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女對你來說,是什麼

這是我從張大春的「大春泡新聞」看到的笑話,發揮想像力,有點顏色就是了。

看不懂就不要問了,因為這是講究悟性的。

[@more@]裸女對你而言,是什麼?
外子告訴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

裸女,對畫家而言是 -- 藝術。
   對醫生而言是 -- 科學。
高淩風說:對男人而言是 -- 目標。
但外子說:應該是 -- 禮儀。

他言畢,我回言:「是喔!真是感謝你平日的禮儀表現。」

線上百科全書 知識e把抓

線上百科全書 知識e把抓

【記者陳瀚權/報導】

你是愛問問題的好奇寶寶嗎?線上百科全書讓你增長知識又能交朋友!隨著電腦越來越普及,許多百科全書紛紛推出數位化及網路化版本,但是一成不變的答案和有限的內容,仍舊無法滿足網友的求知慾,因此近來不少網路業者紛紛推出開放式的百科全書平台,不但讓網友可以線上直接查詢,還能為各種知識增添新的內容,並可以透過與網友間的討論,讓知識變得更完整。

強調網路集體創作的WIKI平台,從2001年1月開始,就推出線上百科全書系統「維基百科全書(Wikipedia)」,這套開放所有網友編修的百科全書,不但讓網友能夠查詢想要知道的事情,還可以自行增修內容,而百科全書中每一項由網友增加或撰寫的知識,也將接受其他人的討論。

由於維基百科全書是由網友提供資料所形成,因此在資料的豐富度及方便性上也遠高於其他線上百科全書,像是網友如果在百科全書上查詢「漢武帝」一詞,不但說明文中提供各項專有名詞的查詢連結,還自動提供漢武帝的年號表,以及中國皇帝列表,讓有查詢需求的網友能更加的方便。

另外,維基百科全書的首頁,也提供近期新聞查詢及動態的知識分享,像即時新聞的查詢,不但有新聞內容,也提供新聞內容與人物檔案的連結,讓網友了解的更加清楚,而動態的知識分享,也讓網友在網路閒晃時,可以順便增加見識。

而Yahoo!奇摩日前也推出新的網路平台「知識+」,一樣是透過網友問答的方式,一般的大小知識都可以在網路上以留言的方式發問,雖然這個平台的問題並不如百科全書專業,不過問題的內容卻更加生活化,像是「逆光要如何拍照?」、「如何有效的禦寒?」等,而網友在回答問題後,不但可以接受其他人的評價,還可以在線上提出不同的看法。

對於自己曾經問過的問題,或者是協助其他人回答的問題,網友也可以在自己的知識庫中隨時追蹤,不怕問了問題卻出現石沈大海的情形。

線上百科全書一覽表
名稱
特色
網址
維基百科全書‧由網友自由參與編撰並進行審核
‧有20種語言版本
‧提供免費查詢
http://zh.wikipedia.org/wiki/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查閱百科全書內容
‧具有圖表及影音檔
‧需加入會員並儲值
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
中華百科全書‧由文化大學提供的免費查詢系統http://living.pccu.edu.tw/
chinese/index.asp
醫療大百科‧提供各種身體病症的說明與解釋
‧提供簡單食療菜單
http://www.healthno1.com/
health/feature/default.html
中國文物大典 ‧依照時期分類文物
‧具有文物圖片
‧簡體中文
http://wenwu-book.db66.com/
Yahoo!奇摩知識庫‧由網友發問再由其他網友協助解答,並形成知識庫內容
‧解答問題可累積評價
http://tw.knowledge.yahoo.com/

【2005/01/14 民生報】

[@more@]

救語文能力 大量閱讀是妙方

救語文能力 大量閱讀是妙方


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新竹市)

這次很多人發起重視國語文教育的運動,並受到了國人的重視。

語文能力不好,會影響學習任何學門的能力。我就教過一個小學生,每次看到一個文字敘述很長的題目就會慌,而且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會」,一旦將題意解釋給他聽,他立刻就將題目做出來了。

我還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數學老師覺得他的學生老是不會做數學題目,他請了一位國文老師來解釋題意,學生就會做了。我也碰到一位化學老師,她的經驗相同,大多數弱勢同學之所以不會做題目,都是因為看不懂題意。

國語文能力差,絕不是寫別字而已,最嚴重的就是看不懂文章。不相信的話,可以找一位程度差的同學讀福爾摩斯探案,他很可能弄不清楚人物互相錯綜複雜的關係,更弄不清破案的關鍵。亞森羅蘋就好得多了,大概是因為其中邏輯推理的成份不多的緣故,至於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那是最高境界,能徹底看懂克莉絲蒂小說的小孩子,已經不算是弱勢孩子了。

閱讀不夠的孩子,也有詞不達意的痛苦,即使他已看懂了某篇論文,他也無法將它的大意濃縮成幾句話,不要說生動了,就連正確無誤都不一定能辦到,遑論描繪自己的想法。更嚴重的是:很多文章不是詞不達意,而是前後文互相矛盾。你問他為何會寫出如此互相矛盾的文章,他也只有苦笑並不知道原因。

