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與西方美麗的邂逅──《李爾在此》

本篇文字,亦為102/4/12出刊之慧燈雙週報58期中之稿件,原為嵐綺老師搜得之資料,我協助轉寫成現稿。

本校於102/4/8的晚間,在創意中心安排一場「跨文化戲劇與傳統京劇的交會」演講。特別邀請了當代傳奇劇場的行政總監林秀偉小姐,為高一高二同學導讀該劇團扛鼎之作:《李爾在此》。

《李爾王》是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著名的四大悲劇之一,劇本約成於西元十七世紀初,講述的是不列顛國王李爾的故事。故事的主線是:

李爾王欲將國土分封給三個女兒,在賞賜前要求女兒們,以言語展現出對父親的愛。長女及次女善於以動人的話語博取父親的歡心,而幼女則因不願花言巧語,以致於受到蒙蔽的李爾王,將國土全數分給兩位姐姐,絲毫不留給小女兒,小女兒後來是一無所有的嫁給了慧眼識英雌的法國國王。

口蜜腹劍的長女及次女,在取得了父親的國土後,反而虐待遜位的李爾王。孝順的小女兒,聽說父親受虐,與夫婿領兵攻回英國救援,可惜兵敗遭擒遇害,悲傷的李爾王最後傷心而死。

在這齣劇中,另外的一位葛勞斯特伯爵,也是誤信庶子讒言,欲害嫡子,後來淪落悲慘命運時,反而是受到嫡子的保護。透過劇中李爾王與葛勞斯特伯爵的相襯,角色種種的對比,使得莎翁這個劇本,因其中的哲理,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吳興國先生是著名的京劇演員,致力於拓展京劇新興展演形式,創造根植於傳統的創新,他在民國七十五年創立當代傳奇劇場,導演及主演多齣融合舞臺劇及京劇的作品。開山之作《慾望城國》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一舉成功,深獲好評,本劇成為該劇團的經典劇目。吳先生亦多次受邀於各大國際藝術節演出,他後來共創作了四齣改編自西方莎士比亞與希臘悲劇經典改編的戲劇作品,成為傳統戲曲藝術發展與創新掌旗的「先鋒」人物,《李爾在此》正是這四齣劇本的登峰造極之作。

吳興國先生在《李爾在此》中自導自演,1人分飾劇中10個不同角色,生、旦、淨、丑樣樣在行,並解構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將傳統與現代劇場結合,音樂、服裝更是創意多變。

透過林秀偉老師的導讀,高一高二同學雖然尚未能親炙吳興國老師的演出魅力,也享受了一場東方與西方美麗的邂逅。這不是夢幻,是的,李爾現在在宜蘭。

莫負好春光,一起插秧去

這篇也是放在102/4/12出刊的慧燈雙週報第58期的文字。此活動是102/3/28的事,但4月初,我連著幾天帶校外教學,白天沒空寫,為了時效,放假前趕完這篇,幾乎整晚沒睡,辛苦的產出。敝帚自珍,存記於自己的部落格中。

宜蘭得天獨厚,有蘭陽溪水系沖積而成平疇沃壤,復有迎向東北季風帶來的豐沛雨量,雖然氣候上不似中南部般炎熱,水稻可以一穫,亦堪稱魚米之鄉。

宜蘭縣以農立縣,多年來,本地的居民以愛護鄉土及環境著稱,抗拒六輕、核四等汙染,營造了一個可以讓人親近的有機、自然的農業環境。在宜蘭,有機耕種蔚然成風,像賴青松先生的穀東俱樂部、像以龍貓稻草堆為著名地標的三星行健村,還有南澳鄉的有機米,都引人矚目。在每月的固定日子,宜蘭市演藝廳前有「大宅院」市集,許多從事自然有機耕種的小農們,在此介紹產品,推廣理念。他們都是身體力行愛護土地的耕耘者。

慧燈中學的校外教學,經常帶著孩子認識宜蘭,就是希望立足於學校,透過種種由近而遠的探索,讓學生因接觸而了解,因了解而熱愛,充分愛鄉愛土愛國家。近年來,環境教育已經是大家的共識,我們擁有好山好水,有機與自然農業的精神,正與本校六年一貫課程中的「環境教育」相契。

