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生活親體驗,都會青年喜流連

此為jiafeng在慧燈中學部落格」所撰寫的文稿。自存於部落格中。本文亦經98/12/4《慧燈中學雙週報》第5期收錄。

 

作家陳幸蕙曾說:「世界是一本大書。」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學問,學習本來就不侷限於教室上課一種。如果做個調查,那麼校外教學應該是最受師生歡迎的一項活動了,透過校外教學,能夠將高懸在上的博識,藉由實際踏察,更與生活相結合。相較於過去的教育捨近求遠,慧燈的教育理念,一向重視扎根與奠基;我們學校立足於臺灣宜蘭,我們希望每一位慧燈人可以貼近宜蘭、認識宜蘭。[@more@]

這學期安排了同學們前往頭城農場辦理校外教學,期望學生能夠認識鄉土、體驗古早的民俗,進而引發同學愛鄉愛土的情懷。

頭城農場位於東北角海岸線上,占地百公頃,擁有臺灣農村生活的風貌。我們的同學隨著農場解說員,在這邊認識大自然的蟲魚鳥獸,體驗傳統農村的生活。來到此地,應該有種回到鄉下祖父母家玩的熟悉感,這正是現在都會小朋友較為陌生與欠缺的經驗。

大家平常吃著飽滿晶瑩的臺灣米,恐怕難得走走田埂,摸摸稻穗。我們的小朋友蹲在水田旁,望著潔淨的田水中,有蝌蚪游動,目不轉睛;農場叔叔用腳踩踏打穀
機,同學手捧收割下來的稻穗一起幫忙打穀,驚呼連連;陽光親吻著稻埕上金黃的穀子,同學跟著農場老農用耙子推穀、堆穀;同學手抓穀粒投入去殼機,看白米流
瀉,充滿感恩。今天的小朋友,不再是吃飯而不知米是怎麼辛苦才得來的了。

「燒喔!」來碗熱騰騰的鼎邊趖,還是汗流浹背來碗清涼痛快的綠豆湯,來吧!農場主人熱情,任你來客恣意嘗鮮。到頭城農場,除了飽嘗鄉土美食之外,中午的烤肉,更是同學們的最愛,大家分工合作,大快朵頤。

鄉土手工藝製作是此次校外教學的另一個重頭戲:竹蜻蜓、鳥笛與竹鶴。農場員工把竹藝品零件備妥,教同學們組裝、操作,而後一隻隻栩栩如生的鶴挺立在基座上,配上此起彼落鳥笛聲,一時之間頗有百鳥齊鳴的聲勢。

放天燈是最後的壓軸,不同於外面是組裝好的天燈,同學們需自行將紙張、竹框條黏貼成型再進行彩繪。也因為多了這個不確定性,後來施放天燈,有的滿載著同學們的心願冉冉上升,有的卻是燈火旺到「即地」燃燒,只聽得到處都是「讚」「嘆」,留下難忘的回憶。

整個校外教學活動,在頭城農場的一天,可說是體驗與見聞滿載,圓滾的肚腹飽滿(按:本句慧燈雙週報改為「除了美食滿腹」),還有歡笑回憶也滿滿。

98/11/30補註:

本文文題原作「農場體驗事事鮮,都會青年喜流連」,原意是概括活動前往的地點頭城農場,小朋友們樣樣都感到新鮮,這些「都市憨」(相對語為「庄腳倯(sông)」看到什麼都很新鮮、好奇,經過一天的活動,捨不得離開農場。

不過,原題目只照顧到押韻,如果希望題目能較符合寬鬆的對聯的形式,且合於「仄放平收」的話,則改成「古早生活親體驗,都會青年喜流連」,似乎較勝於昔。

感謝前輩本校校長祕書張寬如的指點,今改為「古早生活親體驗,都會青年喜流連」
。也歡迎有人可以提供高見,好讓題目更貼近主題。

 

 

 

 

 

