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七種詮釋

在「傳統中國文學網站」的「國學常識」單元中,有一篇文章【我國的標點符號是怎麼來的?】提到:「清人趙恬養〈增訂解人頤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句不加標點的話,可衍生如下數種不同意思」

記得過去在國語日報社出版,劉玉琛《標點符號用法》這本書中讀到,這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七種的標點變化,不過書中並未就各句做語意說明。基於教學所需,我把我自己的體會,寫在後面。願博雅君子,有以斧正。

[@more@]

1.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時留住客人,但主人自白心聲,天雖要留人,我不願留客人。)

2.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時留住客人,客人自問天意要留住自己嗎?客人的決定是不留。)

3.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時留住客人,客人自問自答,老天爺是否要我留?客人自答:對,正是要我留下。)

4.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此時天雨,老天爺在留客人,客人自己在猶豫著老天爺的真意為何?

5.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正是留住客人的時候,不論天意留我或主人留我,我就是堅決不留。)

6.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正是個留客的日子。客人問「主人不肯留我是嗎?」客人偏要留下。)

7.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正是個留客的日子。客人自己問自己,主人是否會慰留我?)

反貪倒扁 別拒絕文學力量

反貪倒扁 別拒絕文學力量


尤克強/元智大學總務長(桃縣中壢)

反貪腐倒扁活動為了九日靜坐號召百萬人上街頭,決定在七日以散文詩「靜默凱達格蘭」刊登在國內主要的報紙,向全台下達動員令:

你來了,什麼招呼都不必打,哪裡有空地,就坐下吧…

…不要政治口號,不要激情。不要革命,也不要浪漫。不要文學,也不要音樂,不要一點點誇大我們鬱悶,或渲染我們惱怒的東西…

政治靜坐以詩歌作動員令,是這場活動的一個創新,值得鼓勵,但我卻對詩中的內容—不要文學—覺得不妥當。

首先,這首動員詩本身不就是文學嗎?其次,如果不是靠這麼多媒體記者和知識分子們不斷地利用文字的力量,發出民意的怒吼,這場反貪腐倒扁活動又豈能達到今天的聲勢?

我自己也要用兩首譯詩為這個台灣民主的歷史事件貢獻一絲微弱的文學力量。第一首是我發自內心對反貪腐靜坐總指揮施明德的讚頌,我翻譯了英國桂冠詩人旦尼生的「鷹」:

它利爪如鉤緊扣巖壁

大地寂寥烈日為伴

青天寰宇中傲然孤立

碧海萬頃在腳底蠕爬

雄踞絕頂睥睨八方

它雷霆萬鈞凌空衝下

施明德就像詩中的蒼鷹,他當然不是聖人也不是完人,但是他的胸襟與道德勇氣令人由衷地欽佩。

第二首則表達我對台灣清明政治的焦慮,我翻譯的是美國民權詩人休斯的「推遲的夢」:

夢推遲了會怎麼樣?

它會枯瘠

像烈日下的葡萄乾

還是潰成膿瘡———

四下流淌?

它會像腐肉發出惡臭?

還是凝結成糖殼———

猶如甘美的甜漿?

也許它會傾塌

就像堆積的貨物

還是它會爆炸?

建立台灣成為富強康樂的民主聖地,讓我們的子孫有一個快樂成長的淨土,是所有台灣人的夢想。要達成這個夢想需要有一個清廉的政府發揮正義的公權力,我們絕不能坐視道德敗壞的的領導人,把我們的社會一直拉著往下沉淪———否則就如這首「推遲的夢」所說的,老百姓終有一天會面臨爆炸的臨界點。

【2006/09/07 聯合報】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