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說法(1)

第一場講座

佛教生命學 星雲大師:生命無常 共生吉祥

生命無常好美,它帶來變化,變化就有希望;生命各種存在,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無法獨自生存…


台北訊

國際佛光會創會會長星雲大師昨天晚上以「佛教的生命學」為題,昨天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展開第一場佛學講座。他說,生命無常,但無常好美,它帶來變化,變化就有希望,只要大家對自己有信心,無常也蘊涵力量。

昨天的講座是三場中的首場,今天、明天晚上將續講「佛教的生死學」、「佛教的生活學」,每晚十時「人間衛視」將播出講座實況。

星雲大師自民國六十七年起,與大眾相約,年年於國父紀念館說法,至今已廿六年。

昨天傍晚,已有信眾由外縣市趕來聽法,也有上班族拎著電腦、公事包排隊入場。還有來不及索票的老人家心急地在場外等待空位,最後全場座無虛席,許多年輕民眾讓位給老菩薩,自願坐在走道上聽大師說法。

主辦單位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表示,估計昨天的聽眾約逾三千人。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委趙麗雲,以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會長身分,上台帶領聽眾唱誦「三寶頌」,收攝塵心,並感謝天地因緣,聽聞佛法。

趙麗雲是星雲大師弟子,她說,台灣近年自殺率攀高,現在平均每小時有二點七四人自殺,對生命的輕忽、不愛惜,已讓人擔心;大師的生命學講座,正是對症下藥。

星雲大師首次以「佛教的生命學」為題演講,他認為,一般人只是活著,對生命究竟缺乏思考與了解,但他並不想講座流於抽象,於是特別請他的台語翻譯者慈惠法師以提問方式,問出一般人對生命的疑惑,再由大師以各項譬喻與佛法、個人體悟回答。

慈惠法師提出的問題,都是一般人對生命常有的迷惘,包括:生命由何而來?生命有何意義?要如何維持生命?各種不同生命要如何共處?地球上生命和自然又有何關連

?科技的進步又對生命帶來何種衝擊與改變?

星雲大師指出,生命到底是由何而來,就佛教觀點看,生命是無始無終的,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下一期的開始;生命的表現也不能只看這一期,應該看到過去生。

因此,死亡應該看成是「移民」,這個軀殼壞了,就打包行李,到下一個軀殼去。若要下次住在好的國度,就要今生努力種善因,為移民「投資」,死亡了,就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

星雲大師說,生命無常,許多人很怕「無常」,但他認為「無常給人很大的希望」,因為好和壞都有無常、都會變化。他過去是個窮小孩,但他勤勞、有愛心、樂於分享,終於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只要對自己不失去信心,任何的改變、無常,都可能帶來希望。

他也認為,人活著,不只是靠食物,而是靠信仰、理想,這些精神糧食才讓人活著有動力。

在世界上的各種生命,都要「共生吉祥」,因為各種存在,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關連的,無法獨自生存,也無法排斥哪一個。

他舉五指比喻,食指認為自己最有權力,老是指著別人;中指長最高,無名指卻是鑽石戒指的歸宿,最是珠光寶氣。最短小的小指不吭氣,等雙手合十,就知道:「我才是五兄弟裡最靠近佛祖的呀!」

【2004-12-25/聯合報/C3版/弘法大會專輯】


佛教生命學

生命是體 生死是相 生活是用

死亡只是這一期生命轉換成另一期生命 因果通達三世 放生不如護生


台北訊

佛教常講,人世間有三個原則,即所謂的體、相、用。生命是人間的體,生死是人間的相,生活是人間的用,體、相、用要俱全,這是佛教對人間的一個看法。

所謂生命是什麼意思?不光是人有生命,動物、樹木花草等植物也有生命,甚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整個地球都有生命。

佛教有兩句話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流水潺潺,那是佛陀在對我們說法呀!山巒疊翠、花草樹木,都是諸佛如來的法身妙用啊!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生命,可是我們對生命探討的知識卻很缺乏。

生命不僅只於生活中的吃飯、穿衣。在我的了解,人的死亡也是生命中的一個階段,死亡不是什麼都沒有了,死亡只是這一期的生命轉換成另一期的生命,就像時鐘,一、二、三、四……走到十二,還要再回過頭來。這一期的生命結束了,另外一期生命繼續開始。

所謂生命的定義,就是用我們這一期的生命,創造繼起生命的因緣。或者說,這一期的生命,是為了給全人類的生命、大我的生命更多的貢獻。有了這樣的體認,就不會輕易想要自殺了。

在這個世間上,不但吃能維持生命,感情、經濟、娛樂、運動、種種興趣,或者人間各種學習的因緣等等,也是維持生命的方法;有的人以生兒育女、世代交替繼承生命成長的事業

;有的人以信仰維持生命;有的人以廣結善緣、給大家方便來擴大生命。

生命的延續,像忍耐的力量、思想上的智慧、希望裡的目標、各種的意見看法、天地之間許多福祉的滋潤,也會增加生命的內容、生命的力量。

為什麼生命的命運不一樣呢?有的人官位本來不是他的,但是運氣好就成為他的了;有的人本來可以發一筆財,卻煮熟的鴨子飛了,變成什麼都沒有了,人的生命裡面究竟是有一個東西在控制我們嗎?

