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弱勢的外勞也能改寫霸權空間

資料出處:南方文章海

[@more@] 

文/王宏仁(本文為新新聞933期推薦文章)
小學時候,父親因為工作關係,從台東調職到台南,一群小孩也必須在學期中跟著轉學。第一天爸爸帶著去見老師,安排好座位,第二天開始我就必須一個人自己上學去。轉學的一個月之內,每當我走到教室旁,就會彎下身,從窗戶下的木製氣窗偷瞄教室內正在早自習的同學。大概看了好幾分鐘後,才鼓足勇氣,走入教室。

為什麼會害怕呢?原因之一,當然是周遭環境的不熟悉,但更可能的因素,應是教室這種密閉的空間設計,加上學校的生活規訓,讓自己害怕進入那樣的空間。轉學過來的小孩,算是一個小移民,對於新環境完全不熟悉,而離開溫暖的家後,到一個陌生、完全不清楚的地方,又必須去遵守還不熟悉的空間規矩,緊張的心情可想而知。這可看出,空間不是﹁空﹂的,可以讓人隨意進入的,必須把自己調整到符合空間定義的紀律,才可能會覺得自在放鬆。

人類所有的活動空間,都有著社會規範的痕跡。在不同的空間中,我們也很清楚地知道要如何表演,才不會﹁演出失常﹂。例如在教室裡面,我們大概不會在上課時間中大聲講話;在戲院裡面,不會大喊﹁失火了!﹂;去國家音樂廳看表演,我們不會穿著脫鞋進場。但當我們進入一個不熟悉的空間時,我們卻開始有點手足無措,看看校園內的人,大概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人是新生,為什麼?因為他們對於校園空間的社會規範還是有點緊張、害怕表演失常。

進入屋子前先檢查階級地位

在越南田野調查時,發現出外最困難的事情,是去搭乘公車。主要是不知道不同路線的公車跑到哪些地方,更何況我對於河內或胡志明市不是很熟悉,即使有畫著路線圖,也搞不清楚東南西北方位。而外國朋友來台灣搭公車,那困難度更高了:不僅搞不清哪些路線,連上公車後,要交多少錢都難理解:到底是上車給錢?還是下車給?而為何有時要給兩次?

這些空間裡面的規範,都是為了維持特定人士在此空間的權利與義務,因此要進入這些空間的人,就必須先學習空間所設定的規範。也因為如此,某些空間的設計,就會預先規畫好,已變排除特定人士的進入與使用。最明顯的例子是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之類的規定。例如台北市立圖書館的使用規定這樣寫:﹁進入館內須衣履整潔,保持安靜,維護環境清潔,不可有嬉戲追逐、隨地吐痰、吸菸、飲食或其他影響閱讀之行為。﹂這樣的規定,已經排除了街頭遊民、乞丐、嬉皮、穿睡衣、赤腳:::等的人士進入。當然,在更早的時期,女性跟寵物一樣,是禁止進入圖書館的。這是典型的一種社會排除:﹁進入屋子前,先檢查你的階級地位﹂。

近代台灣的空間規畫上,許多是國家官僚配合資本的需求,而設計出特定的空間供特定人使用。例如我們看到龐然怪物的火車站是一九八○年代的設計,當時規畫該區域為整個台北市的商業中心,並且成為全台灣各地到台北的聯絡窗口,也因此一樓大廳的平面,被設計成一個﹁人潮洶湧流動﹂的空間,沒有任何地方給行人﹁坐﹂,以免人群駐留。若要逗留,那麼就必須上去二樓﹁逛﹂金華百貨,成為消費者。這樣的空間規畫,自然也排除了窮人但居無定所的人,可以在此長時間停留,例如乞丐、遊民、鄉村來的移民、流動攤販,因為在窗几明亮、開放空間偌大的設計中,任何﹁不合時宜﹂的行為或人士會隨時隨地遭受眼光的監視。

菁英規畫的空間的破綻

但由權力擁有者所規畫的霸權空間,也會產生破綻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台北車站場景,已經跟原先的規畫有極大的落差。周一到周五的時間,祇看到冷冷清清的旅客在偌大的空間中遊蕩;到了周末,人潮確實洶湧,但卻不是權力菁英想像的台灣城鄉移民流動,而是大量的外籍移工的造訪。這種想像的落差,主要來自於結構性力量的拉扯:長途旅運,有高速公路、航空公司的競爭,短途旅運,有私人車輛的取代,使得鐵路運輸失去吸引力;台北市的新興商業中心,也由城中區轉移到東區,加上捷運的開通,人潮的流動轉向地下。這些因素都使得原先規畫的火車站空間利用無法實現。

但台北火車站與周遭空間的規畫者,可能從沒想過,該地點可以成為外籍移工的主要聚集場所。全國各火車站附近容易成為外籍移工聚集的場所,是因為地區公車基本上都會以該區域的火車站為終點,在鄉村地區工作的外籍移工,不需瞭解複雜的巴士路徑,就可抵達。此外,火車站做為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提供了免費但安全的聚集場所,加上周末祇是短暫的一天休假,並不會在此地的長期停留,短暫的聚會或者逃離雇主的監控,在匿名性高的空間活動是最自由的了。

新移民的常民生活空間

現在台北火車站的二樓,不復是人潮洶湧的金華百貨公司,反倒成為台北最具異國情調的商業空間。這裡的﹁異國情調﹂,不是台灣人習以為常的﹁浪漫巴黎﹂、﹁情定紐約﹂、﹁風情東京﹂等第一世界都會的造作模擬,而是活生生、具體實在的常民休閒兼購物空間。

那裡大概有三類的商店:主要以外籍移工為客戶的商店,如原來母國所產製的生活用品、家鄉味小吃、流行的音樂CD、幫忙匯款回母國的銀行,或者寄送東西回家的物流運送公司等;第二類的商家是混合式做法,保留原有台灣餐飲商品的同時,也增加東南亞各國的餐飲,以提供假日大量聚集的移工飲食所需;第三類則維持以台灣人為客戶的商店。外籍移工在此地,一方面逃離了雇主的監控,可以自在地做自己,即使不做什麼事情,祇要留在那裡獲得片斷的閒暇,都是一種解脫。另方面與朋友相聚,逛街、吃家鄉食物,都是確認自己還是菲律賓人、印尼人、越南人的身分認同。

