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可憐的小妹妹

先是生在個父不成父的家庭,而後竟然連送醫都是一波三折, 看到新聞,實在讓人熱淚盈眶。

所謂「虎毒不食子」,竟在酒醉情形下,「失控」傷了自己的親生女兒(我用「失控」的字眼,實在是有錯,若人人可以藉口酒醉而做一些令人髮指的事,那世界上大概沒什麼不能幹的吧?但我僅是就新聞所得的資訊,暫時用這個詞吧。),這個爸爸怎麼下得了手?那麼酒這種東西,凡人還是少碰的好。(參見「應酬?應愁,應仇。 」一文。)

一方面對於小朋友可憐受虐而痛,也一方面為人民求醫路漫漫而難過。

這樁酒後亂性的憾事,或許本來只會淹沒在許多的虐童新聞中,不料這一次遇上送醫的烏龍事,事情鬧大了,使得這則新聞又有了另外的炒作焦點。這兩天媒體紛紛追究當天處理的細節的疏失,新聞啦、分析成篇累牘,不過法規制度等機制縱然完備,只要人心不改,憾事難免。

或許醫院中的人看慣了生老病死,所以相關的人比較麻木,因為事不關己,每個接電話的人似乎都把這件事當成是每天例行公事中的一項,因此直覺的反應就是如同錄音帶中的「沒有床」,然後掛了電話,就算是處理完每天繁忙工作中的一項。在每個醫院制式化作業下,也或許經過調查後,這些連絡協調可以是完美無瑕,不過我雖未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心裡難道不會有一絲絲的遺憾?

以前看電影「預知死亡記事」,片中的主角在眾人坐視下死亡,只要能有一個人能夠積極一點,雞婆一點,整件事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我當時覺得電影中的社會眼睜睜看著主角死去,真是冷酷,想不到這種冰寒的感覺竟然重現於此地。消極不作為是這麼地可怕。

漫不經心是這件事最大的禍首,機制的缺失只是更加深了事態的嚴重性。我們需要雞婆,多一點提醒,多一點悲心,這樣的社會才會美好。

醫界是這樣一個大悲的行業,人們仰望醫者如菩薩,菩薩能夠把別人的痛當成自己的痛。醫護人員,加油。


以下資料取自聯合報黑白集94/1/12

[@more@]聯合報黑白集
為邱小妹妹哭

年甫四歲的邱家女童遍體鱗傷、氣息奄奄地躺在台中梧棲一家醫院的病床上,經緊急開刀後,這條小生命仍在與死神搏鬥中。

如果這個社會能夠認真諦聽邱小妹的哭聲,便會發現其中蘊含了多少的悲憤、辛酸與無助?單親的生父無端把她毆打至顱內出血,生命垂危;連人人都曾宣誓要「盡可能地維護人的生命」的醫療界,竟也將她當作「人球」來踢,而罔顧遠道移診可能對她造成致命的傷害!

上周,社會各界在短短三天內,捐助罹患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的張家兄弟就醫經費達七千多萬,顯示台灣社會絕不缺乏人道關懷與愛心。可是,聽任酒醉的戾父當街把邱小妹毆至垂危;社工送至北市仁愛醫院後,竟以全市的醫院均無合適開刀的空床而將她遠遣到台中梧棲,全然不顧及道路顛簸可能導致邱小妹傷勢更重。像這樣聞之令人髮指的冷血處置,簡直是對人道和愛心的泯滅;卻發生在首善之區的台北。

在群情譁然下,衛生單位調查發現,部分醫院當時實際上仍有空床;姑不論不肯收邱小妹入院是出於何種動機,至少揭穿了所謂「全市都沒有合適病床」的謊言。衛生局長出面道歉,對於生命垂危的邱小妹又有何實質意義?

「醫者父母心」,拒收邱小妹的諸大醫院作了極不堪的負面示範。而從捷運剝頭皮事件到對邱小妹見危不救,馬團隊暴露的泄沓與鬆散,更令人咋舌。躺在病床上與死神搏鬥的邱小妹會疑惑:這是一個有愛心的社會嗎?

【2005/01/1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