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課程學習點

跳躍的音符

配合國語第七課–跳躍的音符[@more@] 

  • 馬友友簡介:

 

  • 2010-04-21公視晚間新聞(回首10年絲路計劃 )

 

  • 馬友友大提琴演奏:Bach´s Cello Suite No. 1

https://youtube.com/watch?v=dZn_VBgkPNY

 

 

 

分類: 課程學習點

閱讀書目–我的阿富汗筆友

本學期除了輪讀的班書、深耕閱讀的共讀書目外,

配合國語課本內容,老師額外再加2本小朋友可以閱讀的書: [@more@]

◎必讀書目:每個人都要閱讀喔!

 

《我的阿富汗筆友》(配合國語第3課)

 

作者:安德魯.克萊門斯
  原文作者:Andrew Clements
  譯者:周怡伶
  出版社:遠流

 

《我的阿富汗筆友》這本書是本冊國語第三課-讀書報告的閱讀內容

 

望在第三週之前全班小朋友皆能閱讀完這本書

 

老師已經買一本了,開學時可輪流看

 

若你的壓歲錢有一部份規劃買書,那建議你可以買這本書唷!

 

也希望小朋友可以到圖書館借閱

 

 

◎選讀書目:

 

《戰國策》(配合國語第2課)

 

  可以自行到圖書館借閱兒童版的《戰國策》來閱讀。

 

 

 

  •  《我的阿富汗筆友》簡介:

      艾比不是不會做回家作業,她只是不想做,但這表示她的六年級成績將會非常難看。直到一張通知單寄回家裡,艾比才了解自己真的可能會重讀六年級。除非她願意被留級,否則她必須完成一個特別的作業:交一個國外的筆友。這還不算太難啦,對一個真的很討厭寫作業的學生來說。

 

  艾比的第一封信被送到了阿富汗的一個小學校,雅米拉成了她名義上的筆友,因為實際上和艾比通信的是她的哥哥薩迪德。

 

  在美國與阿富汗間來往的信件中,艾比和薩迪德發現了這種互動方式可以穿越空間的屏障,他們認識了彼此的文化隔閡以及生活傳統的差異。不過,這段隨著信件日漸增長的友誼,還是引起某些人的反感。跨界的友情果然並非這麼單純啊!

分類: 課程學習點

蘭城踏查~走訪古蹟

參訪日期:99年10月15日

參訪路線:光復國小-追遠堂-昭應宮-文昌宮-(碧霞宮)-(鄂王社區)-光復國小  [@more@]

因雨未到碧霞宮與鄂王社區,在回學校的路上經過宜蘭酒廠

進入買了好吃的冰棒,小朋友吃得也開心!

  • 追遠堂(林氏家廟)

林姓祖廟創建於道光十五年(西元1835年),

原由移墾蘭陽地區的福建漳洲府七縣林姓族親

共酌家金捐建而成,歷經了168年。

目前所見之家廟外貌,係同治八年時(西元1869年),

再由本地區之漳洲七邑族親捐資重建,

迄今已走過一三四年的歲月。

  • 昭應宮

又名「天后宮」,建於清嘉慶十三年,

原廟方位為座西朝東,和一般媽祖廟無異。

道光十四年,重建廟宇,因地理師占卜易西向,

蘭邑士子必主「科甲聯登」,則改為座東朝西,

成為蘭陽第一間座東朝西的媽祖廟。

後來,蘭陽果真出了楊士芳、李望洋等人相繼得進士,

舉人及第,文風丕振譽滿全台。

  照片說明:朱主任認真地為我們講解昭應宮

我們也認真地聽解說

來到昭應宮後殿

認識宜蘭三大老

猜猜這是千里眼?還是順風耳?

  • 文昌宮

文昌廟創建於嘉慶23年(西元1818年)。

道光25年(西元1845年),通判朱材哲就原廟改建成左右兩殿,

左殿奉祀「文昌帝君」,右殿奉祀「關聖帝君」,統稱「文武廟」。

  照片說明:虔誠祈禱

  • 碧霞宮(岳武穆王廟)

碧霞宮,又名岳武穆王廟,供奉岳飛,

於西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之後,

清朝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宜蘭地方士紳深感被外族統治之恥,

乃藉建廟為團結聚會的場所,

由開蘭進士楊士芳與陳祖疇等人發起,

為掩日本人耳目,取「碧血丹心望曉霞」之意,

取名碧霞宮,即碧霞宮之由來。

 

 