二○○三年起,車站一樓大廳的空間利用亦出現了部分的轉變,除了新增加的消費性商品的商家攤外,外籍移工的消費空間也逐漸由以商業活動為主的二樓樓層增加到一樓的開放空間,如祇承租假日時段的手機、貨運公司攤位,其商品販售的對象以在台灣的外籍移工為主。

弱勢畫出自己的空間色彩

台北火車站一樓空間的設計,如售票亭、站長室、鐵路警察局、文化走廊、寬敞開放空間的保留等配置,一直想要創造交通順暢、法治規矩、中華文化的空間意義,但隨著消費性商品攤位的進駐,外籍移工需求商品攤位的出現,原有的空間意義因此而被改寫。

雖然所有的空間,都有著權力菁英所想像、規畫的規範與紀律,但並可以完美無縫地密合想像與現實,當有不同的政經力量拉扯時,破綻就可能產生,弱勢者也可趁此而去改寫空間的意義,去畫出自己的空間色彩。
(本文作者為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剪報]我從不後悔幫他辯護——張志輝辯護律師林永頌專訪

醫生、律師、宗教慈善家大概都會遇到「這個人該不該幫,該不該救」的困境,陷入如何是好的矛盾中。

我們之所以不願去幫去救,多半有了一些考量,像是「他是壞人」、「他是外人」、「他和我有利害關係」而躊躇了自己的腳步。可是人有善性,純然的善性萌發迸射,是沒有任何考量的--當下眼見耳聞眾苦,因而發心動念有了慈悲,這是多麼珍貴!何忍去打消這樣的心呢?

醫生救人為先,其人之罪惡另外有律法去處理。有人說本土為先,自己國內的苦難都救不完,何必救到外國去?因為悲人之苦,行動的人已經去行動了,那些覺得國內做得還不夠的人,由你來登高一呼,你來關懷國內的人,這也是美事一件。助人是好事,不必要這樣去起分別心,大愛無國界嘛。

有時候,因為社會評價的不同,也會讓我們對於該怎麼做,再三斟酌。孔子告訴我們,對於眾人之所好與眾人之所惡,我們從旁取捨的評斷標準應該是「好(去聲)其善人所好(去聲),惡(ㄨˋ)其惡人所惡(ㄨˋ)」。(見《論語》:「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人的好惡常因時空環境不同而有異,例如說因為他的鄉愿、施小慧,人皆喜愛;或有遠見,為了公義卻被群起攻之,亦所在多有。誰能真正評斷一個人呢,因此在下決定時,總陷入兩難。可是當眾人皆曰可殺的人出現,我們該怎麼做呢?

司法改革雜誌的這篇文章中,這位林永頌律師,正面對這樣的兩難:白曉燕案的張志輝大概有很多人都認為該死,但他還是承擔了義務為張志輝辯護的工作。翻案的官司不好打,站在反方也要承受外界的質疑,不過從林律師的信仰所帶給他的「愛」與「公義」的力量,他願意去關懷弱勢者,他願意去逆反眾人的偏見,為他的案主抗爭,這也是要勇氣的。從專訪中,我們除了對受害者付出關心,也該對嫌犯的未犯罪家人給予合理的對待--趕盡殺絕,只會讓罪惡永遠不能消失。

「眾人皆曰可殺,何如?」只要能獲得合理的對待,公平的審判,罪人伏法,也才會心甘情願,而這樣的正義,也才能夠灼然挺立於世,受人肯定。

底下是這篇專訪:


資料來源:南方文章海

[@more@]採訪、整理:陳玉梅(司法改革雜誌主編)
(文章來源:
司法改革雜誌54期)

當年白曉燕案,因為沒有人願意幫忙張志輝辯護,他幫他辯護,而且一幫就是六年,很多人不解,陳進興這麼壞,他的家人一定也壞透了,為什麼還要幫這種人辯護?即使有人認為「陳進興殺人,不表示他的家人張志輝也是壞人」,也還是會覺得,他可以把心力拿去幫別人,為什麼要幫他?

這些問題,多年來,林永頌律師回答了無數次,他說,當時看張志輝可能被冤枉,但是他沒錢請律師,也沒人願意幫他,所以他就義務接了這個案子。林永頌這個理由也釩雃h人沒有被說服,但是只要看他過去義務辯護的對象就知道,他重視冤案不是沒有道理的。他是冤案張方田、盧正及徐自強的義務辯護律師,這些案子被判有罪的共通點都是:沒有任何證據,只憑自白。而且盧正在監察院調查有無刑求期間,就被槍決了。

林永頌其實只是想幫助最微小的人,因為這種人沒有資源,不幫忙他就是把他逼到社會的牆角,只會造成更多的犯罪。他說:「張素貞、張志輝都是社會邊緣人,國中畢業就沒有再讀書,毫無社會地位可言,如果我們任由社會邊緣人遭受種種不公的歧視待遇,不把這些人當人來看,我們要如何期待一個人性的、講正義的社會?」

可是當陳進興殺人那天起,就註定張志輝很難見容於這個社會,林永頌即使再怎麼想幫他,也很難改變這種社會的負面烙印。張志輝後來真的殺了人,林永頌究竟怎麼看待他六年來,為張志輝做的努力?林永頌認為,在白曉燕案中,張志輝確實是冤枉的,就該還他清白,否則受刑人的家屬更容易因處境惡劣,而有偏差行為。可是當張志輝後來殺了人,他會覺得過去六年做的都白費了嗎?林永頌說:「我很遺憾沒有帶給他深刻的改變。但我從不覺得我當年做的是錯的事,如果說上帝是愛與公義,我就是用實踐去體會這些,就像我當年對張志輝的付出是一種愛,但對法院的不公平裁判,我就用抗爭對抗,這是公義。」林永頌娓娓道來,作為一個律師,他的關懷以及這些年面對很多質疑與批評時,他的心路歷程。

問:可否談談當你知道張志輝殺了人那一刻,你的感受?你對這整件事情的看法?

