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課程學習點

《光復報報》嚴肅背後的溫柔-教務主任訪問記

採訪成員:五仁 裘期甯、林鼎凱、林宜萱、陳詩函、王茗禾、楊子賢

撰稿記者:裘期甯

  嚴肅背後的溫柔教務主任訪問記

[@more@]

學校教務處裡總是有一個在辦公桌前默默工作的身影,她是個很盡責的老師,她是一個勤奮的老師,她就是蕭蕙雯主任。蕭主任的表情總讓人感覺很嚴肅,但她是一個做事認真、勤快的老師,雖然有些學生還沒有看過主任微笑的一面,不過其實蕭主任在私底下是一個頗為和善的人,並非我們所想像的那麼一板一眼。

5月11日,我們在2樓會議室訪問蕭主任,大家都帶著緊張的心情來到這裡,當我們開始訪問時,嚴肅的主任卻露出了笑容,實在令人意想不到。當組員問蕭主任:「您為何選擇來光復國小任教呢?」蕭主任說因為光復國小的名聲較高,而且學生也都很有禮貌,才會想要來光復國小服務,而且主任只要能天天看到同學們可愛燦爛的笑容,便覺得心滿意足了。主任說完這番話後,我才了解原來我們光復國小是這麼有名,真是讓身為光復學生的我感到與有榮焉。

之後我們問蕭主任:「您在擔任主任的期間,有沒有遇到困難?」主任說:「這段期間會遇到一些挫折是難免的,但是只要試著找到解決方法,再多的難事都難不倒你。」由此可知,就算我們平時遇到艱難,可是只要找尋出路,就能突破障礙,邁向目標。

其實我們很少有機會和蕭主任談話,因為她總是在行政辦公室裡默默做事,也較少和學生直接接觸,所以大家都認為主任很嚴肅。但事實上,主任卻是一個很健談的人,只是我們不曾仔細了解蕭主任,對她比較陌生而已。從訪談過程中,我們慢慢重新認識蕭主任,更加了解主任以往的教學生涯。由主任的口中得知,她曾擔任導師,帶過無數學生,因此我們藉此訪談機會,也問主任要怎麼學習,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蕭主任說,只要上課認真、專心聆聽,絕對會比上再多的安親班來得好。所以我想上課時全神貫注,才會有最佳的學習效果。

整個訪談結束時,我們送給蕭主任一張感謝卡,主任一打開,驚訝的說:「這是誰的字,寫得真漂亮!」組員們都指著我,也讓我不禁開心了起來。經過這次的訪談,我們對蕭主任的刻板印象已經完全消失了,主任其實是個溫柔而且善解人意的好老師,他在學校扮演的角色和其它主任一樣缺一不可,她認真負責的處世態度,值得大家學習。訪談後讓我知道,只要用心去觀察別人,都能感受到他人的好,也能體會到他人的真誠。

   

發表於 課程學習點

書法課

5月21日請來陳佩蓉老師教導小朋友們寫書法

[@more@]

我們的書法課從最基本的文房四寶開始介紹

然後講解握筆的方式

接著是橫線、豎線、圓圈的練習

最後則是開始寫出「一」字

 

發表於 課程學習點

相聲表演

國語第九課:我們可以說的更好

[@more@]藉由對口相聲的內容,說明說話時要善用說話的技巧,也要懂得說話的禮貌,才能成為說話高手。

本課是劇本。透過兩人的說學逗唱表演中,不僅說明說話的技巧和禮貌,也可以認識「相聲」是一種語言表達的藝術。

   

   

   

 

 

發表於 課程學習點

〈給女兒的一封信〉原文–劉墉

以下是國語第八課「給女兒的一封信」原文
試著找看看哪些地方和課本內容不一樣!

[@more@]〈給女兒的一封信〉原文–劉墉 

書名:小姐小姐別生氣

原篇名:妳的嘴甜不甜? 

    今天早上,我起床,發現家裡一個人也沒有。只好打妳媽媽的手機。
手機是妳接的。

    「妳們到哪裡去了啊?」爸爸問。

    「你難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嗎?」妳在那頭說,「我們正在去徐老師家的路上。」

      ◎

    晚餐前,爸爸到廚房的櫃子拿酒杯,妳也過來,伸手往同一個櫃子裡摸。

    「妳要什麼?」爸爸問妳。

    妳沒答,從櫃子裡拿出一個碗,把碗在我眼前晃了晃,就轉身走了。

      ◎

    早上,因為妳正要去上課,我不好多說;晚上,又因為是吃飯前,怕影響妳的情緒,我也沒講話,但是現在爸爸必須對妳叮囑一番。
   
    記得妳上幼稚園時,老師曾經要妳交一張通知給爸爸媽媽嗎?

