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開懷篇

取自環境資訊電子報94/3/13

[開懷篇]在日本旅行
[開懷篇]獅子是誰殺的?

[@more@]

在日本旅行

地方:東京某日本料理店,壽司吧台
人物:台灣客A、B、C君及台客女
場景:四人不懂日文,但以手指點菜,終於吃飽了。該結帳了,但是不知如何用日語講。

台客A:用英文試試,Bill(帳單) please!
老闆:嗨!Beer(啤酒)。
結果:送上了一瓶啤酒。

台客B:換我來,how much?
老闆:嗨!ha-ma-chi(紅魽)。
結果:又送來了紅魽四份。

台客C:換我來,日文多少錢好像叫I-Ku-Ra,I-Ku-Ra。
老闆:嗨!I-ku-ra(鮭魚蛋)。
結果:又送上鮭魚蛋四份。

台客C很生氣,不自覺罵了一聲——XX老母。
老闆:嗨!Kani-double(蟳—─雙份)。
結果:又送上雙份蟳。

台客女:唉啊!含慢死!(台語:笨死了)
老闆:嗨!Ha-ma-sui(蛤蜊湯)。
結果:又送上蛤蜊湯四份

台客女的老公罵了一聲,三八!
老闆:嗨!Sam-ba(秋刀魚)。
結果:又送來四份秋刀魚。

終於帳單來了,很多錢!
台客C:殺價(台語發音)。
老闆:嗨!Sha-ke(鮭魚)。
結果:又再送來了四份鮭魚。

台客C:No,No,No……
老闆:No, Sha-ke,Sarke(日本清酒)?
台客C:Yes,殺價,殺價!
結果:又送來四瓶清酒。

聽說這四個人還在日本吃,回不來。

獅子是誰殺的? 

  一個80歲的老人去做健康檢查。檢查途中,老人不斷向醫師炫耀,他新婚的妻子多好又多好。「她才25歲!」老人叫道。「我們結婚4個月,你知道她對我有多忠貞?她無時不刻需要我,黏我黏到我都感到厭煩了!」

  「而且,」老人又說:「告訴你,她最近還懷孕了!」 醫師靜靜地聽著。不發一言……

  「怎樣?」老人得意洋洋地說。「不錯罷!」醫師抬起頭,看他一眼。

  「這讓我想到一位失散多年的朋友。」醫師緩緩開口。「他跟我說過一個故事,他在非洲狩獵時遇上的故事……

  「當時,他在草原上,遇到一頭獅子。他立刻從背上抓下槍來瞄準。然而,他立刻發現他錯了,他拿到的是雨傘,不是槍。這時已經太遲,獅子正站在他面前,就要撲過來。他沒辦法,只好把雨傘扛上肩,用盡吃奶的力量『砰!砰!砰!』大叫三聲。奇蹟發生了,那獅子竟然倒下來,死掉了。」

  「狗屎!這怎麼可能?」老人大叫。「那一定是別人幹的!」

  「我也這麼覺得。」醫師說……

有關反分裂法之我見

1.站穩中華民國立場,只要中華民國國號尚在,只要憲法一中尚存,中共才是反分裂法中分裂祖國的罪魁禍首。
2.未來國家可以復統,不過我們反對的是以「非和平手段」進行這樣的統一動作。
3.抗議的形式有很多種,我覺得牽手護臺灣比遊行要好,這回來個東西兩岸牽手繞臺灣一圈。

4.想到再補充。

以下轉錄一篇社論

[@more@]

大遊行會不會讓台灣香港化、總統特首化?


社論

民進黨針對中共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將在二十六日發動護台大遊行,而且據說總統也要上陣。我們除了擔心反制和反反制的螺旋效應外,也希望主政者再冷靜地想一想,遊行會帶來什麼效果?

民主國家保障人民的集會自由和請願權。集會自由在讓人民透過集體的行動,來表達、發抒一個社會上,特別是代議體制沒有適當或足夠表達的聲音;冀能經由發聲來達到說服其他社會成員,乃至影響公共決策的目的。請願權則以個人或集體方式為之,並直接以國家決策者為對象,表達對於公權力的請求。這兩種權利作為人權,有不盡相同的內涵和功能,但就行使的對象而言,都是在「同一」統治關係或生活共同體的假設下才有意義。三二六大遊行最大的弔詭,也就在這裡。

我們過去常常在電視談話性節目中,聽到民進黨的名嘴說:香港人可以發動五十萬人走上街頭,向北京政府抗議,台灣為什麼不可以?