答:我每天早上都看晨間新聞,那天早上,一看,「耶,張志輝怎麼這麼大字出現在電視上,他又出了什麼大事?」我內心很疑惑,後來知道他殺了人,我覺得很遺憾,前面他是冤屈,可是為什麼後面,他要犯這樣的案,而且是犯了很大的錯。

當然他自己的錯,他要負責,可是社會在討論這件事時,其中一個思維是開始懷疑:前面的白曉燕是不是他幹的?這麼兇殘,說不定前面就是他幹的!這種思維也是可以理解,你看這個人這麼壞,但是還是要講證據,你不能說後面是他做的,前面就是他做的,因為不管往前推、往後推都只是推論。一般人沒有看當證據,很容易就這樣想。

一個人犯罪當然是不對,當他了殺人,除非他心神喪失,否則他就是有自由意志,要自己負責,但是我們應該盡量降低造成這個人犯罪的間接因素。有人曾說,一個犯罪者,他的下一代犯罪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二、三十倍,我們這個社會若只是一味譴責,沒有另一方面的幫助,這種家庭通常社經地位比較低,若他又被抓去關,沒有賺錢,家中經濟會更壞。而且若這個家庭再被指指點點,標籤、社會的排斥是非常大的,以張志輝為例,他前面的冤屈是很清楚,我不會認為他後面犯罪了,前面的就不是冤屈,只是可惜。

◆媒體未審先判
當然張志輝不能因為前面有冤屈,他後面就可以殺人,沒這種道理,不過前面的冤屈對他確實有影響的是:當他先被關,一審被判無罪出來,二審判有罪又被抓去關,更二又放他出來,他第一個要辦的事,就是太太要跟他辦離婚,要帶走小孩。社會壓力這麼大,他太太想離開他,其實也很難苛責她。張志輝一出來就發現自己「嘸某嘸子」;而且一講到陳進興,大家的印象就來了,張志輝找工作也很困難,因為臉孔已被媒體曝光,而且媒體早已審判了他,其他人殺人新聞不會這麼大條,張志輝殺人特別大條。

從道德法律來看陳進興很壞,但知有我,但知有家庭,其他都不是人,這是不對的。但是他的家人就一定壞嗎?他有一個小孩長相很像陳進興,那個孩子去托兒所,一個家長知道,就不讓小孩在這個托兒所;有一次大家一起玩,一個小孩知道他爸爸是陳進興,還把他推到池塘裡。犯人的小孩就一定壞嗎?他就遺傳父親兇殘的殺人手法嗎?不一定。

張素真的媽媽就更遠了,可是她在台北縣賣麵,人家知道他是陳進興的丈母娘,沒有人要跟她買,搬搬搬,搬到龍潭去。張志輝不管有罪無罪,媒體都很有興趣,所以只要一判,就來問我他們住哪,我都不講,可是記者都是無孔不入,跟水銀一樣厲害,麵攤一照,麵不用賣了,你可以說這是媒體自由,可是新聞自由到這個程度,是把犯罪家人逼到牆角,這種無限波及的結果,影響很大。

陳進興後來在看守所,牧師跟他傳教,有人在民意論壇就說,「如果他可以上天堂,我天堂才不去。」我曾多次在教會的婦女團契聚會中問她們:「陳進興很壞,大家都知道。如果他真的悔改(當然只有上帝跟他自己知道),你認為上帝會不會原諒他?」那時媒體效應還非常大,有人舉手,但不多。

當然有人會馬上想到:有這麼便宜嗎?當然他的法律代價是死刑,我們指的原諒是宗教的,雖然他沒做好事,但基督教說的是只要真心悔改,上帝就會原諒他,因為我們在上帝面前沒有一個人是及格、聖潔的,只要你悔改,上帝就視你為聖潔。就像耶穌定十字架時是冤屈的,他旁邊兩個強盜,其中一個悔改,他也沒做什麼好事,可是耶穌赦免他。這個故事教徒都很清楚,可是連教徒都不認為上帝會原諒他。啊,一個牧師娘照顧陳進興的小孩,結果教徒譁然,「唉,妳怎麼照顧壞人的小孩?」

站在法律的角度,罪人要懲罰,要改變,這都沒問題,但是可惡的是罪,不是罪人。我們不講宗教,以一般社會來說,我覺得大家是「不用付代價的正義感。」碰到這種事,大家坐在電視前在那裡剉、在那裡剿,可是有多少人願意對被告家屬關懷。被告抓去關沒錯,但是也是希望他改變(除非他判死刑),社會才會安定,但媒體這樣播、一般人這樣剿,這種對社會的關懷,不用付代價。

◆降低犯罪,關心弱勢犯人家屬
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台灣人,如果你真的關懷台灣的安全,除了懲罰犯罪,他在監獄裡有沒有受到好的改變的可能性,大家要關心付出。出獄的人,大家有沒有給他機會?大家不去探討這些問題,只是說,「這不對,那不對的」,陳進興是一個「阿嬤子」(祖母養大的孩子),他的行為偏差、認知偏差,家庭破碎導致他犯罪,我們為這種家庭付出多少?不用付代價的正義感,不必了。大家要多一點悲憫,多一點關懷,這樣才不會把社會比較弱勢的人(這些人也釵b強姦打人時看起來可能很強,但是在社會階層都是比較中下的),逼到死角,努力降低犯罪是很重要的。

有人說,你都關心被告、被告家屬的人權,你就不關心被害人嗎?當然不是。但是你不宜說:有被害人,所以被告人權不用提。你不能說有被害人,所以被懷疑殺人的人他是否可能冤屈,就不用提了。頂多是說,這件事確實是這人幹的,被害人很可憐,所以被告刑期加重。但是是不是冤屈和被害人很可憐無關嘛。就像蘇建和案,被害人很可憐,但是這三人有沒有犯,跟被害人是否很可憐不一定有什麼因果關係。只是若是他們三人幹的,他們會被判比較重。

被害人這個議題不是不談,只是犯罪被害人保護法,司改會確實接觸比較少,因為後來是官方在推,我們才去推法律扶助法,但犯罪被害人保護法官方弄不起來,因為沒有那種熱情,也不積極。我們很支持對被害人這邊的保護或是訴訟權利,法律扶助法就是其中一個,我們現在幫助很多被害人,或是權力被剝奪的人。

問:你跟張志輝有什麼私底下的互動嗎?