    那通知是教父母怎麼跟幼兒說話。

    「幼兒們要聽直接的、肯定的話。」

    通知上說「當孩子做危險的動作時,大人不能說『妳要死啦?爬那麼高!』孩子會因為聽不懂,而不知所措,搞不好,大人太疾言厲色,原本孩子抓得穩穩的,反而嚇一跳,一鬆手摔了下來。所以大人要對孩子說:『快點下來,那樣太危險了。』這句話因為直接,孩子一聽就懂了。」
   
    妳還記得不久之前,學校發了一張單子,教妳們怎麼說話有禮貌嗎?

    那張標題為「好好表達(NICE EXPRESSIONS)」的單子上印著:
   
    請 (Please)
    謝謝妳    Thank You.
    原諒我    Excuse Me.
    對不起    I am Sorry.
    妳好嗎?  How Are You Doing?
    祝妳玩得愉快   Have A Good Time!
    那真太好了    That Is Really Nice.
    讓我們輪流    Let’s Take Turns.
    我會與妳分享    I’ll Share With You.
    來,跟我們一起坐    Come And Sit With Us.
    我能幫妳嗎?   Can I Help You With That?
    來跟我們一起玩   Come And Play With Us.
    妳是個好朋友    You Are A Good Friend.
    現在輪到妳了   It’s Your Turn Now.
    妳那方面真棒   You Are Very Good At That.
    我喜歡妳的點子   I Like Your Idea.
    我可以體會妳的感覺   I Understand How Yon Feel.
    我們總給妳留個位子   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you.
    我現在就給妳看   I’ll Show You Now.
    祝妳好運   Good Luck.
     
      ◎

    記得那時候,妳把單子拿回家,爸爸還覺得好奇怪–
   
   「天哪!都要上初中的孩子了,還教這些最基本的句子。」

    但是今天,爸爸懂了。可能愈是當妳們大了,有了主見,或進入青春期,愈得教妳們說話的禮貌。

    譬如妳今天早上對爸爸說話,不是就不夠禮貌嗎?

    當爸爸問妳在哪裡的時候,妳為什麼不直接說「我們在去上中文課的路上」? 相反地,妳用了一句責難的話「妳難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嗎?」

    孩子,妳大了,應該知道說話的技巧了。

    會說話的人,絕不是總以責難語氣咄咄逼人的。

    想想,如果天氣冷,妳穿少了,媽媽對妳吼「妳想凍死啊?」是不是在感覺上遠不如她對妳溫柔地講「今天天冷,多穿一點」?

    想想,如果妳在教室裡開窗子,有同學對妳喊:

    「妳不冷嗎?妳不冷,我們冷。」

    是不是遠不如,她對妳關心地說:「別開窗子吧,回頭著涼了。」

    「多穿一點」和「別開窗子」都是正面的句子 ,好比妳上幼稚園時老師教我們對妳說話的方法,不是很簡單、很明確,感覺上比妳用責難的「問句」好多了 嗎?

      ◎

    相對的,有許多直接而簡單的句子:妳又應該改為「問句」,才顯得婉轉。

    譬如妳問「對不起,我是不是能離開一下?」「對不起,我是不是能打擾妳一分鐘?」「十分抱歉,妳是不是能再說一遍?」「是不是能麻煩妳把胡椒遞給我?」

    這些問句不是「責難別人」,而是「責難自己」,表示「因為我有事,不得不離開。」 「因為我有問題,不得不打擾妳。」 「因為我沒聽清楚,要麻煩妳重複一遍。」 「因為距離太遠,我得麻煩妳幫個忙。」

    妳說,那感覺是不是比妳直接講「我有事,要離開。」「我要問一件事。」「妳再說一遍。」「把胡椒遞給我。」感覺有禮貌得多?

      ◎

    再談談妳晚餐前拿碗那件事。

    妳知道中國人常用「頤指氣使」 形容人沒禮貌嗎?
  
    「頤」是「面頰」,「頤指」的意思是用半邊臉來指揮 ;「氣」是「氣音」,「氣使」表示用「哼、嗯、喂」的語氣使喚人 。

    西方世界也一樣,當妳指揮別人,卻只有動作,沒有聲音的時候,是最沒禮貌的。
 
    舉例來說,妳去餐館,茶杯空了,妳最好對侍者說「是不是麻煩妳,幫我續杯?」或者一邊指杯子,一邊簡單地問他「我是不是可以?(May I?)」
   
    除非那侍者距妳很遠,妳叫他,會吵到別人,妳絕不能光指一下杯子。即使指杯子,不說話,妳也一定要看著他,露出笑容。

    至於妳去銀行或郵局那些櫃台前面有玻璃的地方辦事,更要注意不能用敲玻璃來引起對方注意,而必須開口說話。即使不得不敲玻璃,也必須伴隨著說一聲:「對不起,打擾妳。」

      ◎

    好,現在回頭想想,爸爸要說妳什麼?

