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別字辨正]輕忽

[案例]【2006/08/13 聯合報】

馬研判 「施成功機率比泛藍大」


記者范凌嘉/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晚表示,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的倒扁運動他樂見其成,但傾向讓施明德力量充分發揮,國民黨不會介入鼓動;他研判施明德成功機率比泛藍大,九月之後的情勢,陳水扁總統會更難因應,正當性也會不斷減少。

國民黨對倒扁運動不敢輕乎,馬英九昨天證實,黨內已由秘書長詹春柏成立專案小組,將統合政策會、智庫、立院黨團與黨務系統等,因應倒扁運動的情勢變化。

【2006/08/13 聯合報】

[@more@]

[辨正]此例中,輕「乎」,應作輕「忽」才對。

[說明]

教育部國語辭典

1. 輕忽
注音一式 ㄑ|ㄥ ㄏㄨ
相似詞 玩忽 相反詞 
輕視忽略。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吾遍觀諸將,無人可授,獨汝可傳我書,切勿輕忽。」

案例中為音近而誤。

  部首 心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ㄏ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徵˙論時政疏:「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慮論:「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
輕視﹑瞧不起。漢˙曹操˙表劉琮令:「蔑萬里之業,忽三軍之眾。」唐˙李白˙與韓荊州書:「願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
突然。如:「忽喜忽憂」﹑「忽冷忽熱」。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快速的﹑一瞬間。如:「倏忽」。左傳˙莊公十一年:「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