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接觸到「聲音與樂器」這個單元時,自然課實作教學時有點困擾:
之一、課本介紹樂器「烏克麗麗、直笛、鐵琴」這些偏向示範教學,拿捏不好變成音樂課而非自然課了,而且學生從成品來取得知識非常容易忘記。
之二、課本舉了「自製鼓、吸管笛、橡皮筋自製吉他」要學生回家製作簡易樂器再帶來表演,對於我們的孩子不可行。因為平時要孩子帶用具來學校都零零落落了,更何況要他們帶來自製樂器來。
第一節課,讓學生用學校既有的試管、試管架裝水讓各組進行敲擊、吹奏不同音階,老師必須承認,效果不好,又要管秩序又要指導,沒多久,就有試管破掉了!
(@_@)
這也是預料中的事~
最後一節課,依據課本讓學生試作橡皮筋吉他,這個實驗簡單安全
我們是這樣做的:實驗室裡買了很多密籃、這是個好東西,便宜、不同的顏色能分類實驗室用品。接下來每2人一組,分下三根粗吸管,剪成兩半,讓學生調音。
用麥克風將音量放大,有古琴的感覺,學生開心又能了解弦樂器的弦不同長短、鬆緊、粗細產生聲音原理。
————————-end ? and ?
那其他時間我們又做些什麼?
老師在網路找了一些科學實驗,有成功有失敗,跟大家分享實驗結果,也依據教學後成效給予星等評價
(一) 養樂多汽笛
六年級的學生能使用美工刀、熱熔槍,兩節課完成沒問題。
使用不同的氣球,鬆緊能發出不同高低音,猜猜看哪一個聲音高?哪個聲音低?
假設氣球鬆緊相同,而吸管長短不同,猜猜看哪一個聲音高?哪個聲音低?
(二) 聲音蛇
只要一個紙杯、一小段毛根、美工刀,10分鐘就能完成。嘴巴貼緊洞口發聲,依據音頻高低,毛根旋轉速度快慢,簡單又有趣。毛根改螺旋狀加上紙條塗色,可變成眼鏡蛇,低年級藝文課可以試試看。
(三) 吸管笛
外型漂亮但吹奏效果不是很好,必須有特地角度跟嘴型,連老師都吹不太起來,沒有讓學生製作
(四) 鳥笛
在底部挖一個洞,插入3公分吸管,裝一點水,能吹出悅耳的鳥鳴聲,網路上有前輩用紙黏土進行中年級藝文教學,而老師是用了自然教室裡的「電火布」剪剪貼貼,因裝飾要花太多時間僅示範教學。
(五)不插電擴音喇叭
製作簡單又環保,僅示範教學,學生詢問度很高,已有學生回家自己DIY成功
雖然用塑膠效果不好,但可以討論音色與共鳴問題,若有機會再教此單元,會列入教學實作
(六)高腳杯摩擦出聲
(七)音叉震動接觸水面