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別字辨正]「垂」手可得?

[案例][95-07-30/聯合報]

信號槍 未列管

記者張榮仁、陳金松/台北報導

信號槍不是管制物品,一般被用來求生時使用,但並非不具殺傷力,加上網路上垂手可得,導致張漢明能輕易取得,並用來「槍擊」總統府。

網拍有關信號槍與信號彈的商品介紹詳盡,交易簡單;知名拍賣網站就有人公開拍賣類似商品,一把信號槍含六發信號彈,價格不過五千元左右,每發信號彈有人喊價三百廿元就賣。

信號槍分煙霧彈和亮光彈兩種類型,不屬爆竹管理,也非槍砲彈刀管制物品,唯一被明令禁止攜帶使用,是在登飛機時。警消表示,信號槍近距離射擊仍有致命危險,管理上的漏洞與疏失,顯然是導致這次信號槍遭誤用的主因。

有員警表示,信號槍既非管制物品,警察事前無權取締,事後被拿來犯法誤用,警方也莫可奈何。何況網拍購物千奇百怪,查緝上原本就十分困難,只要有心人藉此藉此管道非法流通違禁品,自然容易衍生社會犯罪問題。

【2006/07/30 聯合報】

[@more@]

[辨正]「垂」手可得,應作「唾」手可得較妥。

[說明]

唾,音ㄊㄨㄛˋ

名詞:口水、口液。如:「唾沫」、「唾液」。

動詞:吐口水。有輕視、鄙棄的意思。如:「唾罵」、「唾棄」。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事情容易做到。或做「唾掌」。

唾手可得,亦可作「唾手可取」,皆比喻極容易得到。《後漢書》〈公孫瓚傳〉:「天下只麾可定。」注引《九州春秋》:「瓚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手而決。』又《唐書》〈褚遂良傳〉:「帝欲自討遼東,遂良言:『但遣一二慎將,唾手可取。』

垂,音ㄔㄨㄟˊ

(1)東西的一頭向下。如:下垂、垂柳。

(2)用於別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如:垂念、垂問。

(3)流傳。如:永垂不朽、名垂千古。

(4)將近。如:垂暮、垂危、功敗垂成。

垂手:這個語詞,除了是樂府雜曲之曲題外,主要指的是「雙手下垂」,如韓愈〈瀧吏〉詩:「瀧吏垂手笑,官何問之愚。」至明代則表示敬意,在沈德符《野獲編》說:「今胥吏之承官長…每見必(原作[身單])袖撒手,以示敬畏。古人不然,如宋岳鄂王(飛)初入獄,垂手於庭,立亦攲斜,為隸人呵之曰:『岳某叉手正立』。是古人以垂手倨也。

我個人認為,「垂手可得」的形式是「錯讀」而產生。一般人因為這個「唾」字的偏旁作「垂」,因而多將此字誤讀為「垂」。在說「唾液」一詞或許還不至於出錯,但若看到「唾手可得」,常常會表現一種分離式的認知,字形是「唾手」,口中呼音則為「垂手」。

一般人對於「垂手可得」,會認為「垂手」是手垂放著不動,所以「垂手可得」也能解釋為很輕易能辦到。在教育部國語辭典中,收有「垂手而得」一詞,其解釋就是「垂手,不動手。垂手而得指不動手即可得到。形容得來毫不費力。」

這是一個因為字面解釋的似乎可通,因而在長久演變下,造成一種積非勝是的現象,後來被工具書接納其中的例子。

我認為如果找較早期的文獻,所見者應該是「唾手可得」為確;但晚近以來,在文獻中已有許多誤寫為「垂手可得」的例子。現在的辭書既已收錄了「垂手可得」。我們在使用時,雖然兩者寫那一種應是無可、無不可,但個人是比較傾向認為使用「唾手可得」這個原版,會比較妥當。

[錯別字辨正]交「待」?