答:其實不多,因為大部分他都是被押著的,除了看錄影帶的時候,到了他出來,更二時,這案子都很熟了,也不需要跟他討論什麼?見面也不是這麼多。一審他被判無罪我才真正接手,那時他和姊姊在外面,我有送聖經和荒漠甘泉給張志輝和張素貞,錄影帶有一幕是他太太來看他,其實他有比較懦弱的一面,他太太就指控他不負責任,年輕時愛打電動玩具,人總是受到一些影響嘛。他姊姊張素貞是家裡的支柱,張志輝等於是精神上依賴著姊姊,我一直沒有看過他們的爸爸,可是我都沒有問,他們都到國中就沒讀書了,很早就出社會。可以想像家庭一定不會很好。

我感覺張志輝他最痛苦的是離婚的事,但是我們也無法幫他挽回什麼。我們跟當事人之間不會走的那麼密,見面就是談案情,除非他是婚姻小孩的官司,協談會多一點。否則一般這種刑事案件,坦白說,沒這麼多時間可以處理這樣的事。

問:當初你為他義務辯護六年,總是希望他能往好的路上走,可是後來他竟殺了人,你會不會覺得做這件事沒有意義?

答:你當醫生可以說這個人來急救,你把他救起來,他後來又死掉了,那我那時候不應該救他,沒這種事吧?救人能夠說他十年後可能會死,所以不要救他嗎?沒有這種事。當然,你會救錯是一回事,但絕對不能說這人可能是壞人,他生病,你就不救他,所以你也不能說他以後可能犯罪,所以現在不要救他,因為現在救他是合理的。

◆遺憾沒能改變張志輝

你說有沒有遺憾,當然是有,我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把good news給他,傳福音,改變他生命的信仰。或者說不要講宗教,我沒有帶給他更深刻的改變,這是我的遺憾。但是這從不會影響我覺得「啊,當初為什麼要去幫他?」或是覺得幫他不好。我獲得的價值很多,我接這個案子時,是因為陳進興夾持南非武官時,謝長廷答應陳進興若願意放他們,他願意幫他的妻舅辯護,謝長廷後來拜託我,我應該幫他完成,這也是信守社會承諾。更何況當初我們認為這個案子可能有問題。因為社會矚目的大案件,有破案的壓力,就有可能多抓一些人,或是抓一些錯誤的人。

我記得,那時我有點知名度,曾有個會計師自問自答:林永頌怎麼會接這個案子?很疑惑,我沒有跟大家說,我這是義務辯護,後來他覺得「即使壞人的家屬是否犯罪,也要講求證據。」

問:對於有前任調查局人員和檢察官出來說,認為你辯護錯了,結果張志輝後來殺人了,你的看法?

答:當時我是想凸顯:壞人犯罪,他的家屬不能誅九族吧。而且媒體審判是錯的。後來調查局那些人因為刑求都被處罰。當時,張志輝在高院,那個法官都不聽不看錄影帶。我們看了覺得有很多問題,他也不理我們。後來上訴到最高法院發回更審,更一審時農曆年快到了,最高法院於是發回高院說,法官錄影帶都沒看啊,張志輝說:「你看我這冤屈啊,我講的沒錯啊,沒剪的都這麼凶悍了,更何況剪掉的是最嚴重的刑求,逼我啊,那要不要告調查局的人?」我說:「不要啦,不要去告調查局的人啦,快過年了,給法官好印象,趕快出來比較重要。」

那時他被判無期徒刑,不會更壞了,也不會判他死刑,他都不怕了,我怕什麼,好,我們就去去監察院陳情,監察院調查後,這些調查局的人自請處分,所以調查局對我恨的牙癢癢的。

張志輝殺人後,也有媒體邀我上去講,但法律扶助基金會忙,我實在沒時間去。也釦琱W去講,媒體報導可以平衡一些,但是我覺得他們要亂講就讓他們亂講吧。其實張志輝後案,是錯的,之前對的時候,該講的我都講了,後面就算了。我覺得調查局那些人都是有紀錄的,大家都被懲戒了,當然他們的懲戒不是我的喜悅,但要給人民的是正確的法治觀念,壞人的家屬不一定是壞人,要講證據;辦案不能刑求、逼供。

問:你對白冰冰的看法?

答:白冰冰當初講的很難聽,「謝長廷、林永頌不是壞人,不是好人,他們不是人。」可是我從來沒有譴責過白冰冰,因為他一個女兒因陳進興的關係,平白無辜這樣慘死,尤其她這樣的家庭,期待都在女兒身上,她的痛苦是一定的,他會恨也很可以理解,把不是被告也當成被告,無限的擴充,認為幫助陳進興家人的都是壞蛋,這種種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

◆恨是綑綁自己不是綑綁別人

台灣社會是個很壓抑的社會,經常都用怨恨、報復來看事情,因此要要求被害人昇華是很困難的。但恨不是綑綁別人,是綑綁自己,被害人這樣其實是更可憐。我覺得白冰冰可以不認同我,但應該不用到攻擊我的地步。當然他攻擊我,我是笑一笑,但我覺得他可以更走出來一點點。

當然要他饒恕加害人是不容易。但是一直被恨所綑綁,無限的攻擊,也不會讓他的痛苦更舒服。當然我不會批評他,因為我瞭解她的心情。我知道有人攻擊她,但我覺得這是不公平的。她攻擊我,我笑一笑,大家應該體諒,否則怎麼辦?我是沒有機會跟他對話,否則我願意跟他對話。

問:做一件與社會大多數人看法不一樣的事,你如何面對批評的壓力?

答:我是個基督徒,我覺得你要清楚你做的事是對誰負責。如果你對眾人負責,那眾人批評你,你怎麼還不緊張?但我是對我的上帝負責,而且我相信上帝是愛和公義。所以現在作的事,即使被罵,我也能承受。

我當初幫張志輝義務辯護時,我一個堂哥跟我媽說,「永頌是沒賺錢是不是?還是被謝長廷騙了,怎麼會接這種案子?」那時他不知道我是義務辯護。我常在教會講司法改革,我姑媽說我一定要告訴他為什麼,否則人家問他,他不知道怎麼答?我太太剛開始也覺得雖然張志輝有冤屈,但為什麼不幫別人,要幫他?後來看了電影〈綁票疑雲〉,看到那個主角,大家明知他有冤,卻因利害關係不出手相救,最後看他一步步被送上死刑台,她很震撼,才說,「好啦,我不反對。」