    晚餐前,妳把手橫過爸爸面前,去拿碗,是不是不如開口問:「爹地,能不能請妳把碗遞給我?」

    就算妳自己拿了,當爸爸問妳要什麼的時候,妳是不是也應該開口說「我拿碗」,而不是在爸爸面前晃一晃?

      ◎

    最後,讓爸爸告訴妳兩件有意思的事。

    爸爸念研究所的時候,有個在餐廳打工的同學曾經偷偷告訴爸爸:「如果有客人耍大牌,頤指氣使,我就在他的菜裡吐口水。」

    還有一個在領事館做事的朋友說:

    「我最恨人家敲窗子了,我又不是動物園裡的動物。他只要敲,我就裝做忙,要他等;如果他再敲,我就找他麻煩,刁難他。」

    無可否認,這兩個人做事的態度很不對。但是妳能不知道、能不警惕嗎?

    沒禮貌,除了顯示自己沒教養,還常吃悶虧呀!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五官容貌,卻能夠以微笑展現歡顏。笑容是溫暖的陽光,可以照耀每一顆心。

發表於 課程學習點

「唐山過台灣」—-從祖籍與族譜來尋根

台灣早期的移民,除了原住民外,都是從「唐山」渡海而來,在這裡我們所說的「唐山」,主要是指大陸的閩(福建)、粵(廣東)兩地。

[@more@]

 

但是福建、廣東兩個省份的土地那麼大,開台祖的祖籍究竟是位於那些地方呢?根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所提供的資料,台灣人的祖籍,主要是來自清朝時期福建省的泉州、漳州、汀州、興化、龍巖、永春、福州等州府,以及廣東省的潮州、嘉應、惠州等州府,而這十個州府之下,又可再分為現今以下諸縣:

 

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金門、廈門七縣。

漳州:龍溪、漳浦、南靖、長泰、平和、詔安、海澄、雲霄、華安、東山十縣。

汀州:長汀、寧化、上杭、明溪、清流、連城、永定、武平八縣。

興化:浦田、仙遊二縣。

龍巖:龍巖、寧洋、漳平三縣。

永春:永春、德化、大田三縣。

福州:閩縣、侯官、古田、屏南、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十縣。

潮州:潮安、豐順、潮陽、揭陽、饒平、大埔、澄海、普寧、南澳九縣。

嘉應:梅縣、蕉嶺、平遠、興寧、五華五縣。

惠州:惠陽、博羅、新豐、紫金、海豐、陸豐、龍川、河源、和平、連平十縣。

 

以上所載之州府縣等資料,整個來說就是台灣人尋「根」的一條路徑。如何為自己找到這條路徑呢?答案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們只要去瞧瞧每天早晚在廳堂祭拜的歷代祖先牌位,就在牌位的上頭,一般會橫寫著兩個字,這兩個字通常就是祖籍的地名,我們只要根據這個地名,便可以把自己的「根」上溯到開台祖在「唐山」的居住處。

 

當然,有人因宗教信仰改變等因素,沒有供奉祖先的牌位,則可從祖墳著手,只要查看祖墳墓碑上頭橫刻的那二個字。因為我中華民族具有重視落葉歸根及追維祖德之傳統習性,儘管自己不能老死原鄉,也會交待子孫在他長眠的地方,銘刻祖籍或郡望堂號於墓碑之上。

 

很多地名常常都有另外的美名,古時候的人習慣以郡、邑來稱府、縣,如漳州府稱漳郡,晉江縣稱晉邑。因此祖先牌位及墓碑亦多用之,常見者如下:

泉州方面:晉江晉邑、溫陵;南安南邑;安溪安邑;惠安惠邑;同安同邑。

漳州方面:漳浦浦邑、金浦;南靖靖邑;詔安詔邑;海澄澄邑;平和和邑。

嘉應方面:鎮平茶陽。

潮州方面:饒平饒邑;大埔埔邑。

惠州方面:海豐海邑;陸豐陸邑。

 

不過,根據文史專家考證表示:台灣民間採用祖籍的美稱,有許多是以「邑」來表示者,須祖先曾在朝為官,一般平民老百姓是不能以「邑」來美稱祖籍!

  

文章摘取自:http://www.philosophy.com.tw/date/date-0011.htm

          「唐山過台灣」—-從祖籍與族譜來尋根。 文/王順審

發表於 課程學習點

社會第二單元心智概念架構圖

社會第二單元心智概念架構圖…檔案下載

[@more@]

ㄚ莉師發現小朋友們對社會第二單元「世界發現臺灣」較缺乏統整的概念

所以附上此單元的心智概念架構圖讓大家參考之

希望透過概念圖的架構,讓小朋友們更清楚明白

若有需要第一單元的概念圖,可以在迴響說明,老師再補上

2-1海上來的紅毛人.ppt

2-2鄭氏時代的經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