親師共攜手,慧燈更進步:賀家長會張金昌會長連任

此為jiafeng在慧燈中學部落格」所撰寫的文稿。自存於部落格中。本文亦經98/12/4《慧燈中學雙週報》第5期收錄。

[@more@]   一所學校的組成,常人都認為是老師和學生,殊不知教育的背後,一個很重要的推手,就是家長。家長的社會脈絡,為資源有限的學校,挹注了相當的支持,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慧燈中學學生來源遍及北臺灣,家長俱是各行各業的菁英,平日對教育的垂注,更勝於一般學校。各班所推選的班級委員,素來是各班導師班級經營上所仰仗的對象,學校更要借重家長委員們的智慧與經驗,來協助推展校務。

98學年度家長委員會於11月21日下午,在本校春風樓四樓會議室召開。此次會議主要為推選會長、副會長、常委等。

新任會長張金昌先生是在地人,他關懷教育不遺餘力。他因為住家離慧燈頗近,常至學校走動,只要發現學校的不足之處,就奔走爭取。像現在校門口會客室增設飲水機供來訪家長飲用,即是出自他的建言。張會長不僅出錢出力,協助慧燈,長期以來,更以行動展現對慧燈的熱愛,他的子女們,均先後就讀慧燈,成為慧燈人。因此今年仍獲得全體委員的擁戴,第七年連任會長,真是眾望所歸。

98/12/4按:藍字部分為慧燈中學雙週報所無。

醒獅社技冠群英,勇奪獎盃

此為jiafeng在慧燈中學部落格」所撰寫的文稿。自存於部落格中。相關照片請至慧燈中學部落格觀看。本文亦經慧燈中學雙週報》第4期收錄。

 

[@more@] 

由宜蘭縣政府主辦的2009宜蘭精彩一整年系列活動,「98年宜蘭縣府盃龍獅技藝錦標賽」,於10月24日,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開。本校醒獅社八位同學,由譚家豐組長帶隊,前往參賽,在眾多隊伍中,奪得國高中醒獅女子組第一名、國高中組醒獅混合組單獅第二及第三名。
本校醒獅社草創才2年,能有此佳績,多賴指導老師嚴郁涵教練的辛勤指導,及縣體育會龍獅技藝委員會賴聰雲總幹事的協助,方能以初生之犢的姿態,奪得佳績。
參賽同學有:210蔡洺銣、108班周月上(女子組第一名);高二孝班莊凱文、204班李肇軒(混合組單獅第二名);高一義班陳立安、謝舜仁(混合組單獅第三名);後場鼓手206班許修齊、後場鈸105班林和成、204李肇軒。他們於朝會時將獎盃獻給學校,[洪校長]期盼未來獅隊有更多同學參與,讓我國傳統民俗技藝能薪火相傳。

98/11/23補註:藍字部分為慧燈中學雙週報》第4期編者所加。我原作的文意是站在自己訓育組的立場,期盼這個社團能夠光大綿延,主詞是我自己,不過,這個心願也是校長的殷盼,故加字說是他,也無妨啦。

參訪延平中學,取經獲益良多

此為jiafeng為預定於98/11/20出刊之《慧燈中學雙週報》第4期所撰寫的文稿,同時刊於「慧燈中學部落格」,自存於部落格中。文稿後附感想,僅存於自己的部落格,未刊於他處。


近日(981027日),本校洪騰祥校長率領各處室主任,前往臺北市延平中學參訪。此行主要針對學校經營、學生直升制度等問題,兩校互相經驗交流。

延平中學為北部首屈一指的私立名校,慧燈中學與該校夙有淵源。本校董事長林忠勝先生曾為延平中學創辦人朱昭陽先生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出版回憶錄。在慧燈校園名人手印大道上,並有朱先生之手印銅模及其事跡簡略,譽之為「臺灣教育之父」。延平創校日當天,朱昭陽先生勗勉:「給這混亂、昏昧的社會提供一線光明,我們要當荒野暗夜中的螢光。」慧燈中學的校徽是一盞燭光,正是呼應延平精神。

因著這樣一層關係,延平中學曾蒞校指導,今日洪校長前往該校取經,由延平中學林正國校長親自接待。洪校長致贈本校刊物、紀念牌及伴手禮,林校長也回贈該校刊物、教材等。林校長對延平的經營、管理等理念,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慧燈中學參訪團成員此行收穫良多。會談中並約定兩校今後要再加強更密切的互動、互助,讓兩個姊妹學校均能校務更加昌隆。