我們不知道還有什麼更清楚的答案:天佑台灣,因為台灣不是香港!香港人不只走上街頭捍衛基本法,還有人走上天安門,而被中共公安逮捕。不管是在香港遊行,或在天安門請願,都符合他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關係下的基本前提;他們的生活一定程度受到北京決策的影響,所以他們要通過集體行動,嘗試說服其他社會成員(大陸人民),改變中南海的最高決策。

但是,請問三二六大遊行,我們要說服誰?改變誰?台灣有多少人支持反分裂國家法?台灣是不是已經自動接受了反分裂國家法的拘束,才要這樣「勇敢」的站出來反對?這個邏輯,真的一定要先弄清楚。

主張遊行的人一定會說,遊行總多少可以發揮影響國際視聽的效果嘛。但願如此!我們只希望,不要「誤導」了國際視聽。大家不妨想想,國際媒體如果報導哪個地區,有萬千群眾走上街頭,抗議的對象不是自己的政府,甚至帶頭的就是自己的最高領導人,不用問發生了什麼事,閱聽者直接的印象就是:殖民地、託管地、行政特區,再不然就是流亡政府。我們真的很擔心,國際報導越多,越多人會以為台灣已經是另一個香港。

事實上,以反分裂國家法內容所明示的武力恫嚇,再怎麼用溫和的字眼,都已經引起了國際的高度注意,媒體當然也會注意台灣方面的反應。過去台灣不是沒有碰過這種情形,政府面對退出聯合國的震撼,對國人提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口號。李登輝總統訪美引起導彈試射後,國際媒體也都跑到台灣來,熱鬧的台北街頭和如常的生活秩序,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兩岸情況的特殊性,很多原來搞不清楚狀況的歐洲媒體,反而自動調整了他們腦海裡的台灣。我們必須很慎重的指出,台灣過去還沒有一個政府,或執政黨,是用發動遊行的方式來處理兩岸事務,因為中華民國政府從來不認為台灣和北京是處於某種普通或特別的「統治關係」之下,也非常不願意給國際造成這樣的印象。

但問題好像就出在這裡。我們今天的執政黨裡始終還有些人,自己覺得中華民國已經不復存在,台灣是一個國際法上「主權未定」的地區,台灣人是無法自主的國際孤兒。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主政者竟然站在和他們所反對的「反分裂國家法」的同一前提上酖酖亦即,「中國」就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不得平起平坐酖酖,來表示反對立場。

從前的中華民國政府肯定自己,所以用莊敬自強的呼籲來因應對手對中華民國的惡意否定,以凸顯反對的立場。現在的政府所採取的抗議方式,則好像是自己先放棄了中華民國與對岸平起平坐的資格,自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以致把台灣推向另一個香港,猶不自知!

真正弔詭的是,仔細讀反分裂國家法,會發現它反的「分裂」,是反「台灣共和國」的「分裂」,反而卻接受了「中華民國繼續存在」的「分裂」。

所以,如果民進黨政府真的還要辦這場遊行,扁宋會後信誓旦旦的陳水扁總統也真的要出面帶領這場遊行,我們希望主政者講清楚:到底是為中華民國而遊行(但中華民國沒有「分裂」的問題)?或是為「台灣共和國」而遊行(遊行是否就能「分裂」成功)?

【2005-03-12/聯合報/A2版/焦點】

尊重「以不同方式愛台灣」

資料來源:94/3/6聯合晚報社論[@more@]聯合晚報社論
尊重「以不同方式愛台灣」

針對中共的「反分裂國家法」,今天台灣南北都有「反併吞,護台灣」遊行。弔詭的是,民調雖顯示八成民眾反對「反分裂法」,但走上街頭的主辦單位,以及群眾,卻明顯以綠營選民為主,尤其是深綠陣營。

這場面當然令深綠陣營不爽,因而也對藍營政黨嗆聲,說他們不愛台灣,與北京唱和。藍營政黨則回應以台聯、民進黨本身,就是兩岸和平的障礙,所以不跟隨其起舞。

這就是台灣。一個內部共識紛歧、對中國大陸見解不一的社會。單憑這現狀,要說能立即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說真的,除非自欺欺人,或真不惜寧達目標、不擇手段,看著台灣陷入衝突泥沼,否則,我們寧可先維持這現狀一段時日,等到藍綠選民可以對台灣前途找到初步共識,再論其他議題!