◆ 選擇與弱小的人站在一起

我也知道很多人疑問,很多人反對,但是我覺得上帝的喜悅比一切重要。耶穌說,跟隨他的人,背著十字架,跟著他的腳蹤行,但是基督徒講愛跟公義,不是光用講的,要付出啊,需要透過這樣的實踐過程,才能體會,唯獨跟這些弱小的人在一起,有機會去幫助他們,才會看到基督的愛與公義。

就像我當初對張志輝的付出也是一種愛,但是對於調查局和媒體的審判,法院的不公平裁判,我是用抗爭對抗,就是在講公義,這些都要付出代價。我會被罵、被誤會,這要問自己信的這個宗教只是為了得平安和福氣嗎?其實真正的平安和福氣是當你付出,看起來好像損失了、有壓力,可是這時你才真正得到。就像德雷沙修女就是在過程中真正得到平安。

就像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十一到四十五節耶穌說的,你做在最微小人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這對我都是很深的價值影響。

為什麼我對有權勢的人很凶悍,對弱勢的人很關懷、很悲憫。我學耶穌。當他看到人假冒偽善,他的攻擊是很嚴厲的。若是被社會撇棄的人,生病、瘸腿,甚至犯罪的人,他接納他們,他要表達的是,有權勢的人,其實有更多的機會。

其實這麼多年挫折很多,很多事不一定像我所想的這麼順利,像盧正被槍斃,我受挫才大,他姊夫當時打電話來時是我接的,說他已經被執行掉了,那衝擊真的很大(按:盧正因經過兇案現場被控殺人,但現場採集的指紋和血液都不是他的,連在後車行李廂搜出,被指控是勒斃被害人的的鞋帶,也跟被害人脖子上的紋路不同,法院最後僅憑遭刑求的自白書判他死刑。盧正在監院調查是否刑求期間,遭槍決)。那個晚上我講不出話來,睡醒以後,我馬上通知他家人北上,想下一步怎麼做,要不然怎麼辦?他們來都在哭,盧正他爸是個老芋仔,可是我們覺得監察院要繼續陳情,雖然後來也不能做什麼了,但至少監察院說他是對的,也算是個平反,否則要怎麼辦,至少盡力了。老實說,那受挫比張志輝還大。

當然我們不是每件都能幫得上忙,但是我們盡量陪這些人走一段。累積這些,更讓我們瞭解廢除死刑以及司法改革的重要。這些年來挫折很多,但當你歷練愈多,你就知道社會更需要你。

先有仁心,才有仁術

這年頭,講道德似乎成了件迂腐的事,因此大家的要求都退而求其次。邱小妹妹送醫延誤之事,當事人很在乎被說是沒醫德,剛開始時,我認為邱小妹是父傷在前,找床協調上無可奈何,不得不然的倒楣人,心中雖為邱小妹難過,為之祈禱,卻也不想苛責醫生。不過事態的發展是有人說謊,明明根本沒去看病人,還大言不慚「做了努力」,如此而謂「有醫德」,我很不以為然。本來到底該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有「醫德」,應該要看個人的體認與實踐,每位醫生會有他個人的尺度。但我覺得還是該有個準則可以判斷。

我是覺得,「醫德」兩字,但看是否能有「仁」心--能把人擺第一位,就是個仁心。孟子說:「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那麼沒有了仁心的醫生,豈有仁術可言?

李家同先生的讜論,讀來令人感動,我自己的想法套句 孫中山的話:「立志做大事」,孫中山固不反對當官,但其目的是能做官是個有助於做大事的途徑。同理,學醫固不必要求醫生必須安貧樂道,讓醫生賺大錢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存心」--心中該把人擺第一位。


以下引述李家同先生於93/1/19聯合報民意論壇發表的文字:

[@more@]

痛快地說出:學醫多為賺大錢


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新竹市)

我們國家發生了一件令人難過的病童人球事件,我們雖然不要嚴厲指責什麼人,但我們實在忍不住要檢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個:醫生們沒有非常認真地照顧這個可憐的孩子。

醫生該是什麼樣的人呢?很多五六十年前的電影裡都有醫生出診的鏡頭,不論風雨多大,路多難走,如果病人需要醫生,那位鄉下醫生總會拿著一個手提包來看病人。鄉下醫生一直是電影裡最受尊敬的人,也是當地最被人信任的人。

可是,我們再也看不到這種鏡頭了。醫生仍是我們尊敬的人,至於他是不是我們可以絕對信賴的人,很少人想這些。在鄉下,一定有很多醫生仍是鄉民們信賴的對象,他們知道這些肯在鄉下工作的醫生們一定會很關心他們的病;至於在城市裡大醫院裡的醫生呢?我們實在無法奢求他們關心我們,我們只能希望他們在看病的時候,很認真就可以了。

有一次,我和我太太到北海道去玩,到達了一個非常偏僻的小鎮以後,我太太忽然得了暈眩的毛病,導遊將我們送到鎮上唯一的醫院,當時是周日晚間,急診室裡只有幾個老先生和老太太,看來是來聊天的,值班的醫生說要降下血壓,血壓是降下去了,可是暈眩照舊,於是他決定打電話叫另一位醫生來,那位醫生雖然很快地從家中趕到,卻醫不好我太太的病,最後第三位醫生被叫來了,他的藥真靈,藥到病除,我太太不久就可以走動了,第二天照常旅遊。

病醫好了,問題又來了,醫院的會計回家去也,無法接受我們的錢,醫院裡面的人一副無所謂的表情,他們說你們明天來付錢就可以了。也沒有扣留任何證件,如果我們一溜了之,他們也毫無辦法,我只記得我們將錢交給了旅館的櫃台,櫃台收下錢以後,如果不交給醫院,我們也無可奈何,但是這是一個互相信任的地方,別人信任我們,我們也應該信任別人。

這使我想起我在花蓮買東西的經驗,我要買一個大哥大的旅遊充電器,那家店沒有,但店主願意借我一個,他不知道我是誰,可是毫不猶豫地借給我用,只要求我明天還他。我當時感覺真好。

有一次,我在巴黎大瀉肚子,幾乎瀉得不成人形,我當時遇見了一位寮國去的華僑,他帶我去看一位女醫師,那位女醫師事後沒有要我一分錢,因為我沒有法國的健保,而她只會收健保的錢。當時她也是一副無所謂的表情,好像替人看病沒有什麼了不起,不收錢乃是正常的事。