很多人以為只有學文法科的人需要有好的語文能力,其實學理工的同學一樣需要語文能力。做研究要寫論文,如果語文能力不好,寫出來的論文沒有人能看得懂,即使看懂了,也可能給人一種內容貧乏的印象。大多數工程師不要寫論文,但是要做報告,情形亦是如此。很多工程師做事的能力雖然很強,但是不會向上司解釋成果,吃很大的虧。

閱讀不多的弱勢同學,知識當然不多,寫文章時不可能引經據典,而且因為所知者少,寫出來的文章當然了無新意,談話的時候也不可能有趣。

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有以下的語文能力:

一、可以很快地看懂文章,而且抓到文章的重點。

二、可以正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表達想法時合乎邏輯,不會自相矛盾。

四、表達的想法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

要得到這種能力,其實不難,只要大量閱讀即可。我在此建議給弱勢孩子閱讀的書籍文章:

一、經典名著:任何書籍或文章,已經成為永垂不朽者,一定有其道理,唸了絕對有益。古文當然屬於此類,外國的著名小說,也很該念。最近英國政府在英國監獄強迫受刑人念英國著名小說,結果好多受刑人出獄後,努力進入大學專攻英國文學。據統計,最受受刑人歡迎的小說是「蒼蠅王」。

二、好的論述文章。比方說,重要報紙的社論和讀者投書。我並非說這種文章有真理存在,而是因為這些文章條理必定很清楚,中心思想也很明確,絕不會天馬行空,更不是老生常譚。而且這些文章常常有知識性,比方說,有一篇社論也許會談到預算,孩子會從此知道國家是有預算制度的。當然,選擇這些文章時必須避免有太多政治性的。

三、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兩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講究邏輯。很少人會發現法官的判決文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好的偵探小說更是如此。英國的泰晤士報有專門的法律版,常有法官的判決文,可惜我國不太重視這些。很多法官的判決文硬邦邦,很難讀,不過,我曾經看過一些大法官的判決文,的確精采無比,其思慮不但清晰,而且任何可能的疑問,都會在判決文中提到,令人心服口服。偵探小說的優點則是有創意。要寫出有趣而又天衣無縫的偵探小說,是要有很深功力的。

四、有趣味的知識性文章。在此,我建議大家看人間福報的一些有趣報導,大多數的文章是有關科學的,一概很短,非常適合孩子們看。看了以後,可以增加知識。

其實,菁英份子的孩子們,國文程度並不差,弱勢團體的孩子,才是問題之所在。教育部決定恢復在考高中學力測驗加考作文,沒有人反對,但我卻大為憂心,對於弱勢孩子而言,這個措施是雪上加霜,和城裡孩子相比,他們不太可能寫得出好的作文來,原因很簡單,他們通常沒有看什麼課外書,對於很多事情,根本沒有什麼觀念,如何寫得出好的作文來?

我在埔里的博幼基金會就強迫孩子們大量閱讀,很多小孩子會在同學間有意無意中談到他們讀課外書所得到的知識,使同學們對他們另眼相看。有些已經迷上了金庸的小說,迷上福爾摩斯的孩子也不少。我在想募款購置克莉絲蒂的全套,看看這些弱勢孩子會不會迷上這位大作家的名著。

我承認我的想法屬於異類,因為我自己屬於什麼書都看的人,因此我把我的經驗介紹給各位,各位老師和家長,不妨參考也。

【2005/01/15 聯合報】

[@more@]

行政罰法

行政罰法三讀 採從新從輕原則


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

法務部推動十年的「行政罰法」,昨天在立法院完成三讀。這項新法與人民權利義務關係甚鉅,也是我國繼訴願法、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等完成立法後,進一步將行政法「法典化」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行政罰散見各相關法律,昨天完成立法的「行政罰法」共四十六條,其立法目的在於制定共通適用於各類行政罰的統一性、綜合性法律,堪稱行政罰的「憲法」或「基本法」。

新法重要內容包括:揭示「處罰法定主義」,採「從新從輕」原則;明定機關與人民均得為受處罰對象,亦即不放任「州官放火」而不罰;明定行政罰的範圍;明定「一事不二罰」的原則與例外。

新法建立「處罰時效」制度,即裁處權因三年期間之經過而消滅;採「微犯不舉」之便宜主義;採「有責任始有處罰規定」;排除卸責藉口,不能因不知法規而免除行政處罰責任。

其中,新法採「微犯不舉」之便宜主義,規定在第十九條,條文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受法定最高額新台幣三千元以下罰鍰之處罰,其情節輕微,認為不處罰為適當者,得免予處罰。」用意在宥恕輕微違法行為,但同條也規定「得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者施以糾正或勸導,並作成紀錄,命其簽名。」

例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汽車行駛而有牌照遺失或破損、行車執照未隨車攜帶或號牌汙穢者,處汽車所有人新台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因為屬於法定最高額新台幣三千元以下罰鍰,如果被交通警察攔檢,而其違法情況確實輕微,警察即可裁決免罰,或僅要求簽名,而施以糾正或勸導。

新法揭示的「一事不二罰」原則,則是當一行為同時觸犯刑罰及行政罰時,採「刑事優先」原則,僅處以刑罰;而若一行為同時違反數個行政罰,則以法定罰鍰最高額裁處。

【2005/01/15 聯合報】

[@more@]

也談宜蘭麻糬

從網誌聯播的文章中拜讀了Jas9的「宜蘭麻糬」一文,讓我也勾起我的麻糬回憶。(我自己的宜蘭腔閩南語發音mua-ji,可是不知道為何看到Jas9兄拼音寫的是mo-chi?)