藍綠矛盾在哪?在「互不信任」。一邊是,「不反中國,就是不愛台灣」;另一邊則是,「反併吞,但也反台獨」。正因為如此對立,才可以解釋何以出現八成民眾反「反分裂法」,卻不見得都支持台聯、民進黨的反併吞遊行這種落差。這紛歧,與其你罵我,我批你,倒不如平心靜氣想想,該如何面對、化解呢?

要互信,沒想像中那麼困難。試舉一例吧。陳履安把他父親、已故副總統陳誠的遺物與文稿,捐贈給國史館。陳水扁總統致意時,特別強調了陳誠不只是出生在浙江的外省人,還是對台灣貢獻最大的副總統。這推崇之詞,絕非政治場合客套話,它點出了一直困擾台灣政治整合的關鍵點,怎麼看待歷史經驗與台灣早先移民略顯不同的「外省族群」。

陳誠是個好例子。他一定不是獨派,這毫無疑問。但他不愛台灣嗎?他對台灣沒有具體貢獻嗎?他在省主席、行政院長任內,推動積極改革,儘管仍有考量到國共內戰布局的大戰略因素,但他的改革為其後台灣社會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殆無疑問!這外省人絕不符合台獨定義下的愛台灣,但他以他的方式貢獻台灣,這難道不是一種愛!

我們無意誇大陳水扁總統肯定陳誠的意義,我們也明白,不少「台獨老先覺」曾經因為愛台灣,吃足了威權統治年代的苦頭,歷史應該還給他們公道。我們要強調的只是:反中共併吞,台灣的確該有共識,但怎麼愛台灣,不妨尊重各人抉擇吧!

【2005/03/06 聯合晚報】

反分裂≠統一,統一≠併吞

資料來源:聯合報94/3/6民意論壇

[@more@]反分裂≠統一,統一≠併吞


陳長文/法學教授(台北市)

大陸制定反分裂法,筆者立場是反對的,這類政治問題,法律並無解決力。就算反對,也該理性討論,不宜用帶有「負性」辭彙—「反併吞」。

例如,謝院長把反分裂法解釋為大陸想要片面變更現狀,在邏輯上即有可議。大陸制定反分裂法,就是擔心台灣片面變更現狀宣布獨立,而非進行大陸所想要的現狀變更—統一。

換言之,反分裂既不能達成形式上的統一,更遑論達成內涵上的併吞。玩弄「併吞」兩字,邏輯上做了兩層跳躍:第一,把反分裂與統一劃上等號;第二,又把統一與併吞劃上等號,這只會誤導群眾,特別是暗示性地把「未來統一」汙名為「被併吞」。

政府與台灣人民應該要肯定胡錦濤的部分談話。大陸方面原來對一中的詮釋是:「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並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同於「中國」,使台灣從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自然不能同意。然而,胡日昨申言:「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同屬一中,是筆者在一九九一年訪問大陸時即已提出的概念),又加諸「兩岸尚未統一」的敘述,已不再將台灣描述為從屬附庸,而把中國虛擬成未來的名詞,現在並不存在,未來條件成熟、如台灣人民也同意統一時,才會出現。

反併吞反映獨派習於操作的觀念:接受一中原則,大陸大,台灣小,等於承認我們是它的地方政府,等於台灣被併吞。這樣的邏輯是有問題的。美國有五十州,如其他四十九州對夏威夷州說,我們四十九州加起來比你大,所以夏威夷州是四十九州的「地方政府」,夏威夷州等於被四十九州併吞,這樣的邏輯正確嗎?

