,憑著他對台灣本土文化的熱忱與執著,從事訪問台灣耆老、保存台灣人活動足跡的工作。他們先後完成了《陳逸松回憶錄》及《朱昭陽回憶錄》。
有一次我請教董事長,在他從事台灣人口述歷史訪查的工作中,究竟是如何取捨對象,他說他從各行各業中去挑選其中的菁英分子,主要是日據時期台灣人菁英份子。在日本人的差別待遇下,台灣有許多人才靠著自我的努力,才得以攀登成功高峰,與日人並駕齊驅,為台灣人爭光榮。而在台灣回歸祖國懷抱後,這些菁英卻未能發揮所長,令人遺憾!這些前輩年事已高,他不忍這些前輩埋沒於歷史的荒煙漫草中,而積極從事口述記錄工作。
我忝列慧燈中學的一員,平時聆聽董事長對全體師生的期勉。他經常轉述一些中外歷史人物的作為,以及這些人物對於後世的深遠影響來鼓勵學生。有關辦學的目標及方針,他總是喜歡提到日本首相吉田茂所說的「大臣製造業」——為國家培養人才;還有提到台北的延平中學的朱昭陽先生。董事長所提到的這些人物,對於歷史知識薄弱的我來說,實在非常陌生,而他的口才很好,講歷史故事都很生動,所以對於日據時代的人物我很好奇,很有興趣去了解。趁這次寫作讀書心得的機會,抽空閱讀了《朱昭陽回憶錄》。
內容大要
朱昭陽(1909- )是台北板橋人。祖籍是福建漳州平和縣。他的祖先在清乾隆年間來台,落腳石門,以務農為生。到他的祖父移居板橋,改以釀酒為業,所產「朱源隆」號紅酒,遠近馳名。後來日本占領台灣,酒類專賣,然而朱家已薄有田產,耕讀傳家。他的父親精通漢文,為避開與日本人交往,遷居埔仔墘。
他早年隨其父習漢文三年,八歲進入板橋公學校,十五歲時未足齡考入國語學校。十八歲從國語學校畢業,在其兄朱驕陽的鼓勵下,瞞著雙親,與好友曾人模同船渡日,插班東京的私立麻布中學四年級。一年不到,以第一名成績擔任班長,不久考上競爭最烈的東京第一高校,首開台灣人考上第一高校的紀錄。當時台灣新閿界爭相報導,使得他父親及當時許多台灣人對教育的重視,也開啟他四個弟弟的赴日留學之路。
東京高校三年的學習生活,在其獨立自主、自由放任的學風薰陶下,對朱昭陽的人格養成及思想啟迪產生深遠的影響。
高校畢業後,朱昭陽考入東京帝大經濟學部。大二時通過行政科高等文官考試,大三時通過司法科高考及大藏省就職考試。一個屬於殖民地、大學還沒畢業的的學生,能夠連中三元,創造出如此成績,與其說是日本人教育的成功,毋寧說是台灣人本來就很優秀。他是台灣人在受到差別待遇下,力爭上游的一個顯例。當時新聞轟動,日本人欽佩,而台灣人也得到莫大的鼓舞。
朱昭陽心念台灣,在東京時就在國語學校學長吳三連介紹下加入「新民會」,後來並與林獻堂等人為了「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積極為台灣前途奔走。
大學畢業後,優異的朱昭陽受到指導教授,深具自由主義學風,有名的矢內原忠雄先生賞識,想留他擔任助教。當時朱昭陽以先允諾大藏省在先的誠信,婉謝老師厚意,但對老師的知遇提攜,始終感念。台灣總督府也欲邀他回台灣服務,以做為總督府的宣傳樣板,然而朱昭陽也因不滿總督府對台灣人的差別待遇而拒絕。
進入大藏省後,朱昭陽先被派任為理財局調查課兼專賣局管理課,屬判任官(相當於委任),三年後升任奏任官(相當於薦任)。其後調動頻仍,擔任課長級的職務。他想藉工作表現證明台灣人的能力及素質不比日本人差,只是受到歧視而已。
中日戰爭開戰,朱昭陽深為自己工作的國家與自己的祖國作戰而感到痛苦不堪,眼見日本人歡送軍隊開赴戰場捷報頻傳,感到無比的孤單與悲痛。隨著年資增加,朱昭陽升至高等官二級,為當時台灣人行政官的最高峰,日本軍國主義者不願朱昭陽榮登高位,假借機關改制,降調群馬縣高崎支局長,不意塞翁失馬,使他免於戰爭浩劫。因家居東京,便於與旅日台籍菁英聯絡,於日本戰敗後,組織「新生台灣建設研究會」,為回台建設做準備。
返台後與家長稍作團圓,先應台北市長游彌堅之命,接長市立大同中學,又應魏清德先生之邀,協助整頓「台灣合會儲蓄公司」(今天台灣中小企銀)。
朱昭陽早以教育桑梓為念,深覺建設台灣,首要培育人才,欲培育人才,先從辦學著手。為籌備辦學,他和劉明奔走南北,組織董事會,敦請林獻堂先生擔任董事長,於民國三十五年「延平學院」假私立開南商工學校操場舉行開學典禮。台灣人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就此誕生。可惜後因二二八事件,遭到停辦厄運。
