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jiafeng為預定於98/11/20出刊之《慧燈中學雙週報》第4期所撰寫的文稿,同時刊於「慧燈中學部落格」,自存於部落格中。文稿後附感想,僅存於自己的部落格,未刊於他處。
近日(98年10月27日),本校洪騰祥校長率領各處室主任,前往臺北市延平中學參訪。此行主要針對學校經營、學生直升制度等問題,兩校互相經驗交流。
延平中學為北部首屈一指的私立名校,慧燈中學與該校夙有淵源。本校董事長林忠勝先生曾為延平中學創辦人朱昭陽先生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出版回憶錄。在慧燈校園名人手印大道上,並有朱先生之手印銅模及其事跡簡略,譽之為「臺灣教育之父」。延平創校日當天,朱昭陽先生勗勉:「給這混亂、昏昧的社會提供一線光明,我們要當荒野暗夜中的螢光。」慧燈中學的校徽是一盞燭光,正是呼應延平精神。
因著這樣一層關係,延平中學曾蒞校指導,今日洪校長前往該校取經,由延平中學林正國校長親自接待。洪校長致贈本校刊物、紀念牌及伴手禮,林校長也回贈該校刊物、教材等。林校長對延平的經營、管理等理念,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慧燈中學參訪團成員此行收穫良多。會談中並約定兩校今後要再加強更密切的互動、互助,讓兩個姊妹學校均能校務更加昌隆。
慧燈參訪一行(由左至右:蔡漢霖主任、林秋燕主任、洪騰祥校長、林正茂主任、林棖踰主任),圖為jiafeng所攝
洪校長(左)致送林校長(右)紀念牌
98/11/23補註:上文藍色字部分,於《慧燈中學雙週報》第4期中被編者刪除。過去我曾寫過朱昭陽回憶錄的心得,這藍色字的部分是我認為的很重要的異時空共鳴,不該刪去的。或許是編者認為版面稿擠,而自為主張地刪去。附筆於此。
以上為新聞稿。底下為個人感想,未刊於慧燈雙周報。
以往我讀過朱昭陽回憶錄,寫了篇心得,對延平中學有些好奇,但卻從未造訪。此次隨著校長前往延平中學,帶著一點朝聖的心情。當天我開著校車,載著大家,也肩負著拍照記錄的工作(因此,照片中是不會出現我的人影)。
到達延平,林校長及該校主任已等候在學校側門(寸土寸金的臺北市,不易停車,必須停放在延平校區內,我們由側門進入)歡迎我們。說來不好意思,我進到校區,看到延平的建築及校地,直覺得大失所望:和我們學校相比,延平是個鴿籠,操場甚小,頗為侷促;但卻也激發我的好奇心,這樣一所學校,憑藉著什麼吸引眾多家長的支持,成為北部首屈一指的學校,很多人一心想進這學校還未必能如願?
走過校區,在走廊上看到延平舉辦的學習檔案比賽,一些今年在升學考試中掄元奪冠的學子,他們為著應考所準備的各項資歷,以及應考中試後的顯赫成績,讓我們見識到這個學校傲人的實力。
林校長引領我們進入校史室,這是我們座談的地方。甫入室內,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朱昭陽先生及宋進英先生的半身銅像,對這位「臺灣教育之父」我先搶個鏡頭,端詳再三。
朱昭陽先生曾就學於東京麻衣中學,該校的領導者是基層優秀人才一路晉升,而後成為學校辦學的掌舵者。這個精神體現在延平中學的林校長身上,他是老延平人,服務延平甚久,一路伴隨著延平的成長,對延平的各項制度如數家珍,有些制度甚至就是出於他的智慧結晶。
林校長娓娓道來他一路走來的艱辛,我們是聽得津津有味,而後我們各處室主管,依照自己業務範圍,和延平前輩請益交流,希望他們的經驗之談,能讓我們取經回慧燈,做為辦學的借鏡。
在今天少子化的年代,各校辦學都陷入危機之中,欲談到治校經營的理念,我想為了減少競爭,這應該是不傳之祕吧。不過出人意料之外,林校長真是誠懇,將畢生功力傾囊相授,又致贈延平老師精心編製的補充教材給慧燈的我們參考。所謂「聽君一席話,勝過十年書。」慧燈創校已十二年,在延平面前仍是個小老弟,有老大哥的醍醐灌頂,真是智慧頓生。
就是這樣大度的精神,與無私的分享,難怪延平中學,成就其大校的風範;歷經半世紀發展的舊建物,雖不再顯現其風華,但古道照顏色,延平中學已是他校的夙昔典型,且歷久而彌新。
慧燈真是與延平相呼應,創辦人之間的理念前後默契,同具恢弘的企圖心,我想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之下,假以時日,我們的慧燈可以普照,為混亂、昏昧的社會提供一線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