分類: 課程學習點

走讀蘭城文化~蘭城新月風華再現

本學期的特色課程為介紹蘭城新月文化帶的歷史空間與發展

[@more@]我們將以步行的方式了解此文化廊帶的歷史空間的發展與背景

參訪日期:99年10月1日

參訪路線:光復國小-南門林園-監獄門廳-五穀廟-東嶽廟-中山公園-宜蘭市圖-光復國小 

  • 蘭城新月廊帶: 

以宜蘭火車站為起點,延舊城東路、舊城南路,到達宜蘭河畔,

從地圖上看來,正巧是一個新月的形狀,

於是將這個計劃區命名為「蘭城新月」。

這是一個兼具宜蘭美麗景觀且具有高度文化涵養的景觀廊帶

  • 五穀廟

廟內主供奉神農大帝(又稱五穀王),

其神像特徵為手持稻穗,頭上長角。

臉與身體的顏色有紅、黑、綠三種。

據民間傳說,

綠色代表神農氏未發現農作前營養不足

紅色顯示發明農業後,營養充分,紅光滿面

黑色則是因神農大帝親嚐百草,內臟中毒太深所致

 

  • 東嶽廟

廟內主祀東嶽大帝,指泰山之神。

東嶽大帝懲惡揚善的作風,

對今日社會人心具有一種警惕與教化作用。

  • 獻馘碑

此碑塔下深埋先住民所獻出的武器與馘獵的頭骨,

以紀念開蘭初期,為先住民所殺害的漢人,

不但見證了宜蘭的開拓史,

也顯示了人們慎終追遠、企求和平的精神。

  • 城門

宜蘭城的城門在日治時都被拆除,

只剩下清同治7年(1868)重修的西、北2門的石門額,

目前保存在宜蘭市立圖書館。


 

以下為自由活動的快樂畫面:

帥哥照

美女圖

優雅的女孩們 

焦距糊了

憂鬱的少年們

開朗的陽光男孩

王同學!有相片為證喔!

自在遊走在健康步道

看看我們的腳丫,我們真的有拖鞋唷

葉政~小心看路

 

分類: 課程學習點

品茶捏陶樂

還記得期末六月底段考完之遊嗎?

[@more@]

 

配合綜合活動「茶與生活」
我們特地走訪了一趟湖山國小接受徐校長「茶的招待」
難得出去一趟
小朋友們興奮之情全都在臉上

徐校長熱情地招待大家
小朋友們也毫不客氣地欣然接受
大口大口吃起點心(看來營養午餐沒吃飽!)
喝起茶來一杯接一杯(唉!我們是在品茶,不是喝汽水!)

茶喝了,點心吃了
可惜外頭的雨還是下不停
因此臨時改變行程…捏起陶土來
小朋友們對陶土並不熟悉
許多人更是第一次摸陶土
搓啊!捏啊!捨不得放手
要割!要切!又不敢下手

雨  還是沒停
不過我們的參訪要告一段落了
雖然雨來攪局以致於美中不足
但….
相信各位小朋友還是很開心的唷!

分類: 課程學習點

《光復報報》最溫柔的女老師-玟靜♥老師專訪

採訪成員:五仁 龔鈺晴、李宜昀、陳映汝、楊宇芳、賴偉銘、黃俊維

撰稿記者:龔鈺晴、李宜昀、陳映汝

 

 最溫柔的女老師-玟靜♥老師專訪

[@more@]

十三年前,光復國小來了一位十分親切的女老師。這十三年來,她在學校認真教學、努力服務,她就是-李玟靜老師。四年級時的資訊課初次見到了玟靜老師,對她的第一印象是-充滿親切感且美麗又大方,不過除了資訊課的接觸外,我們對他並沒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們欲藉由光復報報的訪問對老師做一個更徹底的認識,也讓大家透過我們的訪問記能重新認識這位老師。

首先我們好奇玟靜老師為什麼想到光復來教書呢?

老師說,他認為光復有廣大的操場,可以讓活潑好動的小朋友天天開開心心的在操場上盡情的奔馳著、盡情的玩耍,老師只要看到天真無邪的小朋友那麼的快樂,馬上就會把煩惱拋到九霄雲外,生命力也會提升,變得很有幹勁,所以他才喜歡光復國小。我們也有同感,當我們看到老師那麼的有幹勁,且那麼的認真在教書,我們就會向老師看齊,更加專心聽課,學習能力變得更強,吸收的能力也會更佳!