二二八事件時,朱昭陽因奔母喪而逃過一劫,事件後,受省主席魏道明的主任秘書羅明推薦,出任合作金庫常務理事,任職長達二十六年,使合庫由初時業績不及三商銀的四分之一,到後來退休時超越三商銀之上,可知他運籌帷幄的成果。
民國三十八年間,朱昭陽遭受情治人員「綁票」,受了「百日黑牢」,在白色恐怖時代也多次遭到檢舉。其後更因不肯加入國民黨而飽受困擾。他寧辭合庫的職位而不為所屈,使人感動於他的氣節。
延平學院關閉後,朱昭陽時時刻刻以復校為念,在羅理的協助下,民國三十七年延平補校開學,民國四十八年,日間部改制為中學,成為今日延平中學的由來。朱昭陽擔任延平中學校長垂四十年,其間和宋進英等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下,從寄人籬下到自立更生,在風雨中使延平中學成長茁壯。他退休後將全部退休金捐獻給延平做為「育英獎學金」,而交棒給校友粟竹松接任校長,改任董事長,薪火相傳。
除了延平之外,朱昭陽獎掖提拔許多家境清苦的青年,而後個個有成,貢獻社會。他是一位剛毅木訥,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教育家,亦為一個堅持原則,有為有守的長者。他寧可放棄升官發財的機會,也要將精神投注到延平中學,因為他認為「生命的意義,不在當大臣,而在培養大臣。」猶如他所說的「我們要當荒野暗夜中的螢光」,他真是濁世中的一股清流。
讀後感
整本回憶錄,主線是朱昭陽本人的傳記,概略地敘述朱昭陽一生的經歷。其他則兼及同時代一些人物的褒貶,以及對當時政策的評價,雖說是傳主主觀的看法,不過亦可以做為我們研究時的參考。整本回憶錄中一些讓我有所感觸的部分,我分成以下幾點來說明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求學方面
朱昭陽在就讀國語學校時,國語學校規定學生一律住宿,過著寢食、學習與共的生活,住宿的規律生活使得學生得以養成良好的生活教育。西元1919年,台灣總督府頒布「台灣教育令」,國語學校廢止,朱昭陽號召同學反對改制,準備罷課回家,不過很特別的是他們竟能在回家之前將宿舍內務及環境整理乾淨,而校長太田秀穗除了向學生說明學校改制的緣由,且表示若事後願返回學校者,學校仍舊歡迎回來。而後學生們再度返校,學校當局並未追究什麼人的責任。學生的負責任以及學校的寬容,這樣一種相互盡到本分的態度,令我十分感動。
日本人對台灣的教育採用一種隔離的差別待遇,台灣人在公學校畢業後若想升學,只能投考國語學校和台北醫學校,而其程度事實上只有中等學校而已。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下,刻意壓抑台灣人上進之路,促使有心人需前往日本追尋自己出路。
朱昭陽先至東京麻衣中學就讀,而後考入第一高校,其間經過自己自修補足欠缺的課程,在此過程中自己讀、自己想、自己找答案,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精神。這也是今天我們中學教育上應該取法之處,鼓勵學生自己找答案,不要事事仰賴老師。
東京第一高校的特色是學生自治,一切獨立自主,連入學考時,該校學生自治會會貼出標語「要父母兄姊陪考者,不受歡迎」,對照今日我國聯考考場的熱鬧,值得深思。
朱昭陽就讀學校期間廣泛地追求各種知識,從文學到藝術,從歷史到哲學,從法政到經濟,基礎知識的充實與鑽研,全在這段期間奠基。這部分可以讓一般學生了解,自由與自治下,其目標不是學生渾渾噩噩空費時間,而是積極地打好未來發展的基礎。
朱昭陽有幸生長在日本大正民主時期,日本國內學風自由,東京帝大學術百花齊放,加上他個人的用功,終於連中三元,大學未畢業就分獲兩項高考及大藏省就職考,為台灣人爭了一口氣。可以使我們感悟到成功者不是倖致,而環境可以很困厄,靠著人的努力,是可以加以彌補的。
二、 不屈的風骨
朱昭陽的主修是經濟,返回台灣後曾任職於華南銀行及合作金庫,尤以後者更是投注許多心血於其中。在他擔任合庫的常務理事時,當時政府執政的中國國民黨有個慣例,希望各種機關團體組織的領導人能具備該黨黨籍,便於掌握,無黨籍的朱昭陽自然是積極吸收入黨的對象。朱昭陽因不滿中國國民黨的作風,沒什麼興趣加入,但是各種遊說的人士一再前來,甚至使用威脅利誘的方式,讓他很困擾!