對夏威夷州而言,聯邦政府的確是中央政府,但聯邦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原因是,它是經過夏威夷所同意的,基於這層同意,美國聯邦政府才有對夏威夷依憲法行使其中央權限的「正當性」。

同樣的,不論現在分治是如此,即使將來兩岸統一亦復如此。因為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固然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一樣只是中國的一部分,此即「同屬一中」論的精髓。

這才是未來統一主張的重點,我們等的是一個時機成熟時,台灣人民所同意的統一。既然是同意,就無併吞可言,如果沒有同意,就繼續維持現狀下去。主張台獨、反統一,很好,獨派有提出意見的權利,但請不要用「正名」來美化自己變更國號的主張,或用「併吞」來汙名化別人支持未來統一的主張。

【2005/03/06 聯合報】

[toget]Transcoder

 

GX::Transcoder    
軟體分類:多媒體轉檔
軟體性質:Freeware
更新日期:2005-03-03
最近版本:2.15.2599 RC3
作業系統:Windows XP/2000/Me/98
語言界面:英文
檔案容量:12.3 M
原創公司:GermaniXSoft

GX::Transcoder 一套搞定所有影音格式轉檔
電腦上的影音檔案格式眾多,你認得幾個呢?不少使用者希望保存的各種影音檔案的格式能夠具有一致性,方便日後的觀看或聆聽,但是要怎麼做呢?讓 GX::Transcoder 來幫助你。


 編輯/王國淵(2005-03-03)ToGet 編輯五星推薦
利用電腦來播放多媒體影音檔案已經越來越流行了,但是這些多媒體檔案的格式眾多,幾乎每一種特殊用途就會有一種檔案格式。這對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困擾,對於想要讓檔案保持一致性,以利儲存的使用者來說,更是一種麻煩。究竟有沒有一個方便的方法來將這麼多種影音格式一網打盡呢?筆者告訴你:有。而且就在看完這篇介紹後,你就能輕鬆做到。

GX::Transcoder 是一款免費的多媒體影音檔案轉換工具,它能夠為使用者轉換幾乎目前市面上可以見到的各種影音檔案格式,而 GX::Transcoder 所支援的影音檔案格式大致如下。

所支援的音樂檔案格式:

AAC, MP4, M4A, Bonk, FLAC, LA, LPAC, MIDI, MP2, MP3, MPC, MPP, MP+, OptiomFrog, Ogg Vorbis, rkAudio, VQF, WavPack, TTA, WMA, Shorten, PCM, GSM, ADPCM, VOX, G721, G723, G726, uLaw, aLaw, DSP, Raw PCM, Monkeys Audio, AVI (音樂檔), MOD, Bonk…等(陸續增加中)。

所支援的影片檔案格式:

mpeg1, mpeg2, 系統中已安裝的編碼/解碼器的各種 avi, wmv (支援 VCD, SVCD 與 DVD Extensions)…等(陸續增加中)。

而 GX::Transcoder 不僅僅是影音檔案轉換器而已,它還是一款影音播放器,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它來欣賞轉換出的影音檔案效果,此外它還能夠讓使用者錄下網路上的串流媒體資料喔,使用者只要把想要錄製的串流媒體網址輸入,它就能夠將這些串流媒體資料儲存成檔案。此外如一些音樂檔案的轉換,它都能夠為使用者保留檔案本身的記錄與說明呢(如 ID3v1, ID3v2, APE v1 與 v2 以及 Vorbis 註解)!

[@more@]

便民生活網 環保署資料庫開張

資料來源:台灣立報電子報94/2/22

[@more@]便民生活網 環保署資料庫開張

【中央社台北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正式完成了新版「環境資料庫」網站,增加多項便民新
功能,民眾以後除了可查詢空氣品質、紫外線資訊外,連居家附近的地下水質、機車定檢站
及大哥大基地台等位置及相關非游離輻射量測紀錄資料,都可輕輕鬆鬆透過網路掌握。

環保署表示,新網站是以民眾的生活資訊角度切入、設置,除了可供查詢空氣品質、紫外線、
河川水質等環境品質現況資料外,更新增了「環境衛生用藥」、「地下水水質資料」、「機車定
檢站電子地圖」、「非屬原子能游離輻射」等查詢功能。

環保署強調,透過新的查詢功能,民眾能隨時掌握居家附近大哥大基地台、變電所、高壓電
塔、無線電台、雷達站等的位置地圖及輻射量測資料,對於確保民眾生活環境品質及健康安
全,將更有保證。