[案例][95-07-22/民生報]

六月如懷孕… 霍正奇:阿彌陀佛

記者趙大智/報導

六月如果有了,霍正奇會怎麼辦?面對這個假設性八卦問題,排斥先有後婚,而且吃素不殺生的阿丁楞住了,顧左右言他半天,隨即再度開示記者:「阿彌陀佛,揭人隱私,乃罪大惡極。」

台視「神機妙算─劉伯溫」昨天進棚開錄,男主角霍正奇在大陸拍了好幾個月,終於回到女友六月身邊。可是,六月忙著拍民視「意難忘」,連睡覺時間都沒有,前晚的夜戲,她戴著近視眼鏡,雙眼惺忪的嘆:「已經3天沒睡了。」小倆口多久沒見,答案都是半個月。

六月和霍正奇交往至今也已3年,她還是進不了他家門,連霍媽媽一面也沒見過。六月淡淡的形容她跟阿丁的關係:「不會進,也不會退。」那長年吃齋念佛的男友是否清心寡欲?六月答案是:「應該有吧。」還說對方是單身主義者。

而人在台視的霍正奇聽到記者轉述關於六月「進退」之說,先是反問:「這她講的嗎?」然後頗為讚許的點頭:「嗯,這是很平常心的態度,中庸之道,進則兼善天下,退則獨善其身。」他否認抱定不婚,認為結婚要靠衝動。

至於為何交往那麼久,還不讓六月去他家,霍正奇理由是:「影劇圈分分合合那麼多,世事無常啊。」記者們傻眼,只想送他「因噎廢食」4個字。

難怪六月會哀怨的說:「佛學應該比我重要吧。」朋友們覺得她講話愈來愈像阿丁,她立刻大聲否認:「我沒有啦。」霍正奇的態度就是「兩人交往,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心意最重要,不必對外人交待。」

[@more@]

[辨正]在此例中,交「待」,應作交「代」才對。

[說明]

「交代」是個常用的語詞,但一般人常錯用為「交待」。其義為「交付給替代者」。原來在衛哨站崗時,每隔一段期間,總會有接棒的人來輪班,替換原來的人;而原在崗位上的人則就其值勤期間,所發生的事務,交予接替的人,以使任務遂行,不致發生不能連屬之事。由此義,才引申出「遞交」、「叮嚀」、「解釋」諸義。

所謂「交待」,是指「接待」,如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楊戲傳:「交待無禮,並致姦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教育部國語辭典中對「交代」的解釋為:

交代 ㄐ|ㄠ ㄉㄞˋ

交互接替。爾雅˙釋山「嵩高為中嶽」句下引邢昺˙疏:「萬物之始,陰陽交代。」

交代 ㄐ|ㄠ ˙ㄉㄞ

(1)移交、接替。後漢書˙卷五十八˙傅燮傳:「及津為漢陽,與燮交代,合符而去,鄉邦榮之。」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到了任,查點了運丁,看驗了船隻,同前任的官交代清楚。」

(2)遞交、交給。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八回:「老師叫你起的那個稿子,今兒早上還催過兩遍,你交代上去沒有?」文明小史˙第十七回:「賈家兄弟三個也買了許多書,都交代小廝拿著。」

(3)囑咐、叮嚀。宋˙蘇軾˙與黃敷言書:「交代民師,且為再三致意。」文明小史˙第二十七回:「他母親又交代他許多話,無非是掛念他姨母的套文。」

(4)解釋、說明。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兒女英雄傳的大意都在緣起首回交代明白,不再重敘。」文明小史˙第七回:「倘若我今番拿不到人,不要說上司跟前不好交代,就是衙門裡朋友面上也難誇口。」

(5)完畢、完結。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只要到午時,他這條性命可就交代了。」

依照前引案例中的用法,應當做「解釋、說明」使用。

這個「交代」的讀音,依國語辭典的解說,照標準來念,應該是把「代」發輕聲,不過現在在臺灣地區,一般說國語(普通話)的人,比較不在乎「輕聲」的區別,以致其辨義作用不彰,造成一些誤解。像此處「交代(˙ㄉㄞ)」讀成「交(ㄉㄞˋ)」,自然容易和「交待(ㄉㄞˋ)」一詞混淆了。

[錯別字辨正]「坐」無虛席?