我還記得我跑去巴黎一家二十四小時營業的藥房買藥,賣藥的小姐看我要買的藥,知道我情況緊急,立刻拿了一杯水給我,叫我立刻吃一顆藥,這位小姐好漂亮,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她。

醫生如果成天想賺大錢,只有富有的病人會受到非常好的照料的。因此,我們不妨看看我們的社會真相,為什麼這麼多人想做醫生?是因為他們對醫學有興趣嗎?恐怕不是吧!我們必須痛痛快快地說,絕大多數的年輕人投考醫學院,是因為做醫生可以賺大錢。

這次事件中,最令我注意的是一位醫師的話,他奉勸年輕人如果想賺大錢,應該去做電子新貴,不要來做醫生。不論想做醫生,或是電子新貴,如果我們的下一代菁英份子,如此地只看到錢的重要性,我們實在該感到憂心的。考上醫學院的是最聰明的孩子,如果他們去念數學系,一定可以大有成就,我們國家之所以一直沒有很多傑出的數學家,還不是因為聰明的孩子只想賺錢。

一旦學醫的動機出了問題,醫生逃避兵役也就不足為奇了,這是必然的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也。

雖然如此,我們認為只有少數的醫師是如此地不盡責,絕大多數的醫師們仍在盡心盡力地照顧病患,我們不該一味地責備醫師,而應該好好地檢討我們的功利主義,為什麼我們的媒體成天介紹有錢人成功的故事?好像只有富人才是社會上最傑出的人士。聰明的孩子有時不一定死命地要進醫學院,而是父母們壓迫他們去念,去念醫學院,可以賺大錢,在社會上也有地位。只要這種極端的功利主義存在一天,考醫學院的動機就不是救人,人球事件就仍會發生。

我們整個社會的拜金主義已經到了應踩煞車的時候了,取而代之的應是某種程度的理想主義。有一次,我到一所師範學院去評鑑,這所師範學院出示一張表,表上都是這所學院畢業的傑出校友,他們都是做大官的。這是完完全全的不談理想主義,因為那些肯到偏遠地區為孩子們教書的校友們,一定在他們的失敗校友的名單之上。

看來,邱小妹妹是很危險了,我們一定有很多人為她祈禱,希望她能脫離險境,我們其實更應該為我們的社會,希望我們的社會多一點理想主義,少一點功利主義。如果情形一直惡化下去,我們一方面會有更多的人球事件,也會有更多的博達案子,不僅有很多病人會受害,也會有好多無辜的投資人會大吃其虧。我們鼓勵極端的功利主義,一定自食其果也。

【2005/01/19 聯合報】

[toget]AntiVir Personal Edition

 

AntiVir Personal Edition    
軟體分類:病毒防護
軟體性質:Freeware
更新日期:2005-01-13
最近版本:6.29
作業系統:Windows XP/2000/Me/98
語言界面:英文
檔案容量:4.55 M
購買金額:免費
試用限制:
原創公司:H+BEDV

AntiVir Personal Edition 功能強大又免費的防毒軟體
市面上防毒軟體眾多,像是知名的Pc- cillin、Norton、Mcafee等,可是這些都是商業軟體,不但要花錢購買主程式,而且使用一段時間後還得再付費續購,這對經濟能力較弱的學生族來說無非是一項負擔!是否有免費而且功能強大的防毒軟體呢?有的,來自德國的AntiVir Personal Edition就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套!


 編輯/高啟唐(2005-01-13)ToGet 編輯五星推薦
AntiVir Personal Edition是一套來自德國的免費防毒軟體。就如同德國人給人一貫的印象一樣,AntiVir Personal Edition沒有華麗的介面,沒有耍噱頭而無用的多餘項目,有的就只是高品質的防毒功能。

雖然AntiVir Personal Edition是套免費軟體,但可別以為免費的就會是軟體孤兒;因為AntiVir Personal Edition還有另一套付費版本,彼此可以共用病毒碼,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支援上的問題。只要你利用線上更新功能,就可以讓病毒碼永遠處於最新狀態。

除了防毒以外,AntiVir Personal Edition對於防堵廣告視窗也很有效。當使用者瀏覽一些有惡意廣告的網頁時,AntiVir Personal Edition會跳出警告視窗提醒使用者小心這些網頁。

像AntiVir Personal Edition這麼優秀的軟體,在現今病毒橫行的網路世界裡,一定可以帶給你極大的安全與便利!對了,若是你不能順利安裝AntiVir Personal Edition,只需要將原始下載檔解壓縮,執行「disk_1」資料夾裡的「AVWIN.EXE」檔案即可。

[@more@]

[toget]D.S.Lite

 

D.S.Lite    
軟體分類:檔案傳輸
軟體性質:Freeware
更新日期:2005-01-13
最近版本:2.06
作業系統:Windows XP/2000/Me/98/95/NT
語言界面:繁體中文
檔案容量:807 K
購買金額:免費
試用限制:
原創公司:paikang

D.S.Lite 功能比FlashGet更強大的免費全中文多點續傳軟體
D.S.Lite是一套操作簡單、功能強大的全中文免費上傳下載軟體。在下載方面,D.S.Lite比起FlashGet可是一點也不遑多讓;而在上傳方面功能更是強大。它的主要功能有排程下載、瀏覽器網址點選/複製監控、剪貼簿監控、自動分段下載、續傳下載等,甚至還能將一個或數個檔案批次寄給一位或多位收件者呢!


 編輯/高啟唐(2005-01-13)ToGet 編輯五星推薦
D.S.Lite是一套由國人所撰寫的全中文免費上傳下載軟體。它的優點超多,像是體積很小,不會佔用系統太多資源;不用安裝就可以直接使用,幫你省下很多麻煩;全中文操作介面簡明而清楚,而且功能非常強大。

在下載方面,D.S.Lite就如同集各家續傳軟體的優點於一身,擁有排程下載、瀏覽器網址點選/複製監控、剪貼簿監控、自動分段下載、續傳下載等功能,讓你在網路上應付各種不同下載協定的軟體時可以更得心應手。

而在上傳方面,D.S.Lite支援了HTTP、FTP、POP3等協定。其中HTTP及FTP可以利用IE或FTP將軟體批次將檔案上傳至主機。如果你是要將檔案當成郵件的附件寄到某個電子郵件地址,只要簡單設定一下就可以利用D.S.Lite的上傳功能將一個或數個檔案批次寄給一位或多位收件者!