現在人一談到麻糬,好像都被花蓮麻糬或者是一些專門販售麻糬的店家洗腦了,總愛拿它們做代表,近年來因為幾次去花蓮玩,我也跟著嘗曾記麻糬,對芝麻、椰子和花生等口味的麻糬覺得還滿可口的。不過在我的心目中,其他的麻糬的滋味再怎麼美味,包裝再怎麼精美,我還是根深柢固的認為「宜蘭麻糬尚好」。

近年來,宜蘭市的聯全麻糬和礁溪溫泉麻糬行銷各地,名號響亮,我也幾次到東門夜市橋下聯全的店面幫朋友購買麻糬,不過我自己是不會想吃這種新的麻糬的,我心裡想「這怎麼會是麻糬呢?」──我心目中的麻糬就只有那種用糯米團裹入細砂糖,外頭沾滿花生粉的傳統麻糬才堪稱美味。或許那是因為童年的回憶讓麻糬的滋味變得更加地綿軟甜蜜吧。

印象中,在宜蘭市康樂街和昇平街交叉口處(就是在康樂街被中山路與昇平街隔出的這一截的路上)有一位老先生擺著他的攤車賣著宜蘭傳統麻糬,攤車上有個電動的小人偶會在那邊彈跳著,而在「ㄑㄧㄚ」「ㄑㄧㄚ」的彈跳聲中,老先生一邊招呼著客人,一邊熟練地拈起一團糯米團,然後雙手將糯米團弄成碗狀,裡頭裹上細砂糖,搓圓了麻糬,再把麻糬放在盛滿花生粉大碗公中滾幾下,讓外頭沾滿了花生粉後,一個令人垂涎的麻糬就做好了。

小時候我讓外公或外婆帶到市場買菜,經過老先生的小攤子時,我總會被那個彈跳的人偶吸引,而後看著老先生碗裡的白砂糖包入糯米中,就停在那邊不走。素知孫子心意的外公或外婆總會順便買一個給我吃。宜蘭麻糬的個頭不小(請參看Jas9拍攝的像片),外公常怕我糯米吃多了不好消化,或是吃糖後就吃不下飯,要我吃過飯後再吃,但小孩子那忍得住,還是先大快朵頤一番。大人總會嚇唬我說「下次不買了。」不過,麻糬的魔力常讓我駐足不去,我後來還是常常能吃到。

比起Jas9,我比較好運,現住宜蘭,吃的機會多,只是我也是很久沒有吃到宜蘭麻糬了,不知道這幾天市場上還能不能看到,我也要再重溫舊夢一番。

 


底下引述Jas9在他的Jas9 ILan所寫的「宜蘭麻糬」一文:

好幾次到花蓮的時候,總會到曾記或阿美買些花蓮麻糬;或者豐興餅舖買雷古多,當作名產帶回台北饋贈親朋戚友。有時從台北車站搭捷運,也會見到提著大包小包麻糬、雷古多的旅客,一眼就可以認出是週休二日到花蓮去玩回來的人。
然而宜蘭呢?宜蘭當然也有各種名產,比方說牛舌餅、蜜餞,或者像我當兵時,還有阿兵哥託我買的花生糖、芝麻糖及三星的卜肉。

不過,我很難免地開始思考名產這種東西,究竟是到此一遊的紀念,還是真的那麼好吃呢?

或許對旅客及在地人而言,名產的定義不一而足,所感受到意義也就各有千秋了。

有一個禮拜,我回宜蘭去的週末,爸一時興起從市場買了幾個麻糬回來。那種根源於童年對麻糬最早認知的宜蘭麻糬,也許別的地方也有得買,但就我記憶所及,我只在我的故鄉吃過這樣的東西。宜蘭麻糬其實是最簡單的一種麻糬,以糯米搗成蒸熟,包入花生粉混以白砂糖作內餡,外皮再裹上花生粉,就這麼簡單作成了。與花蓮原住民的麻糬和客家人的麻糬、甚至是日式和菓子麻糬相較之下,宜蘭麻糬的口感較軟,餡料並不特別精緻,但咀嚼間偶可嚐出糯米愈嚼愈香愈甜的滋味。