玟靜老師原本是三、四年級導師,後來轉任行政工作,變成教學行政組長,才成為電腦老師。雖然換了不一樣的職位,但玟靜老師認為,不管教哪一科都很好,都有優點。可是老師還是比較喜歡當導師,因為他說這樣跟小朋友的互動會更多。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碰到一些困難,當然玟靜老師也一樣,但當他遇到挫折時卻從不放棄,而是會勇敢的站起來,去尋求其他主任、老師的協助和聽取他人的意見,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玟靜老師教書已十三年了,在這麼多年中,有一件令她難忘的事。有一次她帶領六年級到淡水老街校外教學,有一位學生說要去丟垃圾,結果居然一去不回,令老師及同學很著急。大家在淡水老街繞了很多次,為了等那位同學,全班在紅毛城外苦等,結果發現那位同學居然跟著其他班進了紅毛城。他們全班都很生氣,在遊纜車上每個人都捏他耳朵,但他卻還呼呼大睡!

訪問前,我們原本覺得當老師是一件很困難、常心煩的工作,經過訪問後我們才了解到,原來當老師也可以這麼快樂!雖然有時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只要設法解決就可以了,老師的努力都是為了學生著想,想讓學生以後成為有成就的人,我們很謝謝老師對我們付出。老師,謝謝您!

 

分類: 課程學習點

《光復報報》顏碧雲老師專訪

採訪成員:五仁 李珈葭、許孟筠、林弘益、李翼辰、楊士弘

撰稿記者:李珈葭、許孟筠、林弘益、李翼辰

 

顏碧雲老師專訪

[@more@]

我們這次的訪問對象是顏碧雲老師,在這次訪問前我們對顏老師的了解並不多,所以我們為這次的訪問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每一次的討論中,組員們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表意見,隨著訪問的日子變得愈來愈近,討論時的氣氛也不再輕鬆,大家的心情也日漸緊張。但我們把握時間,將問題精選再精選,便與顏老師約定時間,展開訪問之行。以下是我們訪問的內容:

「老師」對我們來說是很神聖的職業,我們對於顏老師為何想當「老師」感到好奇。顏老師說,當時有個光復的導師,因臨時有事,所以找她幫忙代課,老師便欣然接受。在這次的教學經驗後,他愛上了小孩那天真的模樣、可愛的表情,所以漸漸對小孩子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慢慢有當上老師的夢想。

自從顏老師當上老師後,便認真的從事教學工作。但她說,有時一踏進校園,就替自己和學校感到很沒面子,因為學生們都亂丟垃圾,把校園弄得很髒亂不堪,因此老師希望學校能乾淨一些。所以老師想擔任衛生保健組長,把校園變得更乾淨,讓人看起來非常舒服,最後也達成了她的目標。

訪問接近尾聲時,我們才知道顏老師雖然很喜歡上自然課,但她也想交「道德課」,她說以前的課程裡有這堂課,但到了現在就沒有了。顏老師認為,現在的小孩子非常需要道德方面的教育,因為現在的父母都比較注重孩子的成績,也比較寵孩子,所以小朋友的品德也愈來愈不好。我聽完有些不好意思,老師竟然有這樣的想法,可見我們除了求得學業上的好表現,連做人處世的道理也要懂、也要學習。

本次的訪問結束後,我們了解了許多平時顏老師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們藉著提問,將我們心中的疑問一一解開,也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內更深入認識這位師長。這次的訪問時間不多,但卻有許多收穫,希望這次的訪問也能讓其他人更了解這位和我們時常相見的老師。

分類: 課程學習點

《光復報報》生活周遭的美與藝術-專訪張惠津老師

採訪成員:五仁 范復瑜、林沁函、林宣丞、蘇心柔、黃子昕

撰稿記者:范復瑜

 

生活周遭的美與藝術-專訪張惠津老師

[@more@]

這學期班上要進行光復報報活動,當我們知道張惠津老師是我們要採訪的對象時,大家都喜不自禁,因為惠津老師是一位既溫和又有創意的老師。老師安排的課程,不但有趣又好玩,又常讓我們親手製作許多作品,既可以發揮創意也可以發揮想像力,像是立體母親節卡片,就是一個很有創意的點子!