在過去,本校曾經安排過頭城農場的傳統生活體驗,也曾經到羅東去了解五結養鴨產業等,今年,本校進一步與長年推動自然生態、健康蔬果及美學花圃的財團法人日和教育基金會合作,在101學年度環境教育暨生命教育體驗活動中,安排農事體驗。預定在本學期,透過插秧(3/28)、撿福壽螺(4/3、4/10)、挲草(5/22),以及於暑假中進行的收割等一系列活動,讓同學除了知識性的學習,同時學習「合作」、「關懷」、「尊重」、「感恩」等重要核心價值,期待透過種稻體驗將品格教育深化在孩子心中。

於102/3/28日下午,國中部的45位師生,以及本校的外籍老師,浩浩蕩蕩搭車前往員山鄉內城村,來到與日和基金會合作的小農的田地,趁著美好的春光,一起感受插秧的樂趣,正式揭開本學期農事體驗課程序幕。

這群城市鄉巴佬,對於農村生活是陌生的,一開始由田地主人為我們介紹插秧的方法:為了讓秧苗能插得平直,在插秧前要先用一種名為「線車」的農具在水田畫線。而後大家在秧盤上取秧,逐步後退,在每個畫線交插點上,將秧苗一一插入土中。

看著水田黑黑的泥土,有人喊著「好噁」,也有人躍躍欲試。我們的外籍老師,首先應邀去拉動線車畫線,隨後國一的小蘿蔔頭們,在老師一聲令下,開始了插秧。

話說是插秧,對小朋友而言,也等於是玩泥土,在擦汗、拉袖子,以至於為了傳遞秧苗,以拋擲的方式,讓清秀的臉龐及身軀濺出了滿臉滿身的星點、片狀的黑泥。「不髒,那像是下田?」小朋友們都不怕黑泥,玩得不亦樂乎。組長、老師也不甘人後,捋袖捲起褲管,褪去鞋襪,「給他潦下去」。

赤足踏入水田中的剎那,田土那種說不出來的黏軟感覺,這是我個人第二次的經驗,先前曾在綠博體驗過插秧,土的感覺不一樣。看著行經的腳印,有種錯覺:我的體重又變重了嗎?腳踏過的土怎麼陷入那麼深?原來此處過去曾是溪水沖積淹沒之地,土特別肥沃所致。先前農夫示範時,以平均一秒一個秧點,筆直而迅速插完面前照顧五路的秧苗,換成我們師生來插時,直線變成曲線。看來,事後田主人還要為我們收拾善後而費神。

種完田,大家都感到很辛苦,但也覺得很好玩。小朋友在水田中盡情的玩泥巴、在潺潺的水圳中濯足,遠處的碧山,與畫過天空的鳥禽,這裡是多麼好的環境。我們所踏足的這塊地已多年沒有噴灑農藥,我們在水田中看到泥鰍、毛蟲以及蛙類,充分顯現春日的生機盎然。我們滿心虔敬將秧苗種下,好期待秋日的收割,早早到來,但這是急不得的,我們後面還要來清福壽螺以及挲草。此時,我心中所想的,卻是我們校門口的那尊播種雕塑,今天我們在此地用心愛護環境,育土地的種,植人才的苗,土地必不虧待我們,願來日,苗與同學們都欣欣向榮,結實飽滿豐碩。

慧燈「為地球而跑」──楊淑君鼓勵同學

本文將收錄於102/4/12出刊的慧燈雙週報第58期中,自存於部落格中。

「慧燈中學為地球而跑」活動,三月廿八日下午二時由校長吳松溪帶領起跑。跆拳道國手楊淑君二年前允諾參與路跑活動,但因備戰奧運,未能參加,今踐履前約,與師生共跑。路線起自慧燈中學,經湖山國小抵大礁溪福安宮折返。高中生六公里,國中生四公里。

當天下午2:05師生齊聚於慧燈中學運動場,先由董事長吳君瑩女士、校長吳松溪及楊淑君小姐分別致詞勉勵同學,隨後舉聖火起跑。

為了鼓勵慧燈學生見賢思齊,學校安排校內運動績優同學與董事長、校長、楊淑君小姐一同持聖火起跑。其中高二忠班杜悅誠同學為游泳隊隊長,參加102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游泳選拔賽達全中運標準;陳柏安同學參加102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桌球選拔賽達全中運標準;高二愛班邱辰同學是田徑隊隊長,參加101宜蘭縣中小學田徑錦標賽獲高男組800第四名;高三愛班游子建同學則為高中部籃球隊隊長,帶領全隊參加全國中等學校乙級籃球聯賽獲宜蘭區第二名。此次在棒球精典賽中揚威海外的旅日選手陽岱鋼、陽耀勳,其胞妹陽沁彤同學家學淵源,體育成績亦極為優異。

