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討論]爺爺還沒死

  我所負責的行政業務,有一項是要抽查學生們的週記。抽查,不是把簿本收來蓋蓋抽查章就罷,而是校務行政單位為了考核教師勤惰,以及了解師生互動情形所做的例行措施。為了能深入探查「民隱」,我必須讀過這些週記。

[@more@]
  說真格的,現在的週記頗不耐看,學生或是文字不佳(字跡潦草),或是敷衍從事,不然就是自以為是未來的彎彎,老愛畫一些插圖。我個人是欣賞文采詞章而非圖象取勝,所以感到讀來乏味。倒是職業敏感,又讓我找到一些未來的好教材。
  有的同仁或許不是國文老師,看週記重在溝通,而非注意字詞運用,有時候不見得會挑出學生的病句。這回我看到某學生的清明節生活記錄,是這麼說的:

這次清明節,我們全家沒有去掃墓,而是到爺爺家去給祖先上個香。我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家不掃墓?」媽媽回答說:「因為爺爺是大陸來臺灣的第一代,爺爺還沒死,所以我們不掃墓 ……。」

  我讀到這一段,當然理解小朋友解說他們家不掃墓的原因,是由於目前無墓可掃。但是這麼一句「爺爺還沒死」,總覺得渾身不自在,媽媽會這樣講話嗎?
  「爺爺還沒死」一句,若是爺爺自己說的,可能的情境是警告意味:「這個家族中還有老輩在主事,後生晚輩要知道長幼進退之禮,不可僭越。」但若是晚輩說這話,恐怕就是目無尊長的一種詛咒:「這老不死的,害我不能出頭(不能繼承家產)。」云云。
  一般口語表達上,或許大家都聽得懂,但是不雅馴的話語,不只「薦紳先生難言之」,恐怕傷人於無形。同樣意思的一句話,不欲引人誤解是在觸楣頭,又要把語意表達清楚,在這個事例上,應該可以這?修改:

第一種:「爺爺從大陸來臺灣落地生根,成為開臺的第一代,我們家在臺灣因為尚無已逝祖先的墳墓,所以我們只祭祖而不掃墓。」

第二種:「爺爺從大陸來臺灣,只帶來祖先的牌位,祖先的墓都在大陸家鄉,所以我們家只祭祖而不掃墓。」

  爺爺倘若天不假年,埋骨臺灣,自然是未來子孫祭掃的對象,但說話主題擺在爺爺身上的描述,不就是對長輩不敬(豈能盼著爺爺早死)?如果我是爺爺本人,聽到這話,應該會連呼童言無忌吧。因為文章中敘述掃墓之事,所以修改方式就是把說話的主體重心改為「墳墓」,對事而非對人,如此一來,既能將事由說明白,也不致讓人產生不當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