我覺得一個人要抗拒有形的脅迫很容易,但是要排除利益的誘惑才更艱難。早年白色恐怖時代,不為當道所喜或許就會喪命,後來不入黨雖不見得會死,可是不入黨無法獲致較好的出路或升遷,大概只有像朱昭陽這種不戀棧的人物能無懼於喪失職位。所謂無欲則剛,只有能拒絕誘惑者才能堅持自己原則。
大量在各機關組織吸收黨員,國民黨原本出發點是為了鞏固統治固無可非,只是演變到後來,不問能力,用人唯黨,甚至將公器做為酬傭的方式,其實對國家不見得有利;更糟的是有些人藉由職務之便遂行一己之私,或為求功心切,攀誣他人。對照朱昭陽的堅持,更具彌足珍貴。
三、 教育事業方面
朱昭陽曾就讀東京麻衣中學,該校的創辦人江原素六是明治維新時的志士,擔任文部大臣退休後來辦校,此人辦校對於校務領導人是採用傳賢的方式,其身後麻衣中學領導人均是校內資深有能力的老師升任,這對朱昭陽日後辦延平中學時是很大的啟示。
住宿學校之中是朱昭陽求學時代的一大特色,從國語學校到東京第一高校,住宿使學生良好生活教育得以養成,同時像第一高校強調學生自治,許多校內事務由學生自治會來處理。第一高校校內學風自由,對學生管制不多,而學生亦能自重自愛,贏得尊重。
如何使得教育鬆綁,不要對學生管制太多。我想先塑造學生對學校的榮譽感,並追求卓越的目標,如此給予學生自由,能使學生獲致更大的發展。
除了提升合庫的業績成就外,辦延平中學是朱昭陽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貢獻。因為目睹日本人殖民教育的歧視,有志於教育鄉梓。為了台灣的光明未來,需要人才,一所學校為社會培養不少人才,對於後世起著指引的功能。這所延平中學屬於庶民教育,原本朱昭陽辦延平學院,為提昇台灣人高等教育機會而努力,因二二八事件停辦學院,後來又以補校復校,擔負社會失學青年充電及補救的角色。
在這所學校由學院而補校而中學的期間,由於它與一般深受黨政影響的公立學府相比,少了許多教育之外的干涉,多了愛與關懷,因此也培養出不少日後社會各方面的人才。
我在這本傳記中發現,我所服務的慧燈中學有許多延平中學及朱昭陽先生的色彩。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十日朱昭陽在延平學院開校典禮中致詞:「在這一片漆黑的會場中,所幸有一支燭光帶給我們些微的明亮;我們學校在此時開辦,正是要給這混亂、昏昧的社會提供一線光明,我們要當荒野暗夜中的螢光……。」我們慧燈中學的標誌就是一支閃耀著光輝的蠟燭,校名與創校精神遙遙呼應。
朱昭陽先生等人求學期間住校所培養獨立自主、規律生活的習慣,在我們學校也是當成創校的理想在實施:導師每天從早自習就在教室,中午由學校供應午餐,與學生一起進食,除了部分家住本地的導師外,學校也提供宿舍讓老師們使用,比起延平,本校的老師整天都和學生打成一片,建立深厚的情誼。
朱昭陽後來擔任延平的董事長,為了盡量減輕學校支出,能省則省;本校的董事長則是義務工作,未曾支過車馬費。延平為了留住好老師,改善老師待遇,高過公立學校;本校則是一切待遇比照公立學校。
四、 其他歷史的認識
朱昭陽生長的年代跨越日據時代以及戰後國府統治,在其回憶錄中兼及一些人物的看法,對某些歷史事件,透過其眼光我們獲得一些情況的了解。
像是日本的大正民主時期,這部分是我最感到驚奇之處,以往所認知的日本是軍國主義的日本,印象是窮兵黷武,有何民主可言。但由朱昭陽描述中的東京帝大,其自由的學風與我國的北京大學也不遑多讓。朱昭陽說在帝大的老師中影響他最大的是美濃部達吉教授及矢內原忠雄教授。此二人一位力主「天皇機關說」對抗軍國主義的「天皇即國家」理論,一位對殖民地受壓迫人民寄與深厚同情,這也是我所未曾知道的有良心的日本人。我想我下一次有機會要看看矢內原忠雄的資料。
通過對人物傳記的閱讀理解,可以窺知前人的風範、努力的目標及關懷的對象,倘能由其中獲得一些感應與觀照,相信對於自我未來的定位及做人做事態度,可以有正面的體悟。
轉載自網路電子郵件 [@more@]台 灣 諺 語
■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拜
指勸人少管別人家庭閒事,也就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意思。