[案例][95-07-05/聯合報/民意論壇]

想念…滷肉香伴圓環古早味

許若松/嘉義市文藝作家協會總幹事(嘉縣民雄)

每次到台北市,我都會以百般藉口推卻親戚好友的邀請,偷偷溜到後火車站建成圓環三元號去吃三碗滷肉飯和一碗肉羹,才一百塊錢,經濟實惠,美味可口。

一個小攤位,從上午九點到晚上十點,不論什麼時段,坐無虛席。我搭車到台北途中,就一直遙想滷肉香、肉羹味,垂涎欲滴,口水往喉裡吞。周遭的其他小吃,如蚵仔煎、麻油雞、潤餅、雞肉飯、魚翅肉羹、下水湯等,也都生意興隆。那種旺市和榮景,看了令人愈加想去溜達。

[@more@]

[辨正]「坐」無虛席,今應作「座」無虛席才對。

[說明]

座無虛席:形容來訪或出席的人甚多。如:「每次王教授的演講會總是座無虛。」亦作「座無空席」。

【座】-7-10
注音一式 ㄗㄨㄛˋ
解釋:名詞
(1)位子、席位。如:讓座、入座、高朋滿座。
(2)器物的托架。如:瓶座、鐘座、香爐座。亦稱為座子。
(3)星座。如:獅子座、獵戶座。
(4)量詞。計算有底座或大型動物體的單位。如:一座山、兩座鐘、三座樓房。

座無虛席,指席位(子)上沒有空餘的地方。此處為名詞的用法。

當然,在字典中,「坐」字也有名詞的用法,亦指席、位,通「座」字。不過,以目前的習見的用法上,應有以下的區分:

當位置講時,應該用「座」(此為名詞的用法),如「本校座落員山鄉枕山路上」;當動詞用時,應該用「坐」,如「坐冷板凳」、「坐下來」等。

95/7/24補述:

很遺憾,今天(95/7/24聯合報A13兩岸版)一則標題「重慶規定 在家上網也要登記」的新聞中,也錯用了「坐」字。在這則新聞的第五段:「

警方要求,凡新申請上網,或者變更上網(改變上網電腦坐落地點、接入服務商或接入網際網路的方式)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在其聯網、變更聯網之日起卅日內備案。已在上網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在今年十月卅日之前完成備案。」

文中「坐落地點」應該寫成「座落地點」才對。

95/7/25補述:

我把本篇文字,反映給聯合報客服,經轉編政組執事先生的回覆、指教,我發現自己前述刪除的文字出糗了。趕緊複查一下工具書,再修正如後,此處主要引用《實用成語辨析辭典》(天衛文化[小魯]92/1)及《現代漢語詞典》(香港商務,2003)的說明。

「坐」與「座」是古今字,「座」是「坐」字的後起字,二字有時可以通用,如「坐位」同「座位」、「坐次」同「座次」等。但「坐」與「座」並不是在任何場合都可以通用的。

「坐」與「座」的主要區別在於詞性上的不同。

「坐」多作動詞:

(1)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體上,支持身體重量。如:「請坐」、「咱們坐下來談」、「他坐在河邊釣魚」、成語的「穩坐江山」。

(2)乘、搭。如:「坐船」、「坐火車」。

(3)(房屋)背對某一方向。如:「這座大樓是坐北朝南的」。

(4)把鍋、壺等放在爐火上。如:「坐一壺水」、「火旺了,快把鍋坐上。」

(5)槍炮由於反作用而向後移動。如:「步槍的坐勁兒不小」。

(6)建築物由於基礎不穩固而下沈。如:「這房子向後坐了」。

(7)瓜果等植物結實。如:「坐果」、「坐瓜」。

(8)指定罪。如:「連坐」、「反坐」。

(9)形成(疾病)。如:「打那次受傷之後,就坐下了腰疼的病根兒。」

(10)〈連詞〉因為。如:「坐此解職」。

(11)〈副詞〉表示無緣無故。如:「孤蓬自振,驚砂坐飛」。

「座」通常只能作名詞,如「座位」、「茶座」、「星座」;量詞,如「一座山」;敬辭,如「軍座」、「董座」、「副座」等。

附提:

我們一般在售屋廣告常見的「坐落」一語,在教育部國語辭典中,兩見於「坐落」及「座落」,但依照上述第三個解釋,當以「坐落」為準。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此解釋為「土地或建築物位置(在某處)」如:我們的學校坐落在環境幽靜的市郊。在國中國文課本國編本第六冊有一課由作家奚淞所寫的〈美濃的農夫琴師〉,其中有一句「美濃坐落於中央山脈南端盡頭的平原」以及(95/7/24聯合報A13兩岸版一則標題「重慶規定 在家上網也要登記」的新聞中,亦可見到「……警方要求,凡新申請上網,或者變更上網(改變上網電腦坐落地點、接入服務商或接入網際網路的方式)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在其聯網、變更聯網之日起卅日內備案。已在上網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在今年十月卅日之前完成備案。……」均可作為好例。

牛頓,也只有站著的份!

