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哈日,來賞日吧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說文解字》:「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从囗一。象形。凡日之屬皆从日。」;「月,闕也。大陰之精。象形。凡月之屬皆从月。」

 

[@more@] 

  日、月二字是許慎《說文》中解釋象形字的例子。大學時上文字學,講到這兩個字的造字概念:日月是天上兩個最為明顯的天體,古人造字,如何區別呢?太陽是一個大火球,有耀眼光芒,我們肉眼看去,就是一個圓圓的實體,故原始字形就是一個塗滿的圓,而後字形衍變,內以一點來代替塗滿,最後點拉直,而成今日所見的「日」。月亮則不同,它有陰晴圓缺,而圓滿的時刻僅在望日,所以古人造字,以月亮常見的形狀是有「闕(缺)」損,字形畫作「D」,因月光輝處為實,應予塗滿,亦用點來代替,故成今日所見的「月」。

  從來的認知就是日圓月闕,那麼一個飽滿的太陽,怎會有缺?

  小時候,我也聽過所謂「天狗食日(月)」的故事,不過因為未嘗親歷,也就無由體會太陽不見的感覺。去年嘉義蘭潭國小的教師曾組團去大陸新疆觀察日食,頗令人羨慕。多少人受限於工作或其他的因素,無法觀覽勝景,雖經人轉述傳播,終不及自身的體驗。所謂眼見為真,自己能目睹,躬逢其盛,有時真不免要感慨是前輩子燒好香,才得此因緣。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星期三,我與全臺灣的居民共同享受了難得的天文奇景。

經過媒體的提醒,我衷心期盼著這天到來。可惜我的科學素養有限,器材亦不足,我很想擁有所謂的觀測眼鏡,但不知何處去買?想要拍照,也不懂如何去準備。我只有早早囑咐在醫院服務的內人,向放射科要幾片廢棄的X光片,屆時可以拿來觀測。

這次的日食,報刊上說是五百年難遇:歷時較久,月影(日食區)通過區域的世界人口較多。臺灣地區雖不在日全食區,但日偏食的面積也有八成以上。幾天前的氣象報告說天氣穩定,這萬事齊備,因緣俱足,我特別把兩個小孩留在家裡,不給去安親班,我要他們也來看看日食。因為下次適合觀看的日食可能已是垂垂老矣。

此次海峽兩岸的一些機構合作,於網路直播日全食的實況。臺大的孫維新教授在報上說,希望民眾能上網看直播日全食,也能親身體驗本地的日偏食。我早早就將電腦的設定調校好。七點多,我就打開電腦等著。或許是連線的用戶眾多,連線速度令人不滿意,枉費我有Hinet光世代,一樣無用武之地。而直播的單位之一──嘉義蘭潭國小,雖然速度還可以,但是轉播的聲音就是聲若蚊鳴(我確定不是我忘了開喇叭或是聲音關掉),把我氣壞了!臺北市天文科學教育館2009日全食轉播是大陸蘇州的畫面,當地下大雨,根本看不到。

既然網路不可看,我還是安心享用我的本地日偏食就好。

  日食的階段分: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等幾個階段,據氣象局的資料說,宜蘭地區的初虧是在上午八點二十三分四十五秒時發生。我被網路搞得昏頭,跑到頂樓去已超過幾分鐘。

今天的宜蘭天氣,陽光普照,晒得人發昏,日食開始了嗎?我一時忘了拿X光片,抬頭肉眼直視太陽,「不還是刺人的光芒嗎?天狗怎麼還不開始大塊朵頤呢?」我心想。待到用X光片在眼前中介,果真見到圓圓的亮點(太陽)的右上方邊緣微微地缺了一些。

真令人驚訝呀!日不再是「實也」,日頭真的被吃了一小口了。我急呼兩小兒女上樓來看。突然間,心裡很是感動,「我真的看到日食了。」真是奇妙哇。

日食的變化並不是立即完成的,據98/7/22聯合晚報上說:「月球陰影掠過地球,被陰影掃過的地區就會出現『日食』景象。通常月球影子(也就是日食影區)時速高達1600公里,由西往東掃過。」看似很快,但整個日食的過程從08:23:45開始,到結束的復圓11:05:45,也得花上2個多小時。今天天氣很熱,也不必一直晒著太陽盯著看,我跑進跑出,利用空檔也收視公共電視臺的《2009日食全記錄》特別報導,再跑出去看,這情景有如「蘭花草」歌詞:「每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天狗蠶食著它的太陽餅,從右上頂端一路咬著,缺口愈來愈大。終於到了食甚的階段,宜蘭地區的食甚時間是09:41:05。約近9:30時,我正專心看著公共電視中學者的解說,沒意識到是食甚將屆,只覺得窗外原來很亮的,怎麼有點暗,心想:「慘了!我一心想要看日食,怎麽烏雲前來搞鬼,要來『浮雲蔽白日』嗎?這難得的景觀,我還沒看夠呢!」而後衝出門外一看,哇!真是因為太陽的大部分被遮住了,所以產生的天色昏暗效果,不是烏雲來遮掩。我想,我都會有這種錯覺,那要真是在日全食範圍內,一旦昏天黑地的景象,才更是驚人哪。

  此時的太陽形狀,已是如同弦月,岳母說,這像鐮刀;我們家溜蛇貝說像香蕉。在上班的內人也打電話回來,問我們看到沒有?聽電話聲中嘈雜,我想此刻全臺灣的人,大家的姿勢都和入監前的趙建銘一樣,是昂首向藍天吧。只是趙的心情恐怕是無奈,而我們是興奮萬狀的。

  漸漸的,太陽要復圓了。在接近上午十一時左右,僅餘太陽的左下角還有月球的黑影。印象中這次天狗食日再吐出來的軌跡是由右上方逆時針一抹圓弧。這和我後來看一些報導所拍的日食各階段照片的方向似是不同。不知道為什麼?宜蘭和臺北兩地的角度有差這麼多嗎?

  日食結束了,縱然我拿著X光片意猶未盡想再回味這天文奇景時,月亮和太陽仍繼續著它們的旅程,此次的交會或許是它們億萬年中微不足道的一次,卻是我這微渺的人生中一次難忘的印象──人真的很小,宇宙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