■一二三四,驚到無代誌
指純粹是用來安慰自己或別人的話。
■一人做,一止千人知
乃指人如果做了違背良心有損道德的事,不要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
知道這件事的將不只一千人而已。
■一丈差九尺
指做事不切實際,馬馬虎虎。
■一日剃頭,三日緣投
指把頭理一理,整個人看起來清爽且有精神,不但自己看了順眼,
也會給別人好的印象。
■一世人撿角
乃形容人一輩子沒出息,好比不好的東西要撿起來丟掉一樣。
■一年換二十四個頭家
乃在諷刺人沒有定性,幾乎每一個月換一次老闆。
■一枝草,一點露
指草的生命力非常強,只要一滴露水的滋潤,就能繁衍下去。
■一指遮目,無看見大山
比喻人被小事矇蔽,而看不清事情整體的真相;或形容人貪圖眼前的近利,
卻忽略了長遠的利益。
■一個錢,扑二四個結
比喻人極度吝嗇,與「一毛不拔」意思相近。
■一個錢,四個福
乃提醒人們要珍惜錢財,不要隨便浪費。
■一隻牛剝二領皮
乃形容政府賦稅繁重,百姓繳納重稅有如被剝二層皮一樣。
■一遍生,二遍熟
指熟能生巧的意思。
■一遍賊,百世賊
指人只要犯下不軌行為,即使是一遍也是非常的嚴重,連跳入黃河也洗不清了。
■一暝全頭路,天光無半步
整個晚上,腦海中有很多的計劃,可是天亮以後,什麼也做不出來。
■七月半鴨,毋知死活
比喻一個人處在危險的情勢,隨時有生命危險,卻毫無警覺。
■人交陪的攏是關公劉備,阮交陪的攏是林投竹刺
指別人結交的都是像劉備、關公那種忠義千秋、肝膽相照的好朋友,
而我結交的卻都是林投、竹刺般會傷人的壞朋友。
■人在做天在看
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老天爺都在看在眼裡,做善事的好人上天堂,
做惡事的壞人下地獄。
■人的嘴掩袂密
乃指人的嘴遮掩不住,也就是容易洩露祕密的意思。
■人若呆看面就知
指從一個人的臉可以看出他是不是呆呆的意思。事實上,這句話是用來開玩笑的。
■人若衰種匏仔生菜瓜
種匏仔是不可能生出菜瓜來的,乃比喻人的運氣不佳,意思是明明看準了,做下去還是失敗了!
■人袂比得一人
乃勸人不必去比較,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再怎麼比也比不完。
■人袂凍掛無事牌
指人有旦夕禍福,而這些旦夕禍福也不是自己所能預知的,因此也就有戒慎恐懼的必要。
■人情世事陪夠夠,無鼎閣無灶
乃指人如果愛面子,應付所有的人情世故便可能入不敷出,連鍋灶都得賣了。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看
指對別人多一分心,可能就是你日後的生機。
■人牽毋行,鬼牽蹓蹓走
指不知分辨人的好壞,當一個人不聽好人的勸導,反而輕易相信壞人的話時,
便是人牽毋行,鬼牽蹓蹓走。
■十指伸出,無平長
乃指所謂的不公平是很自然的現象,就像十支手指頭都長在同一個身體上,
但長度都不一樣。
■十嘴,九腳倉
乃形容人多意見就多,甚至有些意見根本談不上是意見,有的人則是為了攬局
而說了一些不相干的話。
■三分人,七分妝
指化妝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外貌。
■三代粒積,一代傾空
乃指祖先長期辛苦積蓄的財家,被子孫一夜間敗壞精光。
■三年一閏,好歹照輪
指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保持好運,總是會有好、壞運交替的時候。
■三年著賊偷,毋值一年火加落
指家裡雖然連續三年遭小偷侵入偷走財物,但是不會比一次房屋失火所遭受
的損失還要慘重。
■三腳貓,笑一目狗
指若要取笑批評別人之前,應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缺點。
■三歲雕皮,五歲刻骨
指小時候打好基礎,對以後的學習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乞食,有你份
乃罵人懶惰,罵他這麼懶惰,終有一天會當乞丐!
