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找對方法 數學不可怕

資料來源:台灣立報電子報93/12/15

[@more@]【編譯於家寧整理報導】如果有空實地走訪各級學校,別忘了問問學生們,最討厭的科目是
哪一個?十之八九你得到的回答會是數學。到底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英國的數學教師葛
瑞.路易斯提出很有趣的見解:盡量豐富小孩在生活中的體驗,讓他們在面對數學理論時也
能與生活連結,而更能明瞭其意義。

與生活結合

數學為什麼這麼難?學生又為什麼聞之色變?一個原因是學校的教法不外乎就是讓小孩乖乖
坐在教室,跟著老師一起讀課本、算習題,完全和生活脫節。另一個原因是學校課程一方面
野心過大,希望給學生一堆在他們生活中完全派不上用場的抽象概念,不管是代數、三角、
還是幾何;一方面學校往往又輕易就放棄學習成效不佳的孩子,貼上「頑劣」的標籤後棄之
不顧,導致許多學童在學校待上好些年,卻還不會加減,也算不出乘除。

學校總是按制訂好的課程大綱按表操課,全然不顧兒童的發展需求;老師們也只是忙著把根
本不可能搞懂的觀念灌進學生腦中,不給學童時間去探索這些概念又是如何在我們的日常生
活中運作。看看當下的父母有多少人感到沒有辦法教導他們的孩子數學,你就知道我們的數
學教育有多失敗。今日的家長應該全都受過起碼9年的數學教育,如果這樣的教育有效,那
麼人人都應該對數學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教育小孩應該也不會感到太過吃力才對。但這並非
事實。當年被數學老師、數學課本荼毒過的家長們,只要有能力,便一窩蜂的將小孩送進補
習班,生怕孩子重蹈自己當年的覆轍。

發展孩子興趣

葛瑞,路易斯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真正重要的是,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自然發展對
數學的興趣,不要讓這最有趣的智力活動變成孩子恐懼、負擔。不過到底該怎麼做呢?路易
斯建議父母,讓小孩在家中盡可能參與越多的實際活動越好。

比方說踏青或是健行。到郊外遊玩,對孩子來說是非常豐富的教育經驗,讓他們用五官、用想
像力去體會自然環境中多樣的數學關係。兒童花越多時間觀察、體驗大自然,長大後就越能了
解和評斷各種理論及學說。

種花種草也是很好的活動,牽涉到各種數學概念,從規劃花床、數種子、測量植物間的距離、
從日曆推算日夜的消長、月相變化,還要設計需要的設施。園藝可以說是應用數學的極致,
在最複雜的大機器─大自然工作,但是就連最害怕數學的學生,也不會排斥拿起鏟子、拍鬆
泥土。

各種棋盤遊戲、紙牌遊戲、擲骰子和謎語、拼圖都是經由日常經驗來發展兒童數學理解力的
理想媒介。你不必也不該教小孩統計、邏輯或是或然率,讓他們從遊戲中慢慢體認到這些法
則最為理想。

應用數學好教材

各種手工藝則最適合用來向小孩說明數學在科學及工程上的應用。簡單的才藝,像是縫紉或
折紙,都需要相當複雜的數學計算,卻不會輕易把孩子嚇倒,因為它們不同於數學考試,不
是把小孩放在特定情境下,要求他解答問題,再公佈答案。做手工的過程中,如果計算出了
錯,孩子可能得重溯他前面的步驟,找出錯誤,再重新來過-這正是學習數學最理想的態度。

烹飪也很有幫助。下廚經驗可以讓小孩學會比例、容量、分數、小數、不同的度量衡和溫度
系統等等。對許多人來說,這是認識數學概念最簡單也是最自然的方法。

金錢是真實世界的數學和理論數學間最完美的連結。銀行戶頭的赤字、跨行匯款、擺動的匯
率、通貨膨脹、信用卡、循環利率,全都是從純數學中衍生出來的概念。如果給他們機會學
習,兒童掌握金錢的複雜概念的速度可能會快得令你吃驚。

電腦也是學習的利器。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學電腦最好的方式並非花錢去上電腦課,而是
自己在家中摸索。

如果孩子有想用電腦完成的目標,在嘗試的過程中,他們能把電腦的性能發揮到極致,並且
從中瞭解到電腦程式的概念和做為其基礎的數學觀念。

塗鴉學習幾何

心算也很重要。這個意思並不是叫你趕忙將孩子送進珠心算班,其實爸媽和孩子輪流問對方
加減的答案,都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樂趣。孩子常常在面對寫在紙上的加減法時,開始出現困
難。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算數,而是因為老師和父母給他們的問題往往會太難。算數應該是
為了練習這種技能,而不是為了得到新的技能,所以程度應該設定在讓孩子能夠正確回答出
所有的問題。

美術也不可忽視。數學包含數字的研究,透過算數來進行;也包含空間的研究,透過幾何來
進行。

想讓孩子對幾何有點感覺,讓他盡情的畫畫塗鴉就是最好方法。師長甚至不用急著用幾何觀
點來解說圖畫,讓孩子花點時間學學怎麼畫畫就很夠了。

在現代社會中,只要能給孩子這些體驗,家長們就等於給孩子們打了很堅實的數學基礎。想
教會你的孩子,爸爸媽媽不需要是數學家或數學老師,也不用花大錢把孩子送進「保證班」,
只要提供機會,讓他們自然學習發展,孩子們就能在數學的奇妙世界中悠然自得。

(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