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寒,<英文理解力>,94/1/27國語日報第四版
經常有讀者問我:「為什麼每個單字都看得懂,但是組成句子後,就看不太懂了?」
這個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習慣用語。如果你沒有學過,就一定不知道,最後只好用「猜」的。
例如,在美國買東西,店員說要十塊錢,於是你掏腰包拿出一張紙鈔,跟對方說:「錢在這裡,拿去吧!」(There you go.)
這句"There you go."是英文的習慣用法,和中文的邏輯不合,如果用查字典的方式,一個一個去推敲,恐怕永遠看不懂。
二是「理解力」(comprehension)。所謂理解力,光靠單字以及文法分析,不可能培養出好的理解力來。像是電影「迫切的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哥倫比亞毒梟艾斯科比的安全顧問柯德茲,利用男色接近聯邦調查局長的女祕書;他雖然住在波哥大,卻假裝是委內瑞拉商人,並且雇請專人在委內瑞拉代轉電話,避免被循線追蹤。後來,聯邦調查局長和局長的女祕書在同一天遭到暗殺,美方於是開始展開調查:當男主角雷恩問:「委內瑞拉的那支電話呢?」「電話已經被切斷了!」(Disconnected.)
可是中文字幕卻誤譯為「沒有關係」。事實上,從上下文和劇情來看,那支電話「絕對有關係」!這就是理解力的問題。理解力並不是靠著查單字和文法分析就能解決,理解力和「上下文推敲」、「認知能力」還有「背景知識」有關。小孩由於閱歷少,對英文的「認知能力」就不高,所以學英文進步很慢;一般人如果不常看書報雜誌或電視,常識不夠豐富,「背景知識」就會貧乏;而所有的英文除了單一名詞如物品、地名、人名等,通常都是和「上下文」有關,片中這個"disconnected"不可能單獨存在。所以「理解力」要從上下文推敲,如果不認識這個字,可以用猜的,而「有效的猜測」就是最好的理解力,查字典只是印證而已。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