「已經有多久沒吃過這種麻糬了呢?」我心裡這樣忖度著,起碼有將近十年了吧。我不知道為什麼竟然有那麼久沒吃過麻糬,但它似乎沒怎麼變過。

宜蘭麻糬完全不合適當作名產買來送人,因為純手工製的麻糬,本身的賞味期限非常短,通常是當天做當天買,頂多放個一天,要是沒吃完,大概就只有丟掉餵垃圾桶的份了。不過,上次從宜蘭回台北的時候,盛情難卻之下,我還是勉強多帶了兩個麻糬,因為沒辦法馬上吃,於是包好放到冰箱去冷藏,一般來說,把麻糬拿去冷藏實在是大忌,因為它一遇冷就會整個僵硬結塊,但為了保鮮以防它酸掉,也只好硬著頭皮將它冰封起來了。

隔天,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把麻糬放在小茶碗裡,放到大同電鍋去蒸,十分鐘之後,沒想到超乎意料之外地成功讓麻糬復活,而且也意外發現熱麻糬的滋味比原味麻糬還要動人呢。

[@more@]

plog1.0及中文開發網站

plog的中文開發網站上線,而且plog1.0測試版也要推出,從Mark的網誌上看到這消息,真是興奮。
畢竟看英文比較痛苦,有了中文開發網站,然後在上面詢問問題、下載程式等,會比較親切。
不知道能否從0.32無痛升級,亦即資料庫不影響,直接把新的1.0版蓋過去就行?
希望新版本中可以像reic亂包版一樣,一經安裝就有完整的中文版可用。若只沿用原始的界面,個人沒有修改得很嚴重,而後若Mark創發出新的外掛等,就能隨時更新在打包的檔案中,使用者只消下載回來蓋過去就能擁有新的功能。這對一般使用者會比較便利。部落格做為個人出版使用,功能齊全而不必靠商業網站,個人能把自己的東西留在自己的機器上,卻不必花太多力氣去做技術的改變,這才是王道啊。

[@more@]

天佑可憐的小妹妹

先是生在個父不成父的家庭,而後竟然連送醫都是一波三折, 看到新聞,實在讓人熱淚盈眶。

所謂「虎毒不食子」,竟在酒醉情形下,「失控」傷了自己的親生女兒(我用「失控」的字眼,實在是有錯,若人人可以藉口酒醉而做一些令人髮指的事,那世界上大概沒什麼不能幹的吧?但我僅是就新聞所得的資訊,暫時用這個詞吧。),這個爸爸怎麼下得了手?那麼酒這種東西,凡人還是少碰的好。(參見「應酬?應愁,應仇。 」一文。)

一方面對於小朋友可憐受虐而痛,也一方面為人民求醫路漫漫而難過。

這樁酒後亂性的憾事,或許本來只會淹沒在許多的虐童新聞中,不料這一次遇上送醫的烏龍事,事情鬧大了,使得這則新聞又有了另外的炒作焦點。這兩天媒體紛紛追究當天處理的細節的疏失,新聞啦、分析成篇累牘,不過法規制度等機制縱然完備,只要人心不改,憾事難免。

或許醫院中的人看慣了生老病死,所以相關的人比較麻木,因為事不關己,每個接電話的人似乎都把這件事當成是每天例行公事中的一項,因此直覺的反應就是如同錄音帶中的「沒有床」,然後掛了電話,就算是處理完每天繁忙工作中的一項。在每個醫院制式化作業下,也或許經過調查後,這些連絡協調可以是完美無瑕,不過我雖未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心裡難道不會有一絲絲的遺憾?

以前看電影「預知死亡記事」,片中的主角在眾人坐視下死亡,只要能有一個人能夠積極一點,雞婆一點,整件事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我當時覺得電影中的社會眼睜睜看著主角死去,真是冷酷,想不到這種冰寒的感覺竟然重現於此地。消極不作為是這麼地可怕。

漫不經心是這件事最大的禍首,機制的缺失只是更加深了事態的嚴重性。我們需要雞婆,多一點提醒,多一點悲心,這樣的社會才會美好。

醫界是這樣一個大悲的行業,人們仰望醫者如菩薩,菩薩能夠把別人的痛當成自己的痛。醫護人員,加油。


以下資料取自聯合報黑白集94/1/12

[@more@]聯合報黑白集
為邱小妹妹哭

年甫四歲的邱家女童遍體鱗傷、氣息奄奄地躺在台中梧棲一家醫院的病床上,經緊急開刀後,這條小生命仍在與死神搏鬥中。

如果這個社會能夠認真諦聽邱小妹的哭聲,便會發現其中蘊含了多少的悲憤、辛酸與無助?單親的生父無端把她毆打至顱內出血,生命垂危;連人人都曾宣誓要「盡可能地維護人的生命」的醫療界,竟也將她當作「人球」來踢,而罔顧遠道移診可能對她造成致命的傷害!

上周,社會各界在短短三天內,捐助罹患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的張家兄弟就醫經費達七千多萬,顯示台灣社會絕不缺乏人道關懷與愛心。可是,聽任酒醉的戾父當街把邱小妹毆至垂危;社工送至北市仁愛醫院後,竟以全市的醫院均無合適開刀的空床而將她遠遣到台中梧棲,全然不顧及道路顛簸可能導致邱小妹傷勢更重。像這樣聞之令人髮指的冷血處置,簡直是對人道和愛心的泯滅;卻發生在首善之區的台北。

在群情譁然下,衛生單位調查發現,部分醫院當時實際上仍有空床;姑不論不肯收邱小妹入院是出於何種動機,至少揭穿了所謂「全市都沒有合適病床」的謊言。衛生局長出面道歉,對於生命垂危的邱小妹又有何實質意義?