2:15於校門口舉慧燈聖火跑至慧燈精神堡壘,隨即由董事長吳君瑩女士鳴槍,師生展開六公里及四公里的自我挑戰。

慧燈中學環境清幽,注重五育均衡,師生每天清晨在宜蘭好山好水懷抱中晨跑,鍛鍊出強健體魄。每年春天,固定辦理路跑活動,已形成學校傳統,今年有幸邀得楊淑君小姐領跑,以其奮戰不懈精神來勉勵同學,將能讓同學在未來的人生競技中,獲得啟發。

 

學校裡一件拾金不昧的事

早上剛上班,住宿組組長請我幫忙。說是本校學生在上學途中拾獲一個手提包,他已通知失主,但因下班在即,無法等候,是以請我在失主到校後,轉交給失主本人。

  一天的工作展開,忙碌中接獲一個電話,是失主來電,語氣急切,他人在外地,一時無法趕到,在確知失物著落後,便語氣安然,和我約下午來。

  我到拾金不昧的學生班上,把學生找來,與失主見面。失主是一位餐廳老闆,他很感激同學的義舉,打開手提包,拿出其中的一疊現金,向我討了個紅包袋,數了一萬元,要交給學生。這個豪爽的動作,把我嚇了一跳,學生一再推辭不拿,老闆竟然轉而把我當成目標,說老師會教,才有這樣的好學生,他第一次聽說我們的校名,覺得我們學校很好,可惜孩子都大了,不然要送來這邊念書。他請我把錢收下,說要做為學校的公益用途。我們仍舊一再推辭,最後小朋友收下紅包袋,才算是圓滿落幕。

  我不是這位同學的導師,但是今天與有榮焉,聽著失主一直稱讚我們,心裡也好歡喜。善舉是會傳染喜樂的,謝謝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分享榮譽與喜悅。

  我寫了一篇文字,記錄此事,希望好事傳千里。

品德教育有成,學生拾金不昧

「慧燈中學真會教,有這麼誠實的同學,這一萬元紅包給同學,表示我衷心的感謝。」鱻道餐廚日式平價料理老闆林進發對慧燈中學高三仁班禹柏爾同學的拾金不昧的義舉,滿懷感激。

本校高三仁班禹柏爾同學,今晨於員山鄉金山西路自來水公司前,準備搭校車上學時,發現路旁遺有一黑色手提包。他打開包包,發現厚厚一疊鈔票,未及細看,怕搭校車來不及,於是將手提包帶到學校,直接帶到學務處交给學校老師。經過學務處組長與禹同學共同檢視,發現內有現金三萬元,信用卡、駕照、存摺等多項證件,隨即打電話通知失主。

失主林先生表示,昨日陪來宜蘭的朋友接洽投資事宜,事後與老友聚餐,一時歡喜,多飲了幾杯,在醉意中不知覺遺落手提包,事後茫然不覺返家,醒來不見手提包,還怪妻子是否因怪罪他貪杯,故意將手提包藏起來。

接獲學校通知領取失物,林老闆喜出望外,因為證件遺失將會非常麻煩,想不到現在還有這麼幸運的事可以失物重回身邊。他在下午趕到學校,一再表示,學校教得好,他很豪氣地從失而復得的現金中抽出一萬元,要致送給同學。但禹柏爾同學一再謙辭不收,最後拗不過好意,僅象徵性收取紅包袋以為紀念。

慧燈中學吳松溪校長表示,慧燈中學秉持創辦人林忠勝董事長的教育理念:「先教做人,再教做學問。」如今校園誠實風氣良好,從禹柏爾同學的事跡可見窺見一二。學校將會記大功一次獎勵其善行。林老闆也說,未來禹同學到他店裡消費,一律免費。慧燈老師教得好,也可以享有七折優惠。