D.S.Lite的功能非常多元強大,軟體開發網頁有詳細的教學說明,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考看看。喜愛上傳下載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D.S.Lite!

[@more@]

[toget]FreeRAM XP Pro

 

FreeRAM XP Pro    
軟體分類:系統工具
軟體性質:Freeware
更新日期:2005-01-12
最近版本:1.4
作業系統:Windows XP/2000/Me/98/95/NT
語言界面:英文
檔案容量:543 K
購買金額:免費
試用限制:
原創公司:YourWare Solutions

讓FreeRAM XP Pro適時幫你釋放記憶體,執行大型軟體或遊戲不再LAG!
有些人可能有這樣的疑惑,明明電腦的配備很高檔,但執行一些大型軟體(如PhotoShop、AutoCAD等)或3D遊戲(如天堂2、DOOM3等)時還是會有LAG的情況,怎麼會這樣?這是因為電腦記憶體被系統佔據卻無法適時釋放所造成的結果。只要安裝FreeRAM XP Pro來幫你管理及適時釋放記憶體容量,從此執行這些大型軟體和遊戲就可以一路順暢到底了!


 編輯/高啟唐(2005-01-12)ToGet 編輯五星推薦
一台電腦的速度,最主要是取決於CPU等級、硬碟轉速記與憶體容量這三個要件。而記憶體容量方面,512MB是目前最普遍的配備。不過512MB應付普通的程式軟體是措措有餘,但若是執行某些大型軟體或遊戲可能就不太夠了;加上Windows作業系統在管理記憶體方面並不是很精明,所以會造成電腦的配備很高檔卻還會LAG的情形。

當電腦一開機進入Windows之後,記憶體就會被所執行的每一項軟體程式所瓜分佔據,但這些程式被關閉之後,還是會有一些殘餘的記憶體不會被釋放出來,造成記憶體資源的浪費。當記憶體容量不夠,執行軟體程式時就會LAG了。只要安裝FreeRAM XP Pro,就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因為它正是一套可以有效管理與釋放記憶體的軟體。

安裝FreeRAM XP Pro之後,每次開機就會執行常駐在桌面右下方的狀態列裡,讓使用者可以一眼就看出目前記憶體配置的情況。它會隨時注意記憶體使用狀況,只要發現不符合設定的內容,就會自動將被佔據的記憶體釋放出來以供之後執行的軟體使用。除了實體記憶體,FreeRAM XP Pro還可以管理虛擬記憶體,將電腦中所有記憶體種類作最有效的應用,加速電腦的執行。

FreeRAM XP Pro還有多個細微項目可供調整,像是每隔固定時間釋放一次,或是容量低於多少MB就釋放等等。如果你不想再花錢買記憶體,又不想執行大型軟體或3D遊戲時老是LAG,那麼安裝FreeRAM XP Pro應該可以幫上不小的忙!

[@more@]

gmail invitation分享

gmail,由搜索引擎google所推出的免費電子郵件,容量超大(1G),我都把它當作免費的網路硬碟喔

有這幾個外掛可以幫助你達成收信等目的(可參見rainlan這篇)

1.郵件小貼紙
網址是http://www.nhacks.com/email/index.php
2.免登入,收到郵件,就會在電腦桌面上通知你
外掛下載網址是:http://toolbar.google.com/gmail-helper/

3.網路硬碟

外掛下載網址 http://www.herbsforlife.nl/download/gmailfs.zip
安裝後就跟檔案總管使用ㄧ模一樣,不過要注意一個檔案不能超過10MB


怎麼樣,想要嗎?

沒問題,喵喵送給你!

現有三個名額(當我得到新的邀請函會隨時更新)

意者請寄信給龍喵喵(),留下你的first name、last name及電子郵件

以ilan city的user或宜蘭人(住過宜蘭一陣子的也成啦)優先,前者請告知你的部落格讓我去參觀;後者請略為自我介紹,交個朋友吧。

我會以信件收信時間先後寄發邀請函的

[@more@]

裸女對你來說,是什麼

這是我從張大春的「大春泡新聞」看到的笑話,發揮想像力,有點顏色就是了。

看不懂就不要問了,因為這是講究悟性的。

[@more@]裸女對你而言,是什麼?
外子告訴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

裸女,對畫家而言是 -- 藝術。
   對醫生而言是 -- 科學。
高淩風說:對男人而言是 -- 目標。
但外子說:應該是 -- 禮儀。

他言畢,我回言:「是喔!真是感謝你平日的禮儀表現。」

線上百科全書 知識e把抓

線上百科全書 知識e把抓

【記者陳瀚權/報導】

你是愛問問題的好奇寶寶嗎?線上百科全書讓你增長知識又能交朋友!隨著電腦越來越普及,許多百科全書紛紛推出數位化及網路化版本,但是一成不變的答案和有限的內容,仍舊無法滿足網友的求知慾,因此近來不少網路業者紛紛推出開放式的百科全書平台,不但讓網友可以線上直接查詢,還能為各種知識增添新的內容,並可以透過與網友間的討論,讓知識變得更完整。

強調網路集體創作的WIKI平台,從2001年1月開始,就推出線上百科全書系統「維基百科全書(Wikipedia)」,這套開放所有網友編修的百科全書,不但讓網友能夠查詢想要知道的事情,還可以自行增修內容,而百科全書中每一項由網友增加或撰寫的知識,也將接受其他人的討論。

由於維基百科全書是由網友提供資料所形成,因此在資料的豐富度及方便性上也遠高於其他線上百科全書,像是網友如果在百科全書上查詢「漢武帝」一詞,不但說明文中提供各項專有名詞的查詢連結,還自動提供漢武帝的年號表,以及中國皇帝列表,讓有查詢需求的網友能更加的方便。

另外,維基百科全書的首頁,也提供近期新聞查詢及動態的知識分享,像即時新聞的查詢,不但有新聞內容,也提供新聞內容與人物檔案的連結,讓網友了解的更加清楚,而動態的知識分享,也讓網友在網路閒晃時,可以順便增加見識。