「醫者父母心」,拒收邱小妹的諸大醫院作了極不堪的負面示範。而從捷運剝頭皮事件到對邱小妹見危不救,馬團隊暴露的泄沓與鬆散,更令人咋舌。躺在病床上與死神搏鬥的邱小妹會疑惑:這是一個有愛心的社會嗎?

【2005/01/12 聯合報】

會長,你知道你已經不是議員了嗎?

各地民意代表的評價自在人心,我因為不知世情險惡,不敢妄斷在我們這邊是否有這種事情,但看到史英在文章中提到前台中縣長廖永來,能夠維護教育者的尊嚴--「要求所有校長一概不准去議會列席,根本不給議員羞辱斯文的機會;那意思無非就是說: 要生吞活剝,也就是我們這幾個了,誰叫我們當官呢? 」覺得他真是有Guts的人。

校長去議會幹什麼呢?

常有人說校長不必常待在校內,必須四處去推展學校的對外關係,但若對外關係須建立在和政治勢力周旋或者取悅利益團體以求校務能夠推展,做校長真是太委屈了。

但,誰讓校長委屈?制度上讓不肖議員有上下其手空間,才是極大的罪惡。同時,面對校務推展時欠缺資源,害校長必須軟腳屈膝,則分配資源的人是否體察到學校的困窘,是否也是個值得注意之處?

要出幾個像廖永來般支持教育界的威而鋼,讓校長們面對惡勢力能夠挺立起來,這才是師生的福氣。

史英先生大文如後:

[@more@]人本論壇

會長,你知道你已經不是議員了嗎?

◎史英

 有一則老笑話,是這樣的:

 「媽媽帶著小孩逛菜市,看到有人在賣烏龜,標價分兩種,大隻的五元,小隻的四元。媽媽考慮再三,決定買一隻小的;小孩就問:才差一元,為什麼不買大的?媽媽說:省一元是一元,反正都是烏龜嘛!」

 或曰:既然明知是老笑話,幹嘛還拿出來講?這當然是因為,它反應了人們對省議員和市議員的觀感;現在雖然廢省了,但還有「獻一元」,人們的觀感也一樣「反正都是…」,所以仍不失其時代意義。至於有礙於本文的莊重,那也就顧不得了。

 當然,我們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各級民代之中的諤諤之士,仍不乏其人;不過,整體來講,越是地方的議會,其品質越差。幾個月以來,板橋地檢署已經起訴廿一名現任北縣議員,卸任縣議員十一人,以及四名樹林前後任市民代表,加上後續還有數名縣議員到案說明,涉案人超過縣議會現有席次的三分之一。

 承辦的檢查官說: 這個「補助款弊案」能夠順利蒐證起訴,凸顯出民意代表配合款的結構性問題,已經到了「偷吃不會擦嘴」的程度(中時,2004,12,31);那麼,看到這些新聞的任何人,難道不會問:只有北縣一地是如此嗎?

 其實,會不會「擦嘴」,還要看他「知或不知道」要擦嘴! 苗栗縣教育局長溫振琴公開地表示:擔任民代的家長會長或副會長,多以協助校務發展見長,像銅鑼國小家長會長多次替學校努力爭取補助款,均被視為重要「校產」,還讓某一些學校羨慕不已。(聯合報,2004,12,30苗縣地方版)

 這就是事情的要點,民代之所以有「努力爭取」的空間,必須是所謂的補助款,並不依照辦學的積效,或學童的需要來分配,否則,民代既不辦學,亦非學童,他有什麼資格來爭取?或曰:民代就是「代表」學校和學童來顯示積效和需要的啊,那我們就不能明白,為什麼只有他任會長的那所學校才值得代表,而其它學校就只能「羨慕」呢?

 這位溫局長,顯然的,就是「不知道要擦嘴」的先生們之一,不過他還更進一步,把一張不忍卒睹的尊嘴用力呶出來向四方展示!然而,這和前述的弊案不同,不見得能引起人們的反感,相反的,許多人還會被他說服,而想不到「民代爭取」這種現象,正是教育局未能盡職,甚或故意放縱所造成的。正是在這兒,我們可以看見基礎教育的重要;因為教育不曾培養批判能力,人們就不會主動提出質疑,例如質疑教育局在其中的角色,或者更簡單一點,就來出一道算術題目:因為民代是寶貴的「校產」,而本縣有中小學155間,請問應該選出多少民代?

 前不久桃園縣議會發生「推倒校長」事件,一時之間輿論大嘩;但很少人想要質問,到底全縣有多少位校長被議員操控?而這位顯然不被操控的校長,在之前的任內,又是怎麼渡過的呢?然而,更重要的是,到底為什麼校長要去議會被修理?或曰,這是議會依法的質詢權,但實際上,法律只規定首長率一級主管備詢,校長在議會本來也只是列席而已。這讓我想起前台中縣長廖永來,他要求所有校長一概不准去議會列席,根本不給議員羞辱斯文的機會;那意思無非就是說: 要生吞活剝,也就是我們這幾個了,誰叫我們當官呢?

