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郝儀型」的「鍾郝」是誰?

教育部成語典(94年3月版)的附錄「正文參考資料」中,收有由周明華先生所寫的「常用題辭表」。在「女喪通用」類中收有一條「鍾郝儀型」的解說,如後:

題辭鍾郝儀型使用場合哀輓題辭/女喪通用
釋義用於哀輓女性喪者通用的輓辭。「鍾郝儀型」,形容喪者有鍾郝之典型儀範。「鍾郝」未知所指何人。

在上引文中提到:「『鍾郝』未知所指何人。」jiafeng特別去爬梳一下,將結果查出來。

[@more@]

我個人以為「鍾郝」的出處在《世說新語.賢媛篇》(下引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華正書局,82.10版)的兩則記錄中:

  15 王汝南少無婚,自求郝普女。〔一〕郝氏譜曰:「普字道匡,太原襄城人。仕至洛陽太守。」〔二〕司空以其癡,會無婚處,任其意,便許之。魏氏志曰:「王昶字文舒,仕至司空。」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東海,遂為王氏母儀。或問汝南何以知之?曰:「嘗見井上取水,舉動容止不失常,未嘗忤觀。以此知之。」汝南別傳曰:「襄城郝仲將,〔三〕門至孤陋,非其所偶也。君嘗見其女,便求聘焉。果高朗英邁,母儀冠族。其通識餘裕,皆此類。」

【箋疏】

〔一〕 程炎震云:「王昶卒時,湛才十一歲,豈能自覓婦耶?」

〔二〕 程炎震云:「襄城不屬太原,洛陽亦無太守,皆有誤字。御覽四百九十引此事,云出郭子,注云:『郝氏,襄城人。父匡,字仲時,一名普,洛陽太守。』」

〔三〕 嘉錫案:郝氏譜云「普字道匡」,而此稱郝仲將,郭子注又云「匡字仲時」。「時」、「將」二字,必有一誤,以其名匡推之,疑作「時」為是。

  16 王司徒婦,鍾氏女,太傅曾孫,王氏譜曰:「夫人,黃門侍郎鍾琰女。」〔一〕亦有俊才女德。婦人集曰:「夫人有文才,其詩賦頌誄行於世。」〔二〕鍾、郝為娣姒,雅相親重。鍾不以貴陵郝,郝亦不以賤下鍾。東海家內,則郝夫人之法。京陵家內,範鍾夫人之禮。〔三〕

【箋疏】

〔一〕 李慈銘云:「案晉書列女傳:琰父徽,黃門侍郎。三國志:繇孫名見者,曰豫,封列侯;曰駿,嗣為定陵侯;(毓七子,而毓弟會。傳又有兄子峻,蓋即一人。)曰邕;曰毅;曰辿。邕、毅皆隨鍾會死於蜀。徽又一人也。琰是鍾夫人名,此注誤。」程炎震云:「琰當作徽,說見前。」

〔二〕 文廷式晉書藝文志丁部曰:「初學記卷三引鍾夫人詩曰:『冽冽季冬,素雪其霏。』類聚九十二有鍾夫人鶯賦。」

〔三〕 姚振宗隋志考證二十四云:「王汝南者,名湛,字處仲,仕至汝南太守。東海者,湛子承,字安期,東海內史。王司徒名渾,襲父爵,京陵侯湛之兄也。」嘉錫案:姚氏意謂京陵家內,即指渾家也。然上文言「則郝夫人之法」,係舉其子承之家庭。此言「範鍾夫人之禮」,何以獨舉其夫?且渾之官以司徒為重,不應忽稱其世爵。余謂此亦指其子孫襲封者言之也。考晉書渾傳:渾子濟嗣,先渾卒。子卓,字文宣,嗣渾爵,拜給事中。卓名不顯,故世說但稱為京陵侯之家耳。

家豐按:

前引 [箋疏][]的「姚振宗隋志考證二十四云:『王汝南者,名湛,字處仲,仕至汝南太守。東海者,湛子承,字安期,東海內史。王司徒名渾,襲父爵,京陵侯湛之兄也。』」一段文字中:「王司徒名渾,襲父爵,京陵侯湛之兄也。」我懷疑標點符號有誤。據《晉書.列傳第十二.王渾》:「王渾字玄沖,太原晉陽人也。父昶,魏司空。渾沈雅有器量。襲父爵京陵侯,辟大將軍曹爽掾。」,則應移動逗號至後面,改為「王司徒名渾,襲父爵京陵侯湛之兄也。」