另外,新網站也首度導入知識管理系統概念,透過知識文件共享平台,讓民眾只要輸入關鍵
字,就可查詢到環保署歷年蒐集的專案計畫報告、研討會及公聽會會議紀錄、出國報告及新
聞事件剪報等公開資料,使資料的查詢更便利且更精準。

環保署指出,環境資料庫系統自開放民眾使用以來,已有超過23萬人次上網瀏覽,目前資料
庫也已整合超過3百零5萬筆的地方環境資料及水利署水文資料,內容相當豐富,且未來資
料庫內容也會持續更新。

新版「環境資料庫」網站即日起開放供民眾查詢,網址:http://edb.epa.gov.tw ,或可由
環保署首頁(網址:http://www.epa.gov.tw )進入,再點選「環境資訊庫」選項。

騎樓供公眾通行 可減地價稅

 騎樓供公眾通行 可減地價稅


記者李公威/基隆報導

基隆市稅捐處昨天表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騎樓如果只供公眾通行未作營業使用,1樓以上屋主都能減免地價稅,只要整棟建物任一土地所有權人在當年9月22日前申請,經勘察屬實,全部所有權人都能享受這項優惠。

稅捐處財產稅課股長鄭裕民指出,由於騎樓是登記在1樓的房屋所有權狀上面,一般民眾常誤以為只有1樓可主張權益,事實上,騎樓所在地的基地是由整棟房屋的土地所有權人共同持有,因此,每1戶都能享有減免地價稅的優惠,先決條件是騎樓只供公眾通行,未作營業使用。

鄭裕民表示,減免規則是70幾年訂定的,當時有騎樓的建物多為兩層樓,至多 3層,且多為1人所有,1人申請減免地價稅即可,但是隨著時代進步,新建物很多都是高樓,一樣有騎樓,所有權人卻不止1人,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項權益,而依減免規則規定,需要所有權人自己申請,才能享受到前項優惠。

她指出,依規定,2層建物騎樓走廊地減徵1/2地價稅,3層建物者減徵 1/3,4層建物者減徵1/4,5層以上建物者減徵1/5,因此,若某人擁有的房屋是1棟4樓建物的3樓,土地持分為1/4,這棟建物1樓有騎樓只供公眾通行,騎樓面積20平方公尺,那麼屋主就可向稅捐處申請減免1.25平方公尺(20×1/4x1/4 )地價稅。

鄭裕民說,雖然地價稅減免原則應由所有權人各自提出申請,但為了維護納稅人的權益與便民,只要該棟建物任一土地所有權人於當年9月22日前提出申請,經稅捐處派員勘察騎樓確實只供人通行沒有做生意,那麼從當年起,整棟建物的土地所有權人都可享有地價稅減免優惠,不必逐一提出申請。

【2005/02/22 聯合報】

[@more@]

童言童語

最近因為內人做月子,岳母來相助。因此原本託岳母照顧的大女兒,得以回來和我同住。

每當我下班的時候,她聽見我停車開門的聲音,總會高聲喊著「爸爸!你回來了!」然後飛奔到門口要撲上來讓我抱。若非內人一再提醒:「大人剛從外面回到家,不要直接抱孩子,要先洗手才能抱,以免把一些病菌、病毒傳染給小孩。」我也會立刻給她一個熊抱。

小孩子黏人,我有時上樓去拿個東西,她總說:「爸爸要去那裡?我陪你去。」然後就扯著你的手,亦步亦趨跟著你走。連我上廁所,也要跟著來,真令人哭笑不得,只好請她在門外稍候。

小女生正是在學說話的年紀,也不知道她是從那邊學的話,常常她說的一些話讓人驚喜不已。

像昨天她看到我回家,突然說:「看到爸爸回來,我好開心。」我循聲回應她「真的嗎?」她還說:「對呀!」聽著真令人窩心。這大概是人家說的「女孩子會撒嬌,女孩子比較貼心吧。」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長這麼大了,我一點也不會想去提燈,燈節賞燈人擠人更是我深深以為恐懼的事。不過,為了小孩子能感受民俗,我還是會忍耐著去賞燈。只是,我們學校晚上要看晚自習,最近天氣似乎也不太好,看來等來年,小孩子大一點,再去人擠人吧。