 對比之下,我們不能不懷疑桃園縣長朱立倫到底在幹什麼;當輿論一面倒地譴責地方民代時,他為什麼不趁機豎立地方行政的新風範,建立教育體系的新氣象?然而,媒體上或市井間,並沒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這就是教育必須徹底改革的證據:所有這些問題,都不是死背課本的人所能提出來的!而我們的教育問題,也絕對和地方勢力的種種勾結,脫不了干係!

 那麼,做為最有批判力的民間教育改革者,我們能做什麼呢?我們無法立即改變整個環境,但可以努力來落實現有法律的精神,那就是,依照「地方制度法」,民代是不宜兼任學校家長會長的(詳見本期專題);所以,接下來,我們將會展開一系列的法律訴訟,務必要撤消那些會長的議員資格!(或是那些議員的會長資格)

 或曰,兼不兼會長,有很大的差別嗎?但只要有小小的差別,就已經算是初步的成功;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裡,可以啟迪民意。我們衷心的期望,在不久的將來,當那個人遠遠走來時,家長都會對他說:會長,你知道你已經不是議員了嗎?

編按:本文取自《人本教育札記》第187期。本期主題為:「民代如何不當介入校園?地方首長應負起最後責任!」

[toget]TUGZip

 

TUGZip    
軟體分類:檔案工具
軟體性質:Freeware
更新日期:2005-01-10
最近版本:3.1
作業系統:Windows XP/2000/Me/98
語言界面:繁體中文
檔案容量:3.5 M
購買金額:
試用限制:
原創公司:Christian Kindahl

支援ZIP、RAR的免費壓縮軟體TUGZip
TUGZip超強壓縮軟體,不但壓縮率高、執行速度快,更能支援ZIP, RAR, 7-ZIP, CAB, LZH, RPM…等29種壓縮格式,且內建多國語系(包含Big5繁體中文),操作簡單、易上手,是取代WinZIP、WinRAR付費軟體的最佳選擇。


 編輯/黃天送(2005-01-10)ToGet 編輯五星推薦
壓縮軟體可以幫我們將大檔案變成小檔案,讓我們可把大檔案儲存在磁片或USB隨身碟中,更能很方便的透過E-mail或網站來傳輸,雖然從Windows XP開始,微軟的作業系統內建了壓縮、解壓縮的功能,但卻無法支援RAR、Tar、gz…等等相當常見的壓縮格式,當我們收到這類的壓縮檔時,往往束手無策,或者類另尋其他付費軟體。

現在,有了TUGZip一切都不用愁了。TUGZip支援ZIP, RAR, 7-ZIP, A, ACE, ARC, ARJ, BH, BZ2, CAB, CPIO, DEB, GCA, GZ, IMP, JAR, LHA (LZH), LIB, RPM, SQX, TAR, TGZ, TBZ, TAZ, YZ1, ZOO等格式的壓縮檔,更能輕鬆開啟BIN, C2D, IMG, ISO 與NRG等等光碟ISO檔,不用將ISO檔燒成光碟,就可直接解開ISO檔、取出所需文件。若想壓縮超大量的檔案,TUGZip支援Deflate64演算法,可以壓縮超過4GB的檔案。

在壓縮功能方面,除了可以執行分片壓縮、批次壓縮、批次解壓縮、壓縮檔加密、解密、修復損毀的壓縮檔之外,更可建立「.EXE」自解壓縮檔,一樣能像WinRAR那樣在解壓縮的對話框中輸入標題、提示文字等。此外,更可透過自定程式碼的方式,讓壓縮軟體定時執行壓縮、備份等工作,讓TUGZip全自動幫你執行文件、資料夾的備份工作。

TUGZip支援13種語言,安裝時預設為英文語系,安裝好之後依序按下[Options]→【Configuration】→【Language】,先按一下〔Connect〕按鈕下載其它語系檔,下載完後便可在下拉選單中點選繁體中文語系。有了TUGZip,就再也不用擔心電腦無法辨識、處理各種奇怪的壓縮檔了。

[@more@]

新新聞》人生大學2004級傑出畢業生

作者:南方朔.顧爾德.楊照.沈大白[@more@]歲末年終,時令引我們回首,細數過去三百六十五天發生的事。翻著才不久前的新聞,我們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略過,他們在二○○四年走完人生旅程,進入到另一個未知的時空裡去了。

他們畢業了,他們斷絕了和我們生活之間的關係。他們不會再多說一句話、多寫一本書、多拍一部電影,或多累積一塊錢財產。他們的人生固定下來了。

不再發生變化的這些生命,我們可以看得清楚了。看清楚他們給這個世界帶來的,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貢獻,或和這個世界產生的爭執齟齬。

總有幾位走過的人,我們不能忘掉,不祇是他們的成就讓人不能忽視,也因為記得他們,才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如何靠多少人奮鬥付出才構築起來的。