古人的官職、表字很是繁瑣,看得令人頭昏,試以下表來呈現這家人的關係,便於我們理解這段〈賢媛篇〉的文字。

說明

世系

說明

王昶(司空)

王昶,仕至司空

襲父爵為京陵侯

王渾(王司徒)[]

王湛(王汝南)[]

其妻郝普之女

官至汝南太守。

濟嗣,先卒……(渾)子,嗣爵,拜給事中

王濟嗣

王卓,其妻為太傅鍾繇的曾孫、黃門侍郎鍾徽之女。

王承(王東海)

安期,太原晉陽人,官至東海內史。

王述(王藍田)

襲封藍田侯

第十五則的意思是:

王湛年紀輕,尚未有婚約,於是自己向郝普的女兒求親。王昶因為王湛在世族間以「呆傻遲鈍」聞名,斷定王湛無處求婚,就聽任他的主意,於是答應了這門親事。結婚之後,兒媳果然有著美好的儀態和善良的美德,而後生下王承,於是成為王家為人母的典型軌範。有人問王湛先前為何這麼有眼光,能夠知道他妻子的美好,可堪匹配?王湛回答說:「我曾經見到她在井邊打水,對於旁人窺探,她的行為、動作、儀容、舉止都一如往常,不會驚慌失措,同時也不會隨便正視陌生男子。因此而了解她是位匹配的好對象。」

第十六則的意思則是:

王渾的媳婦,是太傅鍾繇的曾孫、鍾徽的女兒,她也是一位擁有美好才華和女子德性的人。鍾氏和郝氏兩人為妯娌,向來互相親近、尊重:鍾氏不會因為自己出身高而欺陵郝氏,而郝氏也不會因為自己出身低而屈居鍾氏之下。在王承家,以郝夫人的家法做為治家法度;在王卓家,則是以鍾夫人的禮儀來規範家人。

在這兩段記錄中,可以見到郝氏女的「令姿淑德」、「舉動容止不失常,未嘗忤觀」;鍾氏女「俊才女德」。同時二人為妯娌,能彼此「相親重」,家庭和諧。在主中饋的事務上,發揮「主內」的職責。傳統對婦女要求婦言、婦德、婦容、婦功。鍾郝的行為正符合這種典型模範,自然可以成為我們在婦女喪事哀輓的題辭。

天下為公

天下為公,華胄所崇。數歷代人物創業立功,那一個不是以『德』服眾?

前引一段,是我小時候的某齣連續劇的歌詞,我只能依稀記得這些(不知道誰能告訴我全文)。不過這也足夠了。因為很可嘆的是,當道德已不受重視時,所呈現的荒謬,於此際顯現。

底下是經濟日報今天的社論,我覺得很不錯,就轉載於後,做自己的剪貼。大家要謹記這事。

[@more@]


歷史彷彿在眼前重演。95年前,為了拯救人民,不讓這個國家被愚蠢跋扈的慈禧政權徹底摧毀,國父孫中山先生與一群仁人志士,不畏艱險,不慮生死,將一人一
家的幸福置諸度外,以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對抗千百萬身挾刀鎗大砲的軍隊,歷經十次浴血搏鬥,終於喚起大多數國人共赴義戰,用染血的頭顱,推翻專制帝國,締造
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

今天自首都的總統府到全國各地方的衙門,隆重舉辦升旗典禮、國慶大典,就是在緬懷這一群為人民而生,為民主而死的先烈;感謝他
們終結了昏庸無能、貪瀆聚斂的愛新覺羅王朝,讓我們從祖輩、父輩乃至子子孫孫,卻可以生活在民主的天地,獲得自由的空間,追求一己、一家、一國的幸福與安
樂。

但就在民進黨政權所掌握的官方觀禮台四周,與95年前一樣,一群憤怒的人民團團包圍,厲聲吶喊。所不同的,是這數以百萬計的憤怒人民手
中不再握持利刃刀鎗,也不再慷慨激昂地拋頭顱灑熱血要與貪腐專制政權同歸於盡。因為拜國父與諸先烈之賜,我們已經置身於一個號稱民主、人民有言論自由的新
體制;刀鎗熱血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數百萬人湧上街頭,以一片紅色的人潮齊聲怒吼的和平手段做為唯一的武器。