■乞食也有三年好運
乃勉勵人遇到一時的挫折、低潮,不可灰心喪志,只要充實自已,
總會等到好時機、好運氣,鴻圖大展的。
■乞食也有三個月存糧
乃提醒人們要有「積穀防飢」觀念,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小貪鑽雞籠
指喜歡貪小便宜的人,會像雞被人誘騙進雞籠一樣,進退不得,失去自由,
任人宰割。
■大人爬起,囝仔占椅
這句話是在說小孩子不懂禮貌,大人才剛站起來,小孩子就過去占那個椅子。
■大舌擱興啼
指不聽別人的意見,卻喜歡與人高談闊論的人。
■大個,好看頭
這句話是在形容肥壯的人,外表看起來有派頭、有份量,但實際上身體不佳,
也就是外強中乾的意思。
■大腸告小腸
是形容人肚子餓,因為大腸裡面沒有東西,所以怪小腸不盡職,
沒有把食物送過來!
■大暢,著會大痛
指開心過了頭就會吃苦頭或遭遇悲傷的事情。與「樂極生悲」意思相同。
■大骼雞,慢啼
指人大器晚成的意思。
■山頂無好叫,山腳無好應
乃在講人與人相處之道,你怎麼對待人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
■山雞想水鴨
乃比喻一個人不珍惜自己的才能,只知羨慕別人的才能和成就,
希望能和別人一樣。
■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
花千金買房子,倒不如花萬金買好的鄰居或好的居住環境。
■千算萬算,毋值天一畫
指不論人如何細心籌劃,都比不上老天爺在人類命運的薄冊上大筆一畫。
與「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思相同。
■千變萬化,毋值得造化
指人不管多能幹,神通再怎麼廣大,也比不上命運的安排。
■不知天地幾斤重
乃指不知天高地厚之人。
■六月芥菜假有心
芥菜的俗稱是長年,從外表看不出這芥菜有心無心,因此六月芥,
菜假有心,便用來形容人虛情假意。
■天公疼憨人
老天爺總是比較疼愛忠厚老實的「憨人」。
■少年袂曉想,吃老毌成樣
指年少的時候不會想,到了年紀老大的時候,一事無成,窮困潦倒。
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相似。
■牛就是牛,牽到北京也是牛
說明人的個性不易改變,或是形容某人非常頑固,就算換了環境也是一樣。
■日悾悾,二四點
比喻人整天不務正業、遊手好閒,浪費時間。
■日時毋通講人,暝時毋通講鬼
白天不可以說別人的壞話,因為隔牆有耳容易被人聽到;
晚上不可說鬼魂的種種,因為鬼魂都於夜間出遊。指不要說別人的壞話。
■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
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凡事只為自己,而不顧及他人。
■心歹無人知,嘴歹上厲害
指一個人心地壞,別人看不出來,但如果嘴巴壞,它所造成的禍害卻很嚴重。
■心思無定,抽籤算命
指很多人喜歡抽籤算命,有的問前途,有的問運氣,有的則是為了解疑惑。
■歹歹馬,也有一步踢
比喻那些殘疾或能力不佳的人,也有可取之處。
■歹瓜厚籽,歹人厚言語
指心術不正的壞人,專門講好聽的話奉承人,或專門喜歡談論別人的是非,
興風作浪。
■歹司公,遇著好日子
乃比喻能力不怎麼好的人,碰到了好運氣。
■歹戲,拖棚
指不好看的戲,卻偏偏加料添水的演個沒完,讓人看得不耐煩。
■孔子公,毋敢收人隔暝帖
比喻不可輕易對人做出承諾,以免到時候做不到,失信於人。
■火燒厝,燒過間
比喻無辜的人,無端受到牽連。
■公親變主事
指做和事老,好事沒做成反而火上加油,加入其中變為當事者。
■欠錢走主顧
指經營商店,遇到主顧欠錢不還,由於主顧礙於顏面,乾脆不再到店裡購物。
■毋驚虎有三個嘴,只驚人有兩挳心
乃在提醒人們注意週遭的小人,以免受害。與「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意思的相近。
■白布染到黑
指人即使潔身自愛,假使被指為無惡不作之徒,那真是白的也會被說成黑的。
■半路認老爸
乃譏諷對方認錯人,並不是真的說他在半路上認父親。