人不壯遊枉少年──「跟著賴和去壯遊」影片欣賞

此為jiafeng為101/10/26出刊的慧燈雙週報第50期所寫的文字,自留於部落格中。

自從電影「練習曲」播出後,「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的名言震天價響,許多人把握機會,勇敢地做自己,而「壯遊」也成為年輕人勇於追尋的代名詞。

賴和(1894-1943)是生於臺灣彰化的福佬客家人,他是臺灣文學史上主張新文學的健將,學的是醫學,卻更在文壇上發光發熱。賴和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常關心底層弱勢的人民,作品中表達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抗議。在他就讀醫學院時,曾與他的同學、臺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一道從臺北步行回到故鄉彰化。百年後的今天,有群彰化的高中生,仰慕前賢,也重新踵繼前路,原樣實地踏行。客家電視臺將這段過程拍成「跟著賴和去壯遊」,並在全臺各地校園巡迴播映。

慧燈的創辦人林忠勝董事長辦學,意在為臺灣培養未來的領袖人才,我們希望本校的未來領袖,除了追求學識能力的卓越,更要貼近基層,掌握社會脈動。賴和先生的社會關懷,以及實地踏察的精神,正是青年的典範。

宜蘭的前賢蔣渭水先生,在91年前的1017日成立了臺灣文化協會,欲以啟蒙臺灣人,賴和先生是參與協會的一員。兩位醫師,在他們的時代,是如此的善盡知識分子的責任。近百年後,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也是段考完的午後,訓育組安排高一同學參與本活動,邀請客家電視臺企畫組陳品芳小姐來校,讓同學得以開擴自己的視野。

跟隨著影片主人翁的一路南下,我們看到了新北市三鶯部落原住民的自救,也途經文學家鍾肇政的家;我們聽到了苗栗灣寶農民的抗議,見聞了詩人吳晟號召反對國光石化的心聲,片中壯遊同學的自省,也值得我們年紀相近同學反思。

秉持著謙虛的態度,走過腳下的土地,體察民間的脈動,擁有顆溫柔的心。彰化的年輕人走過了,這一場「認識自己,體驗土地」的旅行,也等著你出發。

活動照.jpg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此為jiafeng為101/3/30出刊的慧燈雙週報第42期所寫的文字,自留於部落格中。相關照片,請見慧燈中學網頁

本校「喜芭樂」康輔社指導教師經佩之女士,長期投入康輔、童軍領域指導工作,平素投入社 區關懷活動,多年前指導宜蘭大學「快活林康輔社」時,榮獲教育部評選全國大專院校社團評鑑特優。今年康輔社同學在她的鼓勵下,見賢思齊,也積極走入社區, 投入服務學習,展現年輕人奉獻社會的熱情。
去年耶誕節前夕,「喜芭樂」由經老師及本校蘇泰州教官帶領,前往本縣蘇澳鎮永樂國小,為該校學生辦理「寒冬送暖耶誕節」活動並擔任志工,藉主題活動來關 懷幼童,與永樂的小朋友們歡度佳節。 緊接著,「喜芭樂」的成員,又在春節前,由本人率隊參與了宜蘭縣思源仁愛社舉辦的敬老活動。學校很肯定這個為獨居失親老人送暖的活動,捐助了部分活動經 費,吳松溪校長及家長會張金昌會長也都提供了摸彩品。同學們陪伴老人團康遊戲,在圍爐聚餐活動表演舞蹈、帶動唱及會餐時擔任協助人員。年輕人活力的載歌載 舞與親切地陪伴長者,讓與會的各界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

