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96-08-12/中國時報C3版北部萬象】
中國時報 2007.08.12
「吃」驚一幕 非洲鍋牛清小廣告
張力可/三重報導
三重市幸福里最近加入一批默默耕耘的環保志工。「他們」深夜時分才上工,把里公布欄上隨意張貼的房屋仲介廣告清除乾淨,天亮再自行解散「下班」,從來不會抱怨。
不過這群環保志工們,平均身高只有約十公分。學名「非洲大鍋牛」的牠們,最近不知什麼原因,半夜集體攀爬幸福里公布欄,再把公布欄上的廣告紙逐一吃個精光。
半夜集體行動 公布欄上解饞
幸福里長李恩賜說,他每天深夜都會騎機車巡邏里內治安,半個月前,因為機車頭燈剛好照到公布欄,赫然發現怎麼會有「田螺」生在布告欄上,趨近觀察更驚訝:這種「田螺」居然會吃紙?
基於保護動物的精神,李恩賜沒有打擾正在吃紙的這群「田螺」。可是近日「田螺」數量遽增,半夜約十幾隻集體出動,執行廣告紙的清潔任務,讓李恩賜異常納悶。
「難道是都市發展造成生物的錯亂?」「不可能是地震的前兆吧?」李恩賜懷疑廣告紙背後的漿糊,因為是穀米類製作,散發米香吸引牠們覓食。
有了這群每天報到又不支薪的環保志工,公布欄自然變得乾淨許多。有張貼廣告的仲介業者懷疑被同業撕掉廣告紙,殊不知其實是這群小動物的傑作。
經向資深高中生物老師詢問,確認這群環保尖兵是本島常見的「非洲大鍋牛」的一種。資深老師說,這群鍋牛倒不是衝著「漿糊」而來,牠們本來就對紙類的纖維感興趣,若丟衛生紙給牠們吃,一下子就被啃食光。
三重幸福里異象 老師說正常
據指出,非洲鍋牛一般躲藏於陰濕處,雨後會爬出來覓食。除紙纖維,一般的蔬菜類水果或野生植物嫩葉,牠們也都吃。
生物老師說,可能日前連續下雨,鍋牛深夜集體沿公布欄往上爬,形成一群鍋牛搶食廣告紙的奇觀。
老師說,幸福里的鍋牛集體吃紙,純屬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大家不需要擔心。
附上我掃瞄的報紙原始圖檔
[@more@]
[辨正]新聞中的「鍋牛」應改為「蝸牛」。
[說明]
今天各大有線新聞臺,每小時各節新聞,都報導了此事。新奇的蝸牛「異」工,引起人們注目。
不過同樣的,在中國時報的這則新聞標題,實在也很引人注目,而且連內文也一併錯誤。
蝸,音ㄍㄨㄚ。(在中國大陸的漢語拼音則拼為ㄨㄛ)一般人都誤讀為ㄍㄨㄛ,因誤讀而又造成誤寫。因此我相信此字,一定是記者在電腦上寫稿,用注音輸入法而誤寫的錯字。只是不唯內文有誤,新聞標題由報社編輯來下,竟也跟著錯,就讓我傻眼了。
不過這項錯誤似乎不是孤例,如果你用谷歌(Google)去查,還真的不少網頁寫成「鍋牛」;而你若在今天在中國時報網站上用其新聞搜索查詢「鍋牛」,也還會出現在別的新聞中。錯誤發生是如此之多,而新聞中提及這種蝸牛是臺灣常見,學名「非洲大蝸牛」。一開始,我不免擔心是否「鍋牛」是生物學界的專有名詞,只是我個人孤陋寡聞而已。所幸我去查了幾部百科全書,確定是「蝸牛」沒錯。有興趣的人,去維基百科瞧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