追懷這些人生畢業生,使我們謙卑,激發我們更加努力。

終結「邪惡帝國」的雷根
一九一一年二月六日~二○○四年七月六日

歷經越戰挫敗、伊朗人質危機的美國人,失去做為霸權的信心。這時一個六十九歲的老人站出來告訴人民:要把美國昔日榮耀找回來。美國人相信了他,而他也帶領美國人打贏冷戰,終結了「邪惡的共產帝國」。

一九一一年二月六日,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出生於伊利諾州西北部小鎮的貧窮家庭。大學畢業後成了電台體育播報員。當時播報球賽不是在球場即時轉播,而是在錄音間依電報傳來的報導,
描述球賽——當然,不能枯燥念稿,要加油添醋,活靈活現。一場棒球賽中,當一個球被打出去,突然電報中斷了,他祇好瞎編出一長串故事,形容球怎麼飛到界
外、觀眾怎麼搶球——他編出棒球史上飛得最久的一顆界外球故事。這也訓練出他日後雄辯而煽情的口才。

一九三七年,雷根赴好萊塢發展,銀幕上第一個角色就是電台播報員。他在四○年代中期積極參與演員工會。一九一九五二年娶了第二任妻子南西
(Nancy
Davis),相伴至死。雷根拍了五十部電影,未成為大牌演員,但積極投入工會,開啟通往政治之路。他原為民主黨員,六二年加入共和黨,兩年後為共和黨總
統候選人高華德(Barry
Goldwate)助選,在全國性電視上演說募款,帶來百萬美元獻捐。兩年後,五十五歲的雷根參選加州州長獲勝,逐漸成為共和黨重量級人物。

一九八○年,六十九歲的雷根問鼎總統。他打敗黨內對手老布希,再與老布希搭檔打敗了民主黨現任總統卡特。十二年美國保守主義巔峰期於是展開。

他在內政上主張「小政府」,「政府是問題不是解答」,是其名言。他以減稅刺激經濟成長,大砍社福支出。在國防外交上,卻大增軍費,與蘇聯競武,終於拖垮蘇聯經濟。一九八七年,他在柏林圍牆前告訴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拆掉這道牆!」預言兩年後實現。

一九八六年爆發伊朗門案。雷根政府賣武器給伊朗,要伊朗協助交涉釋放在黎巴嫩被囚的美國人質,再把軍售所得用於支援尼加拉瓜反抗軍。不過,雷根在國會調查中全身而退。

一九九四年,雷根家庭宣布雷根罹患阿茲海默症,他生命也逐步枯萎。二○○四年七月六日,以九十三歲死於洛杉磯。如果雷根總統任內不反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也許科學家已找到阿茲海默症的處方。(文/顧爾德)

打造文星傳奇的蕭孟能
一九二○年~二○○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一九八六年九月,《文星》雜誌在停刊二十年零八個月後復刊,但它兩年不到,祇出了二十二期,就再度宣布停刊。《文星》正式徹底地走進歷史,那一年,《文星》創辦人蕭孟能先生六十八歲。

而今,蕭孟能終於在二○○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客逝上海,享年八十四歲。但儘管斯人已矣,但他所創辦出來的「文星傳奇」,卻無疑的已是台灣、甚至近代中國文化出版史上重要的一章。「文星」是台灣一九六○年代的代號。那個時代,以及後來的人,很難不受到它的影響。

蕭孟能乃是國民黨工運及文宣大老蕭同茲(一八九五~一九七三)之子。由於家學甚深,其為人儒雅,並有兼聽用人之量。一九五二年他偕同妻子朱
婉堅在衡陽路,今天「極品軒」餐廳對面開辦了「文星書店」,初期以翻印和編譯西書為主,乃是那個低沉時代台灣文化界向外窺探的一扇主要窗口。接著,他又於
一九五七年創辦《文星》雜誌,該雜誌於一九六一年因李敖掀起文化論戰而改觀,並儼然成了那個時代的代言刊物,為台灣注入了自由開放的文化元素。由於《文
星》雜誌成功,連帶的「文星書店」也隨之快速擴張,它所出版的〈文星叢刊〉和〈文星集刊〉系列,乃是那個時代知識青年的最愛,而它以大手筆所出的〈古今圖
書集成〉,更是台灣出版史的一項壯舉。

然而,一九六○年代乃是台灣仍不自由的時代,「文星書店」和《文星》雜誌的超人氣,已使它成了權力者的潛在威脅,並被視為叛逆的「文星集
團」,於是,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就在《文星》雜誌第九十九期印畢上市之前,一紙「停刊處分令」被送達,蕭同茲出面善後,「文星書店」也告結束。當
時的知識分子都應當還記得「文星書店」歇業前廉價出清存書,以至於書店人潮洶湧的場景。

「文星」結束後,一九八○年蕭孟能與李敖打起財務官司,對蕭孟能是極大的傷害。而後,一九八六年由於時代改變,蕭孟能決定復刊,再現《文
星》風華,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變易,人們對文化的關懷已趨淡薄。當泛政治化已成了時代的主流,《文星》就已注定不可能再有第二次黃金歲月。《文星》第二
次停刊的無奈,比起第一次勒令停刊,對蕭孟能而言,乃是更深的打擊。從此他即形同退隱,二○○一年遠赴大陸,最後落寞以終。蕭孟能去世不是他個人的死亡,
而是那個對文化價值仍有嚮往之時代的結束!(文/南方朔)