以下便是張惠津老師專訪內容的報導:

每個人在心中一定會有一件讓自己很得意的物品,當我們問老師屬於她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什麼時,老師卻說目前還沒有自己最得意的美術品。但每次課前準備示範的作品,老師會將它做得很好、做得很完美,再去教導不擅長藝術方面的學生,讓大家能夠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學習。若你問老師:「您的作品漂亮嗎?」老師其實只能給你她自己的想法,因為老師認為「美」和「醜」,其實全是個人的想法,你認為美的物品它就是美,你認為的醜就是醜,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用因大眾喜歡就勉強自己喜歡,所以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們的想法才是做重要的。

惠津老師本來教導一、二年級可愛的學弟學妹們,後來被調到行政組,才開始接觸美術方面的課程。之前上課時,老師課前所準備的美術作品,都令我們讚嘆不已,或許大家會認為惠津老師是美術學校畢業的,因為老師每次所做的美術品都讓我們則則稱奇,但其實並非如此。

另外,由老師口中得知,其實我們常常忽略一些生活週遭的美,有可能是我們看習慣了,也有可能是我們未曾注意過。老師舉例,全台有百分之95%以上的家庭有電腦,但是有多少人上網是為了查詢和美術相關的知識?我們想,應該只有寥寥可數的人會這樣做吧!而惠津老師就是會這樣做的人。如果你想問老師哪裡可以發現藝術,那老師鐵定會跟你說,藝術是自己探索和發現,因為別人所認為的美,不一定是你所認為的美,也不見是自己的美。

老師認為的美是什麼?藝術是什麼?惠津老師說,她認為藝術是每一個人在心中都有一塊美麗的寶,當我們能夠把它的美展現在世人面前,那就是藝術,當然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不過你不能叫一個藝術家,告訴你他畫的畫有什麼特別的意思或意義,因為意義只有在探索後才會明瞭,如果你一開始就只想要別人告訴你答案,那你就失去自己探索的機會。而且也千萬別說:「因為我沒有藝術細胞,所以我才畫得不好看!」別用這種理由來為自己開脫。老師的話讓我們知道,人的每一個細胞都可以儲存無限的能量,雖然現在的你畫的作品不好看,但是努力的畫,且將別人的優點學起來,總有一天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美,那才是真正藝術的真諦。

原本我們只覺得惠津老師是一位既親切又和藹的老師,經過這次的訪問,讓我們發現老師除了這項優點外,還有認真、負責等多項優點。採訪後的我們,不只對惠津老師有了更多的認識,同時也對藝術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我們了解到什麼是美,怎樣展現屬於自己的藝術等。不過,我們真正學到最重要的是,老師那樂天知足的心。真切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訪問老師!

分類: 課程學習點

《光復報報》學務處的運動高手-梁家鳴主任

採訪成員:五仁 黃欐涵、林莉婷、葉政、陳鈺羲、林昱丞、張俊傑

撰稿記者:黃欐涵

 

學務處的運動高手-梁家鳴主任

[@more@]

走在東側的籃球場旁,就可以看見操場上有一位充滿陽光朝氣的老師在慢跑-那就是梁家鳴主任。

梁主任來到光復國小擔任老師已經邁入第八年了,他從民國九十一年便開始在光復服務,那時候的我們還只是四~五歲的青澀孩子。當還在念幼稚園的我們,才剛開始準備展開一段生命旅程時,梁主任卻已在光復國小背負著重大的教育使命。他在這兒認真的教導學生體育,擔任體育組長,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主任彷彿是在等待我們這群幼苗長大,待我們來到光復國小時,他便帶領我們展開另一階段的學習旅程。

我們問梁主任爲何想從事體育這個教學行業?他說,因為他小時候身高就高,也十分熱愛運動,所以當時便立志成為體育老師。他除了有先天的運動天份外,還有對運動的熱忱,經過一番的努力,最後梁主任如願以償,成為優秀的體育老師。也因為梁主任擁有不怕吃苦的心態,才讓他有現在這樣的一番作為。

梁主任是臺北師範學院畢業的,有一位這麼資深、這麼有能力的老師來教導我們,我們感到萬分的榮幸。梁主任說道:「我十分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將自己的興趣與工作結合,能工作得更有效率,也能工作得更快樂!」我想,梁主任的這番話是對的,因為如果自己不喜歡自己做的工作,那豈不是要每天帶著苦瓜臉上班?梁主任的話讓我們知道,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才會快樂,不需要委屈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訪問梁主任後,我們獲益良多,並且了解,想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除了要有天份,還必須有足夠的努力以及不怕吃苦、不畏困難的精神,才能成功。未來的我們也應將興趣擺第一,再挑選喜歡的工作,才能愉快的上班。

經過這次的訪問,讓我們對梁主任有更深的認識,原來梁主任還有這麼的一段值得一提的經歷。很高興梁主任能與我們分享他的事,使我們了解,當一位體育老師、當一位主任,是不簡單的。所謂「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因此我們必須向梁主任看齊,利用自己的努力達成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