981027參訪延平中學

慧燈參訪一行(由左至右:蔡漢霖主任、林秋燕主任、洪騰祥校長、林正茂主任、林棖踰主任),圖為jiafeng所攝

981027參訪延平中學

 洪校長(左)致送林校長(右)紀念牌

98/11/23補註:上文藍色字部分,於慧燈中學雙週報》第4期中被編者刪除。過去我曾寫過朱昭陽回憶錄的心得,這藍色字的部分是我認為的很重要的異時空共鳴,不該刪去的。或許是編者認為版面稿擠,而自為主張地刪去。附筆於此。

以上為新聞稿。底下為個人感想,未刊於慧燈雙周報。

以往我讀過朱昭陽回憶錄,寫了篇心得,對延平中學有些好奇,但卻從未造訪。此次隨著校長前往延平中學,帶著一點朝聖的心情。當天我開著校車,載著大家,也肩負著拍照記錄的工作(因此,照片中是不會出現我的人影)。

到達延平,林校長及該校主任已等候在學校側門(寸土寸金的臺北市,不易停車,必須停放在延平校區內,我們由側門進入)歡迎我們。說來不好意思,我進到校區,看到延平的建築及校地,直覺得大失所望:和我們學校相比,延平是個鴿籠,操場甚小,頗為侷促;但卻也激發我的好奇心,這樣一所學校,憑藉著什麼吸引眾多家長的支持,成為北部首屈一指的學校,很多人一心想進這學校還未必能如願?

走過校區,在走廊上看到延平舉辦的學習檔案比賽,一些今年在升學考試中掄元奪冠的學子,他們為著應考所準備的各項資歷,以及應考中試後的顯赫成績,讓我們見識到這個學校傲人的實力。

林校長引領我們進入校史室,這是我們座談的地方。甫入室內,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朱昭陽先生及宋進英先生的半身銅像,對這位「臺灣教育之父」我先搶個鏡頭,端詳再三。

朱昭陽先生曾就學於東京麻衣中學,該校的領導者是基層優秀人才一路晉升,而後成為學校辦學的掌舵者。這個精神體現在延平中學的林校長身上,他是老延平人,服務延平甚久,一路伴隨著延平的成長,對延平的各項制度如數家珍,有些制度甚至就是出於他的智慧結晶。

林校長娓娓道來他一路走來的艱辛,我們是聽得津津有味,而後我們各處室主管,依照自己業務範圍,和延平前輩請益交流,希望他們的經驗之談,能讓我們取經回慧燈,做為辦學的借鏡。

在今天少子化的年代,各校辦學都陷入危機之中,欲談到治校經營的理念,我想為了減少競爭,這應該是不傳之祕吧。不過出人意料之外,林校長真是誠懇,將畢生功力傾囊相授,又致贈延平老師精心編製的補充教材給慧燈的我們參考。所謂「聽君一席話,勝過十年書。」慧燈創校已十二年,在延平面前仍是個小老弟,有老大哥的醍醐灌頂,真是智慧頓生。

就是這樣大度的精神,與無私的分享,難怪延平中學,成就其大校的風範;歷經半世紀發展的舊建物,雖不再顯現其風華,但古道照顏色,延平中學已是他校的夙昔典型,且歷久而彌新。

      慧燈真是與延平相呼應,創辦人之間的理念前後默契,同具恢弘的企圖心,我想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之下,假以時日,我們的慧燈可以普照,為混亂、昏昧的社會提供一線光明。

護衛學子,家長捐口罩

 

 

981111吳水來先生致贈慧燈中學2000口罩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天氣漸涼,新流感疫情隨之增溫。本校學生家長吳水來先生(左二),心繫慧燈學子健康,為加強防護,捐贈口罩2000個給學校,由洪騰祥校長(右二)代表接受。在旁作陪為張寬如秘書(右一)與張瑞忠主任(左一)。圖與文:譚家豐

98/11/23補述:

關於以上圖與文內容,更詳細的故事,可參考《慧燈中學雙週報》第4期,由慧燈中學校長秘書張寬如所撰寫的「熱心阿公捐口罩 共同為防疫把關」一文。

家長所捐贈的口罩,我在98/11/23下午已分發給校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