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期的移民,除了原住民外,都是從「唐山」渡海而來,在這裡我們所說的「唐山」,主要是指大陸的閩(福建)、粵(廣東)兩地。
[@more@]
但是福建、廣東兩個省份的土地那麼大,開台祖的祖籍究竟是位於那些地方呢?根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所提供的資料,台灣人的祖籍,主要是來自清朝時期福建省的泉州、漳州、汀州、興化、龍巖、永春、福州等州府,以及廣東省的潮州、嘉應、惠州等州府,而這十個州府之下,又可再分為現今以下諸縣:
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金門、廈門七縣。
漳州:龍溪、漳浦、南靖、長泰、平和、詔安、海澄、雲霄、華安、東山十縣。
汀州:長汀、寧化、上杭、明溪、清流、連城、永定、武平八縣。
興化:浦田、仙遊二縣。
龍巖:龍巖、寧洋、漳平三縣。
永春:永春、德化、大田三縣。
福州:閩縣、侯官、古田、屏南、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十縣。
潮州:潮安、豐順、潮陽、揭陽、饒平、大埔、澄海、普寧、南澳九縣。
嘉應:梅縣、蕉嶺、平遠、興寧、五華五縣。
惠州:惠陽、博羅、新豐、紫金、海豐、陸豐、龍川、河源、和平、連平十縣。
以上所載之州府縣等資料,整個來說就是台灣人尋「根」的一條路徑。如何為自己找到這條路徑呢?答案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們只要去瞧瞧每天早晚在廳堂祭拜的歷代祖先牌位,就在牌位的上頭,一般會橫寫著兩個字,這兩個字通常就是祖籍的地名,我們只要根據這個地名,便可以把自己的「根」上溯到開台祖在「唐山」的居住處。
當然,有人因宗教信仰改變等因素,沒有供奉祖先的牌位,則可從祖墳著手,只要查看祖墳墓碑上頭橫刻的那二個字。因為我中華民族具有重視落葉歸根及追維祖德之傳統習性,儘管自己不能老死原鄉,也會交待子孫在他長眠的地方,銘刻祖籍或郡望堂號於墓碑之上。
很多地名常常都有另外的美名,古時候的人習慣以郡、邑來稱府、縣,如漳州府稱漳郡,晉江縣稱晉邑。因此祖先牌位及墓碑亦多用之,常見者如下:
泉州方面:晉江—晉邑、溫陵;南安—南邑;安溪—安邑;惠安—惠邑;同安—同邑。
漳州方面:漳浦—浦邑、金浦;南靖—靖邑;詔安—詔邑;海澄—澄邑;平和—和邑。
嘉應方面:鎮平—茶陽。
潮州方面:饒平—饒邑;大埔—埔邑。
惠州方面:海豐—海邑;陸豐—陸邑。
不過,根據文史專家考證表示:台灣民間採用祖籍的美稱,有許多是以「邑」來表示者,須祖先曾在朝為官,一般平民老百姓是不能以「邑」來美稱祖籍!
文章摘取自:http://www.philosophy.com.tw/date/date-0011.htm
「唐山過台灣」—-從祖籍與族譜來尋根。 文/王順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