我想,沒有什麼佛祖、菩薩、神明來控制我們的生命,能控制我們的機遇的,應該就是自己的因緣果報了。有人說:「我吃素、拜佛,為什麼錢財卻給人倒閉、給人騙了呢?佛祖怎麼都沒有來幫助我?吃素怎麼沒有功德呢?」這不要怪佛祖,佛祖不是你的會計師,也不是為你算帳的,他管不了你那麼多的事,許多事是自己的因緣果報所造成。

世間上有很多好人,但是命運不好,這是過去負的債,不是因為今生信佛、信神了,就不用還錢啊!因果是通達三世的,不能光看一世、看表面,所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

如何與其他生命共同存在,如何和諧相處呢?有人常問我:「我和那許多苦難的人沒有什麼關係,如何生起慈悲心來幫助他們呢?」

我說:「你要能人我互調,假如我是他,那我要怎麼辦?」慈悲心就容易生起了。

提到愛護生命,最近報紙一再討論放生問題,由於大家不愛護生命,放生已成放死。比如有人說:「明天我八十歲生日,我要放生,你幫我抓點魚來放生啊!」「我明天七十歲,你幫我買點鳥、蝴蝶來放生。」結果魚、鳥,還沒放生就死了;甚至有人到南美洲買了食人魚回到台灣放生,對生態完全不了解,雖名為放生卻是放死啊!所以今天的社會,放生不如護生,放生不如放人,放人的生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2004-12-25/聯合報/A12版/弘法大會專輯】

科技與佛教生命觀

安樂死 應由最愛他的人決定

基因改造、生命複製 要有條件配合 倡導火葬 因水火可使萬物乾淨


台北訊

佛教對生命的看法,在新科技發展後,也有新的思考。比如說安樂死、基因改造、生命的複製等等,如何判斷,更需要智慧。

對於安樂死,我沒有贊成或不贊成,我覺得這個問題要由最愛他的人決定。

說到基因改造,本來這個世界就要改造,追求更優秀的生命,但是這也要有許多配合條件,不是沒有止境地人造生命。

關於器官移植,過去佛陀為了救度眾生,割肉餵鷹、捨身飼虎,這是偉大的犧牲,所以現在的器官移植是件好事。我也曾經立了遺囑,死了以後要把器官捐給社會上有用的人。

但是現在想到,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器官都敗壞、老朽了,就說眼睛,眼睛都快看不到了,還能夠捐給誰?誰會要你的眼睛?當然生命能存在是件好事,假如青壯年的時候遇上不好的因緣,出了意外,那麼,器官給別人使用、讓別人存在,也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至於講到生命的複製,其實不能說是生命的複製,比方說,科學家用基因複製牛、複製羊,但並不是將生命的因緣劈開,再變出一隻牛、一隻羊,這隻羊的心思、機緣也不會跟原來那隻羊一樣。所以不管生命怎麼改造,生命的因緣還是不一樣。

佛教倡導人死以後火葬,有的人或許會覺得捨不得,一個活跳跳的人前天才死,今天就火葬;其實就是黃金也需要火煉,水火可以使萬物乾淨。

人生生也艱難,死也不易呀。

【2004-12-25/聯合報/A12版/弘法大會專輯】


小故事

兩鬼爭屍─身體和生命,兩回事

身體好比旅社 生命寄居其中 生命來處是輪迴 緣起緣滅 真心本性不變


台北訊

佛經裡有一個故事,能讓我們懂得生命究竟是怎麼回事。

話說一個出外旅行的人,途中錯過了旅店,怎麼辦呢?後來發現一座土地廟,就暫住這裡一宿吧!旅人住在土地廟裡,睡得很不安穩,半夜來了一個小鬼,扛了一個屍體進來,「哎呀!糟糕,今天遇到鬼了!」他嚇得直發抖,正感到恐怖的時候,一個高大的鬼隨後跟進。一個鬼已經很害怕了,又來一個鬼,這下……

大鬼直問小鬼說:「你把我的屍體揹來這裡做什麼呢?」小鬼說:「哪裡是你的,這屍體明明是我的呀!」這個旅人躲在神龕下面,聽到二個鬼在爭執、吵架,更加害怕。

後來旅人被小鬼發現:「喲!這裡還有一個人睡在這裡,喂!喂!喂!出來、出來,不要怕,替我們證明一下,這個屍體到底是誰的?」旅人心想,看起來今天是難逃劫數了,說是大鬼的、說是小鬼的,都難逃一劫了,人之將死,就說個實話吧!

他就說了:「我看到小鬼揹著這個屍體進來。」大鬼一聽很生氣,把旅人的右膀子拔斷,吃下去。小鬼一想,「哎呀!糟糕!這個人幫我說話呀!他右邊的膀子被大鬼吃了。啊!沒關係,把屍體右邊的膀子拔下來接上去。」大鬼更生氣,把這人的左膀子也拔了,小鬼又把屍體左邊的膀子拔下來,接到人的身上去,到最後這個人全身上下都被大鬼吃了,小鬼也把屍體所有的部分都接到人的身上。

吵完架,兩個鬼拂袖而去,留下了這個人,「喲!這個身體不是我的,這是剛剛那個屍體的呀!怎麼接給我了?」他看看自己,感到茫然,說道:「我是誰?」他也悟到一個道理,什麼道理?身體不是我的,但是生命有一個自主的精神體,這又是另外一番意義了。

我們從兩鬼爭屍的故事裡看到,身體和生命是兩回事,身體好比是旅社,生命則寄居在旅社裡,等到太陽一出,付了帳、上路了,這個軀殼就不是我們的了。

身體不代表生命,生命的本體有另外的來處,用世俗的眼光來看,這個來處就是生死輪迴,用佛教的意義來說,就是緣起緣滅,就是真常唯心,儘管世界怎麼變化、時空怎麼變化,人的真心本性都是不變的。

【2004-12-25/聯合報/A12版/弘法大會專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