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變奏曲

變奏曲是指根據一段主題,運用不同的方式(例如改變節奏、速度、調性、拍號、和聲等)加以變化,使樂曲有著多樣性的發展。樂曲經過變奏後,可能讓音樂聽起來有時候快一點、有時候慢一點,有時候高一點、有時候低一點,或者加入一些新的聲音。但不管如何變化,都仍是源自主題的素材。

而變奏曲的主題來源主要可以分成幾種:

  • 作曲家自己寫的旋律(原創):有的作曲家會自己創作一個新的旋律或是一個音樂的想法,然後再針對這個自己寫的主題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變奏。例如,巴哈爺爺的《哥德堡變奏曲》、莫札特寫的很多變奏曲,還有貝多芬的一些變奏曲,它們的主題都是作曲家自己創作的。
  • 借用已經有的旋律:有時候,作曲家會使用一些本來就已經存在的旋律,像是民謠、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甚至是自己以前寫過的歌曲,作為變奏曲的主題。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莫札特的《小星星變奏曲》,它用的主題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小星星》這首童謠。另外,像是貝多芬的《狄亞貝里變奏曲》就是用另一位作曲家狄亞貝里寫的一首簡單的華爾滋舞曲當作主題來變奏的。舒伯特也曾經用他自己創作的歌曲《鱒魚》作為他鋼琴五重奏中變奏曲樂章的主題。布拉姆斯寫的《韓德爾變奏曲》用的就是韓德爾寫的旋律。
  • 舞曲的節奏或形式:在很久以前,變奏曲常常跟跳舞的音樂有關係。因為跳舞的音樂常常會重複固定的節奏,所以樂師們就會在這些重複的節奏上發展出不同的旋律和變化。像是一些古老的舞曲,例如夏康舞曲本身就帶有一種不斷重複的音樂模式,作曲家就會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變奏。

小星星變奏曲源自法國兒歌〈媽媽請聽我說〉,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約在25歲時,以這首簡單的曲調為主題,運用不同的作曲方式將曲子重新包裝,為鋼琴譜成12段不同風格的變奏。

主題:主題的提示部分。與現在所流行的《小星星》相比仍增加了不少裝飾音。
第1變奏:16分音符以及半音階的巧妙導入,襯托出一種華麗的效果。
第2變奏:左手沉重的迴旋音在這個快速段落中登場。
第3變奏:右手的琶音奏出美麗的音色。
第4變奏:左手跨10度的演奏很需要技巧。給人一種反覆無常的氣氛。
第5變奏:這裡重新回歸寧靜。輕快的音符中混入了一部分不協和音,進一步烘托出小巧玲瓏的氣氛。
第6變奏:以左手快速演奏開始的段落,右手為主旋律。途中左右手更替,右手變為快速段落。
第7變奏:右手以一個八度的音階開始,雄壯的感覺油然而生。
第8變奏:轉調為C小調,流露出一種莊嚴的小調氣氛。
第9變奏:轉回C大調。輕快的音符響徹四方。
第10變奏:雙手交叉彈奏。和聲非常豐滿。
第11變奏:速度變為柔板。也有部分加入了主題的旋律。柔緩溫和的氛圍。起最終變奏前徐緩樂章的作用。
第12變奏:變為3拍子。左手以快速段落開始,速度非常快。最後以大跨度的漸強結束。

資料參考:小星星變奏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