「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
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二日~二○○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超人」曾經是美國最受歡迎的連環漫畫。漫畫裡,平常斯文得近乎笨拙的地球報記者克拉克,其實是具有無窮能量與強烈正義感的超人,一次又一
次,祇要邪惡抬頭威脅了正常、善良的秩序,克拉克就悄悄遁入路旁的電話亭裡,取下眼鏡變裝成為胸前寫著大「S」字的超人,飛上天空執行解救世界的任務……

「超人」曾經多次改編成電視與電影,不過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一九七八年由克里斯多夫‧李維(Christopher
Lee)主演的電影。李維身高六呎五吋,酷愛運動,絕對夠有「超人」的架勢;然而另一方面卻又有著斯文柔軟的臉部線條,戴起眼鏡來馬上變成彷彿手無縛雞之
力的書生。這樣的巨大落差,正符合漫畫中的描寫與讀者心中的想像,因而電影推出後大受歡迎,前仆後繼連拍了三集。

本來還可能再拍第四、第五集,然而就在「超人」帶來的演藝生涯高峰,李維在一九九五年參加馬術比賽中意外落馬,跌斷頸椎,導致全身癱瘓。

受傷之際,李維原本連自行呼吸的能力都失去了,經過幾個月治療,才能離開呼吸器生活。李維能活過來,靠的是驚人的意志力,後來他也靠這分意志力,讓自己離開癱瘓的封閉心態,積極參與社會。

他為脊椎受傷者爭取福利、推動腦部和中樞神經研究,呼籲好萊塢多拍表現弱勢關懷的電影。他甚至還重回片場擔任導演,一九九八年還復出演過重拍版的《後窗》劇集。最近幾年,李維的食指及其他部位恢復知覺,讓他立志一定要重新站起來走路。

可惜,站起走路的夢想尚未實現,李維卻因嚴重褥瘡傷口感染,心臟衰竭過世,得年僅五十二歲。

落馬意外使得李維無法繼續在銀幕上扮演「超人」,不過銀幕下的勇敢積極面對病痛,卻使他成了更真實、更值得尊敬的「超人」。(文/楊照)

統派大老梁肅戎
一九二○年八月八日~二○○四年八月二十七日

梁肅戎「肅老」走了,他高大的身影、東北腔的大嗓門,在立法院中與人爭辯的情影,是台灣政治轉型中令人難忘的一幕。

一九二○年出生於遼寧,長春法政大學畢業。中日戰爭期間,加入國民黨,進行地下工作,任長春市黨部書記長。一九四四年身分暴露被捕,判刑十
二年,在獄中染病差點喪命。終戰後,他擔任國民黨遼北省黨部宣傳處長、四平市黨部書記長,一九四七年以二十六歲當選全國最年輕的第一屆立法委員。

來台之後,梁所屬的派系CC在國民黨內不得意,梁也扮演黨內反對者的角色。一九五八年審理出版法修正案,因內容限制過嚴,他嚴厲批評。之後報業公會也為此法提出請願案,國民黨想封殺這個案子,梁肅戎大罵違法處理,憤而退席。

梁肅戎也是威權時的人權律師。一九五七年一起轟動社會的八德鄉滅門血案,嫌犯穆萬森被捕後被刑求、初審被判處死刑。一九五九年梁肅戎、富伯
平與李公權三位律師為被告義務辯護,終還穆萬森清白。一九六○年雷震案,梁肅戎為雷震辯護。他辯護時強調,《自由中國》的言論不應為其引起的社會效應擔負
法律責任。一九六五年彭明敏、謝聰敏案,梁肅戎也擔任彭的辯護律師。

一九七○年起,五十歲高齡的梁肅戎又乘開會空檔赴日本從明治大學唸書,六年拿到法學博士。一九七七年,他擔任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祕書長,當
時正是黨外運動積極發展之際。他與黨外溝通,被黨內保守派罵為「梁勾結」。美麗島事件發生後,他曾向蔣經國表達反對使用軍法審判,引起蔣經國不快。

一九九○年梁肅戎當選立法院院長,不過也成了最後一任「老賊」院長。國會全面改選已成定局,他也變成昔日「勾結」對象黨外、當時的民進黨逼退對象。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他主持了最後一次院會,中午十二點五十分他敲下散會議事槌,也結束了立委生涯。

離開立院後,梁肅戎成了國民黨內統派、非主流派大老。他自稱和李登輝都是「知日派」,兩人鬥起來最有勁。他擔任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奔走
兩岸,「促進統一大業」,期間三度會見江澤民。梁肅戎二○○四年八月二十七日因慢性肺疾病逝於國泰醫院。去世前半個月,他還赴香港參加「中國和平統一論
壇」。(文/顧爾德)

(更多相關文章請參照 新新聞周報第930期)

【新新聞周報第9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