然而他們與95年前相同,要以人民的力量去對抗擁有各式精良現代化武器的統治者;他們同樣以持續不懈、堅毅鬥志,不屈不撓地對抗坐在官府中從容以待的掌權者。更重要的是,他們與95年前的先烈懷抱著同一個目的:喚起全國人民共同推翻貪瀆無能的當權者,不達目的絕不休止。


使相隔95年,已兩代仁人志士卻是被一個相同的信念所支持、推動:天下為公。天下是全體人民的天下,國家是全體人民的國家,不可為一人、一家掌控玩弄,更
不能盡天下人之利以獨厚一人、一家。在95年前,慈禧太后掌控政權以圖一人、一家之私,搞得民窮財盡、國事蜩螗,幾乎亡於帝國主義者之手。95年後的今
天,作秀起家的當權者誠信破產、家人近臣貪鄙嘴臉成為天下笑柄;治國無方,將50年方成就的經濟實力毀於一旦,弄得許多家庭家破人亡,或者舉家燒炭,或者
鋌而走險。

天下本來就不是一人、一家之物,在民主政治已成為普世價值逾200年的今日,再也不需任何口舌更加解釋。在每一個民主國家,每一
個向人民領取俸祿、受託公權力者都必須戮力從公、為人民服務,這也早已是自明之理。我們這個號稱亞洲頭一個民主國家,更在20年前解除戒嚴成為真正的民主
體制,政府從上到下對此更是琅琅上口。

但何以當大多數人民清楚表達不再肯定今天執掌一切權力的當政者;逾半數人民要求居高位者下台;數百萬安善良民櫛風沐雨,不畏烈日曝曬在街頭抗爭逾月;掌握人民所託付的權力、坐享民脂民膏的當政者卻可以充耳不聞、視若無睹,好官我自為之?


父孫中山先生畢生碓澤樸實的墨寶之中,最常見的就是「天下為公」四個字。一語道破他傾家蕩產以性命相許的志業的中心;也是他齎志以終,雖死仍然不能不抱憾
的未了心願。經過95年,我們這些不肖子孫於安享先烈賜與的民主體制、自由社會之餘,仍然無法讓天下為公,讓這個國家真正成為全體人民的國家,讓人民真正
成為國家的主人,讓無數無辜百姓為一人、一家的私利而輾轉溝壑甚至難以偷生,的確不能不汗顏無地。

一人、一家高踞千萬人之上,吃人民的肉、喝人民的血而泰然自若、無人可以撼動;這已不是一人、一家的問題。即使人民的堅毅奮鬥可以發揮力量終結這一個政權,誰敢擔保下一個政權不會同樣魚肉人民,甚至敲骨吸髓,為惡更甚?

面對先烈的英靈,仰望以鮮血染紅的國旗,我們不能不猛省:我們的姑息、容忍、怠忽,是讓先烈的鮮血白流、建國的奮鬥不能克竟全功的罪魁禍首。除非我們以同樣無畏不拔的奮鬥將這一切導正,不但將愧英靈,又如何面對千萬無辜受害的子子孫孫?

【2006-10-10/經濟日報/A2版/財經要聞】

[書評]有關侯文詠著《白色巨塔》的文字校對

最近電視臺播映由醫師作家侯文詠作品所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白色巨塔》,因為演員皆為一時之選,且拍攝的手法頗有日劇的感覺,讓很久不看無線臺電視的我,忍不住也去看一看。(如果電視臺未來都能像這部片這樣努力,則本地的戲劇是有救了。)

可是我因工作關係,無法天天守著電視,而且沒看過原著的我,是那麼地想知道結局!要忍受到全劇播映,太浪費時間,因此乾脆向學生借來此書20049月初版二十四刷)一睹為快。

欣賞之餘,固滿足了個人的好奇心,但也因此有機會看到一些書本上的訛誤。

這些問題,不知是出在作者,抑或是出版社方面?但我覺得出版社的責任比較大,因為在排版上的問題不少;而錯別字雖有,即便是作者自己寫錯了,那麼出版社編輯也該和作者討論修正才是。

[@more@]

基本上,看完此書後,我對出版此書的「皇冠出版社」感到微微失望。畢竟「皇冠」已是出版界的老字號,王牌一出,該是有水準的,但這塊招牌卻在這本書出版時,因為這些缺失,讓我對她的印象打了折扣。

我就做隻烏鴉,先把個人一愚之見提出來(請參見以下寫在本部落格的文字):

[詞語辨正]專誠?專程?

[錯別字辨正]擔誤?耽誤?