雖然不去賞燈,還是要想辦法讓孩子感受一下元宵節的氣氛,我問了好些書局、文具店,想要買個現成的花燈,只是多半沒賣。問一些玩具店,也說沒有賣。這時應該要發揮自己DIY的精神,可是我沒有時間做。不得已,只好到喜互惠量販店,從那些醜醜的花燈中挑個比較可以看的,買給孩子玩。

聽到孩子喜悅地歡呼「花燈耶!是爸爸買給我的。」看著孩子的笑靨,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如果你是做父母的人,你一定能了解我現在的心情。

[@more@]

用Gmail架個人Blog

download好康報 2005/02/15 第040期

[@more@] 

Power UP能力大擴軍

用Gmail架個人Blog


Blog是近來很流行的一種網站系統,主要是把一篇篇文章像日記一樣公佈在網頁上,讓網友們一起分享心情。而現在Gmail也可以變成Blog的資料庫了,只要你的WWW伺服器支援PHP,再配合「Gallina」程式庫,就能直接把Gmail裡標示「Star」(星號)的信件變成Blog的文章內容喔!假設你已架設了一個PHP網站伺服器(此處以AppServ 2.4+Windows系統為例),只要做完以下步驟就可以馬上擁有一個私人Blog網站。

Gallina小檔案

軟體分類:網路工具
軟體性質:Freeware
版本代碼:0.2
作業系統:Windows各版本
檔案大小:119KB
語言介面:英文
使用限制:無
購買金額:免費
官方網站: http://ion.gluch.org.mx/files/Hacks/gallina/
下載位置: http://download.softpedia.com/software/internet/email/gmailfs.zip
STEP:

將下載回來的檔案解壓縮後,得到一個「gallina-0.2c」資料夾,把它放到伺服器的網站根目錄下,例如「C:AppServwww」。
用WordPad開啟「gallina-0.2cincludeconfig.php」檔案,在「$user=」後面輸入你的Gmail信箱位址,而「$password」後面則輸入Gamil信箱的密碼,然後存檔並關閉此視窗。

用WordPad開啟「gallina-0.2cindex.php」檔案,在第5行裡面填上你的Blog網址(就是根網站加上gallina的資料夾名稱),在第6行可自行輸入一個網站標題,然後存檔離開。

用記事本開啟「C:Windowsphp.ini」檔案,然後搜尋「php_curl.dll」關鍵字,會找到一行「;extension=php_curl.dll」,請將最前面的分號「;」刪除,再存檔離開。

用瀏覽器來測試看看吧,以本機瀏覽為例,進入「http://localhost/gallina-0.2c」網址,就可以看到Gmail的信件都變成一篇篇的Blog文章了喔!

另一種震讀

資料取自人本電子報94/2/15[@more@]另一種震讀

讀《出師表》的其他可能

◎ 張耀升/小說家

 一直想說,但始終沒有機會。我們的國文教育存在非常大的問題,國文課本的教材多半取材古文,上課方式是由作者與題解開始,這給了學生很大的迷思,似乎瞭解作品必須由瞭解作者生平開始,作者生平是理解文章的基礎,學生得透過作者的人生經歷與記載中的個人操守來推敲風格與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涵,這造成了一個很偏差的結論:學生不能單憑對文字的敏銳度體會文章,作者永遠站在文章之前,無論作者的表達能力是否完美無瑕,必要時,學生必須扭曲自己原先的判斷,因為解讀不能違背作者生平經歷的可能性。

 同理,我們可以由作品反推出以下這些荒謬的結論:金庸寫武俠,必然是因為金庸身懷武林絕技,一出手便是九陽神功、九陰白骨爪,他活過宋、元、明、清,因此他對歷史背景瞭若指掌。或者,倪匡寫外星人,必然是因為他被外星人綁架過,且他曾無數次代表全人類拯救地球。

 若我在課堂上這麼說,這時候,想必會有精明的學生看出其中荒謬的邏輯,舉手發言:「小說跟散文不一樣。小說大多是說故事,說故事本來就是瞎掰胡扯。」

 沒錯。小說與散文不同,但這個反駁也點出了另一個文學的重點:想像力與創造力。

 文學與歷史不同,歷史需要客觀、詳盡地紀錄發生過的事件,但是文學作者如果只能寫自己經歷過的事物,那這位作者想像力太差,創造力也不足,不會是一位好作者。

 那,散文呢?散文跟作者的關係真的有那麼緊密嗎?

