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宜蘭縣政府電子報(縣政新聞)(2005/3/16)[@more@]綠博寶貝館介紹─寶螺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貨幣(2005/3/14 下午 02:33:00)
世界上貝類約有十至十二萬種,其外型千奇百怪,色彩也是光彩奪目,乃收藏者的最愛,而寶螺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貨幣,翁戎螺科的龍宮貝在台灣被發現,震驚世界,在今年宜蘭綠色博覽會的寶貝館中,只要您親自走一上回,都會有滿意的答案。
貝類是僅次於昆蟲類的第二大群動物,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海螺、海貝外,還包括陸地上的蝸牛、蛞蝓、蛤蜊等。而台灣所產或發現的也多達兩千餘種,這次綠色博覽會辛苦收集許多珍貴的貝類或其標本,提供遊客來一趟寶「貝」之旅。
其中寶螺有美麗花紋和色澤,外殼比其他貝類更為光滑,故贏得「漂亮寶貝」的美名,歷史記載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貨幣,而古代婦女生產時,也喜歡手握寶螺以求順產,因而有「子安貝」之稱。
台灣最有名─活化石龍宮貝,也在寶貝館中展出,它屬於在地球上已存在五億年的翁戎螺科 ,其遭到捕獲的數量少之又少,乃收藏家眼中的稀世珍品,而龍宮貝在台灣被發現可說震驚全世界,造型宛如一座宏偉殿宇的它,更創下貝類出售的世界最高紀錄。
台灣是海島地形,受到不同地形與海洋潮流圍繞,在如此複雜的生態環境之中,自然是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包括豐富的貝類群,在珍稀貝類展示區,除龍宮貝和寶螺外,還展示有活體標本中台灣最大的藍氏芋螺及軟貝殼等。
貝類化石展示區則有侏羅紀、白奎紀時期之菊石、鸚鵡螺、硨磲貝、蝸牛、扇貝群化石等,難得一見,將可發現部份現生種與過去遠古時代貝類是否有顯著差異性,且配合貝類演化年表的展出,更能了解貝類生成之時期與其他物種的時期關係,也會清楚了解全體生物間如何扮演著重要相關連性。
貝類標本展示區,則突破以往以過於學術性的手法,改以貝類標本所具有的獨特性質或趣味的名稱由來展示。如細紋芋螺有個俗稱叫「打某螺」,因為活體時它的軟體部份豐滿肥大,但經過煮食後卻縮成只剩一點點,老公常誤會是老婆偷吃了的俗名由來。
而水字螺其彎曲突出的六根螺肋則被漁民別稱為「六腳螺」;也有會射毒鏢的美麗殺手—芋螺,嚴重時可致人死,而宜蘭縣蘇澳及東港海邊一帶即可發現其蹤跡,包括寺町芋螺、大佛塔芋螺及小佛塔芋螺等,均十分珍貴稀有。
館內同時規劃有生態影片放映區,透過影音互動方式將珍貴的臺灣大自然生態景觀呈現於眼前,影片內容有海岸的貝類、奇妙的蝸牛等等,希望入園的觀眾藉由生動精彩的影片內容認識本土生物之餘,也能體會生態保育的重要。
綠博的寶貝館也探討貝類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包括食衣住行育樂方面,如各地所發現的貝塚可知人類自古就大量的食用它們,同時貝殼是最早被使用的貨幣,在先民遺物中也找到許多以貝殼來作為如食器、飾品、工藝品、宗教器物等,到了近代養殖產業發展,也相當蓬勃。
小朋友的最愛當屬互動區,園方特別針對較幼小小朋友所設計的遊戲,認識貝類的立體拼圖,貝殼構造轉轉盤及貝殼的拓印,可讓參觀民眾帶回留念,而DIY工藝與生活應用區,現場專人示範運用貝殼DIY美化應用在生活上,如貝殼果凍蠟燭、貝殼相框、貝殼項鍊製作,現場並有貝殼門簾、貝殼畫及其他貝殼裝置藝術工藝品的製作,以營造居家實景佈置示範。
總之,貝類是什麼,與人類的關係為何,又怎樣運用在民眾的生活層面,只要您來綠色博覽會寶貝館一探究竟,必能找到清楚而正確的解答。
提供單位:農業局-聯絡人:蘇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