慧燈有很多同學得天獨厚,在優渥的環境中成長,我們樂見同學藉由社團校外活動,有機會接觸到社會隱微的角落,有不同的生命感受: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之前都是我站在臺下看著那些大哥哥、大姊姊在臺上表演,但這次我變成了站在臺上的那個大哥哥!」、「是小朋友營造了快樂的氛圍……闖關時,我這關太偏 僻,很少人來闖,所以就偷吃了一些糖果,結果就被小朋友當場抓包……」【404班林良烜】
活動籌備是辛苦的,「近一個月,我們不停地練舞,不停地記臺詞,只為了把最完美呈現在小孩子眼前。」【506班黃豆豆】,而「為了把活動辦成功,(社 員)花了晚自習時間,通勤生的我很難做到這點,卻也盡力配合,我希望不要影響到同伴及這次活動。」【403班莊嘉文】
活動的過程與結束也是甜美的:「(在帶小朋友)闖關過程中,發現學童各有不同的個性,也發現他們的天真無邪,讓自己回到童年時光。」【403班羅玟 茜】,「出去帶團康對初學者真的很困難,但全社努力團結的心打造了這次的奇蹟」。【社長郭宇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這次在七張社區與老人的互動,帶給同學深刻的體驗:「看到他們都笑得合不攏嘴就覺得好開心,我們還有表演跳舞給他們看,結束後看到老人家們都有幫我們拍 手,就覺得很有成就感……,我們每一個人都分配到一桌去幫老人夾菜或是端菜,有些老人家反而還會很熱心的幫你夾菜……」【402班蔡于婷】有的同學說他從 來沒有端過菜,覺得很新鮮;也有同學說雖然因為幫忙端菜比較晚用餐卻一點也不覺得餓,「因為看到阿公、阿婆開心的笑容,自己的心裡就不知不覺感到滿足。」 【404班林良烜】
「在過程當中我不僅玩得開心也學到很多,與人如何接觸、團隊合作、隨機應變的能力,謝謝學校給我們這次外出的機會,相信能還有下次吧,給為這次活動付出 很多心血的社員們愛的鼓勵。」【403班莊嘉文】 「自己的小小力量能化為他們需要的溫暖」【404班林良烜】,「希望明年還是可以再去服務那些老人家」【403班羅玟茜】 感恩社區中的各位童、叟教師,因為你們提供的機會,讓慧燈人得以發現自己,審視自我,並體會到人我之間無限的大愛。

小朋友問的兩則《世說新語》問題

最近從前教過的小朋友又拋來問題了,把解說放在這邊,藉此記錄之。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湧,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旺),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閒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我想請問最後,「眾人即承響而回。」這句的意思。

因為在課本裡面的註解理是指「應聲回座」,但翻譯裡面卻是「大家立即順著他的話應和,回航去了。」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指「應聲回座」,還是「大家立即順著他的話應和,回航去了。」?

答:

本則列於《世說新語.雅量第六》,乃記述謝安與眾人同遊海上,遇風浪時,以謝安與各人的反應做對比,映襯出謝安的器量。

本文須分成兩階段看待:「風浪初起」時,謝安是「臨危不亂」;而後「風急浪猛」,謝安又是「沉著應變」,這「臨危不亂」與「沉著應變」正是當一個領導人所必須具備的要素,因此最後記述者以謝安「足以鎮安朝野」的評論做結。

謝安當時在東山隱居,常與朋友優游,可想此次泛舟海上,定是一如平常,是一個與好友同遊的快樂時光,可想大家是乘興而往。謝安當時也是高興地哼著曲子,或許是吹個口哨,沉醉於賞游的情境中。(此見諸原文是說「神情方王,吟嘯不言」。)不意風起雲湧,海上風浪驟起,開始敗了遊興。沉不住氣的人是害怕地變了臉色,著慌不已,就高叫著要船夫返航(見諸原文是「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諸人:眾人;色:臉色;並:一起;遽:惶恐;便:就;唱:高叫、呼喊;使:令也,使役動詞,後接命令對象,即船夫;還,返歸。)

在風浪初起階段,有三組互相對比的角色:「謝安」、「孫興公諸人」以及「舟人」。我們可以這樣看待:謝安是領袖群倫的領導者;孫興諸公雖亦為讀過書的知識分子,卻可說是欠缺修為或見識有限;而舟人可以比擬是一般平民百姓。在社會中,有時遇到突發地出了狀況,原本該靜下心來仔細觀察,或收集資訊,以便做進一步的決斷,這是領導者,而欠缺修為或見識有限的人──在今天好比那些自認萬事通的名嘴──每每鼓其簧舌,急急地「便唱使還」,正足以惑亂平民百姓的人心,所幸由於領導人的從容不迫,展現在外,安定了旁觀百姓的心,穩定了既有的秩序。

「既風轉急」是全文轉折點,此後海浪因風急而轉猛,海面的巨變,眾人都驚慌到坐不住了(原文「諸人皆喧動不坐」)。文章從此轉入「風急浪猛」的第二階段,情勢轉危,安定人心已是不足,領導者必須拿出辦法,應付危局。但此刻仍不能顯露慌張之貌,文中「公(謝安)『徐』云」一語,這個「徐」字就是「沉著」的表現,而謝安提出其應變措施是:「如此,將無歸!」眾人一開始就巴不得快回去,見謝安提出此議,正是求之不得。那謝安何不一開始就宣布返航?