[錯別字辨正]歎口氧

[錯別字辨正]佩備?配備

[字詞使用]手酸、手痠

[詞語辨正]「凶」與「兇」

[錯別字辨正]輕意?輕易

還有一個「必恭必敬」使用正確與否,待我有空斟酌後,再看是否列於此。

 

 

有關於全書體例上的不一致,舉例如後:

  • 本書的場景是在醫院,當然會有一些專業的名詞,這部分我不懂,不敢亂說。但是談到數據,寫法應該很嚴謹吧:到底是寫「1cc」還是「1CC」?數字和單位間要不要空格呢?而空格是半形還是全形字。
  • 例子還有:「X光」還是「x光」。有「pub」,也有「PUB」。
  • 此外作者自己的用字也不統一。「空蕩蕩」、「空盪盪」;「愣」、「楞」。有時用前者,有時用後者。
  • 書中在對話時,若提到女性的第二人稱,統一使用「妳」。個人認為:使用第二人稱時,均為面對面說話,已知性別,再依性別區分「妳」,是無意義的行為。全文應統一作「你」。又即使這是依作者個人的習慣--針對說話對象為女性時,使用「妳」一語--但文中引用鄭愁予詩,應尊重鄭詩原作使用「你」,而非「妳」。
  • 在書中,作者均使用「沈」字(音ㄔㄣˊ),但依教育部頒《國民常用標準字體表》,應作「沉」字,應該修正。
  • 原書268頁「他想起曾經和許多人共同走過這裡的時刻」一句中,主語作「他」,依前後文意,應作「她」才對,指的是女主角「關欣」。
  • 原書289頁「走進第三病房,唐太太正坐在病床旁的沙發椅上。她板著一張臉,看著他們一老一少狼狽地走進來,」文末的逗號應改為句號。
  • 全書因對話甚多,所使用的引號也很多。依照一般標點符號使用規則:「應該先用單引號,引用中若再有引用,則使用雙引號」,整本書裡卻是全部用雙引號。

這是一篇很不錯的小說,然瑕不掩瑜,還是很值得大家一看(但九年一貫的學生,我個人覺得不要太早接觸這種社會負面印象的文字)。出版社下一版次若能依此參酌修正,則讀者幸甚。

97/5/17補記:本文另刊於慧燈中學校刊<慧燈人>第12期,97/5/18出版。

[錯別字辨正]佩備?配備

[案例]

侯文詠著《白色巨塔》(20049月初版二十四刷)

182頁「他們清一色穿著全套解剖衣、無菌帽、佩備口罩,並穿戴手套。」

[@more@]

[辨正]句中「佩備」應改為「配備」。

[說明]

教育部國語辭典

【配備】

(1)根據需要分配人力或物力。如:「請總務處替我們配備一臺影印機。」

(2)成套的器物。如:「這套登山配備花了我好多錢。」

(3)防禦時將部隊適宜區分,配置於適當的縱深橫廣地區,以備攻防。狹義言之,於防禦時稱為「配備」。

前引案例中應據辭典解釋第一項解為:在手術時,根據需要,每人分配有口罩使用。

[錯別字辨正]歎口氧

[案例]

侯文詠著《白色巨塔》(20049月初版二十四刷)

145頁「『唉,』邱慶成歎口氧,高舉他的咖啡和關欣的可樂互敬,『敬我們那些可惡的長官們。』

[@more@]

[辨正]此為非常明顯的錯字,應作「歎口氣」。

[說明]真希望邱慶成得個憂鬱症,多吐一些氧氣,解救這個可憐地球的溫室效應。

[詞語辨正]專誠?專程?

[案例]

侯文詠著《白色巨塔》(20049月初版二十四刷)

第40頁「等客人都坐定,也喝過茶之後,唐國泰笑著問:

今天是什麼風把季院長專誠吹來?

[@more@]

[辨正]此句中「專誠」應改為「專程」。

[說明]

在教育部國語辭典中解釋「專程」一詞:特地。例子如:「專程拜訪」、「媽媽專程替他送午餐來。」

而「專誠」一詞則解釋為:一心一意。例子則是〈淮南子.主術〉:「心不專一,不能專誠。」

前引案例中一語,應為「特地」的涵義。

[詞語辨正]「凶」與「兇」

[案例]

侯文詠著《白色巨塔》(20049月初版二十四刷)

第342頁「他走了幾步,回頭兇狠地瞪了那個記者了一眼,抿著嘴,自顧走遠了。仍有記者不死心地追了上去,差點把他撞倒。」

[@more@]

