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別字辨正]離鄉背景、敵親

[案例]

少小離家衛台墾台 無產老榮民哪錯了?

陳水扁為選舉,攻訐立法院對老榮民「這些外省人」的補助法案為「錢坑法案」,強烈挑撥省籍矛盾。

在戒嚴時期,我曾為賴和、王敏川、林少貓、楊逵、余登發、李友邦及「二二八」、「白色恐怖」的不平而伸張,甚至還曾為陳水扁因言論自由被迫害而站台演講。所以,我今天也不能不為台灣社會最弱勢的外省人老榮民講幾句話。

世界各國對退除役的軍人莫不有一定的照顧,因為他們的青春都是為保衛國家人民擔當最危險的工作。尤其是來台的這些老榮民,生逢國家戰亂,許多人還是「抓兵」抓來的少年兵,入伍時「槍比人高」。軍中的生活艱苦,他們只能是「走的是前頭,挨的是拳頭,啃的是骨頭」。但幾十年來,他們卻為台灣人民完成了「光復台灣」、「保衛台灣」的歷史任務。早期退伍的老榮民還投入台灣初期最艱苦的建設,橫貫公路的荒山野地,成為多少榮民弟兄的斷魂之處。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他們是服從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黨即使千錯萬錯,也是領導人有錯,關老榮民什麼事?他們拚著青春和生命光復台灣、保衛台灣、建設台灣,他們有那一點對不起台灣人民!

這些老榮民外省人在台灣又得到什麼「享受」?禁不起打罵教育或逃兵,抓回來又是痛打,打完關禁閉,禁閉完再發交部隊。離鄉背景但親人音訊全無,或透過香港轉封家書,就是「通匪」,懲治叛亂條例伺候。每逢佳節倍思親,也只能在被子裡蒙頭痛哭,讓輔導長看到,又是「鬧情緒」、「思想有問題」。

在白色恐怖時期,由於老榮民從大陸來,與「共匪」沾親帶故。根據白色恐怖補償基金會統計,佔不到台灣人口百分之十五的外省人,政治犯竟高達全部政治犯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二,比本省人高出甚多。故外省人的牢沒比本省人少坐,子彈也沒比本省人少挨。

九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獲益最少的卻是外省人和原住民,因為沒有土地,而本省佃農在「耕者有其田」後都擁有土地了,「有土無有財」也。在解嚴前夕,許嘉猷在《台灣的階級結構》中統計,資本家、小資本家、經理、工人,外省人比率分別為:百分之二點九、十三點四、十二點五、七十一點三;本省人為:百分之四點八、三十一點八、五點九、五十七點四。老榮民及其自第二代,在蔣家政權下,其實就已大量無產階級化了。希望當權者不要再欺壓老榮民了。

傅耀祖/榮民(中縣大里)

我是坐七望八、於五十年前被誣與「孫立人案有關」,遭刑求致渾身是病的老榮民,後獲得冤獄國賠。

我雖對兩蔣並無好感,但對中華民國熱愛未減。我不關心入聯返聯和誰來執政,只擔心饅頭漲錢,原先七元一個一頓吃不完,如今十元一個吃不飽。怎辦?

羅馬的龐培與凱撒對決時,龐對人民怒言:「不聽命我的都是敵人。」凱撒對人民笑說:「不敵親我的都是朋友。」龐培找敵人,凱撒找朋友,誰贏誰輸,不言而喻。

立委總統選舉日近,藍綠對峙,翻舊帳,加深仇恨;看現象,傷心斷腸,誰在怒目怨言?誰在恕道微笑?領導人發言,火氣少一點,饒了可憐的小民吧!

【2007/12/04 聯合報】民意論壇

[@more@]

[辨正]

按:「離鄉背景」應作「離鄉背井」。

「敵親」殆應作「敵視」。

[說明]

「背景」一詞係指:(1)圖畫、攝影中襯托主體的景物。(2)戲劇舞臺上的布景。(3)可作倚靠的人物或勢力。(4)對事物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

而「離鄉背井」指離開故鄉到外地生活。人類文明多起源於大河,乃水是生活所必需。其後人類遠離河岸,又發現鑿井可取水,故有井的所在,即成族群聚集之地。因此「井」就代指故鄉。

「離鄉背景」一詞,應音近之誤。惟此常發生在學生的作文中,亦是考題的熱門題目。

「敵視」是以對抗、仇視的態度相對待。應是電腦輸入法字形相似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