領導者的看似不作為,卻是無所不為,在本則故事中,舟人看到了謝安的沉穩(「公貌閒意說」)後,才能把穩舵,讓船繼續航行(「猶去不已」),如果謝安也自亂陣腳,舟人或許也會跟著害怕,可能導致無法控制住船隻,大家恐怕就此同歸於盡。

這個穩定軍心,是很重要的,遇事慌亂,於事無補,反不如冷靜思考,以謀脫身之道。後來謝安就以這樣的修養,帶領著東晉,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

有關問到:「眾人即承響而回」一語之意。你說課本注解是「應聲回座」,而課文翻譯是「大家立即順著他的話應和,回航去了。」這其實不衝突,依前文,眾人「皆喧動不坐」,在謝安的安撫後,大家「應聲回座」是很合理的。而因為謝安已提議「如此,將無歸!」自然後面順理成章,他們返航回家。翻譯要照顧到整個上下文的脈絡,這裡的「回」因為前面的「將無歸」一語,實際上可以包含回座與回航。

這篇我建議你拿國中課文《空城計》的孔明、文官等角色來做比較。在這兩篇中,同樣都是知識分子,有的人可以臨危不亂、焚香操琴;有的卻是「便唱使還」或是「聽得這消息,盡皆失色」。所以讀書之外,講究個人器識修為更是重點所在。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臼,受辛木,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我想請問:令脩「別記所知」的意思是指「個別記自己所知道的」嗎?那那個「記」是要翻成「記下」還是「記得」?那個「所」有意義嗎?

另外還想問楊脩所言「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的「於」字所代表的意思。

還有曹操最後那句「乃嘆曰」的「乃」字以及「乃覺三十里」的「乃」字的意思。

答:

在這則〈捷悟篇〉第十一的記載中,曹操因為聽聞楊脩在乍見碑文時已知答案,起了好勝心,在經過三十里路程的時間後,思索到答案,為了確認自己的答案,不要因為楊脩直接回答而減損了解謎之趣,要求楊脩「別記所知」。

別記所知:此句中的「別」當副詞用,檢查字典可得是「另、外」之意;而「記」在本則後文有「魏武亦記之」,這兩個「記」相同,都是「記錄」,也就是寫下來。「所」在《教育部國語辭典》中:「虛字。置在動詞前,暗示動作達到的事物。如:『前所未聞』。《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所」字的用法,即我以前上你們課時,所說過的是種具有「代詞性質的助詞」。

所以整句話是:另外記(記錄、寫)下自己知道的內容。

「於」字為絕:於,「在」的意思。

「乃」的解釋,這是國中程度的喔。「乃」,於是。例如:「乃嘆曰」、「孔明乃披鶴氅」(《空城計》);「乃」,竟然。例如:「乃覺三十里」、「廷尉乃當之罰金」(《張釋之執法》)。

有朋自遠方來:紐約社區報施長要社長伉儷蒞校

此為jiafeng為100/10/14出刊的慧燈雙週報第34期所寫的文字,自留於部落格中。相關照片,請見慧燈中學網頁。

 

「雪山之下湧黌宮,花果飄香萬綠中;施教鐸聲接化雨,慧燈高照育人雄。」懸立於本校圖書室牆面上,由書法家蕭世瓊先生篆額的這幅中堂是美國《紐約社區報》社長施長要(Kevin Chang Yao Shih)先生14年前在慧燈中學創校時對慧燈中學的期許。

施社長在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後,一直都在新聞界服務,後來前往美國進修碩士。他曾任民眾日報社紐約特派員,也在我國中央社記者被聯合國收回記者證時,申請進入聯合國採訪新聞達七年。施社長賢伉儷是虔誠慈濟人,曾在1991年首任慈濟紐約分會的負責人。因為長期致力於華人社區的服務工作,他在今年獲得美國「2011年愛麗斯島傑出移民獎」的榮譽。

施社長十分嚮往美國菁粹報紙 (elite press)「獨立報業,善盡社會責任」的境界,因此在2003年獨力創辦《紐約社區報》。這份報紙的報導方向是「微觀社區,宏觀天下」,他長期以來即關心各行各業中真積力久的專注人士,適時致送獎牌以鼓勵肯定孜孜矻矻的奮鬥者。