大合照

卓榮泰坐前排 老院士站著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歷來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都會安排與會院士大合照,但昨天拍合照時,年輕的總統府副秘書長卓榮泰,竟然沒看到一堆拄著柺杖的年長院士站在身後,大剌剌就坐在前排座位,引起不少議論。

中研院人員表示,因為中研院隸屬於總統府,卓榮泰是長官,因此禮遇他坐在前排座位。

昨天上午院士合影時,烈日高掛,天氣酷熱,因為人數眾多,只有第一排安排座位,其他人一層層站在階梯上。陳水扁總統當然坐在正中間,兩旁是中研院長李遠哲和立法院長王金平。

由於座位有限,剩下的座位除了安排賴明詔、曾志朗、劉翠溶三位中研院副院長外,其他都留給幾位資深或行動不便院士,但還是有院士只能拄著柺杖站著一旁,可是卓榮泰卻毫無所覺,理所當然的坐在王金平旁邊,畫面上相當突兀。

【2006-07-04/聯合報/A2版/焦點】

請看李家同教授的評論

[@more@]牛頓,也只有站著的份!

李家同/暨南大學教授(投縣埔里)

俄國的彼得大帝一向對英國的牛頓很景仰,他和當時的英國國王有點親戚關係,彼得大帝到英國去訪問的時候,央求英國國王安排他和牛頓見面,國王說他可以安排,但彼得必須去拜訪牛頓,牛頓是不會來拜訪他的。

法拉第有時會向很多人演講,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皇也去聽,聽完以後,聽眾不會離開,要以鼓掌來表示敬意,演講者會出來謝幕,在謝幕以前,誰也不敢離開,女皇貴為一國之君,也不能離開,沒有想到的是法拉第已經離開了,因有一位老婦人病重快去世了,法拉第趕去為她念聖經。

在很多國家,非常有學問的學者是受到社會特別尊重的。大官雖然位尊權重,也都會對這些人特別有禮貌,如果這些學者已是髮蒼蒼的長者,年輕的大官更加要表現得謙虛一點。畢竟,在民主國家,大官不能做一輩子,政黨一旦輪替,大官就沒有人理了,但是有學問的學者卻越老越會受尊敬。

這次,中研院院士們合影留念,一些極為有名的老院士必須站著,而大官卻全部坐著,媒體紛紛大不以為然。我卻不怪這些大官,他們平時從不和學者來往,對他們來說,院士們對他們毫無影響力,如果院士們換成一大批富可敵國的財閥,大官中的一些小官,絕對不敢大剌剌地坐在前排,而讓一些富豪們站著。

大家可以想到的是,即使牛頓在場,我們的大官們仍會請他站著。

我還看過一場電影,電影中,美國和蘇聯因為電子系統出了問題,而發生了美國的隱形轟炸機即將到達莫斯科投下原子彈,美國通知了蘇聯政府,美國總統也一直以熱線和蘇聯總理聯絡,最後的一刻,美國總統問蘇聯總理離開莫斯科沒有?總理說他們早已離開,而且所有莫斯科城內的重要學者和音樂家,也都離開了,總理還特別提到他們撤離了眾多的數學家。

至於我國的數學家呢?我想我們的政府要員叫不出任何一位數學家的名字,他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數學,電機系就只有關門,現代通訊也不可能,電腦也不可能有,很多國家之所以成為強國,還不是因為它們有很多優秀的數學家。

我在大學畢業以後,服役於空軍,我這才知道美國空軍曾經派人跟蹤英國的迪拉克教授,因為他的研究結果對於現代通訊技術極為有用,只是他們派出的人程度太差,紛紛承認弄不清迪拉克教授講些什麼。

這次大官坐、院士站的現象,一定會引起學者們的同聲歎息,也更會感到人微言輕。大官們看到院士,絲毫沒有敬畏之情,他們如果碰到不是院士的教授,絕對可以不理了。可惜的是,政府似乎不瞭解學術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國家如果尊敬學者,莘莘學子比較會埋頭做學術上的研究。以我國最近政府的做法,難怪最聰明的年輕人只想去念財務金融,因為如果你真的在財務金融上極為成功,連政府大官都要在你面前脫帽;如果你在文學,或者數學上成就再高,你也只有站著的份,悲哀也!

【2006/07/05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