而Yahoo!奇摩日前也推出新的網路平台「知識+」,一樣是透過網友問答的方式,一般的大小知識都可以在網路上以留言的方式發問,雖然這個平台的問題並不如百科全書專業,不過問題的內容卻更加生活化,像是「逆光要如何拍照?」、「如何有效的禦寒?」等,而網友在回答問題後,不但可以接受其他人的評價,還可以在線上提出不同的看法。

對於自己曾經問過的問題,或者是協助其他人回答的問題,網友也可以在自己的知識庫中隨時追蹤,不怕問了問題卻出現石沈大海的情形。

線上百科全書一覽表
名稱
特色
網址
維基百科全書‧由網友自由參與編撰並進行審核
‧有20種語言版本
‧提供免費查詢
http://zh.wikipedia.org/wiki/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查閱百科全書內容
‧具有圖表及影音檔
‧需加入會員並儲值
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
中華百科全書‧由文化大學提供的免費查詢系統http://living.pccu.edu.tw/
chinese/index.asp
醫療大百科‧提供各種身體病症的說明與解釋
‧提供簡單食療菜單
http://www.healthno1.com/
health/feature/default.html
中國文物大典 ‧依照時期分類文物
‧具有文物圖片
‧簡體中文
http://wenwu-book.db66.com/
Yahoo!奇摩知識庫‧由網友發問再由其他網友協助解答,並形成知識庫內容
‧解答問題可累積評價
http://tw.knowledge.yahoo.com/

【2005/01/14 民生報】

[@more@]

救語文能力 大量閱讀是妙方

救語文能力 大量閱讀是妙方


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新竹市)

這次很多人發起重視國語文教育的運動,並受到了國人的重視。

語文能力不好,會影響學習任何學門的能力。我就教過一個小學生,每次看到一個文字敘述很長的題目就會慌,而且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會」,一旦將題意解釋給他聽,他立刻就將題目做出來了。

我還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數學老師覺得他的學生老是不會做數學題目,他請了一位國文老師來解釋題意,學生就會做了。我也碰到一位化學老師,她的經驗相同,大多數弱勢同學之所以不會做題目,都是因為看不懂題意。

國語文能力差,絕不是寫別字而已,最嚴重的就是看不懂文章。不相信的話,可以找一位程度差的同學讀福爾摩斯探案,他很可能弄不清楚人物互相錯綜複雜的關係,更弄不清破案的關鍵。亞森羅蘋就好得多了,大概是因為其中邏輯推理的成份不多的緣故,至於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那是最高境界,能徹底看懂克莉絲蒂小說的小孩子,已經不算是弱勢孩子了。

閱讀不夠的孩子,也有詞不達意的痛苦,即使他已看懂了某篇論文,他也無法將它的大意濃縮成幾句話,不要說生動了,就連正確無誤都不一定能辦到,遑論描繪自己的想法。更嚴重的是:很多文章不是詞不達意,而是前後文互相矛盾。你問他為何會寫出如此互相矛盾的文章,他也只有苦笑並不知道原因。

很多人以為只有學文法科的人需要有好的語文能力,其實學理工的同學一樣需要語文能力。做研究要寫論文,如果語文能力不好,寫出來的論文沒有人能看得懂,即使看懂了,也可能給人一種內容貧乏的印象。大多數工程師不要寫論文,但是要做報告,情形亦是如此。很多工程師做事的能力雖然很強,但是不會向上司解釋成果,吃很大的虧。

閱讀不多的弱勢同學,知識當然不多,寫文章時不可能引經據典,而且因為所知者少,寫出來的文章當然了無新意,談話的時候也不可能有趣。

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有以下的語文能力:

一、可以很快地看懂文章,而且抓到文章的重點。

二、可以正確、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表達想法時合乎邏輯,不會自相矛盾。

四、表達的想法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

要得到這種能力,其實不難,只要大量閱讀即可。我在此建議給弱勢孩子閱讀的書籍文章:

一、經典名著:任何書籍或文章,已經成為永垂不朽者,一定有其道理,唸了絕對有益。古文當然屬於此類,外國的著名小說,也很該念。最近英國政府在英國監獄強迫受刑人念英國著名小說,結果好多受刑人出獄後,努力進入大學專攻英國文學。據統計,最受受刑人歡迎的小說是「蒼蠅王」。

二、好的論述文章。比方說,重要報紙的社論和讀者投書。我並非說這種文章有真理存在,而是因為這些文章條理必定很清楚,中心思想也很明確,絕不會天馬行空,更不是老生常譚。而且這些文章常常有知識性,比方說,有一篇社論也許會談到預算,孩子會從此知道國家是有預算制度的。當然,選擇這些文章時必須避免有太多政治性的。

三、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兩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講究邏輯。很少人會發現法官的判決文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好的偵探小說更是如此。英國的泰晤士報有專門的法律版,常有法官的判決文,可惜我國不太重視這些。很多法官的判決文硬邦邦,很難讀,不過,我曾經看過一些大法官的判決文,的確精采無比,其思慮不但清晰,而且任何可能的疑問,都會在判決文中提到,令人心服口服。偵探小說的優點則是有創意。要寫出有趣而又天衣無縫的偵探小說,是要有很深功力的。

四、有趣味的知識性文章。在此,我建議大家看人間福報的一些有趣報導,大多數的文章是有關科學的,一概很短,非常適合孩子們看。看了以後,可以增加知識。

其實,菁英份子的孩子們,國文程度並不差,弱勢團體的孩子,才是問題之所在。教育部決定恢復在考高中學力測驗加考作文,沒有人反對,但我卻大為憂心,對於弱勢孩子而言,這個措施是雪上加霜,和城裡孩子相比,他們不太可能寫得出好的作文來,原因很簡單,他們通常沒有看什麼課外書,對於很多事情,根本沒有什麼觀念,如何寫得出好的作文來?

我在埔里的博幼基金會就強迫孩子們大量閱讀,很多小孩子會在同學間有意無意中談到他們讀課外書所得到的知識,使同學們對他們另眼相看。有些已經迷上了金庸的小說,迷上福爾摩斯的孩子也不少。我在想募款購置克莉絲蒂的全套,看看這些弱勢孩子會不會迷上這位大作家的名著。

我承認我的想法屬於異類,因為我自己屬於什麼書都看的人,因此我把我的經驗介紹給各位,各位老師和家長,不妨參考也。

【2005/01/15 聯合報】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