早在本校草創時,施社長就在遙遠的海外,關心著慧燈中學的創建與發展。他是首先在報端為文把慧燈推介到海外的人,此後也不時利用機會為慧燈宣傳。他說他非常欽佩本校林董事長在艱困的環境中能將平生三大願「將惡補變良補、從事口述歷史、創辦學校」一一實現。他也是受到林董事長的堅毅精神啟發,才毅然投入自己終身所愛的新聞事業,無怨無悔。

在今年7月1日出刊的《慧燈雙週報》第32期〈遙賀慧燈中學十四週年慶──林忠勝董事長辦學成功堪為典範〉一文中,施社長才在慨嘆慧燈創校前曾兩度往訪本校,但14年來卻未能得機造訪。言猶在耳,基於對慧燈中學蒸蒸校務的肯定,以及對慧燈的思念,讓他終於在10月4日,偕同夫人康美珍女士翩然來到他「魂牽夢繞」的慧燈中學。

此次施社長伉儷為了肯定本校師生14年來奮鬥的豐碩成果,致送了「慧燈普照臺灣之光」的獎牌,由林忠勝董事長伉儷及吳松溪校長代表接受。同時施社長對照14年去來之間,慧燈由昔日的蓽路藍縷以至於今日校譽昌隆,眼見「青青校樹、萋萋庭草已然茁長壯大」,心裡十分感動,特別再獻上他對慧燈中學的禮讚。吳校長特回贈校旗而董事長伉儷亦致送小禮物供施社長伉儷留念。

此篇〈禮讚〉是一首七絕,詩云:「慧燈高照十餘載,八方學子絡繹來;五育并施降化雨,栽培建國棟樑才。」上款作:「慧燈高級中學禮讚」,下款則是:「紐約社區報施長要敬獻(旅美書法家)阮德臣書」

施社長這位長期情義相挺慧燈的好朋友,此次不憚塵勞,不遠千里而來,致送給慧燈中學的獎牌及尺幅,對慧燈人而言,可謂禮輕情義重──代表著海外臺灣人對於慧燈中學的殷切厚愛──慧燈人敢不懍然而不積極奮鬥?願我慧燈人恆持施先生的期望:慧燈高照育人雄,永為臺灣植棟材。

新北市政府劉和然副祕書長蒞校:為國三演講如何準備國中基測

此為jiafeng為100/10/14出刊的慧燈雙週報第34期所寫的文字,自留於部落格中。相關照片及原始演講錄影,請見youtube及慧燈中學網頁。

[@more@]本屆的國三生,面對明年國中基測僅舉辦一次考試的變革,想必心中充滿了焦慮。為了讓同學安心,吳松溪校長特別邀請他的老朋友,曾任臺北縣教育局局長,現任新北市政府副祕書長的劉和然先生於100年9月26日晚間蒞校,為本校國三同學解說「如何準備國中基測」的祕訣。

國中學生在探索自己興趣性向,以求晉升到另一階段學制時,若要掌握選擇權,在目前的制度下,不可諱言的,基測成績占了很重要的因素,Pr值夠不夠,硬是決定了自己能否如願。而如何正確認識國中基測、掌握基測,並進而在基測中能贏得高分,是其中關鍵。

過去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將課本的內容背下來,於考試時能「再現」於答案中,讀書方法偏向記憶,形塑學生墨守成規,只能按指令執行,無法自主思考的弊病;然而現今的社會發展變動不居,講究創意思考,多元發展,知識不該定於一尊,學習不僅限於記憶,學生必須習得能帶得走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背不動的書包」。

在這樣的背景下,基測所要測度的,與傳統考試大不相同,其理念在於:教材、能力之雙向評量;核心、重要之基本知識;靈活、生動之生活素材;以及活用概念、原創之試題等。在演講中,劉祕書長列舉許多有趣的例子來解說,引發國三學生高度的興趣,並向劉副祕書長熱絡提問請益。

劉祕書長給國三同學們準備基測提出建言:1.以課本為主(一個版本即可);2.系統化複習;3.著重真正的理解(老師教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可以教會其他同學」);4.時間分配(國三課程&複習);5.模擬歷屆基測考古題;6.正確看待學校模擬考(錯在哪裡?為什麼錯?);7.養成良好讀書習慣。