 大家或多或少都讀過政治人物的文章吧!大部分的人恐怕都不會在立委宣稱自己的高道德操守與宅心仁厚時當真。為什麼?

 因為我們都很清楚,嘴巴說的不等於心裡想的,更不等於手上做的。說歸說,做歸做,語言文字與行為能力並不一定相符。表達能力好的人可以將黑的說成白的,而且相信的大有人在。不相信嗎?那滿街的詐騙案件是怎麼來的呢?不就是有人憑藉著三吋不爛之舌,巧妙地利用語言文字創造出假象,瞞騙了被害人嗎?

 所以,真切誠摯的情感是可以在文章中偽裝的,一切只看表達能力的優劣。相反的,內心再怎麼真誠,缺乏良好的表達能力也無法清楚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一點,看看為什麼有那麼多夫妻情侶明明深愛對方卻天天吵架也能明白了。

 破除了這些對作者的迷信之後,接下來,我們試著來看看諸葛亮的《出師表》。

 一開始,諸葛亮便寫道:「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這裡提到的侍衛之臣是誰?忠志之士又是誰?諸葛亮在這裡沒有明確的指涉,為了推銷這些接下來才會具名點出的人,諸葛亮接著搬出先帝的名號,要求後主「以光先帝遺德」,並間接暗示後主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使得忠臣無法表達想法。

 這一段的轉折其實不難明瞭,若翻成白話文,再套用現今一般公司裡員工與老闆的對談,可以翻譯成以下這樣:「董事長,現在競爭很激烈,我們公司雖然人才濟濟,但你要知道大家都是看在前任董事長的面子才留下來的,你應該多聽我們的意見,才不會毀了前任董事長辛苦建立起的事業,如果你沒擔當,又難以溝通,到時候就沒人理你啦!」

 接下來這段,看似義正辭嚴,其實仔細一想,大家都會發現,這不是常理嗎?例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或是,「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既然如此,為何諸葛亮要特地提出來?

 有一個可能是,因為這些常理可以說的義正辭嚴,增加作者的氣勢,賦予正義的形象。

 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說話技巧,先挫對方的銳氣,再大呼道德教訓中的常理,諸如禮義廉恥、公平正義,接下來提出的主張便會具有正當性,而諸葛亮在第一段中模糊帶到的忠臣,也就在第三段中具體點出名來了。

 整篇《出師表》只有四段,在第三段的人名與職務推薦後,諸葛亮語氣一轉,不說理,反而試著動之以情。以邏輯觀念來看,這樣的語氣轉折其實是前後不通的,彷彿是說理不成才改而動之以情。不過,這種看似論說文,卻夾帶抒情成分的寫法很常見。可以轉換語氣,可以軟硬兼施,謙虛而舒緩地談談自己畢生奉獻,這比倚老賣老地說著:「小子,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更有效,抒情不但不會招致反感,還可以擾亂讀者的判斷力,諸葛亮訴說二十一年來的犧牲奉獻,與先帝的深厚情誼,動人之餘建立自己忠誠的形象,如此一來,前面的建議就更有正當性了。

 《出師表》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君臣之間的忠誠與倫理,雖然諸葛亮在行文間的語氣頗有教訓的味道,前三段都是長輩的架勢,但是最後一段的抒情自剖心路歷程又將文章帶回了君臣倫理的框架中。就這點而言,不難明瞭為何曾有人評道:

 「讀出師表而不哭者,其人必不忠。」綜觀全文,讀者可以輕易發現,後主實在是無能之輩,否則諸葛亮在第二段大聲疾呼那些簡單的常理跟廢話沒兩樣,儘管如此,儘管明知自己所服侍的是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依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臣的命運猶如壯烈的悲劇。

 請小心!《出師表》的感人與諸葛亮的悲壯,都起因於帝國主義中流傳數千年的君王思想。在君臣倫理中權力關係是單向的,君王擁有絕對至高、不容質疑的權力,無論君王多昏庸,理性的判斷在君臣倫理中是不存在的,臣子只能愚忠,大步邁向悲劇之路。就這一點而言,《出師表》的精神是完全違反了當代普世的民主價值的。

編按:本文取自《人本教育札記》第188期,2005年2月號。本期主題為「語文能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