■半瞑想甲全頭路,天光做來無半步
指不要只會意想天開,其實做起來仍是有一段距離。
■用伊的土,糊伊的壁
比喻將對方的資源用在對方身上,我們自己並不會遭受損失。
與「羊毛出在羊身上」相似。
■生囝師仔,飼囝師父
這句話是說,會生孩子不算高明,只能算是學徒,能把孩子養好,
才算是真正的師父,也就是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的意思。
■生言造語,借刀殺人
指語論的可怕,一句不怎麼樣的話,也許會害死一個人或更多。
■生雞卵無,放雞屎有
比喻一個人不會做有益的事,反而只會惹事生非,破壞別人的成果,
成為別人的負擔。
■囝仔人,有耳無嘴
指小孩子要用耳朵多聽,嘴巴不要亂說話,以免禍從口出。
■甘蔗,無雙頭甜
甘蔗總是頭比較甜,尾比較淡,沒有辦法「兩全其美」頭尾一樣甜。
與「有得必有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意思相近。
■甘願做牛,免驚無犁通拖
比喻只要一個人願意工作,不怕沒有工作。
■甘願得失頭前,不可得失後壁
指什麼事情都要在前面談清楚,即使得罪人在先,也總比在事後來翻臉;
故先小人後君子才是為人處事之道。
■扑狗,無帶著主人
乃提醒我們要責備或處罰某人時,要考慮他背後主人的態度,
並予以適度的尊重,否則會引起對方主人的不滿,甚至引來嚴重後果。
■扑虎掠賊,也著親兄弟
打老虎、抓盜賊,還是要靠親兄弟比較可靠。與「上陣不離父子兵」意思相近。
■扑斷手骨顛倒勇
比喻一個人意志堅定,愈挫愈勇。
■尻川掛閃電
指以工業社會分秒必爭為由,而無法安坐片刻者。
■外甥吃母舅,親像吃豆腐
比喻外甥和舅舅關係密切。
■仙拼仙,害死猴齊天
指兩強相爭,結果危及無辜的第三者,就好像神仙鬥法,孫悟空跟著倒楣!
■目睭花花,匏仔看作菜瓜
形容人粗心大意,看錯東西;也比喻人眼光不佳,看不清是非善惡的真相。
與「目睭霧霧,巴樂看作蓮霧」的意思相同。
■西瓜偎大邊
比喻一個人勢利眼,投機取巧,只靠向較優勢的一方。
■先苦後甜,富貴萬年
指先吃苦後享受甜美的成果,這種幸福才會長久,與「先苦後甘」、
「先犧牲後享受」意思相同。
■在生無人認,死後歸大陣
指老人在世時,無人聞問;待人死後為分奪遺產,平常難得一見的人卻
都趕來認祖歸宗。
■在生有孝一粒土豆,較贏死拜一個豬頭
在父母活著的時候,孝順他們即使一粒花生,比他們死後才用豬頭祭拜,
來的實在有意義。
■好心乎雷親
乃形容好心幫人,卻被對方怪罪,或是對方不領情,反而惡意相向的意思。
■好天,著存雨來糧
指平時就要懂得儲蓄,以備不時之需。與成語「未雨綢繆」意思相同。
■好也一句,歹也一句
指不同的話對別人自然會造成不同的影響,一句好話可能解救一個人,不好的話也可能害人一輩子。
■好酒沉甕底
比喻好的、精彩的事物,總是留在最後面才出現。
■好面相,歹肚腸
指長得好看卻心如蛇蠍的人,我們習慣稱之為面善心惡。
■好話毋出門,歹話脹破腹肚腸
乃形容一個人好話都不說,專門講一大堆難聽的壞話,令人聽了氣得
肚腸都要脹破似的。比喻冷語傷人。
取自[台灣立報94/10/23電子版][@more@]
不交作業的硬道理
某日,金庸補習班的楊過沒交作業,班導郭靖問他為什麼沒交。
楊過答說:為什麼要交作業?
交了又不一定是自己寫的(老是拿兄弟的名號招搖撞騙的裘千丈開始不安);
寫了又不一定會(不小心破了玲瓏棋局的虛竹不好意思地看了逍遙子一眼);
會了又不一定考(苦心準備當盟主的左冷禪背後響起悶雷);
考了又不一定過(白眉鷹王身邊秋風吹過陣陣淒涼的落葉);
過了又不一定能畢業(被古墓派退學的李莫愁臉色一變);
畢業了又不一定能找得到工作(樂天派令狐沖酒醉中,沒聽見);
找得到工作又不一定能保得住工作(蕭峰奪門而出);
保得住工作又不一定找得到老婆(不戒大師跳出來);
找得到老婆又不一定生得出孩子(東方不敗和楊蓮亭默默不語);
生了孩子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段正淳臉開始抽筋);
是自己的又不一定養得活(葉二娘、歸二娘都忍不住哭了起來);
養得活又不一定長得大(天山童老開始做生死符,準備修理楊過)。
長大了又不一定會孝順(韋小寶想起媽媽還在接客)!