此外針對寫作測驗,劉副祕書長也建議:可從閱讀好書開始,累積作文的素材,並於生活中培養敏銳觀察力。有空做文章、圖畫、報導等的簡短心得、摘要練習,讓自己逐步掌握煉字成詞,綴詞成句,由集句而成章,由積章而謀篇布局的技巧,再利用平常寫日記、週記或心情分享來維持寫作的手感,最後達到文章生動,能打動、感動人的境界。

14年來與時俱進,走在時代之先的慧燈

此為jiafeng為100/6/17出刊的慧燈雙週報第31期所寫的文字,記錄慧燈中學14週年校慶活動,自留於部落格中。

[@more@]

0528校慶前夕,正值桑達颱風外圍環流最接近臺灣地區的時刻,幾天的陰雲密布,讓校慶籌備成員莫不擔心風雨攪局。緊急採取雨天備案,將大會活動移往去年新完工的慧燈巨蛋舉行。同時,為了怕雨水壞事,影響了下午園遊會時大家的興致,學校也不惜經費,緊急於攤位前的過道加設棚架,呵護著師生與來賓。

上午的風雨不減賀客的駕臨,彭資政明敏先生、林聰賢縣長夫人、林建榮立委、江永和鄉長、立委參選人陳歐珀等冠蓋雲集,在同學們熱情活潑的大會舞中,與慧燈共度生日。此外,慧燈的老朋友鄭智仁醫師悠揚的歌聲,依然迴盪在大會與音樂會的會場。今年特別的是,星期日畫家會的畫家提供畫作,與本校師生聯展,上午並舉行開幕剪綵,為慧燈的美感教育,提供了新的扉頁。

由呂子琦老師與自然科教師精心籌畫的「國際化學年──化學宅急便」活動,也是今年校慶的重頭戲。慧燈中學極力爭取承辦這東臺灣唯一的一場盛會,活動中安排了精彩的示範化學表演,並精心設計八項好玩的實驗闖關遊戲,並配合展示化學創意實驗影片,讓本校及縣內鄰近社區學校的學子在動手做的過程,實地體驗趣味的化學。

慧燈中學14年來勤勤懇懇,專注於教育事業,一如校慶的籌備活動,屢經考驗,卻也以最精益求精的自我提升,贏得家長與社會的肯定。今年在吳松溪校長的領軍下,慧燈同學參加北北基聯測「進京趕考」,更受到媒體普遍報導。吳校長在致詞中表示,慧燈中學以「讀書專心、跟臺北同步、與世界接軌」受到矚目。慧燈位在風光明媚的宜蘭鄉間,現在交通方便,距臺北不遠,既可享有遠離塵囂,讀書可以專心之利,又與臺北密切互動,資訊跟臺北同步。同時慧燈的目光向來不拘於一隅,她也與世界接軌,注重英語教學,更成立國際交流中心,期能讓慧燈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將國際教育延伸到中學。

誠如與會貴賓所說:「猶太人因為注重教育,方有民族之復興,林董事長『先教做人,再追求學問。』的理念,更是臺灣教育的清流。所謂『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慧燈中學高懸的理想,讓四方的家長與學子,匯聚在宜蘭。」我們洪前校長騰祥也專程返校祝福慧燈生日,他推崇慧燈擁有好的掌舵人,「在吳松溪校長的領導下,慧燈的名聲比臺北的學校響亮。在現今險惡的教育環境下,慧燈依然屹立不搖,令人刮目相看。在今年的四月二十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觀其內容,實不脫慧燈中學十四年來所努力的方向,慧燈可說是走在時代之先,這就是眼界!林忠勝董事長的高瞻遠矚,帶領了慧燈有今日的成就。」

慧燈是我們慧燈人的家園,辛勤的教師以汗水澆灌可愛的同學共學成長。因為有了慧燈,老師得以發揮教育熱情;因為有了慧燈,指引陪伴莘莘學子,在慧燈的生日此時,耳畔響起一首閩南語歌曲「感謝你的愛」,願藉此高歌,祝福慧燈繼長增高,校運昌隆。

圖檔:取自慧燈中學像簿 

國中部大會舞(小圖)(大圖)

高中部大會舞(小圖)(大圖)

化學宅急便(大圖)

星期日畫家會暨慧燈師生聯展剪綵(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