[辨正]句中「兇狠」一語,宜作「凶狠」。

[說明]

依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解釋及辨析:

【兇】儿-4-6

解釋

[]驚擾、恐懼不安。〈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曹人兇懼。」

[]凶惡。通「凶」。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周處年少時,兇彊俠氣,為鄉里所患。」

[辨似]見「凶」條。(07450

【凶】凵-2-4

解釋

[](1)惡、殘暴。如:「凶惡殘暴」。〈書經.泰誓中〉:「凶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

(2)不吉利的、不吉祥的。如:「凶兆」、「凶信」。

(3)收成不好的、鬧饑荒的。如:「凶年」、「凶歲」。

(4)厲害、激烈。如:「雨勢很凶」、「哭得很凶」、「鬧得很凶」。

[](1)不祥、災禍。如:「趨吉避凶」。〈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凶,尚 寐無聰。」

(2)殘暴的惡人。漢.曹操.〈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隋書.卷七十.李密傳〉:「宜當廓清天下,誅剪群凶。

[]恐懼、懼怕。通「兇」。〈國語.晉語一〉:「敵入而凶,救敗不暇。」

[辨似]凶與兇音同形近,雖可互通,但推其本義,凶為惡的意思,兇為恐懼的意思,所以 凡是與惡義有關的,宜作「凶」,如「凶惡」、「凶手」、「凶暴」、「凶猛」等;與恐懼義有關的則宜作「兇」如「兇懼」。

【凶狠】

相似詞

潑辣、凶暴、凶橫、凶殘、凶惡、殘暴

相反詞

平和、和氣、和善、和藹、馴善、善良、仁慈、慈祥、溫和

解釋

殘暴狠毒。如:「歹徒做案的手段非常凶狠。」

[錯別字辨正]輕意?輕易

[案例]

侯文詠著《白色巨塔》(20049月初版二十四刷)

第350頁「馬懿芬深吸了一口氣,她竟然那麼輕意地被她擊垮了。」

[@more@]

[辨正]「輕意」,應改正為「輕易」。

[說明]

輕意:輕忽怠慢。儒林外史》第五回:「拿出兩封銀子來,每位一百兩,遞與二位老舅:休嫌輕意

輕易:

(一)簡單容易。儒林外史第七回:「今日二位老爺心誠,請得夫子降壇,這是輕易不得的事。」《文明小史第六十回:「有什麼知己朋友,和懂得此道的,才引他進去看一看,其餘那些人,輕易不得一見。」

(二)隨便、任意。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他就住在湖裡,他卻輕易不會人。」《紅樓孟第二十四回:「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

(三)輕忽怠慢。《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傳:「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

「輕意」與「輕易」雖然詞義上有可以相通之處,但依案例的文義,應該指的是「簡單容易」,因此當改。

[字詞使用]手酸、手痠

[案例]

侯文詠著《白色巨塔》(20049月初版二十四刷)

第239頁「你的手不會酸嗎?」徐翠鳳忽然問蘇怡華。

[@more@]

[疑問]手「酸」和手「痠」,不同何在?。

[說明]

「酸」,音 ㄙㄨㄢ

名詞用法:(一) 像醋的味道或氣味。(二)悲痛。(三)化學上指在水溶液中進行電離時能產生氫離子的化合物。

形容詞用法:(一)水果或食品的味道酸澀。(二)感覺微痛無力的。同「痠」。(三)小氣的(四)悲痛的。

動詞用法:食物腐壞產生酸味。

「痠」,音ㄙㄨㄢ,形容詞:酸痛、微痛無力。

固然辭典中二者可互通,但還是使用精確的用字「手痠」為妥。

[錯別字辨正]擔誤?耽誤?

[案例]

侯文詠著《白色巨塔》(20049月初版二十四刷)

103頁「對不起,我剛剛去向律師請教問題,擔誤了時間。」

[@more@]

[辨正]此例中,「擔誤」,應改正為「耽誤」。

[說明]

「擔」國語辭典解釋為:(一)用肩膀挑東西。如:「擔水」。(二)見扁擔條。(三)負責、承當。如:「擔風險」、「這責任我恐怕擔不起」。

「耽」字在動詞的用法上有以下二義:(一)延遲、滯留。如:耽誤、耽擱。(二)沉迷。如:耽溺。

由以上字義可知「因為沉迷,致使延遲滯留」,所以導致誤事,就是「耽誤」。故教育部國語辭典將「耽誤」解為「延遲致誤」。

這是一般人常見的同音相害的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