會孝順又不一定會讀書(班導郭靖搔搔頭,想起了小時候)!
會用功讀書又不一定會考到高學位(慕容復摘下阿碧做的紙皇冠,仰天長嘆)!
考上了,又不一定會交作業……(曲傻姑搖著火叉:○※*&﹪×$㊣)
天啊~那我那麼用功交作業幹嘛?
(張約翰改編自網路)
話說今天颱風 高雄到下午風才開始大…
可惜沒放假 XD 不過放假就不會發生這件事了…:P
這樣應該沒違規吧XD 只是覺得用文字好像表達不出那種笑果XD
[@more@]
==========================================================================
請按Page Down繼續
==========================================================================
—
人物介紹:
我 ●a[內向害羞天真可愛純潔善良小正太一枚]
/X
xx52002 /
學妹 ● (社團學妹小君[化名])
/▲[個性很像男生 不過長的滿可愛的>///<]
∥
—
故事發生在今天的下午….
● ●
/X /▲
/ ∥
██████████████████████████████████████
—
故事發生在今天的下午….
(走走走)
● ●
/X /▲
/ ∥
██████████████████████████████████████
—
故事發生在今天的下午….
(走走)
● ●
/X /▲
/ ∥
██████████████████████████████████████
—
故事發生在今天的下午….
Hi~小君~
●/ ●
/X /▲
/ ∥
██████████████████████████████████████
—
欸~學長好久不見~都翹社團啊~?
/
●/ ●
/X /▲
/ ∥
██████████████████████████████████████
—
(汗)還好而已啦 又沒翹很大XD
● ●
/X /▲
/ ∥
██████████████████████████████████████
—
真是的..有空還是要來上課啊..
/
● ●
/X /▲
/ ∥
██████████████████████████████████████
—
好啦好啦..對了 今天有颱風欸
可惜沒放假XD
● ●
/X /▲
/ ∥
██████████████████████████████████████
—
對啊..今天風好大喔
/
● ●
/X /▲
/ ∥
██████████████████████████████████████
—
風是很大..你裙子這麼短都不擔心啊@@?
● ●
/X /▲
/ ∥
██████████████████████████████████████
—
不要緊啦~我裡面有穿短褲啊..
/
● ●
/X /▲
/ ∥
██████████████████████████████████████
—
你看(掀)
(大驚) /
● ●
/X ◥
/ ∥
██████████████████████████████████████
—
………. 討厭啦~幹麻這樣看
/
● ●
/X ◥
/ ∥
██████████████████████████████████████
—
你要不要自己看一下.. 咦?(往下瞄)………..
/
● ●
/X ◥
/ ∥
██████████████████████████████████████
—
………(無言) 呀啊啊啊啊~~~~ 我今天忘記穿短褲了
/
● <●>
/X ▲
/ ∥
██████████████████████████████████████
(汗)是我的錯嗎.. 學長你好過份~~(哭著跑開)
● ;` `●)
/X ▲
/ ╯)
██████████████████████████████████████
—
—
完
● ;` `●)
/X ▲
/ ╯)
██████████████████████████████████████
—
完
● ;` `●)
/X ▲
/ ╯)
██████████████████████████████████████
因為研習的關係,認識了部落格;因為學校的學科網頁剋期完成,我因此使用了部落格。
當新的技術滲透進入我們的生活,而貼近生活,則我們的生活又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more@]
最近因為先忙著建置學校的網頁內容,就沒能來耕耘這塊。
先前是試用無名小站的部落格,不過最近該站有點後繼無力,為了擔心我在那邊的資料毀於一旦,開始搬遷的工作。
(資料我依照原先刊載的時間,一一復舊放在這個站上)
不過因為所謂的免費空間(包含這裡)其實都不保險,我寧願自己架個站,然後分別把相關的資訊分散貯存,以免屆時某一站出了問題,一切走過的痕跡就此化為烏有。
努力中
聯合報民意論壇【2004/11/26 聯合報】[@more@]
聯合筆記》問題不在公投
王文玲
廁所雖非登廟堂大雅之事,卻是民生大事;陳定南部長經管法務之餘,兼重廁所,也算貼近民間。只不過,管廁所管到「顧人怨」,必須動用公投測試民意,最後卻又臨時喊停打住,反因「表面公投」的陰謀論惹了一身腥,就太划不來了。
照理說,堂堂部長之尊,願意代下屬構想廁所的位置、建材,如此的體貼,法務部員工應該感激涕零才對。豈料,內部反對意見四起,還被陳定南指為「有內奸」。
究其原因,除了廁所才經「重金」打造,短期即再改建不無浪費公帑之嫌外,更主要的是,整個決策過程反映陳定南聽不進人勸,固執於自認專業的「我執」。如果堅持的事是法務大政方針,大家也沒話講;但堅持的事細微到部門口的踏墊、廁所遷建,才讓人覺得難以忍受。
陳定南「執著」的事,後來又反悔改向的例子不少。終結綠島監獄,曾是陳定南敲鑼打鼓宣揚的政策,後因面對延長重刑犯刑期的既定修法現實,只好又裁示維持。類似的情況,外役監也面臨「撤而又復」的歷程。日前陳定南印製五十萬份宣傳他在真調會釋憲案發言的特刊,才受到議論;又發生廁所公投迅速喊停,成為鮮活例證。
這些反覆的折騰,耗損人力、金錢也罷,只是陳定南常略己之過而厲言責人,無論花店插的花、建築師用的建料,陳定南都有獨到之見,並依部長之權作終局裁示。然而權力可以封盤下決定,卻封不了眾口眾心,才會有廁所公投的暗流作為地下民意的出口。
不論廁所公投的結果如何,陳定南應該看到的是醞釀公投的前置心路歷程,真正「放心」聽聽專業的評估和員工的心聲,讓多元意見能夠流通,不要一味的孤芳自賞。
權力的背後可以是獨裁,也可以是謙卑。最怕的,是自以為謙卑的獨裁,以為尊重了民意,其實是拿著民意上粧作樣。
公投不是解決歧見的便門,更不是挽救錯誤決策的危機處理策略。沒有聽取民意的真心,公投可以因問卷設計不良即宣告作廢,這不是把民主形式完全工具化了嗎?真的,問題不在公投,而在公投背後尊重民意的真心。
【2004/11/26 聯合報】
【2004/11/26 聯合報】[@more@]
這場罵戰 綠軍獲勝
羅智強/中華演說與辯論協會理事長(基隆市)
選戰方酣,罵聲隆隆,筆者倒是看戲的心情看這場「罵戰」。如果這罵戰是場比賽,而我是評審的話,我想,我會評綠軍獲勝,因為藍軍實在不如。
例如不久前,陳水扁總統言道:「連戰心中有怨有恨。」筆者即想,連戰一定說:「我沒有!」果不其然,連先生的第一時間就是否認;陳總統指稱,若干將領煽動他人搞「辭職政變」,相關當事人,也是表示陳總統說的不是事實,請陳總統拿出證據。
面對攻詰,否認是直覺反應,但卻通常不是個好反應。當陳總統對在野黨提出負性評價時,乃立足於主動攻擊地位,其所欲獲致的戰術成果有兩個層次:最好的情況是,讓選民確信在野黨有其所指稱的負性評價存在;退而求其次,預設情況會變成無從對證、各說各話的羅生門,則至少會讓選民在對手的頭上打上問號,畢竟人們對聽聞的風聲訊息,多半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
否認,在戰術上,最多只能免掉第一個層次的情形,但選民還是會在在野黨的頭上加問號。於是陳總統罵得愈多,在野黨否認得愈多,選民在在野黨頭上加的問號也愈多。終有一天,在野黨會被這些問號給壓死。
面對「一招否認闖天下」的在野黨,讓陳總統飽吃甜頭。無怪乎陳總統會愈罵愈高興,這種穩賺不賠的生意,豈有不作之理?
那麼,如何反制陳總統的言語攻勢呢?比較好的方式是「語彙重定義式的承認」。這種回應有兩個操作重點。一、對批評方的攻詰,先予「承認」。二、對批評詞彙進行具有反擊效果的重定義。
以「有怨有恨」為例,大可回說:「若陳總統指的是他操弄選舉、不明不白當選的這件事,我當然有怨恨,我怨的是台灣民主之死,恨的是人民被無恥政客玩弄。」即對「怨恨」一詞進行帶有反擊效果的重定義,並承認之,會比氣呼呼地否認要有效果。
以「辭職政變」為例,相關當事人亦可說:「辭職,這不是每個人的基本自由嗎?更何況,若不是統帥本身差勁無比,誰願放棄生活依賴的五斗米掛冠求去?陳總統不檢討自己的無能,卻去怪不肯折節卑附的求去清官,也太沒風度了吧!」即對「辭職」一事,不急於否定,反以批評者用的詞彙,進行重定義後,駁擊批評者,才是上策。
【2004/11/26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